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有可能属于希伯莱人和巴比伦人共同的后裔,这种血统的融合,使得菲力士人和犹太人在表面特征上不太相同。

在刘协得到这一结论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犹太民族、菲力士民族和巴比伦人之间的关系》,文章写完之后,他让庞统将自己进行论证过程中收集到的历史资料和原本全部送回天京城的太学府藏经书院,自己则摘引一部分写了一份《地中海东岸小国规划建议》,交给马克西米努斯,并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告诉马克西米努斯,如果想要保证这片地区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将各个民族分开居住,领土划分要细致,告诫他罗马帝国要承担这种大国的责任。

根据刘协的规划,菲力士人在罗马的叙利亚省沿地中海海岸地南部建立一个菲力士省,而犹太人则回归自己曾经的故土。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省,两个省都由他们本民族治理,并且允许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是刘协所要做的好事情,当然。他也要做一些坏事情,其中最恶劣的就是将西奈半岛划归犹太省,而相应原犹太省的北部区域则规划为阿拉伯人居住地。

在整个中东地区。他轻易的规划了三个民族地对立,这样他们就必须持续依靠大汉帝国在巴比伦省中心的协调作用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即使是罗马帝国也没有任何办法。

为了得到刘协和犹太人以及菲力士人的支持,马克西米努斯很快声明支持该方案,同时追随他的四个罗马军团以及叙利亚省也表示支持,对于巴勒斯坦省的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采取了迅速镇压得方式,将这里彻底更改为犹太省,并和刘协一起呼吁犹太人回归。

在此之前,刘协和马克西米努斯算过一笔账。告诉他一旦犹太人回归之后,他的势力将比过去提升一倍,大量的人口和绝对效忠的战士将成为他出任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绝对保障。由于埃及省很快提出反对意见,马克西米努斯也得到了理由,在凌统地相助下,纠集了十万人的军团向埃及出兵。

现在的罗马帝国北部,数位有能力争夺帝国奥古斯都职位地将军展开帝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厮杀。根本没有人关心犹太省的问题,元老院虽然担心,可惜手中没有任何兵权,只能眼看着他们当年的得意决定被推翻,犹太人纷纷通过地中海逃回了犹太省。在刘协和大汉帝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小国,虽然还只能依附在罗马帝国之下,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联邦,但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治理,并且主要的防御力量依靠的是大汉帝国。

不久之后,刘协将最北端的泰西封城做为和罗马帝国之间的防御城市进行建设,而其中主要的商业经济成分则分别迁回巴比伦城和苏格拉底城,阿巴斯城的建设也开始全面展开,随着波斯湾的完全归属,虽然其中东岸地段还在波斯王国手中,但这也就是时间问题。

从整个地域图上来,巴比伦省是非常大的一片领域,实际上,真正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段也只有两河流域和阿巴斯港口区域,波斯湾东岸即阿巴斯港口和苏格拉底港之间一段土地也相对较为合适居住,为了考虑波斯湾的归属性,波斯湾也被刘协正式命名为巴比伦湾。

在这以后,刘协召集所有的阿拉伯半岛上的本地部落族长,这个时候的阿拉伯半岛上所呈现的小部落比穆罕默德时代要多很多,几乎每个绿洲都有一个不同的部落,各自的信仰也不相同,刘协在雄伟的苏格拉底城召见了他们,以道教教皇的身份向他们传授道教经义,为了加深道教和基督教、犹太教在体制上具有同等能力,刘协对道教也进行了深化的改革,在生活仪式上更加的贴近生活,对信徒成年、结婚、生子,对信徒子嗣的满月、生日都有不同的礼仪,但都依靠道师进行主持,在道师缺乏的情况下,道士和有一定威信和资格的信徒也可以代为举行仪式。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半岛上各部族人的特点。茫茫的沙漠把半岛分为南北两部分,居住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

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游牧民族,以“毛屋”为家,他们原始的故乡当然是两河流域的大平原,而有历史记载的故乡,则是偏于半岛中部的希贾兹和纳季德。

半岛南部的阿拉伯人大半是定居的他们的故乡是也门、哈达拉毛和沿海一带,他们使用的语言是赛伯伊语和希木叶尔语。

刘协思考了良久,还是决定在这里推广汉语,学习汉字,并在苏格拉底建立两所学府,并从道教中抽调了五百多名大信徒和几十名资深道师前往各部落宣扬道教,在各个绿洲建立道殿,供信徒朝拜,向他们提供医疗和基础教育服务。

这里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这些部落完整的族谱体系。他们用各种方式记载了他们的祖先,并将他们的祖先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族谱可以说是《圣经》和《古兰经》诞生的基础,但庆幸的是他们还保持着原始信仰。并没有进化到严格神论体系,刘协用利用道教将他们的他们原始神串联起来,成为道教的次神。而他们以往崇拜的神只是曾经拯救过他们的神,实际上所有的神都源自于三尊。

在这其中,道教的局限性和通融性也纷纷展现,道教作为中华文明的本土教义,他的诞生是从中华文明发展中衍生的,这和以两河文明为代表的单一神宗教产生了较大的对冲,刘协只能让中央道府的大道师们承担这个修订工作,将两河文明的历史和道教的理论结合,产生了一个道教理论地新延伸。

由于道教认为人是依据三尊所制定的道义在宇宙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神直接创造地。但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神为人类主持公道,为人类决定在离开人间后的去向。并曾经帮助过人。所以,各个部落,甚至犹太教和道教之间都有独特的冲突,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冲突最厉害地肯定基督教和道教。毕竟犹太教和各个小部落是依附大汉帝国存在的,没有大汉帝国的扶持,他们在中东就是最底层的人。

道教在巴比伦省,吸纳了犹太教和阿拉伯人的传说以及《旧约圣经》,并将道教所整合地各种小派进行融合。针对太学府提出的民族移动学说,确定世界上的人类拥有不同的祖先,这些祖先也曾经经历过融合和迁移,诞生了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根据道教的决断,世界首先分化开的民族有四个,一个大汉帝国的炎黄联合部落,其次是闪米特部落,最后是雅利安部落和撒哈拉部落,而印度是四个部落汇集的地方。

这四个部落不断延伸变化和迁移,才出现了今天的各个民族。

为了实现整个理论体系上的完整,刘协让太学府抽调了两百多名者配合道府进行理论的整合工作,结合各个民族的神话,让他们编写一本《人道全经》。

刘协很清楚,这本结合科学知识和神学的大一统民族形成百科全书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但是这个时候很多资料还能够查到,进行一场编订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这本书形成,基督教、佛教以及还没有出现伊斯兰教在道教面前就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些宗教所解释的一些问题只是本民族的问题,并且没有道教这样完整,而且几乎这些宗教都无法迈过一个坎,那就是人类科技进步导致宗教神造人学说的坍塌。

宗教早期是很有意义,但不得不承认,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宗教的神造人学说是肯定会被摧垮的,这也是所有宗教都喜欢迫害科学的根本所在,而道教的民族学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人道全经》一旦完成,在整个世界内形成足够共识,科学在几千年内的发展都无法对道教形成根本上的打击,而道教也没有迫害科学发展的必要,因为科学存在的价值就是证明道教的强大,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越强大,道教的力量就会越大。

为了和基督教等教对抗,道教就必须不断发展科学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让道教在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扎下坚实的根基,确保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向往,而不是每日只知道颂诗奉典。

同样,也需要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形成道教的统一认识,提倡一个和平的有利大汉帝国发展的文化背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刘协已经开始将很多事情交给长子刘巍代为处理,慢慢锻炼他的能力和认识,将他带到中东,也是要他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他只有自己亲眼看到了,才真正明白。

而刘协自己则将很多精力放到了宗教和文化的处理上,他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留给宗教和文化的推广上,亲自将道教进一步改造,最终推广到整个世界范围内,给整个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遗产,以中华文明为基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营造一个统一文明价值观,为大汉帝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大汉帝国的利益要想继续扩大,仅仅依靠战争已经很困难了,剩下来只能在文化上下功夫,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开放文明的环境,让大汉帝国依靠贸易获取更多的利益。

刘协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充沛了,自己是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的,阿拉伯地区、中东、西亚、中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推广汉文化,要让这里建立起足够的王国,并和大汉建立起邦联关系。

大汉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大汉的很多重要工程还没有开展,西伯利亚北部和美洲、非洲还没有被大汉帝国发现,锦州需要治理开发,大汉的体制和文明内核还要重新塑造,让它更加的优秀。

他认识到很多事情都只能交付给自己的皇子们了,如何才能让皇子们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这些重任呢,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刘协心中一个疑问,他忽然感觉到,治理一个伟大的帝国容易,但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子是多么困难啊,真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啊。

阿拉伯的很多部落都不接受道教,刘协只能让凌统出征。在凌统出征之后不久,刘梓来到了苏格拉底城,一同前来的还有刘逸、刘平两人,陪同他们前来的是伊籍。

这让刘协很惊讶,问伊籍这是何人的主意,伊籍无可奈何地答道:“皇后说圣上不可厚此薄彼,即让大皇子和二皇子都到了,三皇子和四皇子也该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刘协指着东方笑道:“这个皇后啊,尽给朕出难题,不过这样也来,就让他们一起进入苏格拉底学府吧,朕一起教!”

四个大皇子一齐抵达苏格拉底城,刘协也是分外高兴,亲自领着他们在两河流域的各个地域参观,一边走一边和他们讲述整个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一直到了耶路撒冷城,为他们讲述希伯来人的整段历史。

在皇子的培养上,刘协深信一点,即百闻不如一见,很多时候不需要说的天花乱坠,带着他们在异国世界走一遍,对他们原有知识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

正如伊籍所言,四名皇子各有特点,长子刘巍外柔内刚,文武双全,善守能攻,有识人断事之能;次子刘逸刚柔并济,文武皆备,善攻能守,遇强亦能隐忍,有蓄势而发之智;三子刘平,少平庸,后发奋,虽不能文武双全,亦无大缺,且有礼贤下士,广听众言之德;四子刘梓锋芒毕露,文有不足,然有诚信,武冠群子,有征战四海之志。

这个时候,刘协已经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