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这话有些过,好象黄历没有女人便萎靡不振,便畏缩怯懦似的。但不可否认,这次婚姻确实给黄历重新提供了动力之源。不管白天的工作怎么费心劳神,回到家里,看着温婉美丽的妻子,看到日渐长大的女儿,那种疲劳和郁闷也会烟消云散。
    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洋联邦今年的重头戏,总统的国事访问成为了人们和媒体关注的大事。美国、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澳大利亚、埃及、英国、西德、挪威,黄历将出访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共十个与南洋联邦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耗时将达到三个多月。
    那么,这只是一次应邀的正常的友好国事访问,还是另有其它政治或经济的目的,外界对此也有猜测,但却得不到有力的证实。
    抢占先机,走在别人前面,永远是黄历的特点。此次出访也是如此,政治的、经济的考虑都有。印度支那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于法国人,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刚刚上任,对前任杜鲁门与南洋联邦对印度支那的计划和准备相当感兴趣,这个家伙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明者,盛情邀请黄历出访,显然是想与黄历在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更协调的一致。
    而顺访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四国,则完全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虽然南洋联邦也出产石油,但资源不可再生的理念早已经在黄历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建立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随着南洋联邦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终于被提上了日时议程。
    南洋联邦一方面,通过“经济/技术援助”等措施改善与资源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开始组建“石油公团“、“金属矿业事业团“等促进性机构,制定和执行鼓励政策,全力支持本国公司的跨国矿业经营(包括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技术、信息服务等手段),并通过财团参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战略,力争挤进各资源国。同时,计划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建立起石油、煤炭、铁矿石等战略矿产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而除了英美外,黄历出访的其他国家都是计划中要进行战略储备的矿产出口国。建立起多条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矿产资源长期稳定供应的机制和体制,控制上游资源的海外扩张和战略储备,对海外有前景的矿产地加强直接投资,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使本国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时拥有控制权和主动权,便是黄历出访的主要目的。
    其实,这种做法早就已经开始实施,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按说,南洋联邦出产的石油足够国内需求,但却一直在从文莱进口,并且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有计划地削减自身石油的产量,并且建造了巨大的储油设施,将石油储备起来。对石油企业,黄历希望他们逐渐摆脱对开采和出口的依赖,而把来料加工作为主业来改造。用进口石油,生产深层次产品,这才是黄历心目中良好的发展方向。
    而巴西铁矿,澳大利亚的煤炭、铁矿,也是黄历的目标,进口资源多样化,多渠道化,才能使南洋联邦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远大目标,但国际竞争的趋势如此,而且南洋联邦还有时间。估计到七十年代,一些资源短缺的国家才会形成战略储备的观念,而这段时间,应该能初步实现黄历的设想。等到英国佬的势力从海湾各国退潮,减弱控制的时候,黄历还会再度伸出手去分一杯羹。而埃及,就是黄历向中东渗透的桥头堡。
    通过各种情报分析,目前埃及的实权人物,推翻法鲁克王朝的自由军官团执行委员会主席,埃及共和国现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日后任期长达十五年的埃及总统纳塞尔对黄历非常崇拜。这不仅仅是军事才能方面的,更多的原因是那本《国路》所造成的。
    《国路》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包括黄历等作者们所没有预料到的,而象纳塞尔这样对黄历钦佩的国家领导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当然,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个人原因或许不应该成为主要因素。而南洋联邦要建立稳定的石油进口,埃及想用棉花换武器以增强军力,纳塞尔则更希望学习到南洋联邦军队的作战方式和黄历的作战理论,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作准备。各有所需,各得其所,这才是两国都能够满意的交易。
    按理说,埃及在冷战中是中立的,应该是东西方都要拉拢的对象。但美国的现任国务卿杜勒斯却把事情搞坏了,他认为中立是狡猾的、卑劣的、不能接受的。就象印度采取中立,惹恼了杜勒斯,他公开地卖给巴基斯坦武器,从而失去了印度的友谊一样。杜勒斯对埃及的中立也抱着敌视的态度,原来美国曾告诉开罗说,愿意借给埃及五千六百万美元,用来修建尼罗河上跨度三英里的阿期旺水坝。但在埃及承认了红色中国,并企图破坏巴格达条约后,杜勒期果断并公开地撤销了这项贷款决定。
    埃及政府对此很是愤恨,纳塞尔则暗地里放言道:“我要瞪着美国佬说:教你们都气死吧,我们要修大坝,我们爱怎么修就怎么修。苏伊士运河每年收入一亿美元,我们不什么不把这笔钱自己拿过来?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血汗,自己的资金。还要由埃及人自己来管。埃及人,埃及人”。。。
    更多到,地址 www。
第一百七十六章无题
    第一百七十六章无题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黄历将目光对准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WWw。但向埃及提供武器,势必要引起美国的不满,可黄历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找好了借口,并相信能够说服被麦卡锡主义搞得僵硬死板的美国佬。
    这种信心是有根据的,麦卡锡和他的主义终于要走到末路了,艾森豪威尔的忍耐终于超出了限度。他迫使麦卡锡解除了其主要助手马修斯的职务,这一行动便是艾森豪威尔准备同麦卡锡“摊牌”的标志。
    中东是世界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二战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战后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中近东出现了真空。美苏都希望在这一地区建立立脚点。这就引发了四七年的土耳其危机、希腊危机,中近东从此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杜鲁门时期,美国虽然重视中东,但是并未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曾试图会同英国和法国,以及拉阿拉伯国家建立中东防御区,但是遭到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国家的反对。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杜勒斯下了功夫要建立中东同盟体系。
    最能接受美国建议的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土耳其是出于对北方苏联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历史悠久的。而巴基斯坦对苏联倒无所谓,主要是想利用冷战,对付印度。而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协定仅规定了武器援助,并没有义务。
    一九五三年起,美国分别同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先后缔结双边军事协定,并策划土伊签订《巴格达条约》,目的在于分裂阿拉伯国家联盟、镇压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对付“**扩张”。
    杜勒斯本想填补真空,防止苏联插手,结果是把形势弄得更复杂。这个《巴格达条约》虽然只拉拢到阿拉伯世界的伊拉克参加,美国仍全力以赴地要使这出戏继续唱下去。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冒犯反对这一条约组织的以色列;维持与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之间的脆弱关系;在条约之外起缔约国不能起的作用。美国统治集团煞费苦心,想要在中东拼凑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同时,想通过这个条约组织加强对中近东的控制,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然而这个条约组织的建立反而将“促使阿拉伯国家与苏联结盟,并引起激进思潮的高涨,为苏联大踏步进入整个中东,特别是以前它难以进入的阿拉伯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趁着巴格达条约组织还在筹备阶段,黄历决定阻止它的进行,同时也就阻止了苏联人进入中东,并为南洋联邦在中东建立势力铺平道路。
    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需要武器,南洋联邦有啊从重武器的坦克、火炮、高炮、直升机、军舰,到轻武器的AK…47改进型——被重新命名为“铁骨”的突击步枪,以及在“铁骨”突击步枪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班用轻机枪“硬骨”,在推入国际市场后极受好评,很多国家已经向南洋联邦送来了大批订单。
    甚至连惨被抄袭盗版的苏联一边臭骂南洋联邦无耻,一边偷偷摸摸地从国际市场上搞到了这两种枪械,加以研究试验后,也不得不承认改进型在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在射击性能上,完全超越了他们刚刚装备部队没几年的AK…47。
    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对武器的需求那可不是一般的多,嗯嗯,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崛起,那都是打出来的,不是靠耍嘴皮子得来的。
    而使用过南洋联邦生产的武器的人都要伸出大拇指,不愧叫什么“铁骨”、“硬骨”,可靠性就是高,“硬骨”曾经连续射击一万余发子弹,而活动部件仍完好无损。
    这得益于南洋联邦与西德的良好技术合作,武器合金钢的产量与质量,都不是平常的国家可以比拟的。
    黄历回到坤甸,在日常工作之余,便是熟悉出访各国的政治形势,各国政要的脾气禀性。为了达到出访的目的,便需要因国而异,因人而异,在这方面黄历还是很有经验的。
    而新的南洋联邦的第一夫人,何梦雨却对这次出访感到有些紧张,毕竟身份大不相同,一个偶尔的小差错就可能造成很大或很坏的影响。
    “不用紧张,你就带着微笑说客气话就行了。”黄历不得不时常安慰何梦雨,并把她从资料堆里拉出来,“这些政治、经济上的问题你不用考虑,各国的礼节和禁忌不是都记得差不多了吗,那就行了,别把自己搞得象去考场的小学生似的。”
    “那你不怕我丢你的脸,丢国家的脸哪?”何梦雨皱着眉头为难地说道。
    “你就保持那种淡定、从容、微笑的姿态,哪个国家也得客客气气的,你当咱们是去踢馆啊?”黄历有些好笑地轻轻拍着何梦雨的臀部,说道:“放松啊,我有点饿了,你给我做点夜霄吧”
    何梦雨抿了抿嘴,温柔地笑着转身走了出去。
    作为五三年上半年的国际大事,斯大林的逝世为全世界所关注。有些西方媒体猜测,这个铁腕人物的离去,或许会缓和东西方的对抗。有些媒体和政要则在猜测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会是谁呢,是莫洛托夫,贝利亚,卡冈诺维奇,还是马林科夫?
    没有人比黄历更清楚将成为苏联领导人的会是那个矮胖的、秃顶的、粗俗的、有点滑稽的,让人们都很轻视的赫鲁晓夫。
    很意外吗,不,这说明了一个很奇怪的真理,那就是让人低估自己,往往是很有好处的。在赫鲁晓夫获胜前,他的那些“同志们”或竞争对手们都瞧不起他,而那个骄横的、恐怖的、人见人怕的秘密警察首脑贝利亚,则直接嘲笑赫鲁晓夫是“那个土豆政客……”
    可是,这些人最后都败在了这个矮胖、秃顶、粗俗的“土豆政客”手里。卡冈诺维奇被剥夺党籍赶出了政治局,到了一个普通的小岗位上去干活儿;斯大林去世后骄横一时的贝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