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人还让多尔衮心疼。

炮战结束后不久,杨潮就得到刁二斗的情报,多尔衮竟然拜托他们从江南,尤其是从澳门雇佣一批铸炮工匠,多尔衮愿意付出重金回报。

“多尔衮黔驴技穷了!”

杨潮心里暗自感叹,一个依靠个人蛮力,加上残酷军纪约束下的强悍冷兵器军队,竟然被自己逼得开始重视起大炮了,弄不好以后的战争就会变成先大规模炮战,然后才会冷兵器交锋的局面了。

一想到满清要开始跟自己进行热兵器的军备竞赛,杨潮就对他们充满了同情,这战争他们已经败了,在杨潮看来,八旗集团已经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

这次八旗北方攻势,被杨潮手下三个最能打的将领挫败了,但是代价也是很大的,百姓流离失所,尤其是山东和北直隶交接之处,几乎变成了无人区,清军攻不下城池,在这一带烧杀抢掠,疯狂的屠戮百姓,还有驱赶百姓攻城等恶劣行为,让运河附近三十里几乎没有了人烟。

南方的情况也不太乐观,洪承畴显然取得了比他主子更好的战果,借着杨潮无力分兵南下的时机,洪承畴几乎攻陷了整个广东,除了广州坚守了半个月之外,其他地方几乎不战而降,拱手将城池交给了洪承畴。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没有一个有节操的,从化县县令季奕声积极负责帮清军铸造火炮,正是他铸造的红衣大炮轰塌了广州城,清军进城之后,哪怕有洪承畴的约束,依然对这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洪承畴作为一个文人,显然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的,但是他可以约束绿营兵,可约束不住八旗兵,尤其是八旗兵还是有三顺王这样的王爵统领的时候,根本就不听他的,最后的结果是这座广东第一雄城变成了“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传令我军,但凡三顺王所辖军队,不接受投降,一举歼灭!”

杨潮收到这个消息后,长叹一声,对此他鞭长莫及,谢飞虽然已经赶到了广东,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兵力解救广州,而且洪承畴的部署显然比谢飞高明多了,谢飞在郑氏的配合下,虽然在潮州登陆,可是却一直被洪承畴牵制住,三次派兵救援,不是被伏击,就是被偷袭,三次无功而返。

小朝廷又跟上次一样,通过水路从西江上,从肇庆逃到了梧州。

据说首辅丁魁楚因为家财太多,装了一百多艘船,落在了后面,最后被清军骑兵追上,丁魁楚厚颜无耻的表示愿意归附,但是清军眼红他的财产将他给杀了,这批财宝传言价值几百万两银子。

洪承畴攻下广州后,立刻就让孔有德追击朱慈焕,留下尚可喜和耿仲明继续攻掠广东,孔有德一路追着杀进了广西。(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九节西贡

十来个锦衣卫,护送着一个穿着黄袍的人,沮丧的在雨中缓慢前进,后面的追兵已经甩开了。

为首一人穿着黄袍,自然是皇帝朱慈焕。

就在刚才,他从梧州逃亡南宁的途中,经过浔州时,被庆国公陈邦傅的军队突然袭击,所有携带着家眷跟随朱慈焕一起逃亡的大臣都糟了难,所有的财物、宫女甚至朱慈焕在广东选的妃子都被劫持了。

要不是朱慈焕天生对危险敏感,又有大雨掩护,他骑着马一冲而过,否则他也遭难了。

朱慈焕后悔了,他跟他哥哥朱慈烺一样后悔了,后悔不该把杨潮当成眼中钉,杨潮专权又如何,是曹操又如何,当年汉献帝在曹操手里起码还可以荣华富贵。

可是他朱慈焕呢,一次次逃跑,一次次以丧家之犬的身份逃遁。

平心而论,朱慈焕心里其实并不觉得杨潮有多么专权,在南京的时候,他哥哥朱慈烺似乎并没有被杨潮如何挟制,甚至在很多时候,他哥哥对杨潮都很不客气,可是杨潮却没有反抗过,虽然以不上朝躲避,可始终没有用手里的兵力威胁皇帝,威胁朝廷。

朱慈焕不由幻想了一下,要是他当初不是去了福建,而是在南京登基,杨潮是不是也会像对待他哥哥那样对待他,让他做一个完完整整的皇帝。

如果有杨潮在,他这个皇帝当得才痛快啊,起码他不用到处跑。

但是朱慈焕手下的那些大臣们,却没有一个给杨潮说好话。原来忌惮杨潮的并不是他这个皇帝。而是那些大臣啊!

朱慈焕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他看到了援兵,坐镇南宁的兵部尚书瞿式耜派南宁总兵焦琏来迎接朱慈焕了。

瞿式耜这个人还是忠心耿耿的,朱慈焕第一次逃到广西的时候,就是在瞿式耜的支持下才安稳下来,后来王得仁反正后,一帮立下大功的广东人把他迎接回了广东,瞿式耜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坐镇广西,声言要替朝廷镇守此地。

实际上是因为内斗。瞿式耜到了广东不会有好结果,果然朱慈焕回到肇庆后,这里很快就结成一党,借助王得仁兵力的广东派官员丁魁楚等人,不断的弹劾瞿式耜,因为他们在广西的时候,可是没少收到瞿式耜的气,现在风水轮流转他们自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了。

不过那已经是过去式了,争权夺利的那批人大概永远也没有机会再斗了,现在就只剩下瞿式耜一党了。

南京。

杨潮可比朱慈焕淡定多了。

他手握重兵自然有更多的辗转腾挪的空间。

只是手里的兵力似乎还不太够。

那就召集预备兵。

早在去年杨潮就给各县派了练兵官。南直隶、江西、浙江和山东四地,大大小小三百多州县。每一县都设置练兵官一员,负责招兵训练,平时剿匪安民,一年多时间,已经让这些士兵完成了各种训练,补充进部队立刻就能作战。

三百州县一个县是一个把总队的兵额四百人,抽调三百人总共就有十万人。

“招募十万人从军,同时再次编练二十万人,山东、河南有那么多难民需要安置,从中招募二十万轻而易举。”

杨潮立刻行动起来,这次清军四面出击,让杨潮依然感觉到兵力不足,相比清军来说,杨潮拥兵五十万不占优势,清军编练了三十万八旗新丁,加上统合八旗势力,多尔衮还能抽出十万满汉蒙八旗老兵,总共四十万八旗兵。洪承畴手里的湖广绿营不下十万,这次又受降了广东的十多万降兵,三顺王和吴三桂等人手里的汉军精锐也有近十万人。

清军兵力加起来,不下八十万。

既然清军跟杨潮玩暴兵,那么拥有人力物力优势的杨潮没必要比他们少,自己也组建八十万大军,如果因此刺激的满清根自己玩军备竞赛,杨潮巴不得呢。

只是征兵容易,选将却难,兵法曰选兵先选将,杨潮手里恰恰没有富裕的合格将领。

王璞、赵康这些人能做到总兵都有矮子里面选将军之嫌,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勉强合格的也就是一个李五六,一个许多男了,其他人的战略眼光还是差了不少。

不过赵康这次攻打大名府的战略倒是不错,询问了一下,才知道主要是他手下的副将李元胤在出谋划策。

这个李元胤自小跟着高杰南征北战,战斗经验比王璞等人多多了,最关键的是,李元胤还是一个读书人,理论知识虽然没有文人吹的那么厉害,但也都是成百上千年的老前辈总结出来的战争精华,对文人或许没用,但是如果一个将领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能结合兵法理论的话,那很容易就能培养出战略眼光了。

一个将领只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那只是一个勇将,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有能结合兵法理论,那才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帅才,杨潮自大一些人为,自己勉强算是入了这个门了,但是手下那些勉强能够读书识字的总兵,就实在是不太乐观。

“战术上经验重要,战略上离不开理论啊!”

杨潮不由叹道,事实也确实如此,读书认字比较认真,也一直肯下苦功学习的许多男和李五六就比其他人更进步,吕末读书能力最强,但是战阵经验却比不上其他人,但是统兵打仗也比王璞稳妥多了,起码这次如果换成吕末去攻打开封,绝对不会被吴三桂轻易的偷袭。

但是短时间内提高手下的战略意识怕是不现实。

“李元胤!”

这个李元胤不错,在芜湖的时候,他带领骑兵就堵住了豪格。最后才将豪格生擒。他也因此升为副将。

可是让杨潮提拔他当总兵。杨潮却有些不太放心,毕竟这是高杰余部,而高杰手下大多数兵将都作为俘虏做了几年苦功后被送到了湄公河开荒去了,杨潮不敢保证这个人心里没有怨念。

“还是让他留在赵康身边,继续出谋划策也不错。两人搭档起来更为妥帖!”

杨潮心里暗想。

“搭档!一文一武!”

突然杨潮不由有些好笑,感觉这就是后世主官加政委的配置啊。

暗笑一声后,杨潮突然楞了一下,对啊。这种方法自己为什么不能借鉴。

军中理论知识丰富的书生还是有一些的,将这些人组建起来,组成一个参谋团给主官出谋划策岂不是能够互补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杨潮立刻就行动起来,让黄元组织一次考试,跟上次考练兵官不同,上次考核更侧重军事技能,这次则是靠战略,就出了三道题目:第一道正是王璞两次攻打开封失败的原因分析,并让考生以自己为统帅的位置写出部署来;第二道则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攻打我军;第三道是站在杨潮的位置如何部署。

接着糊上名字。打散卷宗,分发到各个军队中。让把总以上的军官来分析优劣。

最后选拔出了一百个公认最优秀的,补充到各个总兵中,给一个没有职衔的参军,专门负责谋划军机,类似后世的参谋部了。

另外还有一些跟李元胤一样表现出类拔萃的人物,杨潮打算重点培养,李元胤算一个,如同能够证明他的忠诚,杨潮不介意提拔他当总兵,还有一个人物叫做吴日生,这人比较特殊,因为他是一个文人。

吴日生本在史可法帐下做幕僚,扬州被围的时候,他突围逃了出去,带着几十艘战船和水兵逃到了瓜州,后来他被杨潮安排到了吕末帐下统领水兵,尚可喜在江西大造战船然后攻打徽州,将吕末帐下的水兵打的大败。

后来这个吴日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打败了尚可喜,他的水兵是从瓜州跟来的,算不上什么精锐,但是水性是不错的,尚可喜攻打徽州,吴日生水军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然后这些水兵和战船都被尚可喜扩充到了自己的军队中。

虽然打了败仗,但是吴日生却给尚可喜安插了一些钉子,原来那些投降的水兵中,大多都是他安排好的,后来吕末一反击尚可喜,这些驾船的水手立刻跳进了水里,将船给凿沉,导致尚可喜大败。

吴日生因此也被提拔为副将。很显然他跟杨潮军中的军官不同,杨潮的军官都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而他先是有理论,然后通过实践,殊途同归,显然也是合格的军官。

杨潮不知道的是,这个吴日生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组织太湖起义,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大败过清军,在太湖上聚拢了上千条船只,让清军头痛不已。

从吴日生这里,杨潮不由想到文人也有很能打的,比如朱大典在金华。

但是朱大典这人的人品不好,太贪腐了,杨潮可不敢用他,万一侵吞军饷那就坏事了。

不过能打的文人可不止朱大典一个,杨潮脑子里立刻闪念过两个人。

“哎,怎么把这两个人忘了!”

一想到这两个人,杨潮自己都不由有些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