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如去飞 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我联想到瓦拉纳西葬礼中柴堆上的尸体。两辆装有货柜的卡车停靠在边境线上,巴基斯坦这一边的货物正被运送到印度那边的其他货车上,车辆被禁止在两国之间自由穿梭,除了偶尔经过的旅游大巴、小汽车或来自其他国家的疯狂的自行车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一条草率从事的边境线一分为二。我忍不住要把此情此景和德国在战后的分裂做一番对比。然而在这片次大陆上,两国的冷战已经超过了他们在欧洲的老兄,而且似乎完全没有结束的迹象。以宗教为界将印度清晰明了地一分为二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穆斯林最密集的聚居区位于这个国家的另一端,而小型的穆斯林居住区则散落在以印度教徒占主导的地区;反过来也一样,还有的地区则均衡地混杂了两者。在1947年发生于旁遮普和孟加拉的大隔离中,有近100万穆斯林、印度人和锡克族被屠杀,还有近1700万人沦为难民,但是印度现在的穆斯林总人数却仍然超过巴基斯坦,同时他们的生活与边境线那边的同胞一样糟糕。我不确定,是否因为那些死者和幸存者遭受的这场无法逆转的浩劫,才使他们的子孙后代能享有一个和平而繁荣的未来?

他们的牺牲是徒劳无益的,成千上万的人还在继续无谓地失去生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疲惫不堪。虽然从逻辑上来讲,克什米尔的穆斯林理应成为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一部分,然而在印度独立之前,统治该邦的是一位印度的国王。1947年10月,一支帕坦军队入侵克什米尔,试图将它变成巴基斯坦的附庸,这位国王立刻决定加入印度一方,与此同时,印度军队从东部大举进入。两国之间的第一场战争以联合国的介入而告终,一条分界线被划定,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实际控制线”。印巴两方都没有把这条分界线当成正式的边境,于是在1965年和1971年又接连爆发了两场战争。零星的战斗使这两个国家相持不下,已经到了第四次爆发战争的边缘,核武器也蓄势待发。

因此,这场大隔离究竟使谁受益?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ohammed Ali Jinnah)果真想给这片次大陆上的穆斯林带来幸福吗?或许这仅仅是他个人野心的驱使?大隔离是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如果没有这场分裂,情况将会怎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再也不会有这样两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在世界首次核冲突的边缘上风雨飘摇,而是会成就一个更为伟大的印度——一个占据了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国家,拥有更多的金钱可以投资到教育、经济和基础建设之中,它有可能成为亚洲的超级大国,在经济上赶超中国、日本甚至是美国。

没有了试图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操纵并分裂民众的政客,人们通常总能找到与自己的邻人和平共处的方法。对于巴基斯坦和印度沉默的大众而言,个人的富裕和安全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克什米尔的命运。然而,宗教和政治往往被偏执而顽固的少数派所绑架,这些人张着贪婪的口,却关闭了狭隘的心。1989年,大多数沉默的东欧人亲手承担起了解决问题的重任,其结果令人鼓舞。也许,期待着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之间的边界线能有朝一日像铁幕一样彻底消失会有些不合实际,但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这片次大陆上沉默的千万大众很有可能会执行他们自己的意志,正义最终将会得到传扬,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将会把彼此的敌意在一个板球场上解决掉,而不是动用子弹和炸弹。

一辆乘坐着伊朗游客的巴士停在巴基斯坦边境旁,海关大厅挤满了乘客和堆成了山的行李。我的心一沉,不知道面对那个好奇的海关官员,应该如何解释包里那个形同未引爆炸弹的小火柴盒里的东西,而且看起来我们似乎得等上很长时间。我们被领入一个更小的房间,一个圆圆胖胖、长着络腮胡子的人把我们护照上的详细内容一一记录下来,他一言不发,但不时地向我们投来微笑,看着很是友善。

幸运的是,开包检查并不是必要的程序,那张和蔼仁慈的面具依旧没变。运送行李的人中间有一个人认出克罗姆佩兹上回来过,于是竭力邀请我们一起喝杯茶。我们离开时,他握着我的手说:“愿上帝祝福你,先生!”他的真诚令人难忘。

接下来是通往拉合尔的一段短途旅行。和印度那边一样,这片平坦的土地绿油油地向远方伸展,使得这条边境线更显得人为造作。太阳无拘无束地透过树林,在马路表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路面撒着一滩一滩动物的粪便。牛群或在吃草,或被拴着躺在地上。尽管边境这一边的居民统一用旁遮普的语言交流,但是锡克族鲜艳的缠头和妇女的纱丽已经被随处可见的长衫和宽松裤上柔和轻淡的色彩所替代。

在拉合尔一座几乎空无一人的大影院里,我们观看了《明日帝国》。影片开始之前,巴基斯坦国旗出现在屏幕上,在场的所有人都起身而立,高唱国歌。影片播放期间,有个男人举着手电隔段时间就来回巡视一下,我猜想是为了检查有没有人在黑暗的掩护下做一些不当之举,被我们西方人认为无伤大雅的亲密举动在巴基斯坦这样的伊斯兰教国家是严格禁止的。

晨祷的宣礼声在空中回荡。早餐之后,我们沿着教堂路向购物中心散步过去。独立之前,拉合尔的120万人口中大约有一半是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然而这场由大隔离引发的种族大清洗把该人数锐减到不到一千人,随着大批人口消失的似乎还有妇女。

“这座建筑可真够漂亮的!”克罗姆佩兹停下脚步,欣赏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复兴天主教堂和红砖墙结构的法院。

“当然啦。英国人造的!”

“你越来越自恋了!”

“自恋?我不这么认为,沙文主义(译注:极端、过分的爱国主义)倒有可能。”

“这两个都不好。不管怎样,我相信这里没有一块砖是英国人抬的。他们只不过是设计了这座建筑,然后看着巴基斯坦人把房子建起来而已。”

在这条繁忙的街道上横穿马路,有点儿像在板球比赛里抢一个快球。我估计了一下所在地和对面人行道安全地带之间的距离以及离我们最近的车辆飞驶的速度,快速地做出了决定。

“走,走,走!”我大喊道。

“不,不,不!”克罗姆佩兹尖叫道,使劲儿拉着我的衬衫往后拖。

投球手里只要有一个犹豫不决,两个人中准保有一个得出局。尽管已经没有第二局的机会了,我们还是幸运地保留了我们各自的得分,没有出局,毫发未损。

*

古吉兰瓦拉(Gujranwala)支线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餐厅,店主人免费提供一个房间让我们过夜。这样的诱惑还能抵御吗?这里的食物非常美味,人也极其友善。正对房间的楼底下正好有个厨房,新鲜出炉的印度烤薄饼的香味飘上来,让人垂涎欲滴。一只公鸡不断地啼叫着,从附近的双程车道隐隐约约地传来车辆的轰鸣。布莱恩·鲍尔·巴赫(Brian Paul Bach)的书《坐在前座上走印度主干道》我已经看了大约三分之一。让我困惑不解的是,这个美国作家怎么就能用400页的篇幅对这段被我认为是最最枯燥乏味的路程大送溢美之词呢?我肯定错过了什么。

过了古吉兰瓦拉,主干道继续向前延伸,宽阔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心翼翼地绕过较大的城镇,比如瓦兹拉巴德(Wazirabad)和古杰拉特(Gujrat)。然而,遇到小一些的社区时,它却毫不妥协,水泥沥青路形成的屏障趾高气扬地把这些地方断然分成东西两半,不论是交通指示灯、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是交通环岛,这些“礼遇”都挡不住车辆的涌动。

尽管这样一个国家不幸孕育在政治所造成的恐惧和憎恨中,然而巴基斯坦人却非常彬彬有礼。送奶工在自行车后座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了巨大的金属搅拌桶,蹬车进入了小吃店,送给我们每人一杯牛奶;当我吃完了帕拉塔煎饼和炒鸡蛋,起身去卫生间时,立刻有人为我打亮了电灯 ;稍顷喝茶时,又有一个男人飞快地抱过来两张椅子,放在仅有的几处阴凉地里,邀请我们入座。喝可乐的时候,周围挤过来一大群人。他们其中一位在米兰的商业中心工作,另一位在哥本哈根当大巴司机,两人都趁着假期拜访亲友,等假期结束后再回到欧洲。他们俩热情友好,而且也很健谈。几个面容消瘦、满脸胡子的长者,或包着缠头或戴着无沿便帽,无一例外地穿着宽松肥大的裤子和长衫,也挤在这个红砖垒成、没有窗子的小茶室里,谈天说地,喝着没完没了的茶。屋子的外面点着明火,上面架着一口大锅,正在煮着米饭。他们邀请我们留下来一起吃饭。然而,我们只能很遗憾地谢绝他们的好意,因为早餐吃得很饱,我还没有消化呢。我们正想动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带着一大群随从走进来,恳求我们留下来一起喝个茶。“你们是客人,我是主人。招待你们是我的责任。”他说。

很显然,外国游客在巴基斯坦还很罕见,因此依然得到很大的欣赏和礼遇。昨天的两个货车司机,听说我们从拉合尔一路骑了30英里居然没有筋疲力尽,感到非常吃惊,于是坚持为我们支付饮料的钱。第一次经过巴基斯坦时,也许是疲惫过了头,并且一直在生病,我几乎没工夫注意当地人,然而这次故地重游,我发现这些小小的友好举动如此动人,使我在这个国家的旅行变得非常愉悦。

随着我们的北上,环境变得越来越干燥,湿润而肥沃的平原地带渐渐离我们而去,柔和的绿荫变成了棕、灰、红、黄色,如此景象让我想起了伊朗,表面平滑的公路更加深了我的错觉。双行车道绕着盐岭(Salt Range)迂回起伏前行,绕开杰赫勒姆(Jhelum)之后,这条公路又穿过荒凉的山岭,跨越峡谷,在崎岖不平的高山上蜿蜒前进。当我征服了自比哈尔以来的第一座山梁后,我欣喜若狂,几周以来单调乏味的平坦大道终于有了变化。这里的空气又干又热,地面焦枯而多石,只有最抗旱的灌木和带刺的树木才能生长。半隐在迷雾中的山峰在远处耸立着,深褐色的悬崖在尘土飞扬的平原上隐隐呈现,近旁深深的大峡谷和干枯的河床穿过这些悬崖,就像那上面的刻痕。在这些乡村小镇里,清真寺的圆顶和尖塔是最多见的,公路盛气凌人地将这些地方一分为二。一簇簇平顶的砖石灰泥砌成的小店和住家在阳光下被赤裸裸地炙烤着。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四处可见“红白香烟”、“金叶烟草”、 “立顿冰茶”,左边的一些小山包让克罗姆佩兹想起她的家乡哈勒姆附近荷兰海岸线上的沙丘。

路上为数不多的几辆小轿车几乎一律是日产的,就连本地的公交也是丰田和铃木的小巴,它们在拉合尔的大街小巷摁着喇叭,四处穿梭。日野长途车呼啸着掠过,排放出油乎乎的浓烟,一股热空气迎面扑来。最醒目的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大货车了,这些装满了货物的庞然大物闪着明晃晃的金属光芒,车身上的色彩组合大胆而惊人,到处刷着厄尔都语和英语的大幅标语。不仅如此,那上面还覆盖着一串串的彩灯和亮片。这种丰富炫丽、生机勃勃的个人绘画作品的细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技艺和非凡的投入,使得一架平庸暗淡的大机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幅幅精彩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