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闻声摇头,摆手示意曹洪切莫急躁,既而起身走到堂中,向吕布揖手一礼,笑呵呵说道:“纵观天下英雄,奉先将军乃是天生的先锋大将,斩将杀敌于阵前,攻城拔寨于其后,方天画戟所指,所向披靡。奉先将军之威名人尽皆知,手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昔日单骑匹马阻挡十八路诸侯不得寸进,令人闻风丧胆。今日易地而处,奉先为盟军开路先锋,定能再现昔日虎牢雄姿,杀得李贼丢盔弃甲,惨败而归。故而曹某赞成奉先将军担任盟军先锋大将,此乃明智之举,舍你其谁?”

曹操这番话听得吕布眉飞色舞,一瞬间昔日虎牢关前的一幕呈现眼前,令他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暮然间,吕布对曹操大为改观,隐隐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引为知己。可惜他现在与曹操是敌非友,夺了曹操的根基之地兖州,双方积怨甚深,实难善罢甘休。所幸此次会盟,彼此都抱着共同的目的而来,暂时相安无事,待会盟结束后仍是敌人。

这种感觉让吕布很不舒服,却又不得不面对。当下他绝对不会将已经抢到手的兖州还给曹操,而曹操也不是甘居人下之辈,断然不会率部归降于他。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惟有一方灭亡或离开兖州,方能平息纷争。好在曹操已经许诺于他,待会盟结束后,立即率部离开兖州,另谋它处落脚。

是以吕布现在能够心平气和地与曹操叙谈,丝毫不担心曹操食言而肥,出尔反尔。因为曹军眼下濒临山穷水尽之绝境,若不是袁绍提供一批粮草救济,恐怕十几万曹军早已粮草用尽,溃散逃命在即,根本不足为惧。

眼见曹操和吕布二人冰释前嫌,相谈甚欢,袁绍微微愣神之余,欣然大笑。

“哈哈哈!孟德与奉先能够摒弃前嫌,放下恩怨,实乃我盟军之幸,如此甚好!”大笑之余,袁绍吩咐张扬摆上筵席,让立于堂下的众将各自落座,开怀畅饮。

而后张扬前面领路,袁绍与曹操、吕布三人移步后堂,随之许攸、荀彧等心腹谋士尾随而入,秘密商议具体出兵事宜以及破敌之策。这才是此次密议的关键之所在。

不过出乎预料的是,跟随吕布前来的陈宫却没有获准参与密议,仍旧留在大堂与众将一起饮酒。而吕布对此并没有提出异议,默认事实,摆手示意陈宫留在大堂。

显然,陈宫之妹陈钰是李利妻室之事早已被各路诸侯知悉。是故,为了确保此次密议万无一失,半分不得泄露,袁绍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慎重行事,不让陈宫参与密议决策。与此同时,此举必定事先得到吕布首肯,但他却一直没有对陈宫透漏。直到众人前往后堂议事之际,才对陈宫道出实情。

此举着实令人心寒,摆明着不信任陈宫,故而将他排斥在密议之外。

由此可见,这次中原会盟意义重大,关乎袁绍等四路诸侯的切身利益。毕竟他们四人的辖地都处在西凉军兵锋之下,一旦西凉军出兵中原,他们四人都将首当其冲,直接面对西凉铁蹄的威胁。相对而言,其他诸侯即使前来会盟。也不会倾尽全力相助;因为他们的辖地与西凉相隔甚远,还没有切身体会到西凉军的强盛兵威,远远没有袁绍、曹操等人这么强烈的危机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此次中原会盟远不止眼下这四路诸侯,还有几路诸侯也已明确回复袁绍,不日即将率兵前来会盟。只不过那几路诸侯的出兵数量有些不尽人意。明显有所保留,远不能与袁绍、曹操、吕布等人相提并论。这些人之所以答应出兵。大多抱着前来凑热闹的心思。顺便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捞,实乃一群只占便宜不出力的势利之徒。不过廖胜于无,只要这些诸侯能来,随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们,能不能捡到便宜,还要看他们有没有捞便宜的本事。

有鉴于此。袁绍、曹操、吕布和张扬等四人很有必要赶在会盟之前事先商议好破敌之策,有备无患,谋定而后动。毕竟此次会盟他们几乎是倾尽全力而为,除必要的守备之外。调集手中所有机动兵力前来会盟。投入这么大,他们岂能不尽心尽力,怎能坐视盟军成败?

于是他们四人提前商定对策,待盟军全部集结之后,由他们四人主导战事,引领诸侯盟军有序出击,最终实现打败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的战略目的。

故而此次会盟不同于之前的陈留会盟,虽然诸侯之间仍然免不了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但他们出兵的目的空前一致。若是能够一举攻入长安,自是皆大欢喜之事;如若不能彻底覆灭西凉军,也誓必重创西凉军,从而为他们自身赢得生存空间和发展壮大的时间。

“呼!”

后堂内室中,密议持续一个多时辰,直到最终达成一致,正式敲定破敌之策。待决策确定后,袁绍、曹操、吕布和张扬四人不禁长出一口气,显得心神俱疲。刚刚四人以及谋士们剧烈争论,其中不乏争议,以至于彼此争得脸红脖子粗,险些大打出手。如今一切尘埃落定,他们终于能够彻底放松下来,平心静气地坐下品茶,舒缓心神。

“奉先,此次我等商议之事切不可泄露半分,一旦被李贼知悉我等的谋划,大事休矣!”放松之余,袁绍还不忘提醒吕布提防陈宫,不得泄露半句。

而袁绍此话一出,深得曹操、张扬、许攸和荀彧等人欣然点头。显然,他们亦有此念,对陈宫十分不信任,对吕布能否保守秘密心存怀疑。

“嗯,诸位放心,吕某一定守口如瓶,不会对任何人透漏半字!”吕布若所所思地点头说道。

曹操接声道:“奉先深明大义,此乃盟军之幸,曹某代盟军诸侯先行谢过奉先了。刚才我等商议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此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最终一举打败李利。至于公台嘛,我等也不是不信任他,只是心存顾虑而已,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只好让他不参与此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奉先能够理解,雅量海涵才是。”

“嗯,孟德所言极是。”袁绍欣然颔首道:“陈公台足智多谋,乃奉先颇为倚重的肱骨臂膀。但他与李贼是姻亲,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不得不让我等顾虑重重,慎重对待。此次我等倾尽全力出兵会盟,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闪失,否则必将全功尽弃。故而陈宫那里还需奉先善加安抚,切不可因小失大,累及我等大事!”

“请袁盟主放心,吕某虽是武将出身,却也知道轻重缓急。此次密议关乎全局,吕某自当保守秘密,全力以赴。”吕布神色略显不悦,却仍然点头应允下来。

“如此我等便放心了。”袁绍微微颔首,转而对众人说道:“眼下李贼正在北地郡鏖战蛮军,无暇他顾,正是我等出兵袭取司隶的大好时机。我意,盟军半个月内在河内郡集结,而后发兵攻取安邑大营,待覆灭安邑屯军之后,挥师渡河,直取函谷关,攻入长安。如此一来,我等就不用一城一地的攻城拔寨,缓缓推进,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直取长安,夺回天子!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本初兄高见,曹某附议。”曹操神情一动,当即附和道。

许攸、荀彧和吕布三人点头附议,惟有张扬闻声色变,欲言又止,忧心忡忡。

第600章闻密报夤夜惊雷

(感谢:书友君子柏、天马行空6668、**sdff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眼见张扬神色急躁,与此前截然不同,袁绍不禁神情微变,轻声询问道:“稚叔你这是怎么了?究竟发生何事让你如此焦虑,六神无主,难道是我军出兵方略有何不妥?”

“呃!”张扬闻声惊醒,缓缓松开攥紧的右手,随之手心里显露出一叠信帛。

随即他将信帛递给袁绍,恭声解释道:“这是刚才侍女进来奉茶时交给我的细作密报。信上说,连日来李贼之所以裹足不前,是因为他已将出征大军交付于一个名叫周瑜的将领全权接管战事。而我等派往北地郡的细作却浑然不知,还以为李贼出征受挫,战事胶着,故而一直留在朔风口大营思考破敌之策。

不承想,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西凉出征大军完全由周瑜全权掌管,一应战事都不需要事先禀报李贼,更不需要李贼亲自领兵出战。故而我等手下细作都被李贼蒙蔽了视线,一直守在朔风口大营周围,傻傻等待李贼亲赴前线领兵作战。却不料前线主将周瑜已经率领大军于青狼谷大败於夫罗蛮军,一战歼灭蛮军十余万战骑,继而势如破竹,数日间攻占大半个匈奴草原。

如今西凉军已兵临匈奴王庭,不日即可平定蛮夷,大获全胜!”

“啊!”堂内众人闻声色变,异口同声地失声惊呼,纷纷神情惊骇,满脸不可置信之色。

愕然失神之中,曹操脸色铁青地沉吟道:“怎么会这样?蛮贼於夫罗拥兵十余万,池阳城惨败之后仍有近十万大军。而后他向本初兄求助,我等又送与他十万石粮草和五十车军械。凭借这些粮草、辎重,他足可再次聚集数万战骑,重整旗鼓,与李贼相持数月毫无问题。怎么会旬日之间就惨败至此呢?”

语气稍顿,曹操怒其不争地破口大骂道:“於夫罗真是一头蠢猪!十几万大军哪,再加上战马,连人带马二十余万,就算是二十万头蠢猪,傻站在哪里不动。任由西凉军砍杀,也足可拖住西凉军半个月时间。可现在竟然如此不堪,十余万战骑竟被李贼随便派出一个籍籍无名的将领率军剿灭,真是岂有此理,愚蠢至极!”

“呀啊啊!”就在曹操大骂於夫罗愚蠢时。早已看完信帛的袁绍更是满脸狰狞,勃然大怒地厉声怒吼:“蛮贼坏我大事啊!全是一群蠢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都去死吧!气煞我也!呼呼呼”

咬牙切齿地大骂一通之余,袁绍气得脸颊绛红,鼻息粗重如牛,张嘴急促地喘息,却仍旧是怒不可泄,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难受至极。

吕布英俊的面孔此刻同样剧烈变化,一阵青一阵红,变幻莫测,最终脸上浮现出略显苍白的神色。但他没有像袁绍和曹操二人那样严重失态。破口大骂,而是满脸阴沉地若有所思,神情不由得黯淡下来。

相比从未与李利正面交战的袁绍和曹操,以及从未近距离接触过李利的张扬、许攸和荀彧等人,吕布是屋内众人之中唯一一个熟识李利的人。

此次众人秘密会面之中,曹操、袁绍、张扬和许攸等人言谈举止中俨然极度藐视李利,张嘴李贼闭口小儿,百无禁忌,肆意贬斥李利,但吕布很少咒骂李利,甚至还会尊称李利为大将军。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在吕布看来,袁绍等人未免太过自大,以至于目中无人,因为只有从未见过李利的人,才会如此大言不惭,无视李利的存在。然而真正与李利近距离接触过的人,绝对不会也不敢轻视李利,更不会出言不逊地诋毁李利。因为在吕布心里,李利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更是一个当世罕见的睿智霸主。可惜他吕布与李利终究不是一路人,两人都不是甘居人下之辈,且又因董卓之死结下宿怨,矛盾无法调和,今生注定是敌人,根本没有化敌为友的可能性。

然而这并不妨碍吕布对李利的敬重。或许在袁绍、曹操等人眼里,西凉李利不过是个弱冠之龄的后学末进,跟他们的儿子一般大,即使能耐再大,也不足为惧。但吕布却没有因为李利年少而轻视于他,反而对李利颇为忌惮,将其视为生平之大敌。

其实,吕布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