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甚至会记恨我。绝对不能这样,否则女儿这辈子宁愿不嫁人!”

听到女儿说出这句话之后,董卓算是全明白了,自家女儿当真是死心塌地的爱上了李利。

朝堂上。

董卓愤怒之中再次回想起女儿董婉对他说的那句话:“不能让李郎记恨我,否则女儿这辈子宁愿不嫁人!”

内心挣扎良久,董卓勃然大怒时站起来的臃肿身形,犹豫了一下,再次坐下来。

“李利,说吧,你想怎么办?你给本相国记着,你叔父李傕已经答应了这门亲事,断然不能悔改!否则别怪本相国不讲情面!你武威军虽强,但在本相国眼里,还不够看。本相国要灭掉武威军,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尽管董卓为了成全女儿能有个满意的归宿,已经打算妥协了,但他毕竟是当朝相国,权倾天下,该有的强势姿态必须表现出来。否则,大殿内众多文武百官都看呢,他董卓往后如何统领群臣,震慑天下诸侯。

李利其实也在想董卓为什么偏要把女儿嫁给自己呢,难道天底下再也没有好男儿了?

最重要的是,董卓明知道他李利即将成亲,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横插一杠子,而且还搭上了亲生女儿董婉。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董卓是看上了自己的才能,李利绝对不信。

早干嘛去了,当初他在长安城里闲置了大半个月,也没见董卓有嫁女的意思。现在他已经扎根武威郡,董卓却想起来要把女儿嫁给他。

当真是很现实、很势利的当朝相国啊!

第182章千丝万缕,文昌三约(上)

一念至此,李利骨子里后世军人的血性被激发出来。

男子汉大丈夫,自当顶天立地,岂能被人逼迫得委曲求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旋即李利满脸刚毅之色,神情泰然自若,朗声说道:“禀相国,我叔父虽然答应了末将的婚事,但相国或许忘记了,我龙骧李府与长安李府是两家,我们分家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相国执意强行赐婚的话,末将也可以答应下来。但是,末将要与相国定下三个约定。如果相国能答应,末将心甘情愿迎娶相国爱女。否则,李利生来硬骨头,从不怕死,甘愿领教西凉军团的兵锋!”

“哼!”董卓颐气所指多年,今天是第一次有人敢对他如此说话,当堂顶撞。顿时他脸色铁青,面目狰狞,牙关咬得紧紧地,嘴角左右搐动。

近乎是强忍一口怒气,董卓目光冰冷地从李利身上转向李傕,沉声说道:“好,很好!李傕,你果真有个好侄儿?竟敢向本相国提条件,还敢向我西凉军团挑衅,好胆!

李傕,看看你养大的好侄儿?”

在李傕身上怒声宣泄一番后,董卓将阴冷的目光转到李利身上,冷哼一声:“说,什么约定?”

李利仿佛没有看到董卓阴森森的目光,镇定自若地说道:“禀相国,末将的第一个约定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此后相国爱女就是我龙骧李府的内眷,出嫁从夫,夫为妻纲!我李利以及龙骧李府与相国只有翁婿关系,与董氏一族并无利益纠葛,龙骧李府与临洮董家泾渭分明。董氏一族的所作所为,与我李利及龙骧李府无关。此为第一条约定!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狂妄!”董卓暴喝一声,怒目圆瞪看着李利,阴鸷地说道:“我董氏一族乃临洮百年望族,岂是你小小的龙骧李府能够相提并论的!龙骧李府,区区一个占地百亩的小宅子,何足挂齿!你不想与我董家有瓜葛,那正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以后别反悔就行!

女子出嫁从夫。此乃天经地义之事,本相国应下了。你接着说,一口气说完,别婆婆妈妈的!看着你,咱家心烦!”

李利原本还很严肃的神情。听到董卓说看到他心烦的时候,莫名有几分感动。

这句话。无意中透漏出董卓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他。看好他这个人,并非是纯粹的权谋之道。

以董卓如今的权势和地位,他还能如此忍让,耐心地听李利把话说完,其实已经表明了他的诚意。

然而,有些该说的话。李利必须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说清楚。否则后患无穷,而他最终也将会被董卓生生拖进死亡深渊,决计没有生还的可能。

不管多么强大的人,也不能与全天下人站在对立面;否则。早晚必亡。

沉思片刻,李利正色的说道:“第二个约定,末将志在扫除边患,捍卫我大汉疆域不受蛮夷侵犯,相国不能因为怜惜爱女,强留末将留守长安。

第三个约定,末将成婚之后,不再接受相国任何敕封和赏赐;功名利禄,末将自会靠战功获取。倘若有一日,董家遭难,末将定当保住董家一丝骨血,以报答相国下嫁爱女之恩!”

“呃?”董卓听完李利列出的后两条约定之后,眉头微皱,惊愕之余,沉吟不语。

李利身姿挺拔地站在大殿中央,神情平静,眼神深邃,对身后百官们灼热的目光不予理会,静静等待着董卓的答复。

靠在相国椅上的董卓,双眼微眯,宛如猛虎正在打盹儿一般,像是在休息,又像是在沉思,高深莫测。

大殿右侧,数十位文官同样在深思着李利提出的三个约定,很多老臣对李利投以赞许的目光。但不包括司徒王允在内,而是以蔡邕为首的一帮生性耿直的学者派官员。

在他们看来,李利今天是被逼无奈,不得不答应董卓强行嫁女之举。但李利又不愿助纣为虐,志存高远,威武不屈,当为西凉军中少有的忠义将领。

大殿左侧,以杨彪等人为首的武将群体,人数很多,超出文官一半有余。大家看向李利的眼神很复杂,有羡慕,有嫉妒,有钦佩,有不以为然,还有少许人露出讥笑的神情。

或许他们在讥笑李利不自量力,太把他自己当回事儿了,话说得大义凛然,实际却是道貌岸然,欲盖弥彰,爱惜羽毛,生怕别人说他攀上董相国的高枝,没有真本事。太会装了,说得煞有其事,谁知道他背地里是不是天天跑到董相国面前奉承拍马,讨要官职呢!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满朝文武百官,各有各的心思,神态各异,但大多数人对李利今天的表现十分钦佩。毕竟敢在董卓面前如此据理力争之人,到目前为止,仅有李利一人。仅此一人而已。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很诧异今天董相国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他对李利如此包容,以至李利都敢咆哮朝堂,与一言九鼎的董相国约法三章,如此肆无忌惮?

就在满朝大臣各自揣摩之际,李利其实也是思绪纷飞,感叹不已。

今天朝堂的这一幕,对他来说,太突然了!

这是李利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场景,董卓居然会如此绝决地强行把女儿嫁给他,甚至不惜威胁逼迫他就犯。

而董卓今天所表现出来的愤怒与忍让,也让李利看出董卓也是人。他同样有他所在意的人和事情,比如他十分疼爱的女儿董婉以及女儿的婚姻大事。

这一幕,让李利看到了董卓凶残暴戾之外的另一面,知道董卓其实很顾家。不管他在朝堂上,在外人面前如何凶悍残暴,但他私下里仍旧是个恪守孝道和疼爱子女的男人。

事实上,李利刚才所说的三个约定,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一个约定。因为第一条约定将他与董卓以及董家区分开来,互不牵连,表明他不愿与董卓为伍,却有被逼无奈地做了董卓的女婿。

第二条其实是李利标榜自己的约定,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他正义高大的形象。

这个时代没有广告宣传,但官职显赫之人就是活广告。曹操为什么能名扬天下,那是因为董卓之名威震天下,恰恰是与董卓有关,所以曹操一举成名天下知。

今天李利与董卓在朝堂上的对话以及朝堂上发生的一切,一个月之内就能传遍大江南北,两个月之内,天下皆知。

如此以来,李利也就名扬天下了。至于名声是好是坏,那就要看各镇诸侯派到长安的细作和往来商贾如何传达了。

据实传达呢,李利留下的就是好名声;如果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的话,或许就会全然变味,好坏难以捉摸。

第三条约定,其实是李利对董卓的感激之情和承诺。

不管董卓自身有多少这样那样的罪孽,但他对李利确实很不错,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李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李利不想给董卓陪葬,但他也不能不报答董卓对他的照顾和嫁女的恩情,所以他承诺一定给董家留住香火,不至于灭族。

事实上,李利即便是不这么说,董家也不可能全部被诛,至少一些旁系边缘之人或许也能躲过劫难,但董家嫡系子弟很难保全性命。

而李利话中的意思就是针对嫡系成员而言的。再不济,等到董婉生育之后,过继一个孩子给董家,也算是李利兑现了承诺。不过这是最坏的打算,李利岂能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别人。

大殿之上,小皇帝刘协正襟危坐,一动也不敢动,神情木然。

直到此时,刘协才意识到,之前不给他这个傀儡皇帝跪拜之人是何等威武的人物。此人居然连国贼董卓都敢当堂顶撞,当真是个胆大包天之人。

看到董卓丢面子,刘协暗自庆幸不已。幸好刚刚董卓出现的及时,否则,一旦他斥责李利不行跪拜之礼,保不准李利会干出什么事情出来,但不管结果如何,他刘协一定会灰头土脸,大失颜面。

没看到董卓这么蛮横残暴之人,在李利面前都下不来台吗?

董卓已经把持朝政三四年了,谁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像李利这样不给董卓面子的胆肥之人,刘协还是第一次见到。

幸灾乐祸之余,刘协暗自记住了李利这个名字,并把李利的长相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坐在刘协左边不远处的董卓,靠在相国椅上沉思假寐,脸上平静无波,让人看不出他的喜怒,也无法揣摩他究竟会不会答应李利提出的三个约定。

恍然间,长乐宫大殿上一片沉寂,满朝文武百官以及殿内的侍卫和宦官,足有数百人之多,纷纷屏息噤声,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引起董卓注意,招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座大殿内,董卓数次因一语不合,拔剑就杀人,先后惨死在皇宫大殿上的大臣,超过两位数。

因此这座大殿在百官眼里,不亚于阎王殿,董相国就是那肆无忌惮,残暴跋扈的活阎罗啊!

第183章千丝万缕,文昌三约(下)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百官们看到董卓坐在相国椅上闭眼沉思的样子,就知道董卓现在心情不好,说不定待会儿他就要挥剑杀人。

而最有可能被杀的人是谁呢?

李利?

不,不太可能。

董卓要杀李利的话,早就杀了,何必等到现在。

何况李利敢在百官面前顶撞董卓,分明是有所依仗。否则,难道他活腻味了,自寻死路吗?

如果董卓不杀李利,那会杀谁呢?

于是乎,满朝文武百官一个个噤若寒蝉,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低着脑袋似褡裢一样,一动不动,生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董卓迁怒诛杀。

不仅是文官如此,上百名武将同样是屏息噤声,连大气都不敢喘,全是文质彬彬、斯斯文文的乖巧模样。

董卓之威大如斯,却是让李利大开眼见,心中禀然。

但李利心中坦荡荡,并不怵董卓。

因为他提出的三个约定,只要董卓还没有老糊涂,必然能够想明白,从而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只不过董卓到底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