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公主-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能致这两个祸国殃民的妖妇于死地就行。这里有一瓶药,名青春不老丹,服之对房事有奇效。此药瓶有两个盖,盖黄盖服了无毒;盖红盖,服后一、二个时辰内毙命,无药可解。切记不要弄错。”
金峭说罢,递给他一个盖着黄盖的药瓶,又递给他一个布袋,金峭打开给他看,里面装着个红瓶盖。
李石山接过药瓶,揣进怀里,毕恭毕敬地站立在老师面前。金峭看了看他,又说:
“看你胡髯满腮,一脸皱纹,老气横秋的模样,像卖青春不老丹的吗?凭你这样子,能靠近韦氏和太平公主吗?快过来,我给你治治。”
李石山上前,挨近师父。只见金峭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一双手不断地在他脸上抚摩。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李石山脸上的皱纹如被熨斗熨过一般,全没了。就连胡须,也变得色泽鲜亮,并无一根杂毛。
站立在一旁的和尚看得呆了,上前一步向金峭拱手说:
“师父,请您也给我摸一摸。”
金峭板着面孔说:
“等会儿叫你时再说。”
那和尚羞赧地退下一步。
“李石山,你这次下山,使命重大。纵观世事,不出三年,当有大变。也许那时能出一个力挽狂澜的贤明君主,一扫大唐污秽,重振国威,再造盛世。但愿你审度时势,相机而动,为国立功,为民造福,也不在我们师徒一场。”
“谢师父教导,小徒牢记在心。”李石山回答道。
金峭又对那和尚喊道:
“乌龟韩过来。”
和尚上前一步,侍立恭听。
“把你的名字也改改,这么多年你都没玩乌龟了,还舍不得丢掉那个名字。你先学佛,后学道,两教合一,就叫韩合一吧。”
“谢师父赐名。”和尚双手合十躬身感谢。
“你这次下山,一则协助师兄李石山完成使命。再者你要看你的儿子,要把他救出来。只是你儿子性情倔,要是实在不愿,不要勉为其难。何况,他现在年纪已大,那身子更是无法还原的了。你要顺其自然。见了面,他愿意,就带他出来;不愿,也就算了。人,怎么都过一辈子。”
“你刚才见我给李石山做了返童术,你也想做,可见你凡心还是太重,何况,于你去救儿子无一用处,他要是见了面认不得你,岂不是更不会跟你走了吗?所以你就不必做了。再说即使做了,也不可能永葆青春,只是短时间能骗过人去。人,还是用本来面目好。”
韩合一听了,似觉茅塞顿开,忙说:
“谨遵师父教诲。”
“好,为师就讲这些,你们还有何事要问?”
李石山问道:“师父刚才教导审度时势,相机而动,弟子感到最难。这时势变化,难以预料,如何把握准确,实非易事。早闻师父为铲除张昌宗。张易之,促动‘神龙革命’,恢复大唐基业,建有奇功,弟子冒昧相问,请告之一二,也让我们学些见识,好用来为国效力。以前弟子也曾相问,师父闭口不说。今日弟子即将下山,恳请师父拨开疑团,不吝赐教。”
道长沉思良久,微微一笑,说道:
“你们要听,去端个蒲团,坐下让我细讲。”
“那武氏妖妇专权时代,何等凶恶,何等张狂,〃奇〃书〃网…Q'i's'u'u'。'C'o'm〃但凡稍有不满,便杀之于市;甚至连好言相劝者,也交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查办,定要把你折磨得家彼人亡方才罢休。李敬业起兵,诸王反抗,白白送死。靠外力,难以把她掀翻。幸好有个张昌宗,是她须臾离不开的面首,从他身上用计谋,最能见效;可是他权重位尊,富可敌国,没有可以打动他的。据情势看,武氏年老多病,张氏兄弟作恶多端自觉难保,定生谋国篡位野心;而武氏为色所述,也有意禅位于张昌宗。我便利用替他看相的机会,说他生有天子之相,使之心乱神迷,一意孤行。又劝他在定州营造佛寺,求上苍保佑,使天下归心。就是公堂之上我也这样说,尽管明知自己将获罪,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
“啊!”李石山,韩合一齐齐发出一声惊叹,韩合一接着问道:
“那师父后来是用什么法术跑掉的?”
“我没用法术,也不用跑。二张被杀,武氏退位后,御史中丞宋璟亲自到狱中接我出狱,还说我为李唐王朝立了大功哩。哈哈哈……”
听了金峭的故事,两个徒弟钦佩不已,称赞一番后,告别下山,直奔洛阳。
李石山走街穿巷卖药,因药效显著,众口相传,不几日便被太平公主府上家丁打听得详细,禀报了公主。
李石山被请进公主府。太平公主问道:
“听说你的药很神奇,愿闻其详。”
李石山说:“此药乃华山顶峰仙草、东瀛深海龙涎等数十种稀有药物配合,用吐纳术采天地之精气炼就而成。有病者服之,可法百病;无病者服之,能增寿强身。此药尤对房事有奇效,男女皆然……”
太平公主当晚服后一试,果然其妙无比。始信道士之言不虚。
李石山又说他还有一种服后可还处女之身的药,只是要服药与修炼同时进行。太平公主听了,求之不得,决定一试。
李石山从怀里摸出小布袋,解开,从中取出那个红色的瓶盖,要把它换在药瓶上。他觉得自己正在完成一项庄严神圣的使命。他旋开黄瓶盖,换上红瓶盖,盖好,拧紧……每个哪怕是很细微的动作,都与大唐江山社稷休戚相关。他似乎看到她服药后慢慢瘫倒,口流血,挣扎着死去……他还想好如何从容而出,安全地逃出公主府。……
做好这一切后,他微闭双目,坐在练丹房的蒲团上,静静地等候太平公主的到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又一个时辰过去了,从下午等到天黑,等到二更、三更……难道她有所察觉?难道出了什么意外?他坐不住了,便轻启窗门,跳了出去。他要探个究竟。
太平公主与太子重俊的一切,他都一一看在眼里了。他们的交谈,尽管声音很小,但对练过各种奇异神功的李石山来说,都听得清清楚楚。他气得几乎要爆炸。
“好呀你这两个狗男女,姑侄通奸,谋划造反。”他对太子重俊的崇敬瞬间被粉碎,他要拥戴的立刻变为他要打倒的。他决定把这个消息捅给皇上。时间紧急,一刻也不能耽误。
当他从太平公主卧室的窗下纵身跳上屋顶时,那声惊惧的“谁?!”他听得清清楚楚。
兵部尚书魏元忠摸着自己的光头在厅堂里走来走去,神色疑惧,脚步零乱,老于政治斗争的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中宗继位后,流放外地的魏元忠被召回,担任兵部尚书之职。他年已七十有八,在历经生活磨难后,已完全失去当年的锐气,正如他那颗光头,毛发脱尽,浑圆溜光,只图最后的岁月平安无事足矣。他又纳了房小妾,红颜白发,又是一番情趣。他沉醉在温柔之乡里。
可是今天太子重俊与将军李多祚来访后,太子说话开门见山,一切平静都被打破。
“魏大人,您是前朝老臣,一向正直,满朝敬佩。韦氏母女淫乱,上官婉儿弄权,武三恩与她们勾结,欺父皇软弱,宫廷之内秽气冲天,一片狼藉,眼看大唐江山又将落入他人之手。今日我约李将军一起来府上拜谒,商议共讨,保卫我大唐基业……”
“啊,嗯……”魏元忠吞吞吐吐。
“魏大人,”李多祚接着说,“满朝文武中,我最敬佩您。想当初武氏专权,二张气焰嚣张,您敢于与之对簿公堂,真是大快人心。而今,朝廷有难,还望您老出面,为重振唐室,再立新功……”
“李将军辅助太子除逆,可敬可事,只是那韦氏、武氏合流后,其势不可低估……”
李多祚说:“魏大人不必多虑,韦武淫恶,天人共怒。想前年讨伐二张,如风扫落叶。今讨韦氏和武三恩,亦易如反掌……朝廷大臣对他们怨声不绝,只要魏大人振臂一呼,当应者云集。你我配合,定会一举成功。”
魏元忠听了,中气不足地说:“只是吾已老矣,力不从心。在一旁助助威还可以,其它很难有所作为……”
就这么几句话说了,魏元忠还后悔不迭。
李多祚见魏元忠态度暧昧,便说:“那好,只要魏大人不出卖我们就行,也不指望您做得更多。”
说罢,便与太子重俊出门,分头活动,准备立即起事。
太平公主虽然对重俊太子说什么“就是死,我也陪着你”,那只是兴头上冲口而出的话。她觉得支持他起事,即使夺得皇位自己也坐不成。中宗皇兄不是她扶起来的吗?可是现在,他听韦氏的,听武三思的。好在他尚念手足之情,性格懦弱,对我有许多迁就照顾;可是重俊野心勃勃,性情刚强,一旦上台,他会听我的?加上刚才窗外那可疑的人影,如果真的有人听了什么去,那就麻烦了。所以,当太子重俊告辞时,她便说道:
“此事我当鼎力相助,但不便出面,望你与李多祚密切配合,他忠勇双全,可以依赖。我这里也会帮助你做许多事,你放心去吧。”
第二天,听说那道士不辞而别,太平公主心中更增加了几分疑惧,派出几个心腹家丁外出打听消息后,便心神不安地在府里闷坐。
一个白天,太平公主都在惊惶不安中度过。
晚上二更时分,心腹家丁来报说,见一彪人马在李多祚将军带领下,拥着太子重俊,杀入武三思府第。只听见里面厮杀声,情况不明。
第一个家丁刚走,第二个家丁来报说,李多祚和太子带兵入武三思府内,见人就杀,武三思及其娇妻美妾,还有驸马武崇训,皆被诛杀。安乐公主因去宫中未回,得以幸免。现在李多祚与太子带着兵马正向皇宫杀去。
太平公主起初听了,不觉有些伤感,那武三思与自己有多年恩爱关系,死得可惜;然而一想,他忘恩负情,助韦氏、婉儿专与自己作对,也算死有余辜。当她想到武三思既死,韦氏孤掌难鸣,看来重俊夺位有望。此时不动,还待何时?想到此处,太平公主便立刻召集府中卫兵、家丁及她的贴身女兵,一共也有二、三百人之多,个个穿扎整齐,带上武器,在厅前听候命令。
这时,太平公主披一身银色铠甲,头戴金盔,腰挂日月宝剑,骑在一头枣红马上,俨然一员女将。她对府内兵丁说道:
“韦氏与武三思淫乱朝廷,谋帝位,作恶多端,太子重俊兴兵讨伐,已把武三思诛杀。你们随我杀进宫去,剿灭韦氏及其同党,为朝廷建功立业。事成后论功行赏,望大家勇敢向前。有后退者,立斩不贷。快,随我来!”
太平公主正率兵丁向皇宫进发时,探马来报,说李多祚将军已杀进肃章门,入了禁宫。太平公主呼一声:“快!”快马加鞭,领着队伍向肃章门而去。
过一会儿.探马又报,说中宗皇上、韦氏、上官婉儿等,均在玄武门城楼上,李多祚率人马正在攻城。太平公主又命向玄武门进发。
没跑几步,前面传来消息说,李多祚因兵马太少,寡不敌众,被宫闱令杨思勖杀于城下。随他攻城的人马,被杀死不少。太子生死不明。
太平公主一听,暗自叫苦,但她脑子一转,向兵丁下令道:
“快去玄武门救驾,遇有李多祚的叛军,格杀勿论。”
太平公主带着兵马,杀了几个李多祚的败兵,到达玄武门城楼下,抬头望去,只见中宗、韦氏、婉儿、安乐公主、宗楚客等都在城楼上,她便大声喊道:
“皇兄、皇嫂勿惊,小妹卒兵前来救驾。”
城楼上中宗见了,高兴说道:
“多谢皇妹关心,不辞兵马劳顿,前来救驾。叛贼李多祚已被诛,逆子重俊逃脱,朕已派禁军追拿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