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制作-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告片只有三十秒,非常短暂,诺曼?希勒几乎把眼睛睁到了最大。

片中首先出现的角色是一个女人,女人面色严峻,黑发黑衣,紧身的造型突显的腿长腰细,冷艳性感到了极点……

诺曼?希勒忽然有种想吹口哨的冲动,这样的美女好像整个好莱坞也不多吧?

然而他口哨声还没有吹出来,嘴巴就张大了,那个女人腾空而起,镜头忽然定格,以三十六十度旋转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这个漂亮矫健的动作……

女人一腿将警察踢翻,诺曼?希勒忍不住喊了一声——cool!

似乎整部预告片都在诠释酷这个词的含义,基努?里维斯黑风衣黑墨镜的造型,与同样酷的掉渣的黑人的打斗,还有他耍出的布鲁斯?李式的动作,那好像是叫……对,叫功夫来着……

接着,让诺曼?希勒直接跳起来的画面出现了,一个同样酷酷的人对着基努?里维斯连连开枪射击,子弹的弹道清晰无比的显示在画面上,明明应该是非常慢的场景,在高速慢镜中,却给人一种特别快的感觉。

更为奇特的一幕发生了,基努?里维斯竟然做出了匪夷所思的闪避,躲开了子弹……

这怎么可能?诺曼?希勒喃喃低语,这根本不可能,人类怎么能用这种方式躲开子弹?

然而,下一幕,又让他把这种不合理变成了疑惑。

“什么是真?”

那个黑人站在白色的环境里,神秘兮兮的说道,“如果你说真实就是你能感觉到的东西,你能闻到的气味,你能尝到的味道,那么这个真就是你大脑作出反应的电子信号。你所知道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黑客帝国》,1998年5月14日上映!”

三十秒钟转瞬即逝,诺曼?希勒没有心思观看后面的电影广告片,皱眉站在那里,还在思索刚才广告片中透漏的信息。

感觉到的不是真的?看到的不是真的?闻到的也不是真的?只是电子信号?

他恍然大悟,难道说电影里面的整个世界都是假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

忽然间,诺曼?希勒想到了网站上那如同末日版的图片,难道那些才是真的?这一假一真是两个并存的世界?但这个两个世界如何共存呢?

得到了一些信息,反而让他更加迷惑,更加好奇,好奇的恨不得现在就去看看那部电影,电影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依靠短短三十秒的时间,能激发他更多的好奇,不止是悬念的问题,还有影片画面中所带来的那些,那是被他们这些经常使用电脑和网络的人,称之为赛博朋克的文化。

很显然,那位导演一如既往的把握住了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心态,制作出的是他们最想看的东西,对于演员的造型、打斗还有那段男主角躲避子弹的镜头,诺曼?希勒觉得只能用‘酷到不能再酷’来形容。

如果是别的导演的影片,诺曼?希勒还会担心预告片就是全片的精华集中,但他相信,这只是影片中很普通的一部分,过往杜克的影片哪一部不是预告片式的精彩大集合?

看到了好的东西,就想与人分享,诺曼?希勒关掉电视机,重新回到电脑前,用自己的毁灭公爵进入了聊天室。

“我建议所有人都第一时间去看《黑客帝国》,影片酷……”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八十五章枪战大师

超级碗之后的两周里,《黑客帝国》陆续放出了主要角色的海报,海报完全按照杜克的想法来制定,除了必须要‘酷到掉渣’外,还有部分赛博朋克文化方面的展示,到三月份的时候,华纳兄弟更是联合硅谷以及相关的论坛网站,在圣地亚哥举办了一次赛博朋克文化展,并且在展览上放出了《黑客帝国》的第一支正式预告片。

《黑客帝国》在酷以外的另一大特质是什么?肯定不是哲学思考和神秘主义,而是赛博朋克文化发展到现在的一次汇总,这样一支突出酷和赛博朋克的预告片,能在这个群体中引发的轰动可想而知。

严格说起来,杜克脑海中有比《黑客帝国》更酷更好玩的念头,甚至原版影片中很多东西都能改成眼花缭乱的未来派设置,但无论是在拍摄,还是在后期制作中,杜克只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而不是全盘推翻重来。

任何一部影片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杜克非常清楚这一点,就算是曾经最成功的大杂烩《复仇者联盟》,实际上风格也相当鲜明,《黑客帝国》的酷和赛博朋克就是最鲜明的标记,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未来派元素会有帮助,但如果添加的过多,影响到影片的整体风格,那就是一场灾难了。

纯粹的大杂烩式的电影或许不会彻底失败,但绝对无法取得巨大成功,比如擅长把各种元素汇聚成统一风格的乔斯?韦登,在典型的大杂烩影片《萤火虫》上面的失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将一部大众题材的科幻片制作成粉丝向的影片,其实就是一种失败,而且这位导演在经历《复仇者联盟》的巨大成功后,后面的续集中似乎又有向这方面靠近的趋势。直接导致续集远不如预期。

赛博朋克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黑色特质,杜克肯定不会添加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特别是优美的风景之类,去破坏这一特质。

一部影片如果没有了风格,或者说风格不鲜明,失败的可能要高于成功的可能。

别忘了。现在才1998年,还不是那个凭借视觉特效就能狂轰滥炸的时代。

持续一周的赛博朋克文化展吸引了全美大批青少年爱好者的目光,华纳旗下的媒体和nbc电视台,也对这一次展出进行了集中报道,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黑客帝国》。

甚至,这一次展出还吸引到了计算机行业的一些大佬,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身影都先后出现过,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了这次赛博朋克文化展在计算机和电脑网络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

随后。《黑客帝国》的海报用最快的速度,以院线为支点,在整个北美范围内快速扩散,第一支预告片也迅速登陆所有可以播放视频的媒体平台,告诉所有看到的观众,暑期档之王的新片即将强势来袭。

与华纳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杜克除去提一些适合的意见。在宣传、发行和院线方面根本不用耗费心神,而且除去北美的一系列动作外。华纳兄弟还联合影片的各大赞助商,在主要的海外票仓市场积极展开推广工作。

宣传方面有华纳在负责,杜克的主要任务还是保质保量的完成《黑客帝国》的后期制作。

正在全世界横冲直撞的大船可以说开启了电影特效的新时代,杜克压缩演员开支,以及从澳大利亚方面争取到最大额度的税收优惠,就是为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特效制作方面。虽然《黑客帝国》未必能达到现在特效制作的极限,却一定要创造炫酷至极的视觉效果。

一部影片,在特效方面投入2000万美元和投入4000万美元,最后制作出的效果绝对有着天与地之间的差距。

特效可以说是《黑客帝国》能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至于备受专业人士盛赞的哲学思考。反而要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而且影片后两部,特别是最后一部的失败,其实也说明如果将商业影片的一些佐料变成正餐,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

影片的两部续集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影片独特的个性,尤以令人费解的对白和哲学思辨最为显著,使得故事情节远远超过了主流观众所能承受的思考极限,原本极其精彩的视觉特效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导致影片票房表现远不及预期。

就像杜克说的那样,这是直冲暑期档而去的科幻商业片,有些东西稍稍触及下就足够了,如果真要像文艺片那样深入的探讨下去,这样巨大的投资规模绝对承受不起。

这几个月的后期制作中,杜克使用的依然是惯用的凌厉的剪辑风格,数年的时间合作下来,麦克?道森与他配合默契,这些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为麻烦和耗费时间的,还是工业光魔主打的视觉特效。

在杜克的建议下,工业光魔的特效组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专门处理普通的特效部分,一部分制作合成关于尼奥和史密斯的子弹时间,最后一部分则是使用电脑技术对几段枪斗术的戏份进行修饰。

枪斗术,想要够酷够有冲击力,可不仅仅是查理兹?塞隆卖弄下性感的身段和冷艳的脸庞就能做到的,拍摄时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越来越强大的cgi技术,足以弥补拍摄的缺陷。

当然,还有例如机甲、乌贼大军以及锡安等,是不会出现在影片中的,《黑客帝国》只有两个小时长,塞进过多的东西,只能变成大杂烩。

影片可不是把一些未来的一些西塞进去,就能够成功的。

最为典型的,一部影片所反射的信息量越大,观众观看和理解的难度就会越高,一旦超过观众的思维极限,后果相当严重。

哪怕过去二十年,纵观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其实不难发现,排在前100名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简单的电影。

特效制作的有效性关系到整部影片的成败,为了避免工作分散给协调和整合工作带来的麻烦,杜克需要整合后期特效制作的整个流程,为此他专门找人又设计了一套完备的特效管理信息系统,这还是影史上第一次在电影拍摄中运用如此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这套“数码日记”和“特效进程”系统,整个后期制作组中从事数码加工、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场景设计、高解析度模型和处于各拍摄进程当中的所有镜头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持续发挥效力,使用到以后例如《魔戒》三部曲这样的后期制作当中。

此外,杜克还准备召集剧组成员,补拍一个场景,一个比子弹时间还要酷的场景。

要说《黑客帝国》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肯定是崔尼蒂飞腿踢翻警察、尼奥在楼顶躲避特工的子弹射击、尼奥和史密斯在地铁里飞起双枪对峙等一系列‘时间凝固’的场面,杜克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添加爆炸时的‘时间凝固’。

影片最后效果没有最酷,只有更酷!

说白了,这些使用技术手段达成的‘时间凝固’,都是用“慢速”来体现“快速”的视觉效果冲击力。

这种以“慢”来体现快的方法,如今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同样不是好莱坞导演,而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吴,吴白鸽虽然不是原创者,却是这方面目前集大成的实践者,他的那些慢镜头射击场景,对好莱坞电影的枪战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好莱坞电影枪战的方式。

过往好莱坞最推崇的,是例如《盗火线》中迈克尔?曼式的古典主义写实枪战,而即使同样是打不死的枪战风格,也可以发现好莱坞与吴白鸽的不同,兰博和施瓦辛格式的枪战,与吴白鸽的浪漫主义截然相反。

毫不夸张的说,吴白鸽和袁和平这些人,对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表面上可以看到的那些,可惜始终无法像李安那样融入进这个圈子中。

好莱坞,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排外,又非常懂得吸引的圈子。

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好莱坞导演其实都明白一件事,固步不前就等于失败,而且好莱坞两个超级大导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詹姆斯?卡梅隆是技术流导演的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