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师-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人间悲戚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亦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

李世民独爱李承乾和李泰,可如今,李泰被流,李承乾郁郁而终,李世民又岂能不悲哀?

圣上枯坐皇帐之中,除了李勣和长孙无忌等老臣敢去宽慰劝说几句,其他人都生怕犯了龙颜,对安市城也只能是围而不攻。

徐真同样郁郁寡欢,这一支本部军马是他的嫡系,从军以来就一直培养到如今,弟兄们一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好不容易狠下心来拼了一把,却葬送了弟兄们的性命,每到夜里,徐真就心痛难当。

张久年等一干老弟兄心知主公仁爱,将弟兄们视为手足,也多来劝慰,奈何徐真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抛开心绪。

直到这天,高惠甄匆匆入了徐真的营帐,报说左黯失踪了!

左黯与青霞子被救回来之后,一直留在高惠甄身边养伤,徐真心情欠佳,思绪低落,加上自己也在疗伤,故而没能去探望,没想到这小家伙居然不见了踪影!

徐真霍然而起,弟兄们已经长眠不起,剩下的他绝不能放弃!

周沧等人听说主公要升帐议事,觉着主公终于走出了忧伤的阴影,很快就聚集到了徐真的营帐之中。

左黯本是幽州府的小斥候,为人机警狡黠,向来被徐真视为弟子,又得奇人青霞子的真传,向来性命该是无忧,最大的可能就是混入了安市城中!

高延寿降唐之后,已经将宝珠丫头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宝珠丫头乃是泉盖苏文幼女泉男茹之事,已然人尽皆知。

但高延寿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泉盖苏文担心杨万春降了唐,故而遣使游说,杨万春却担忧自己阻挡唐朝大军之时,泉盖苏文会背信弃义,从后方攻陷安市城,为了打消杨万春的疑虑,泉盖苏文将自己的女儿泉男茹送到杨万春的安市城为质,才说服了杨万春拼死抵抗唐军。

也就是说,此时宝珠丫头应该就在安市城之中!

左黯对乙支纳威和高延寿恨之入骨,乙支纳威已经战死,高延寿降了唐,他一番逼问之下,自然能够知晓宝珠就在安市城内。

以左黯与宝珠丫头的情谊,这小子趁着战乱之际混入安市城,并非没有可能的事情!

这对少男少女朝夕相处,左黯又聪明过人,在高句丽这几个月早已熟练掌握了高句丽语,再加上他为人机贼,混入安市城中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想要把左黯和宝珠救出来,那就必须想办法混入安市城中,诸人群策群力,很快就有了方案。

白岩城主孙代音就是银珠郡王高仁武劝降的,若能故技重施,入得安市城,非但能够寻找左黯和宝珠的下落,还能趁机将敌军的城防部署都窥视一番!

计策已定,如今就要看圣上的态度了,徐真即刻到皇帐去求见,内侍听说是军情,只要入内通报,想着这几天群臣都吃了闭门羹,不由为徐真捏了一把汗。

好在圣上并未拒见,让人将徐真领了进去。

几天不见,李世民两鬓斑白,仿佛一夜苍老,双眸满是疲惫和倦怠,神色带着幽幽的悲伤,想来是对李承乾思念得紧了。

徐真也不敢说话,更不敢抬头,越是身居高位,就越需要谨小慎微,这是恩师李勣教导他的处世之道。

李世民摩挲着手中之物,双眸之中充满了慈父的悲伤,那是李承乾离开长安的那一天,从鞋头上摘下来的一颗珠子。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幽幽一叹,稍稍抬起头来,似自言自语,又似与徐真交心,轻声道:“也不知兕儿现在怎么样了…”

看着李世民眼中的忧郁,徐真嘴唇翕动了片刻,终究还是没有说话,此刻的李世民不再是那雄心勃勃的大皇帝,只是一个将儿子死去的悲伤转化为对女儿思念的沧桑父亲。

李世民遥望西南,那是归家的路,这一刻,李世民似乎从皇帝的宝座上走了下来,没有了让人畏惧的光环,变得那么的平易近人。

“徐卿,听说你有事要说?”李世民微微扭过头来,直起腰杆,似乎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支撑起自己的头颅。

“启奏陛下,臣的弟子已经成功潜入安市城,徐真想着能不能借口劝降,入城一探,目下天气越发寒冷,若不及时攻克安市城,情势对我大唐军实在不利…”

李世民微微皱眉,徐真心里也是忐忑,此次征辽,大唐起兵十万,马万匹,海路七万,共计一十七万人马,动用资源更是不可计数,本想着将高句丽彻底灭掉,可如今这般形势,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高句丽那方。

诸多将领又岂不会审时度势?只是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对李世民谏言,生怕李世民发怒起来无法收拾。

想起军营之中每日被冻死的那些军士,徐真稍稍挺直了腰杆,既然没有点醒圣上,那就由他来吧,圣上也是人,也需要对别人倾诉,必要的时候,自然也需要别人的劝诫。

李世民眉头舒展开来,讶异地赞了一句:“我大唐儿郎饶是如此智勇,竟然能够混入城中去,徐卿麾下果是能人辈出,既是如此,但有计划,可与朕说道说道。”

“是,此人乃臣之弟子,先前在幽州府充当斥候,途中结识了泉盖苏文失散的女儿泉男茹…”

徐真不缓不急,有条有理地将与左黯等人的际遇都说了一遍,其中曲折自是跌宕,李世民不由被徐真的娓娓述说所吸引,对儿女的思念也被冲淡了一些,待得徐真说完,他也不禁轻叹道。

“天意弄人,视凡俗为刍狗,这对小人儿也算是有情有意了…”

感叹之后,李世民又朝徐真说道:“若左黯真在安市城之中,不妨借口劝降,入城去救,不过就怕杨万春会伤了徐卿…”

“圣上不必担忧,高仁武乃荣留王之弟,而杨万春素来死忠于正统,有他陪着,臣足以进退两全。”

李世民认同地点了点头,而后朝徐真摆手道:“徐卿既以定了策略,那此事就全权交付于你,其他人会配合你的。”

得了圣上如此允诺,徐真也就放心告退,与高仁武商议了一番,高仁武对宝珠始终怀有亏欠,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徐真。

这日大雪纷飞,高仁武举起高字王旗,徐真和凯萨假扮成亲随,三匹马顶着风雪,出了唐营。

由于双方一直在僵持,大大小小战役每日都有发生,根本就来不及打扫战场,唐军这边还好,就算冒着敌人的箭矢,他们也要把袍泽的尸体给抢回来,而高句丽这边却尸骸遍地,若非天气寒冷,或许早已爆发疫病了。

三人顶着血红的旗帜,行走在茫茫白雪之中,如同白纸上的一滴血迹,高句丽人占据了土山,居高临下,很快就发现了徐真三人。

敌阵很快骚动起来,几根羽箭噗噗插入到高仁武的马蹄前面,他不得不勒住了马,用高句丽语高声道:“吾乃银珠郡王高仁武,要见杨万春!”

虽然逆着风雪,但很显然那边的人已经听清楚了高仁武的话,一骑疾驰而来,马蹄溅起积雪,这人穿着单薄的短袄,头上却戴着一张大隋具装骑士的面甲,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然而凯萨却下意识按住了双刀的刀柄,因为她能够从对方的身上,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杀气!

“跟我来。”那人的声音在面甲头盔里面回荡,发出来嗡嗡低沉,给人一种极其诡异的感觉。

高仁武微微点头以示感谢,三人随着面甲骑士来到了土山营地,风雪被土山遮挡,视线慢慢清晰,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徐真放眼望去,整座土山被冻结起来,周围全是杨万春麾下设置陷阱,营地附近还设了竹木拒马,末端削尖,虽未安装拒马枪头,却同样让人感到一股寒意。

营地之中的高句丽兵围绕着火堆,里三层外三层,没有火堆的只能三五成群的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免得被冻死。

火堆上架设着破了边的大锅,一只硕大的马头在锅里载浮载沉,骨碌碌冒着泡,没有肉食的香味,一股让人作呕的腥臊四处弥散,然而那些高句丽兵却一个个顶着大锅,仿佛那个马头就是人世间最美味的东西。

“他们的情势比我们还要惨淡…”见得此情此景,徐真没有任何的喜悦,反而生出浓浓的敬意。

正是这些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死死抵抗着唐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捍卫者自己的城池!

面具骑士带领高仁武和徐真三人穿过营地,诸多兵士见对面来人,一个个强撑着站起来,双眸如狼,气质如虎,或瘦弱或伤残的身躯似乎藏着强大而无法毁灭的灵魂,就好像他们一示弱,就会连累整座城池一般。

高仁武眉头微皱,营中一些渠帅似乎已经认出了这位银珠郡王,虽然银珠郡王举旗反抗,赢得了很多高句丽人的声望,然而借助唐军这件事,却又让许多高句丽士兵对这位传奇郡王很是抵触。

感受到这些同袍们充满敌意的目光,高仁武只是暗自叹息了一声,随着面甲骑士穿过城墙缺口,顺利进入了安市城。

第一百八十二章冲撞司徒接济敌军

入了安市城之后,徐真才深刻地体会到,唐军为何久久无法攻下这座城池。

面黄肌瘦的城中居民箪食浆壶,将少得可怜的口粮节省下来,输送到前线来,民宅已经拆除得七零八落,建材全部充当军用,建筑防御工事,整座城池如废弃多年一般。

然而这些人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光芒,不屈。

徐真并非麻木不仁,只是他早已见惯了这种目光,无论在何朝何代,战争总是残酷的,而最无辜的,自然是这些民众。

收拾了心绪,他将沿途的布置全部都默记下来,面具骑士警觉地朝徐真扫了一眼,头盔里似乎响起一声隐隐的冷哼。

沿着城中大街一路深入大约二里,终于来到一处篝火旁,火堆里全是一些门板之类的竹木,一堆堆一群群的饥民正围拢着取暖。

饥民群中站起一人,穿着旧旧的棉袍,身材高瘦,三缕黑须,缠了条红色的头巾,挎着一柄腰刀,正是城主杨万春!

他的衣甲已经让给了军中一名年仅十四岁的小将,连长弓都赐给了土山争夺战之中第一个登上土山的勇士。

夜袭战之中,徐真曾经与杨万春冲撞过一合,然匆匆一瞥,又各自拼命,当时都不知晓对方的确切身份。

直到此时,杨万春才与徐真四目相接,似乎都从对方的眼中,辨认出彼此。

杨万春是支持正统,反抗泉盖苏文的主力,他拥有自己的城池,不似高仁武这般,只能打游击。

虽然他固守着这一方净土,然而见到银珠郡王,他也是不卑不亢地给高仁武行礼。

高仁武素知此君人望,故而并不敢倨傲,再者如今自己是使者,慌忙下马来,作势虚扶了一把。

火堆边的饥民见城主有事,慌忙起身要回避,杨万春却压了压手,让他们安顿下来,自己却带着高仁武和徐真三人,来到了一处安静之处,面具骑士紧随其后,下意识将徐真等人隔开。

杨万春虽一身虎胆,然整个安市城都负担在身上,也不敢托大,高仁武自然不会对他下手,然徐真和凯萨到底是唐人,若不讲规矩将他刺杀了,安市城也就再守不下去。

高仁武充当中间人,自是要劝说杨万春投降,又搬出了孙代音的例子来,多赞大唐皇帝陛下之仁爱,若降了唐,则止了兵戈,少了伤亡,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杨万春虽然不服泉盖苏文,然到底是个正统高句丽人,又怎肯让唐军占据自己的城池?双方语言交锋,多有不合。

徐真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