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民国当大帅-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通过湘西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国钧的牵线,在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帮助下,科学院成功的搞到了化学,物理实验的基础设备,并建设了一个专属的精密仪器设备制造厂。

这些还都是硬件,最厉害的是翁文灏副院长,他亲自主持了教育选拔工作。从1913年底至今,一共有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被公费送往日美欧各国求学。其中日本517名,美国441人,欧洲328人。而在卢森堡人到来之后,新设立的柳州卢森堡大学里面,更是被翁文灏硬塞了八百多人进去,当然为此,科学院也掏了一笔建设费,这些老外可没有省油的灯。

这前前后后二千多人,分别来自四川,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北等地,只要能保证有一半学成回来报效,那就是十分可观的数字了。

王振宇看着这个报告,大声叫好:“这个翁文灏到是个可造之才,我这个大帅忽视的事情居然都被他考虑到了,这样,畅卿兄你亲自去一趟,委任他兼任巡阅使府行政公署文化教育处的处长,这样有大局观的干部咱们不但要培养,还要重用。嗯,这次外出察看也差不多了,听说孙大炮那边派人来了,嗯,走,我们回安江去。看看这个中华革命党打算给我这个背叛革命的叛徒开什么条件出来?”

民国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王振宇一行回到了安江。

第206章前奏(三)

代表孙中山来见王振宇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振宇的老熟人张学济了。至于为什么会派他来,大概是孙中山觉得他是湘西芷江人,派谁来都没有此人来合适了。

张学济到也是个实在人,虽然之前和王振宇打交道都不成功,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又来了。

张学济到是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来见王振宇是受宋教仁先生所托,那劝说王振宇加入国民党,结果未成想这个占据洪江的军头似乎对这个什么劳什子的国民党员没什么兴趣,居然连自己的面都没见。自己除了和老熟人覃振见了一面外,再也没见到其他人,因为当时宋先生的格局很高很大,所以对于湘西一地重视程度有限,所以张学济最后没能完成任务,只能悻悻离开了。

第二次来见王振宇则是在讨袁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二次革命。现在说起来则更是一个天大的悲剧,也不知道当时孙中山先生吃错了什么药,为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讨袁,丢给自己一个湘西讨袁军司令的委任状,就派自己来指挥湘西地区的全部军队,完全不考虑是否能指挥的动。结果呢?张学济前脚在安江的湘西码头下船,后脚就被军情局何健亲自带去了一个秘密地点,要吃给吃,要喝给喝,要女人也能给,就是不让离开,也不许见人,更不许往外头送信,至于和王振宇见面详谈就更不可能了,这算是软禁了,。这一软禁就一直到二次革命结束,孙中山指责王振宇是革命的叛徒为止,张学济最后是被礼送出境的,然后还成了王振宇进军广西的替罪羊上了袁世凯政府的通缉名单,不得不流亡日本。

而眼下这次张学济自己都有些气馁了,按照老规矩,自己很可能见不到王振宇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帅了。说来也是好笑,自己第一次来,王振宇还是个旅长,第二次来已经有资格称帅,而眼下来已经是大帅了,势力膨胀之快,地位升迁之迅,堪称罕见。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有那么怪,张学济这一次就见到了王振宇。

“学济兄啊,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王振宇的热情下面是十分明白的客气。

而张学济也很识趣,根本不提前两次的事情,只是更客气的说道:“不才奉孙先生之命,特来拜会大帅,值此国贼横行,国事多艰之时,还望大帅以天下苍生为念,高举护国之义旗,救万民于水火。”

王振宇听完一愣,心里暗道,看样子前两回的事情把这位张先生搞怕了也搞出经验来了,现在见着自己就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深怕自己打太极一般。

不过王振宇早就不是后世那个落魄的大学生了,如今的他早就是一条修炼成精的小狐狸了。只见他故作惊讶道:“学济兄,如今天下太平,四方无事,正是百废待兴,再开盛世之时,你何出此言啊?”

王振宇的这点小九九又如何能瞒得过张学济?张学济依然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王大帅,您是久居湘西一心为民啊。我到安江看到的是一片安定繁荣,可是您知道吗?我们这些人当年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制,可是袁贼却窃取了国权。大帅您是知道的,当日孙先生想着为天下苍生计,为早日统一计,甘愿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原本想着袁世凯能实行**,兴我中华。不成想此贼实在是个民贼**,不但迫害我革命党人,害我辛亥元勋,以民国之名行**之实。局势发展到今日,更是连民国的招牌也不要了,在北京通过杨度等人搞起了筹安会,其所思所想,不外乎恢复帝制,此等狼子野心,若是成了,我辈之血岂不白流,国民之**共和之梦岂不破灭,吾国吾民岂不永沉黑暗之中。今时今日,我才明白袁贼为何肯与日人签署《二十一条》这等亡我中华之条约!此子为了称帝连国家和民族都不要了,实在罪行累累,令人发指!文正(连大帅都不称了),我湘桂精锐皆在你手,值此天下存亡之际,热血男儿正当雄起之时,你又岂能独居湘西坐观危局呢?”

厉害啊,厉害,王振宇心里感叹道,难怪民国早期的国民党到处可以玩空手套白狼,光是这些革命主义宣讲队的口才,那就能鼓动一大帮子人慷慨赴死,这实在是,实在是,太邪恶了。

而张学济在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一边歇口气一边也在偷偷观察王振宇,却发现对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几句话就跟着热血沸腾起来,反而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让张学济在一丝失望之余更感觉到了一丝害怕。眼前的这个男人虽然不满二十五岁,但是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就算在孙先生身上也没有看到,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个男人似乎对一切都尽在掌握中。

张学济到安江也有几天了,联系了一些往年的关系,才慢慢了解到所谓的湘桂地方政府的实力。一片现代化的安江可以不说,张学济到几个在地方安保部队担任军官的朋友处参观,居然发现在很多地方只是肩负维持治安任务的地方安保部队比自己当初在四川看到的正规军还要精锐,他们装备很好,除了重炮,该有的武器一件不少。漂亮笔挺的军装,充满朝气的面庞,这些景象即使是在北洋军身上张学济也未曾发现,这还是地方安保部队,那野战部队会多恐怖呢?而且张学济还十分悲哀的发现,自己往昔的朋友,包括很多以前的同盟会员在王振宇麾下都被同化了。他们不愿意再跟随孙先生,而且明确表示,虽然他们是带兵的,但是军队连排均有指导员,士兵还有属于自己的士兵委员会,下面单位的军事主官也都是以王振宇学生自居的,除了王振宇谁都不认。换句话说,自己这些人如果没有参谋部的命令,不要说造反了,就是想让部队带着武器从军营开出去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张学济当时就听的目瞪口呆,他自己也是带过兵的,恐怕从南到北,也找不出比王振宇更能控制军队的人了。袁世凯都做不到,至于孙先生估计就更比不上了。

正是认清了这一点,张学济才更加明确了一点,自己这一次的湘西之行,最终能否完成孙先生交待的任务,关键点就在这个王振宇身上。准确的说,只要能说服王振宇,那么湘桂地方政府的军队就会成为孙先生打倒袁世凯的武装力量,革命才有胜利的希望。

王振宇看着张学济,张学济看着王振宇,两人三四分钟都没有说话。

王振宇当然清楚孙中山打的什么算盘,护国战争那是必须发动的,就算没有自己这个穿越者,云南的蔡锷也会毫不客气的发动护国战争。

不过这样一来,护国战争的主导权就不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手中了,梁启超也会因为这样一场战争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人物,虽然最后这个政治人物因为蔡锷的病故成为了流星,但是护国战争的主导权毫无疑问的是在梁启超,蔡锷等进步党人手里的。不过貌似这也是后世历史教科书淡化护国战争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太打脸了。

王振宇可是来自后世的主,他眼里的孙中山和袁世凯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属于政治人物。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都是要小心的,不能玩到出工出力最后还一无所获那就亏死了。看看历史上的广州,就知道孙中山的厉害了。先是利用陆荣廷赶走了龙济光,然后利用陈炯明,杨希闵和刘震寰三方势力赶走了陆荣廷,再利用杨希闵,刘震寰赶走了陈炯明,最后就是利用苏联人建立了党军,消灭了这三方。这不是空手套白狼是什么?玩政治能把借势玩到这个程度,估计后世很多利用权力和制度优势大发其财的企业家要是放在孙中山面前估计都会黯然失色,不够看了。

因此王振宇见张学济前就打定了主意,跟孙文来谈东西,不能谈什么世界和平人类解放的东西,估计谈到最后自己连底裤都要给出去了。那谈什么,谈利益。

王振宇微微一笑:“学济兄,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我们这里兵马不过万人,澧县那里就压着北洋军的第六师,那可是精锐中的精锐。靠着湘西的地利我们守一守还是可以的,至于攻那就想都不要想了。而广西呢?我们本身就没站稳,东边又是老袁的死忠龙济光。我们如果不摆平他,我们根本不敢乱动,更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支撑一下我们的财政,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估计不等老袁把我们收拾了,我这湘桂巡阅使的军队就该因为缺钱缺粮土崩瓦解了,你说是不是呢?学济兄。。。”

第207章前奏(四)

张学济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振宇,他不是傻瓜,更不是政治上的低能儿,能够被孙中山派出来套白狼的大多都是很厉害的角色,最起码察言观色是不成问题的。

张学济对王振宇刚才那句话的结论是王振宇在敲诈勒索要好处,而且点明了是要广东的地盘。张学济这可就做不了主了,广东的地盘虽然不在孙中山手里,但是也不能说是在广东督军龙济光的手里,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实际控制的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龙济光虽然号称广东督军,但是实际上他的军队总数也就一万五千人左右,而且因为广东地区反对者太多,力量太大,这些军队都以广州为中心老老实实的缩在珠三角地区。而孙中山确实是一个有威望的人,在广东,什么杂七杂八的势力都是认这块金字招牌的,甚至在广州市内,强大的商团武装也是支持孙中山的(当然后来他们还是“叛乱”了)。这一点让龙济光这个云南人毫无办法,而且占据广州的他除了在金钱方面收获颇多外就再无其他,军队这么几年也没扩充过,还是一帮子云南兵。到不是广东人不愿意当兵,而是龙济光不信任他们,更不愿意用他们。

最悲剧的还不是地下秩序,在惠州,在梅州,在潮汕地区,以陈炯明和他一大堆契弟为首的粤军盘踞在那里,虎视眈眈的看着广州的龙济光。如同正在磨牙的猛虎一般,只要龙济光露出一丝破绽,他们就会凶猛的扑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

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