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你们现在看《弟子规》里面你就明白了。无论是在尊长,或者是在儿孙的面前,都要守住一个原则,顺善,不能够表现违恶;你要是违恶,对上是不敬,对下是把下一代教坏了。所以《弟子规》上的七个原则,那是总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到最后才学文。学文是什么?提升精神生活。这里头最重要的,孝悌当然重要,下面那个「谨」很重要。无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时间,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稍稍不谨慎,自己做错事情自己不知道,粗心大意。
  尤其净影大师在此地提醒我们的,「招三途之因」,这一句要高度的警觉。三途之因是什么?贪瞋痴慢,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详细,十恶、八邪以及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这是真麻烦,确实不知不觉就现行,怎么样?他养成习惯了。明明有六道,为什么说人死了都作鬼?人死了之后,六道有六个选择,为什么都说他是鬼道?说的人这么多,说的时间这么久,想想还是有道理。你们想想,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哪个人没有十恶八邪?哪个人没有一些不良的习气?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控制得住吗?真正能控制得住的人,我们讲这个人修养不错,言语一定少,所以古人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言多必失。
  可是现在一般人言语多,尤其喜欢开玩笑,在一起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犯了什么?妄语。妄语里头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确实有不少人一开口就落在这四种里面,他自己并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告诉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你要告诉他,他还埋怨你,说你批评他,所以知道的人也不讲,免得跟你结冤仇。古时候看到你有过失一定要讲的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一个是你的老师。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会劝导你;没有那种交情,不说,远离过失,不跟人结冤仇。所以很困难。人要学好要交好朋友,德行、学问、才艺都在我之上的,这是善友。善友是又是朋友又是老师,你对待善友一定要以对老师的态度对他,在他那里会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善友一定把你看作好朋友,志同道合。这样的际遇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要珍惜,要能保持,终生受益,你就成功了。
  文里面讲「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花报,我们一般讲现世报。你造作的不善,犯法了,被法官判刑,这是别报。这个事我们现在看得也非常多,你看社会上犯罪的人多少,特别你到监狱里面去看看。我们这边杨老师跟蔡老师这些人,他们在海口那边有个监狱里面讲《弟子规》,看到许多年轻人,青少年犯罪。可是听了《弟子规》之后都受了感动,以前不知道自己行为是错误,学了圣人教诲之后,才晓得自己错了,改过自新。本来在监狱认为很苦,为什么关到监狱关那么多时期?现在态度变了,认为在监狱里很好,在这里上学,学习圣贤的功课。那是别报里面的善,不是恶了。所以善跟恶随时会在转变。
  受刑的时候听到讲经说法,过去早年我出家没有多久,在台湾我在监狱里面讲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是讲经,劝大家改过自新,收到很好的效果。监狱应当变成学校,变成伦理道德的学校,让这些人到那个地方去学习。将来刑满出来之后,他们就是社会上的善人,他懂得了,明白了。国家要这样推行,这是善政。教育就是如何把不善变成善,把坏人变成好人,把迷惑颠倒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这个教育成功了。
  第二条,他说「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这跟《璎珞经》上讲的很相似。「理者无相空性也」,这是讲到法性。「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轮相存於意中,是违於无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轮之相,是顺於理之无相行也。因之,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若依此义,则上从佛菩萨,下极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总为有相行,名之为恶」,这就提升了一层。什么人心行是善?阿罗汉以上这是善,六道众生所修的都不是真善。
  我们把这个文大意说一说,他讲理,理是法性,法性没有相,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我们用唯识家所讲的阿赖耶的四分,这讲得很清楚。阿赖耶有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无相空性,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觉性、悟性。这个东西,是的,人确实有,但是为什么显示不出来?被烦恼习气障碍了。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相分是讲的物质,见相两分都从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无相空性,它是能现能变,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不生不灭,所现所变是假的,它生灭无常,这是讲的这个道理。
  他举个例子,譬如布施,布施要是能够与法性相应,这个布施是善,与法性不相应,这个布施不是真善。与法性相应,三轮体空;如果这个三轮相你心里头有,就不善。譬如你今天布施,谁布施?我布施,我布施给某某人或是给某某道场。布施多少?我今天布施一万块钱。有我相、有人相,还有布施钱财的相,你这三轮不空,那就不相应。三轮体空就相应,你行布施没有著我,我能施的念头;也没有执著我布施给哪个人、哪个道场,没有这个念头;也不执著布施的财物,布施出去若无其事,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与理相应,这就是善。照这个意思来说,只有阿罗汉以上,为什么?阿罗汉证得我空,《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做到。六道众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虽然他没有身体,没有色相,他还有情执,还有我执。那就是《金刚经》后面所讲,他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相他不执著,他有见,所以他还会堕落,还会搞轮回,道理在此地。阿罗汉以上没有,四相、四见都破了。
  再说小乘须陀洹,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须陀洹有没有做到三轮体空?有。须陀洹证得须陀洹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我是须陀洹,你不是的,《金刚经》上说得清楚。如果须陀洹自己认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了,你们没有」,他就不是真的须陀洹。你说为什么?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断!他还有身见,还有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他统统没断,那他是凡夫,他不是真的须陀洹,真的须陀洹没有了。那我们要问,证得须陀洹的人自己晓不晓得他证得?如果要不晓得,他的佛性就没有了;晓得。晓得怎么样?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我们凡夫有没有觉心?有,样样晓得,但是分别执著没放下。凡夫的觉跟圣人的觉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同样觉悟,一个是没有分别执著,一个是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在佛法里称之为世智辩聪,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你要不知道的时候你会称他大善知识,可是你细心一观察的时候就清楚、就明白了。
  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因为时间长,常常在一起。我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生活不在一起。跟李老师常常生活在一起,这就不一样,我们都看见了。布施不只是言教,有身教,你细心去观察他,他跟别的善知识不一样,那就是什么?他做到了。不是一般人讲,他说到自己并没有做到,李老师你细细观察他,他说到他做到,这很感动人,所以这叫善;说到做不到,不是真善。这个地方的标准确实是很高,你心里著相,就是你有执著,不是善,没有执著才是善。我们不说分别,因为它底下讲「下极二乘」,二乘人包括声闻。著相就不善了,不著相是善。好,现在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小慧远大师所说的第三种。「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自体无如心不缘理,所谓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也,是名为善;若依此义,则凡夫、二乘无论,即上至三乘,总其缘修之善行,齐为恶也。」这个标准说得很高。体是法性、是法身,他这里讲得很好,「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才是自己。在禅宗里面讲则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真的把自己找到了,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
  见性在大乘教里面就成佛了,在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确实是体性缘起而成行德。体性怎么会缘起?十法界众生有感,体性自然有应。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是体性,它产生的结晶就是体性缘起。水是矿物,不是精神,它是物质,你看它有感,为什么?因为一切物质的体性都是真性。现在科学也说明了,物质是什么?物质是能量的聚集。物质解放就变成能量,能量集中起来就变成物质,这个现在科学家肯定了,发现这个事实真相。科学称能量为场,场是能量在很稀薄的时候,它聚集在一块就会变成现相。怎么会聚集?众生有感,感就是缘,它自然就现相,它就有应。你看它现相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叫真善。
  「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随心之欲不是自己心,自己没有心,随十法界众生心。《楞严》上讲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善,这是法身菩萨。没见性的,三乘菩萨,他们所修的善行都不是真善,为什么?烦恼没断尽。阿罗汉虽然执著没有了,执著断掉了,他还有分别;菩萨分别没有了,他还有妄想;妄想断掉之后才称为法身大士,十法界没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去。这样说起来,在净土宗,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他所修所行的那是善;没有到极乐世界,没有到华藏世界,没有到诸佛实报庄严土,统统都不能说是善。这个标准高,所以他这三个一层比一层高,这三个说法。
  「随心所欲不超轨的境界」,这句话很像《论语》里头孔子有句话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话很接近,意思不一样。孔子这是人天境界。不逾矩是什么?不会违背伦常道德。不是有心去做,自然跟伦常道德就相应,没有刻意去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非常自然。这是说他自己一生的修持,十五岁开始於学,立志於学,学到七十岁的时候完全自然了,是这么一个境界。而佛教里面讲的这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随众生心,应化的时候完全是性德,性德里面决定没有夹杂丝毫染污。这是大乘教里面的标准,所以这个标准非常之高。
  我们下面再看一段天台家的,天台家讲六种,第一种「人天之善」。我们对这个要特别重视,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在人天的境界里面。「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报尽,则还堕於三途,故亦为恶」,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的学习,实在讲一定要从这里起。五戒十善是属於事,虽然与理相应,事离不开理,与理相应,而我们的心著重在事。著重在事就是执著在事,没有离开执著,执著在事。有没有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