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走邪道,邪道是险道,《观无量寿佛经》上有很多比喻,非常危险,走正道。正道的基础没有别的,就是知足,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没有贪心。如果物质生活非常清苦,懂得布施,佛菩萨教我们的。常常念众生苦,能够以真诚心、慈悲心尽心尽力的帮助比我更苦的人,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你能常存这个心,常做这样的好事,这叫断恶修善,福报自然现前。不求,自自然然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生活环境慢慢就改善了。改善,自己不图享受,改善是我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这就叫做积功累德。你的功德愈累积愈多,愈多就愈帮助更多苦难的众生,这是真正行菩萨道,我们现在是人天乘,人天乘里面行菩萨道。以这个功德回向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能这样修学的,这真正是个明白人。
  最怕的是贪心,福报才现前,享福,享福就很难修福,福报享完了怎么办?这在现前社会我们看得太多了,特别是在送往生,帮助人助念,送往生的时候,怎么办?不能不知道。我们念佛的人看别人往生特别要提高警觉心,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一生不能享福,希望把一生的福报留在往生的时候享。那时候享什么福?临命终时没有痛苦,头脑清楚,一点不迷惑,这是往生头一个条件,这就是最大的福报。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往生的时候神智不清,迷惑颠倒,旁边再多的人给你助念都没用,你迷惑了,这个太可怕!如果真的不迷惑,临终助念会产生很大的效果,真得利益。
  所以你在这个地方要冷静想想,我们是自己享福的好,还是把我们一点的福报分给别人享受的好?这桩事要常常想想。古德给我们说的,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所以我们应当要做的是损自己利益别人,决定不能干损人利己,那就坏了。有损人利己的念头,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临命终时哪有不糊涂的道理?我们讲神智不清,就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才会把路子搞错,走到三恶道去。你想想看,哪个头脑清楚的人会到三恶道去?畜生、饿鬼、地狱,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走这个路,稍稍有一点智慧,他怎么会到那里去?所以有智慧的人他走人天,他不会去走恶道。
  虽然说这桩事情在临终时候自己做不了主,业力牵著你走,这个业力就是善恶。你一生都做好事,起心动念都是好念头,都不伤害别人,都是要成就别人,这个念头善,这些善念自然引导你走三善道;处处想坑别人、欺骗别人、整别人来利益自己,临命终时,自然这个业力就引导你到三恶道去。这种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这是做不了主的。
  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定要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念善,念是念头,念头善,起心动念;思惟善,那就是你的思想、见解是善,不是恶;观察善法,观察就是行为善、言语善。要修!多少同学学佛很多年,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言语当中、态度里面表现的依然不善;心地很善,可是言语、态度会让人起误会,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什么原因?习气。恶的毛病是改了,习气犹存,不知不觉它就冒出来。要不要改?要改!为什么要改?怕临命终时产生障碍。
  特别在处事待人接物,综合古大德的教训,我们得到四个字,「诚、敬、谦、和」。头一个,真诚,你真诚做到了,敬,心上是有,表面上没有,谦虚、和睦没做到。谦虚里头特别要重视忍让,对一切人、一切事要晓得处处要学忍让,不敢为人先。纵然是你比别人聪明,你看得远、看得深,你带头,还是要谦虚、忍让。这些东西具体而言,从什么地方学习我们才能看到效果?实在讲《弟子规》是一本好书,虽然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它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总纲领,浓缩成精华,展开弥纶法界。
  如果说十善业是纲,弟子规就是条目,从弟子规学十善业,这才能有成就;舍弟子规学十善业,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弟子规》里面,伦理道德的教育成分多,因果的教育少,所以我们不能不加重《太上感应篇》,补助《弟子规》之不足,《十善业道》的十条里面全部包括,不能不学。懂得因果会帮助你降伏烦恼。贪心起来了,知道因果报应,不敢做,知道后面有果报。眼前有这个机会,可以贪图,可以夺取,《因果经》里面告诉你,这不是你应该得的,将来要还债;想到将来要还债,算了,不敢贪了。逆境、恶缘现前的时候,愤怒的心起来,如果知道因果报应,就能够忍辱,心平气和,不要结怨,不希望将来冤冤相报。
  冤冤相报是苦事,这个事实真相,只要大家细心冷静观察,在我们现前社会每天都有许多的例子,报应的例子。你没有看到吗?没看到是你粗心大意。我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可是每天早晨起来,我们的邻居他们订的有报纸,送报的都丢在他门口。我们往往早晨出来散步,看看标题,标题字大。几乎十之七、八都是因果报应,不是迷信,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一定要著重我们现前怎么做法。
  向上一著,别教菩萨向上,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做还是从根本做起。你看天台大师所讲的,他们所行带方便,圆教更是善巧方便。对,他的方便里头没有善巧,或者说他的善巧没有圆教那么圆融,他善巧有隔历,圆教菩萨的善巧没有隔历。所以《涅盘经》里头有这个话,菩萨说的,这个菩萨是圆教菩萨。由此以前,别教以前,对圆教来看都是邪见,邪见是什么?看错了,想错了。真的,别教以前有想法、有看法,虽然不执著,他有想法、有看法,像《金刚经》前面,四相他破了,后面四见没破。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看最后的一段,「圆教菩萨之善」。「圆妙之理,是至极之善,然此有二义:一、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二、达此圆理为善,著之为恶。圆之著尚为恶,况复其余。」文字虽然不多,交代得很清楚。圆妙之理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每部经都有四分,这个四分叫教、理、行、果,也称之为四种经。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教科书,我们的经本就是教科书,这里面是文字。这些文字里面所说的道理,那就是理,理经。文字里面也跟我们讲了许多修行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行经。行是因,依照这个因去修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将来一定证到果报,一定有结果,所以是果经。任何一部经里面决定有这四部分,称之为经。我们学这部《华严》,不能不知道《华严经》里面的教理行果。
  《华严经》的理是什么?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个真相从哪里来的?一定有个理,所以在经本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万有的自性,经上称的法性,诸法实相的法性是理。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得法性?这个经里头教我们彻底放下,这是方法。放下之后的果德,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回归到你本来是佛,《华严》究竟圆满的果德。理行果都在教里面,教是教学,教是经本、课本。
  所以讲到圆教菩萨的善,我们在《华严经》上所看到的菩萨,看他们的善。我们现在所读过的是十信菩萨,从初信到此地第十信,往后你再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每一位里面都有理,都有事,都有因,都有果,无量无边的诸法,任何一法都有性,都有相。原理怎么讲?实相原理怎么讲?实相原理就是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这是真善,究竟圆满的善,圆妙之理。妙怎么讲法?妙是非有非空,这才叫妙;空有不二是妙,性相一如是妙,确实是不好懂。你没有入不二法门,你的起心动念是别教菩萨,别教以前的。换句话说,这个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是性德,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修来的,本有的,一切众生个个不无,换句话说,统统是圆满的,这个你自己要晓得。
  你听了佛这种说法,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接受?佛说你有如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相不相信?很难接受。我现在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相也不好,怎么能跟佛比?报身佛不谈,就讲应身,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今天三十二相一个都没有,八十种好也是一个都没有,怎么能跟佛比?而佛是那样肯定,那么坚定的为我们说。
  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情况,佛也说了,「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想想,真的,我们是有妄想,妄想不断,晚上睡觉会作梦,梦是妄想变的。确实我们有分别、有执著。佛说,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自性里面本来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了,并不是我们的智慧德相没有了,不是的,是被障碍住了。好像太阳被云彩遮住,今天香港阴天,看不到太阳,太阳到哪里去了?太阳还在,太阳并没有失掉,只是被很厚的云层障碍了。云层不止一层,我们常常坐飞机旅行的时候就看到,就像佛的比喻一样,妄想是一层,执著又是一层,分别又是一层,三层浓云把太阳遮盖住了。你要想想,云层是不是真的把太阳遮盖住?没有。云层有没有真的把地球遮盖住?也没有,只是在太阳跟地球当中产生这么一个障碍。
  你要把这个道理看清楚,你好好想想世尊的教诲,妄想分别执著真有,在哪里?自性,自性上面没有,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外面的万物,万物上也决定没有。这个东西在哪里?佛说得很好,这个东西叫做妄心,不是真心,因为妄心的作祟,你见不到真心。六道凡夫把妄心当作自己的真心,所以自己的真心永远被迷,永远看不见。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现前。
  楞严会上,佛教诸菩萨把真心找回来,真心在哪里?就是自己的见闻觉知。你眼睛能见,是真心,你耳朵能听,是真心,你鼻能嗅,舌能尝,身有触,意有知,合起来讲,见闻觉知是真心。只要不带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真心用事。佛讲得清楚、讲得简单,我们眼见不要执著,怎么见法?古人有个比喻说,见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会见,把外面的镜相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没有妄想?确实我们每天照镜子的时候,想想镜子,它没妄想、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眼睛就像镜子一样。
  天天照镜子,镜子是善知识,你要是向它学习,你很快就成佛,为什么?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眼睛就是一面镜子。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是什么?就是照见。所以《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它没有分别、执著,照见,自受用。无所不知是什么?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他不二,这就叫圆妙,很难懂。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他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圆!究竟圆满了。别人向他请教,无论问什么问题,随问随答,显示无量的智慧。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的,无量智慧,那是什么?妙!那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