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是出于对朱家人愧疚呢,还是因为什么反省心态,这群人对定王可好的很,时常送些银子,朱慈炯在南京的日子过得可是很宽裕的。别的不说,就杨潮这几天看到他送来的那些礼物。没有几百两银子就打发不了。

弄清楚这些情况,杨潮也不得感叹,谁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说这话的人肯定是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凤凰,这些皇族子弟,改朝换代除非被杀,否则依然是衣食无忧的。

“爹娘怎么说?”

虽然自己不太看好朱慈炯,但是父母之命才是最重要的,就看父母的态度了。

董小宛道:“夫人很愿意,就是老爷有些顾虑。”

“顾虑什么?”

父亲会顾虑,这让杨潮没想到。

董小宛道:“老爷说,以杨家现在的威势,已经娶了一个皇家公主,要是女儿再嫁给皇家,将来怕是要遗臭万年。”

杨潮更觉得奇怪了:“这不像是父亲的话?”

杨家老爷是一个铁匠,大字不识的,似乎还真的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关键是考虑不到那些东西。

董小宛嗔道:“还不是那个黄凤府,让他爹来怂恿的。”

黄凤府他爹?

杨潮知道黄凤府他爹是小商贩出身,不过现在也翻身了,不说黄凤府一年上万两俸禄,家里还开了大铺子,从粮食到日用都做,一年下来也有上万两的利润。

但是黄家跟杨家之间,除了黄凤府在为杨潮做事外,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杨潮倒是不知道,自己在山东的这段时间,黄凤府常常让他爹登门拜访。

对杨潮的父亲杨勇说了许多话。

“场外游说啊!”

杨潮不由叹道,黄凤府显然希望通过影响杨家人来影响杨潮,还知道走他爹的路子。

不过这种公关行为显然超出了杨潮的底线。

“扣黄凤府半年俸禄!通报批评!”

黄凤府希望杨潮抓紧时间窃取天下,他这种想法杨潮很理解,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但是他试图用场外的方式来影响杨潮判断,这就跟他的身份不符了。

“还有杨月自己怎么想的?”

母亲满意,父亲顾虑,但是杨潮更在意妹妹的想法,如果妹妹不喜欢,杨潮肯定不愿意让他嫁给朱慈炯的,哪怕母亲用霸气都不行。

董小宛道:“杨月当然愿意啊。”

杨潮不由疑道:“她怎么会看上哪个花花公子?”

董小宛瞥了杨潮一眼:“花花公子怎么了?他可是定王,嫁给他就是王妃了!”

果然,王子的身份对女人太有杀伤力了,虽然朱慈炯没有白马,依然让女人挡不住。

更让杨潮郁闷的是,他多次给郑成功制造机会,希望妹妹能看上这个英雄,可到最后,英雄气显然敌不过王子风度,在杨潮看来,英武的郑成功怎么也比胖胖的朱慈炯好。

“罢了。既然杨月自己选的,做哥哥的该帮也得帮,她年纪也太大了。再不嫁,估计就嫁不出去了。说起来也是我耽误他了,不然怕是早嫁进豪族了。”

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六年了,杨潮已经二十岁,妹妹今年都十八了,按照大明的标准,已经是十足的老姑娘了,闲言闲语肯定已经有了,估计妹妹压力也很大,否则怎么可能看上朱慈炯那个胖子。

杨潮这样想着,对董小宛说道:“你去跟父亲私下说说,就说我的意见,不要有什么顾虑。将来怎么样我自己都没想好呢。他老人家就不要多想了。”

董小宛乖巧的点点头。这婆娘。喂饱之后还是很乖的。

把家里的“田地”都耕了一遍之后,杨潮这头老黄牛也结束了休假,开始上班。

大都督府,位于过去的六部衙门边,除了刑部在北边,其他五部都在皇城南边。

大都督府其实就是过去的宗人府,南京已经没有什么宗室了,留着宗人府也没用。干脆就改作了大都督府,东边正面青龙街,西边则是皇城伸出来的千步廊,往南则是排队似的五个衙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和工部。

杨潮一恢复工作,黄凤府就迫不及待的跑来请罪,跪在杨潮面前,表示自己一片忠心。

“凤府啊,用得着这样吗?罚你半年俸禄,不至于吓成这样啊。”

杨潮不由苦笑,好似要抄家灭族一样。

黄凤府道:“启禀大都督。这礼不可废!”

杨潮当即明白,立刻喝道:“滚起来说话。老子不是皇帝。”

儒家就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大臣在皇帝面前一定要有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表示被天威所摄,或者说用来彰显皇权,可是这太扯淡了,你能想象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大臣,跪在一个三五岁的小皇帝面前诚惶诚恐呢,这太虚伪了。

黄凤府站起来后,继续道:“大都督,就算大都督要罚属下十年俸禄,有些话属下也不能不说。”

杨潮叹道:“你说吧。”

黄凤府道:“感情大都督早正大位,以安将士之心,以安天下之心啊。”

又是劝进。

杨潮摇头。

心里不由沉闷起来,当皇帝,这个问题他一开始真的没有想过,杨潮的初心不过是想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也改变国家的。

可是随着力量一步步壮大,尤其是大明皇帝一次次倒霉,让自己的手下们滋生了希望,他们想扮演郭威和赵匡胤手下的将士,想给他们的主将披上一身黄皮。

无非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谁不想生死一场最后得一个富贵呢,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公侯爵位,留下千顷良田。

“放心吧。等将来天下一统,本督保证,你们一个个都荣华富贵,一个个都出将入相。但是劝进这种话,在中原抵定之前,本督不想再次听到了。”

黄凤府略微有些失望,没听到杨潮说做皇帝的事情,但是听到给他们的保证,也算满意了。

杨潮不由想起前些天朱慈烺给自己鞠躬,希望自己继续为国效力,为国效力,其实就是为朱家效力,其实朱慈烺也知道杨潮要当皇帝,朱家已经没有人能挡得住了,他是在用这种悲哀的姿态恳求杨潮啊。

杨潮突然对这些前朝皇子们有些同情了。

董小宛玲珑八面,他出面很快就说服了父亲。

接着就是朱慈烺以哥哥的身份,派人来向杨家提亲,接着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一般的定下了日子,一个月后就迎娶杨月。

杨家顿时忙碌起来。

一个月时间匆匆而过,迎亲的队伍长达数里,南京大大小小的勋贵子弟都来捧场,抬轿子的都是伯爵以上的子弟,那些什么镇卫将军爵位的都不好意思出面。

杨潮作为哥哥,骑着白马,一路将妹妹护送到了比邻中山王府的定王府。

亲眼看到朱慈炯笑呵呵的将顶着盖头的新娘子牵下了轿子,跨过王府前的大火盆。

杨潮突然心里一痛,妹妹从此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他突然追了上去,揪住朱慈炯,贴着他的耳朵狠狠说道。

“听着,你小子要是以后敢去逛青楼,敢三妻四妾的话,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朱慈炯忙点头哈腰,连道不敢。

要是这话传出去,估计又该有人骂杨潮了,凭什么你娶了公主反倒要纳妾,人家堂堂王爷,反倒不能纳妾了,没这么欺负皇族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七节谈判

朱慈焕从广东派来的使者,在路上硬是拖了一个月才来到南京。

他们是来找杨潮谈判的,关于在福建和广东开市舶司的问题。

而起因是因为朱慈焕派李如月攻击杨潮。

不怪这些人磨蹭,而是他们在路上的时候,被截住了一次。

因为朱慈烺突然出现在江南,让朱慈焕不由慌乱,派人在浙江截住了他们,更换了其中的一大批人。

显然朱慈焕担心这些人会投到朱慈烺一边去,然后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带队的还是一个藩王,南京人民的老朋友福王朱由菘。

当年朱慈焕跑去了福建登基,南京一大批流亡的藩王就又跑去了福建,这些人觉得跟随一个姓朱的皇帝显然比跟着杨潮混要安全。

尤其是福王,他可是跟朱慈烺争抢过皇位的,而杨潮则是朱慈烺一派的人物,没有杨潮,朱慈烺当不上皇帝,所以福王更没有道理留在南京,他带着一大帮妻妾,包括德川家光女儿等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大批美女,也跟着跑去了福建。

后来朱慈焕跑去了广东,一开始福王倒是没有跑,因为洪承畴向他保证过了,只要他归附清廷,荣华富贵是能保住的,这家伙就一直留在了福建,他显然很有福气,洪承畴打进福建没有动他,金声桓打进福建,也没有动他,土皇帝郑家同样没有动他,他一直安安稳稳,荣华富贵。

这次朱慈焕派来谈判的人。本来是没有福王的。因为福王依然留在福建当太平王爷。但是发生了朱慈烺归来一事后,朱慈焕就拦住了以大学士为首的使者,专门派人去福建请福王带队去南京谈判。

朱慈焕显然很清楚,分量足够,又绝对不会投靠朱慈烺的人不多,但福王绝对算一个,所以他专门请这个老宗室出山,代表他来南京交涉。

福王一到南京。没有找杨潮,先去了定王府拜见了朱慈烺,虽然他是暗暗交涉的,但是朱慈烺已经聪明多了,当夜就派抵挡朱慈炯来杨家向杨潮汇报了内容,无非是朱慈焕希望朱慈烺以大局为重,不要在这时候起来争皇位,还虚情假意的保证,希望朱慈烺去广东,他愿意让贤。重新将皇位还给朱慈烺,但是不希望朱慈烺在南京复辟。那样只是亲者痛仇者快,给满清和野心人物可乘之机,撺掇他们朱家的江山。

满清自不用说,野心人物自然是指杨潮了。

第二天,福王才来跟杨潮交涉,但不是来谈判的,而是向杨潮解释,说上次攻打杨潮,完全是李如月这个奸贼一个人所为,皇帝根本就不知情。

杨潮本来还想用饶李如月一条命来换取开市舶司的,可没想到朱慈焕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李如月。

但是市舶司必须开。

“忠义伯开市舶司,也是为国筹谋,陛下统统准奏!”

竟然如此容易。

杨潮心中不由想到,大概不是为攻击杨潮做出的妥协,而是因为朱慈烺突然回来。

显然朱慈烺的突然回归,让广东小朝廷失去了分寸,朱慈焕此时估计什么条件都愿意答应,只要杨潮不利用朱慈烺打击他的帝位正当性。

果然很快福王就说道:“陛下希望大都督以大局为重,希望大都督允许我等接走先皇,陛下定然待先皇如长兄。”

杨潮点点头:“这样啊。好啊。不过这你们得去跟先皇谈,他如果愿意去,本督没有意见。不过市舶司的事情就说定了啊,福建开泉州、福州市舶司,广东开潮州、广州市舶司。还有就是,李如月呢,你们可以带走,这书生留在我这里,除了白吃饭外,没什么用。”

杨潮才不管他们能不能接走朱慈烺呢,他可是急着开市舶司的,郑家指着这个吃饭呢。

郑氏集团本来就有十多万手下,现在更是养了二十万人,都是亡命天涯的江湖好汉。

杨潮五十万大军,每年光是饷银就有一千万两,加上给他们配备铁甲、武器等,又是一千万上下,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得四十多两银子。

郑氏就算比杨潮少,估计也少不到哪里去。

一方面是养人,郑芝龙在的时候恐怕这些人还愿意跟着干,现在是没有威望的郑成功,不让这些人吃好喝好鬼才愿意龟缩在海岛上吃风呢,因此这些江湖好汉的饷银弄不好比杨潮手下的兵丁还要高。

另一方面,郑成功大概被杨潮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