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一并发送。

淮军的中央系统,自然各有部属,分工详细,并不冲突。不过张华轩身边的幕僚,却是门类不同,原本淮军幕僚是学的湘军,一招几十人,各自负责。后来阎敬铭与丁宝桢等人分了出来,成立冲门,各自管事。张华轩的幕僚队伍却一直在涨,现在几近百人。这其中不乏左宗棠与张之洞这样的名人。

不过在让他们分别管事,显然不妥。淮军的粮台就是总后勤部,军事管理有军令部,还有军法、军情各部,军事计划拟定,有总参。幕僚们不管事,就浪费了这些人才,放下去,一时半会还不能融入淮军与文官系统之中,于是借着政改,索性就把幕僚也系统化了。分为文官参议幕僚与军事两种,文官参议长官是薛福保,薛家一门三人现在都在淮军内,长兄现为洪泽县,在地方上政声很好,二弟福成,则为张华轩的文参议首领,总责其成。其部下也是分别对口,负责和内阁的各部门合作,一起对大帅负责。至于军事参议,首领则打算将来由淮军老人中挑一个来做,现在给了名议,也是分别对军中各部门负责。

专责与淮军内传驿系统负责的参议把张华轩的私信与文书一并封漆弄好,交待下去,两信就由中军交给军驿的负责人,再分发下去,两人四马即刻起身,赶往河南。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33)新军衔

军令信件是六月二号这一天发送的,在河南的淮军原本按照计划,已经需要渡过黄河,最少出动一镇和中军镇合起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再加上内卫和民夫五万人左右,渡河北上,由河南进入河北,攻掠直隶其余地方,一直北向到张家口与大同等地,切断由北京往山西沿线的边地,剩余一镇的兵力,直接由河南,到时分一团兵力渡河北上,与中军镇的骑兵一起夹击山西,这样,在年前几个月内,整个北方除了外蒙之外,可以停兵休息了。

不过河南的事情办的并不顺手,一切不消说得。

淮军军驿在路上换了三次马,六月三日中午时间,已经赶到归德城外。

不过淮军主力已经开始南下,赶往三河尖。

三河尖地处河南与湖北交界的信阳府内,后来设县为固始县。因为境内河道纵横,是河南南部的商业重镇,捻子在被赶出皖北后,便攻下此处做为老营。境内商民百姓极多,捻子打豪强抢商家,分发给贫苦百姓,之间几次大破官军,河南与湖北清军不能制,所以原本被淮军打的魂不附体的捻子残余居然又咸鱼翻身,重新阔了起来。

当然,这也是淮军故意为之。当时淮军之力不及北方,而且并未公然反清,很多事情不能痛快去做。倒是捻子既然扯了反旗,自然事事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捻子虽不是淮军盟军,在那两年也委实是帮了些忙,捻子兵锋盛时,在河南南部横行,一度曾经打到过山东,除了皖北不敢去,连湖北的主意也是打过。

他们与太平军同声连气,都是义军。在淮军打击之下有点忌惮,若是换了以往。早就受太平军的册封,两家盟好共谋天下了。

不过等淮军入河南之后,一切不消说得。先是第九镇在淮南一带西向,把捻子看在三河尖不能动弹,然后第九镇又索性又半打半劝,把捻子从三河尖往河南内部赶,十几二十万人的捻子凄凉的紧,竟是无法反抗,当时淮军颇有让捻子缴械彻底投降之意,不过捻军五旗合议。却总是议而不绝。

好在淮军要和河南清军会战,总算是把捻子脖子上的绞索给暂时去掉了。观察了半个月后,捻子五旗见机的快,趁着淮军两镇合力把胜保和袁甲三往死里揍的时候冲破防线,全部又回到了三河尖内内方圆数百里内盘踞。

到这时候,什么雄心壮志也没有了,躲在三河尖看看风头再说。捻子内部里倒有一些颇富雄心壮志地青年头目,不过现在轮不着他们当家,所谓过河攻略陕甘。或是到湖北再闯天下的想法,老辈们却是没有一个人赞同。捻子起事,原本就是为天下太平着想,而不是一已富贵。后来起事地几个大掌旗先后死去后。公推赖文光为首,山东一战赖文光死,后来捻众分散,不少头领败逃,张宗禹原本有逃命机会,不过想想天下事不可为,无谓多伤人命,索性就在皖南找了一个清官投案。坦然受死。

捻军内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现在淮军在淮安做的,捻子们并不太清楚。不过在淮北和凤阳、庐州、泗州等地所行,这些皖北人出身地捻子们心里却是清楚的很。

为恶通敌心向大清的大士绅当然被内卫杀的血流满地,再不敢作祟。而那些普通的中小地主,只要有苦害佃户逼死伤害人命的,却也被杀掉不少。皖北原本各府都不富庶,而淮军一至,两年之间,整个皖北就没有再逃荒的人群!淮军不在乎天下士绅心寒,一个拥有这样暴力机器的集团只是等人投诚,爱来或不爱,悉听尊便。事实上,淮军越是在各地肃反,各地统治越是稳固,收益也是大为增加,人力和物力资源越发丰厚,而越是这样,远近闻名地所谓官绅士大夫,愿意投靠淮军的也是极多。

一门三兄弟的薛家,因为全家的身家性命都在淮军之内,原本是中等地主的薛家索性只留下百亩土地留做祖产,其余一千多亩地全部分给佃农,而因为薛家在淮军中的势力,这样的举动,在江南官场与士绅中引起的震动当然不小,而敢与薛家为难的士绅当真是凤毛麟角,内卫地杀气,当真是让人躲在江南也害怕啊。

这么着一来,捻子里愿意继续闯荡的人就越发少了起来。当初大伙结伙立旗,就是为了百姓们过好日子,现在淮军眼瞅着要得天下,而捻军却给淮军扯后腿,实属不该。

两边如果不是有着深仇大恨,当初皖北剿捻,死在淮军枪下和刺刀下的捻子着实不少,捻军都是一乡一村集在一起,彼此间沾亲带故,这仇恨一时半会的消弥不了,再加上有些捻首过惯了好日子,称孤道寡地日子过的很美,也实在不愿意老实回家做农民了。一来二去,居然茫然没有出路,好在三河尖短时间内可以存身,大众捻子便逃回了三河尖,降也不降,散又不散,且又没有攻掠天下的气势,拥有不少战马和悍勇之气的十几万捻子,就这么在三河尖龟缩成一团,这情形,倒也殊为可笑。

淮军第六镇和第九镇彻底打跨了河南清军后,两边各出一营半的兵力,合作一团,派了个参将团长领兵,旬日之内,下开封、洛阳、许昌各地,半个月功夫,河南黄河以北的区域全部落入淮军之中。五月底时,又派了一团兵力西向,扫平道路,预备给将来两镇中的一镇做为西进的前锋。

这样到了六月,已经传来北伐淮军重兵集团攻下天津地消息。身为军人,沙盘木图随身带着,甚至不必看,也知道打下天津意味着什么?

天津实在是北京南面地重镇,天津一下,淮军的兵锋距离北京也就是十来天地事情了。从天津北上,过了南村就是通州,打下通州后,实际上就到了京郊了。所以挡在淮军北伐主力前面的,就是天津北面的僧王野战集团,两边的大战一触即发,说不清楚哪天就会打起来。北伐的三个镇打的极其顺利,一路上高歌猛进,下山东,直隶,至天津,虽然没有打什么险恶的大战,不过扩地千里,得大府名城州县数百,这样的战绩自然让河南的两个镇眼红。

说明白了,也就是眼红同僚们会攻入北京。两边一对比,战绩差距就大的太多。河南的淮军也有两个镇,如果摆脱了捻子的牵扯,一镇北上,一镇西进,在主力打下北京的同时,漂漂亮亮的把黄河北至长城一线的地方拿下来,再转进山西,陕西,这样,将来提起功绩来,也就不比北伐兵团差的太多。

带着这种急切的心理,两镇的淮军再也没有精神与捻子敷衍了,刨去两个团的建制后,淮军主力还有一万五千人,再加上三千人的中军镇,一百多门火炮,这样的兵力打清军,对手还能放放排枪与火炮抵抗一下,换成捻子,那就只是屠杀罢了。

两镇的总镇大将身处战场,而且张华轩早有军令,也不须再次请令,于是就在张华轩手令到归德之前,两镇主力一起南下,向着三河尖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行。中军镇的三千人则为前哨,已经提前一两天出发,估计再过几天,就能与捻子的前卫接触,所以等军驿赶到的时候,竟是扑了个空。

不过到当天的傍晚,军驿就赶上了大队。步兵行进就算是急行军,也没有快过驿马的道理。虽然早走了一天半时间,不过追上大队也就花了半天时间而已。

军驿站在军中自然也有专人接洽,知道是大帅亲笔手令后,接信的中尉不敢怠慢,立刻就赶到大营里禀报呈送。

淮军的军衔制度已经完全接近现代。以往分为总镇、副总镇、团、营、队、棚,各级主管的军衔当然好定,副职也是简单,不过军队职能部门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不少文职夹杂其间,如果还是以职位来定,很多事情就不易为。于是又改军衔,自团上之上,加设四银星的大校,然后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如此这般,军制已经完全现代化,整个指挥体系与军队的日常管理,便更加方便起来。

淮军这一次两镇一起行动,不过各镇的大营却是各自分设,这文书信件是送到了在后头的第六镇。

因为是说明两镇总镇一起接看,于是吴长庆并不擅专开启,而是连忙让自己的中军传令兵赶到三里外的第九镇大营,请总镇周盛波过来,一起开启。

信件送到时已经傍晚,两个大营来回相距六里,等周盛波领着自己的部属赶到时,天色已经黑的透了。

他倒也洒脱,一进大营,便向着吴长庆笑道:“这么晚了,咱们不如先吃饭,吃完了看大帅训谕,看完再谈,如何?”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34)皖系

周盛波与刘铭传、张树声、唐殿魁等淮军中的着名将领一样,都是出身皖北庐州肥西,与赫赫大名的李鸿章也份属同乡。

决定了中国清朝晚期和民国早期的北洋集团,其实便是由这一帮人跟随着李鸿章所创立的淮军先打下根基,然后由洋务运动创立北洋集团,经过小站练兵之后,北洋集团成为中国训练最好装备最好最能打的部队,民军起事,北洋军若是用命肯打,从纯粹的武力来说,南方民军完全不是对手。而清朝之亡,也在于当时的北洋换了掌舵人,再也不是由这些皖北汉子所创立的淮军一脉所掌握了。

不过现在这些皖系出身的将领当然是春风得意。没了李鸿章这个领头人,皖系却一样有个淮军,虽然皖系在淮军内不算独大,只是三股山头之一,而且论起真正势力,远不如真正的淮安山阳县出身的从龙派厚重。淮军的高级将领算是分做三股,中层军官也勉强可以这么算,不过底层的军官和士官,还有普通的士兵,十之八九是在淮安境内招募的。这些兵,眼里除了大帅谁也不认,而更加服气的是招募和训练他们的淮安籍贯的军官,皖系的将军们虽然指挥如意,如果想要培植自己的私兵势力,下场显然会极度凄惨。

好在他们也必定不会有异心。皖系诸将中除了寥寥数人外,多半还不到三十,从军几年就做到将军,这是何等的高恩厚德?所以淮军之中,不论分成哪个派系,对张华轩的忠忱之心却是丝毫不变,完全没有任何的影响。

与周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