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抵抗最前线-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美国人看到《泰坦尼克大电影》里的飞亚达表,想起《泰坦尼克》的一个花絮,一个穿帮镜头,杰克戴着一只腕表,不过镜头移动太快,看不清楚型号。(22章有提示)

然后这个美国人就把当年的胶片翻出来,一张张查找,终于找到穿帮镜头的几张底片。

把几张底片都洗出来经过几次放大,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穿帮的表竟然就是飞亚达!

这个惊讶的美国人立刻把消息配图发到facebook。

这回惊讶的就不只是他一个了。

太多人好奇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莱昂纳多会戴一块华国表。

莱昂纳多的社交号被围攻了!

飞亚达这下子名气更大了,原来不仅仅《泰坦尼克大电影》做广告了,《泰坦尼克》里也有啊。

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让华国网民们也感觉飞亚达高大上起来了……

买买买,剁手也要买!

对欧美网友来说,更重要的是《泰坦尼克大电影》也太尊重原著了,这样看起来更像某个电影公司的行为了。

普通人搞不到这些消息,也做不到这个地步。

正当大家越来越怀疑这是某个公司新的宣传手段的时候,终于有演员公开说没参与拍摄过这部影片,自己出现在电影里也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甚至正在咨询律师准备起诉,如果能找得到起诉对象的话。

有第一个人站出来,就有更多,好几个演员都要求藏在一边策划这件事的公司赶紧出来道歉,赔偿他们的损失。

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然也收到消息,这几天两人接到的新剧本一大堆,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喜剧,这可真是日了秋田犬了,喜剧完全不是俩人擅长的方面。虽然凯特·温斯莱特演了一个恶搞的《电影43》,但表现很普通。莱昂纳多更是完全没演过喜剧片。

受益最大的还是凯特,有好几个品牌表示对她有兴趣。

但别的演员都说话了,再不说就不妥当了,好处也拿到了,再不说以后会被人质疑诚信。

所以凯特和莱昂纳多也公开说没演过《泰坦尼克大电影》。

这下各个电影公司坐不住了,纷纷出来否认。

围观众被搞蒙了,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

所有人都困惑的时候,一个著名影片人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文章——《没有什么是凭空出现的,关于《泰坦尼克大电影》的几个问题》

“是的,最近《泰坦尼克大电影》是超级明星,热穿地球的那种。有趣的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否认她的存在。”

“我明明看到了,每一个人都明明看到了,但他们(指演员和电影公司)却想让我们当作没有这部电影,难道我来到了幻想世界。哦,爱丽丝,你在吗?哦,格兰杰小姐,我们都是麻瓜吗?”

“好吧,既然你们一定要我们相信,这部电影是凭空出现的,那么我们就当作她是,我们来推理一番。”

“假设真的不是公司制作,没有任何演员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纯粹是特效做出来的,那么这部电影需要多少钱呢?”

“大概就是《泰坦尼克》的成本,2亿美元。有趣吧,这两部属性相连电影差不多是同样的成本。当然,是指现在的2亿美元,而不是1997年的2亿美元。”

“有些对特效制作方面有过科普性质了解的人,很可能会觉得这个数字低了,远远低了。毕竟那些大片里几分钟的特效就要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美元。”

“但这个数字就是真的,也许不会非常准确,但也不会差太多。我参与过几部电影的拍摄,对特效有更多了解,当然不是科普性质的那种。”

“大家知道,不同影片里特效价格是不同的,看起来同样让观众惊叹‘不可置信’的特效,价格差异很大。”

ps:合理啊合理,只要一想合理,就免不了很多解释,这样取其万一的解释远远不足,毕竟现实世界太复杂。

顺便求几张推荐票,分类推荐榜危险了,谢谢。

第七十三章特效为什么贵

“因为观众惊叹和特效价格没有直接联系,看起来很精彩的也许是更容易实现,成本更低的那个。因为特效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他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模型、灯光渲染、贴图、动画、roto、tc等等,需要把导演的要求分解之后才能知道哪一个更便宜。”

“本质上讲,好看不好看的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想象力。”

“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同样的天空飞行,导弹发射,怪兽袭击,黑夜就比白天便宜的多。因为细节、光源、反射都简化了,其他部分也不用做的太精美。”

“当然,观众的心理感受有差别,但不会太大。《钢铁侠》第一部的战斗为什么总在晚上呢?就是同样的道理。”

“每一部影片的特效都是制片方与特效公司单独谈的,不同公司的报价不一样,仅仅洛杉矶就有几百家特效公司。差不多同样或稍微低一点水平的特效,日本韩国是美国报价的三分之一。”

“我当然不是说《泰坦尼克大电影》用了韩国甚至印度的特效公司的特效,电影里那么自然真实的水平,绝不可能是韩国、日本、印度甚至洛杉矶的小公司能做出来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泰坦尼克大电影》只需要2亿美元成本呢,这就涉及到影片拍摄更细节的部分了。”

“要知道,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特效制作的,大部分都是实拍,因为好的特效很贵。除非是印度的5卢比特效,你就可以尽情加。大概折合8美分,5角人民币。”

“《泰坦尼克大电影》当然也是如此,那么没有莱昂纳多参与,又是怎么拍的呢?”

“千万别忘了,实拍换脸还保持自然逼真的技术,《速度与激情7》有,《阿凡达》更早就有,他可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这种叫做‘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的技术,很早就在电影里应用了。各个公司也许叫法不同,但原理类似。别忘了《魔戒》里的咕噜。”

“而最近几年,技术在不断进步,成本也在下降。如果建立一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脸部模型,再由其他演员表演的话,很可能成本比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付出的片酬还要少。当然,任何正规电影公司都没法这么干,不敢这么干。”

“如果根本没有肖像权这种事,我们今天可能会看到小罗伯特唐尼的脸同时出现在十几部电影了。所以,感谢肖像权吧。”

“如果《泰坦尼克大电影》里每个演员都用这种技术,加上实拍,成本就是2亿美元吗?”

“当然不止。就算除去实拍的成本,仅仅是换脸特效的成本也不止2亿美元了。因为这种特效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在于建立演员的脸部模型,脸部建模之后,使用的越久成本就被摊薄的越低。而《泰坦尼克大电影》里的演员可是非常多的,每个人都建模成本就太夸张了。”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除了主演,其他演员都不值建模的价。”

“事实上,那些出镜很少的演员,不建立模型,用传统特效方式处理还更省成本。至于只露一面的演员,用特效化妆,比任何计算机特效都更省钱。即使这样,2亿美元也不够。”

“但别忘了,片中的第一主角,日本人安倍,也就是现在被锁定的华国演员yun。ning,不需要用任何特效啊。”

“yun。ning用的是真实面孔演出,他的镜头时间又最多,所以减去这方面的成本,2亿美元就差不多了。毕竟这部影片没有爆炸没有怪兽,除了换脸,用到特效的地方不多,或者很少,这要取决于实拍情况。”

“还有一个前提,这部影片的制作时间必须是2015或2014,更早的年份,因为技术原因,成本比现在高得多。这还是仅指特效的,不包括实拍,不包括片酬。”

“当然,我想那些脸都无法露出的演员,和第一次出演电影的yun。ning,加起来片酬都可以忽略不计吧。”

“有些经常关心电影消息的人,可能还是会觉得成本不止如此。我只能告诉你,别相信制片方的注水宣传,观众爱特效,他们当然告诉你我在特效上花了大价钱。”

“同样别相信特效公司那种最高报价平均出来的每分钟每秒钟数字,每部电影都是整体来谈的,从来不会说,我要十分钟的特效,你给我开个价吧。有那种,但不是电影,而且每分钟的价格少的可怜,还规定了修改次数。”

“那么2亿美元或更多的钱拍这样一部电影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谁会无聊到花2亿美元拍一部不能上映,不能盈利的电影呢?难道就是为了逗大家笑!”

“那么现在出现一个更有趣的问题,特效真的需要两亿美元吗?”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想问的,特效为什么这么贵?他到底贵在哪?为什么便宜的特效就那么差?”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视觉特效就是非常贵,技术贵,研发贵,艺术创造贵,人力也贵。”

“特效公司和特效公司是不同的,能做长的公司,无不是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技术资本积累,或者有自己独到的技术。比如皮克斯,创始人ed。catmull就是写出了renderman软件的科学家,renderman是能够将提交给计算机的几何描述渲染成照片集真实图像的计算机程序。”

“工业光魔,卢卡斯早在ed。catmull还是工业光魔员工时就买下renderman的使用权。后来工业光魔还请到了奥斯卡科学奖获得者ron。fedkiw做顾问。ron。fedkiw是航空力学专家,斯坦福教授,《可计算物理》的编委。对图形学的建树是作为流体计算程序的先行者和创新者使得流体模拟在电影中成为了可能并不断优化。工业光魔拥有他所写的流体模拟软件physbam的使用权。”

“维塔数码,最重要的资产,最擅长的方面是(人群仿真)技术,专门用于模拟数万人和复杂场景的运动,我们在《指环王》中所看到的数万人同时运动的大规模场景;就是使用这个软件生成的数字人。这种技术更早的时候就被迪士尼在《花木兰》中应用,以及《泰坦尼克》沉船那一幕模拟甲板上掉入水中的人。”

“说道迪士尼,大家知道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迪士尼花费巨额资金在全球顶尖的科研院所养着六个数学科学院。”

“迪士尼为了实现《冰雪奇缘》中对雪的模拟,特别邀请了ucla的计算物理团队开发了计算程序。”

“还有更多大众所不熟悉的,比如,参与了《2012》《钢铁侠3》,被业内称为‘水的掌控者’,因为他们十分擅长制作水、火等流体特效。”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特效是十分昂贵的。特效公司为了制作出最好的特效来满足导演日益膨胀的对真实感的要求,需要养上一个包括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100人左右的团队,这笔支出还不包括更昂贵的顾问,特邀科学家等等……”

“当然,还有真正使用这些软件做特效的,200名左右的视觉特效艺术家。”

“为了提升竞争力,特效公司们还要不断翻新特效制作软件。”

“一部电影需要的特效工作量很大,容易使得公司结构短时间内过度拓展。然而制作结束后,特效公司却未必能够接到下一步电影的合同。即使没有工作,工资还要付出。”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当然还不止,我有朋友在rhythm&hues,就是不久前倒闭的那家,制作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的那家。r&h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