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皇帝-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延点头道:“看你年纪轻轻,却有此等见识,西征大胜,果然并非侥幸,若非段珪意外身死,老夫这把老骨头,或许还能重获新生,你可是老夫的救命恩人呢!”

陶商苦笑道:“先生千万莫要如此说,在下如今自身难保,恐怕又会连累先生,岂敢以恩人自居?”

张延笑道:“你有你的道理,老夫自然也有老夫的道理,你我素不相识,却敢再朝堂上仗义执言,足见你有赤诚之心,能让卢尚书收为门生,朱儁、杨彪都对你评价极高,且羌人异族,亦能对你推心置腹,想必你必有所取之处,能结人心,此乃成大事之关键!”

说到这里,张延忽然仰天一声叹息:“罢了罢了,天不叫吾暴殄天物,使金珠蒙尘,老夫既然无力延续汉家一脉,便交由天意吧!”

陶商正疑惑这张延自言自话感慨什么的时候,之间张延忽然站起身,背着他退下了衫裤,不由赶紧别过头去,暗自埋怨这等名士,竟然上厕所的时候不知道提醒避讳一下。

正皱眉叹息,却听张延说道:“陶商,此兵法老夫本欲将其毁去,即便不能延续汉室基业,也不能流出外人之手,造成大患,如今你于老夫有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便以此相赠,希望能助你成就大事!”

陶商诧异地转过头来,看到张延正双手喷着一卷发黄的旧书,纸张磨的毛边层次不齐,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太公兵法》!

看到这四个字,陶商不由浑身一震,这太公兵法可是当年黄石公给张良的东西,圯上受书,得了兵书之后,帮助刘邦击败项羽,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也成为后世兵法、军事家崇拜的对象之一,而他最大的得益,便是来自这太公兵法。

陶商的吃惊也在张延的预料之中,将兵书递过去,淡然一笑:“我张氏自先祖以来,便分作两脉,一脉承其黄老之术,不问政事,汉中张鲁便是老夫同枝,另一脉则袭其爵位,在朝为官,不过对于兵法,却遵从先祖遗训,不到乱世,不得研习。”

说到这里,又是一阵苦笑:“只可惜如今生逢乱世,老夫却太过愚钝,不及先祖之万一,不能尽悟这太公兵法,有损先祖英名,如今眼看汉家气数已尽,子孙不再过问世事,便想将其销毁,如今遇到你,也算是天意,你也无需客气,尽管手下便是。”

陶商几乎是懵懂地接过了太公兵法,没想到这部奇书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到了自己手中,双手捧着书籍,只觉得沉甸甸的,有千斤之重。

张延又道:“这兵法本为竹简,只因年代太久,大半散乱,老夫游学之时重新誊写一遍,顺便学习,只可惜这兵法太过深奥,未能悟透,能不能用,就看你的悟性了!”

说来说去,张延都在表明这本书对他毫无用处,即便陶商不要,也要将其毁掉,陶商若不接受,还能有什么推托之词?

拿着兵书,陶商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诚挚言道:“先生放心,若汉室还有希望,我自当尽力辅佐,即便有光武中兴,亦未可知,若当真气数已尽,便只好待机而动了!”

张延点头道:“当年陈涉便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祖能得天下,乃是顺应民心,如今朝廷腐败,官逼民反,与那暴秦又有何异?不得民心,终究是败亡之途也,将来之事,你自行决断,此兵法非汉室之兵法!”

陶商想不到张延虽然一心为匡扶汉室,但思想却极为开明,不像其他的士人那般固执,就像三国时代,曹操、孙权,也要打着复兴汉业的旗号才能招纳贤才。

这个时代,能像张延这样有见识的人,的确为数不多,不知道他是被十常侍诬陷之后豁然大悟,还是早就有了预见。

陶商起身再拜,以师礼向张延行了大礼,能将家传的兵法传授自己,这等情谊早就等同于师徒了,那可是张良留下来的东西,换做任何人,都肯定倍加保护,只有张延,却没有让自己的后代继续传承,选择了断在自己手里,这要何等的远见和魄力才能做到?

也只有这等大世家,在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才会觉得平凡的安静生活有多不易,朝堂之上,勾心斗角,权力交错,怎能比得上普通人悠哉自在的生活?

张延收了陶商的大礼,拉着他坐下,翻开兵书第一页,言道:“此书乃是我亲手誊写,恐你日后有不明之处,趁着这几日时间,老夫便与你通览一遍!”

有张延亲自教他研习兵法,陶商当然求之不得,虽然张延自谦说他不能悟透,但毕竟也有自己的见解,加上他就是张良之后,怎么也有耳濡目染的优势,比陶商这个门外汉要强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两人除了吃饭,便隔着栏杆坐在一起学习太公兵法,这本书的深奥,远远超过了陶商的想象,惊异于古人的聪慧,当然也在潜心学习,张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牢记心中。

虽然来自后世,但陶商却清楚,自己除了那一点点知晓历史的优势之外,聪明才智,政治决断,都不能说有绝对优势,必须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成事。

〈本卷完〉

第239章 送别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阴沉,朔风阵阵,卷着地上的枯草和尘土,匆匆的行人裹着衣领从街口走过,连叫卖的小贩也显得有气无力,抱着胳膊躲在火炉旁边,只等自愿上门的主顾。

南城的主街道上,有一队士兵缓缓走来,中间用重枷押着一个人,手脚上绑着锁链,一步步向城外走去,这等充军的罪犯,连坐囚车的资格都没有。

百姓们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人又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受到如此重罚,要被发放边疆去充军,却不知道这人正就是他们这两天纷纷称赞传诵的杀宦英雄陶商。

即将入冬,城外一片萧条,城上的守军看着走出城门的陶商,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便是无尽的唏嘘感慨。

这个当年骑马摔倒在城门口的纨绔少年,两年的时间便剿灭山贼,成为弘农杨家的女婿,西征得胜归来,官拜将军,转眼间却又因为杀了十常侍而发配充军,这等大起大落的经历,比说书人的的那些故事还要精彩。

一阵狂风吹来,吹散了陶商杂乱的头发,城门外面,陶谦正带着一家人在等候,辞官之后,他的府邸已经被官家查封,在城外租了一个庄院暂时落脚,等着为陶商送行。

才过不惑之年,陶谦的须发已经完全花白,背着手站在秋风之中,衣袂摆动着,却站得笔直,似乎在向命运抗争,也在向陶商鼓劲。

甘氏泪眼婆娑,抹着眼泪走过来,轻抚着陶商的面颊,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才盼到儿子有了出息,却又要充军发配,这样的起落让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也承受不住。

离别总是伤情,陶商好言安抚着甘氏,让她安心回徐州养老,等到了交州,马上就会寄信回家,争取早立功劳,返回中原。

安慰人的话,陶商也不太会说,只听着甘氏不断地嘱托,顺着她的意点头,发配不必出征,即将面对的环境何其恶劣,更多人的命运是一去不返。

众人一一上前道别,银杏哭成了泪人一般,抓着陶商的手臂告诉他一定要保重自己,她会在洛阳等着陶商回来的消息。

人员安顿,陶商在陶谦探望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家眷跟着陶谦回徐州老家,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招募丹阳青壮为家丁训练。

陶应、马钧和银杏等人则留在洛阳,不过暗中会搬迁到城外的崤山别院,由燕荣和上官博保护他们的安全,照顾饮食起居。

而徐晃和李通、秦河、陶忠等人,带着训练好的那二十名丹阳兵,扮作商队尾随陶商南下,保护他的安全,就算没有十常侍谋害,沿途的盗贼也难以让人放心。

冷祁伤势还未痊愈,也留在崤山别院,贾诩本来说要跟随陶商来洛阳,只因家中有事要回去一趟,如今还在西凉,想必听到陶商的这个消息,恐怕也不会再来了。

树倒猢狲散,这个道理陶商又何尝不明白,他现在本身就是无根之萍,又怎能强求别人跟随自己,不过徐晃等人依然选择追随他,让他心中感激不已。

患难见真情,陶商并不认为自己这一去就会从此永无翻身之日,否极泰来,说不定这正是一次更好的机会,远离洛阳这个深潭,走出去或许才别有天地。

同来送行的还有卢植、朱儁等人,都叮嘱陶商此去一定要沉得住气,早立功劳,早日回来,如果能有可能,他们自会在朝中为陶商上书免罪。

廷尉的人把陶商押出城外,交给河南尹的衙役,将由他们押送陶商到荆州,再由荆州派人押送到交州,完成发配的任务。

此时的河南尹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用连环计除掉董卓的并州人王允,王允面目清癯,双目有神,虽然人看起来消瘦,但举手投足间却有一股大家风范。

堂堂的河南尹,竟然亲自带人来接收陶商,这让陶商多少有些意外,一般情况下,这种充军发配的命令,都是交给属下最不得力的人去跑腿,衙役们也大都不喜欢这差事,辛苦跑腿不说,还没有任何一点油水可捞,一个即将发配边疆的恶人,你能指望他给你什么好处?

“将军诛杀十常侍,百姓无不称快,官吏弹冠相庆,可恨朝纲不振,法纪不行,本府虽无力救将军于水火之中,却也愿尽绵薄之力,这四人皆是本府心腹,一路上必会对将军有所照顾,还望将军一路走好!”

看到王允和那几个衙役的态度,陶商才明白自己杀了段珪,虽然在朝中树了大敌,但在外却博取名声,这和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可惜曹操能够全身而退,还得到陈宫这样的谋士,自己却锒铛入狱,发配充军。

凡在河南尹管辖之下的,对十常侍的危害感触尤甚,其余地区的人,大多都是道听途说,但这洛阳城外,被十常侍或十常侍所属的人迫害过的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没有被迫害的,几乎没有。

所以陶商杀了段珪,为百官所不敢为,为天下人所不能为,着实让许多人解了恨,而在外面的传言,早已不是陶商误杀段珪,而是义愤填膺,义正言辞地当堂杀死了气焰嚣张的段珪。

如此一来,一个不畏权贵,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人人都为陶商的遭遇扼腕叹息,当然对大汉朝的不满也越来越深。

办理了官文路引,陶商辞别王允,和四个衙役和陶商共同上路,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巍峨的洛阳城,这座象征着汉家数百年辉煌的王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微冷的早晨,官道上没有几个行人,两旁高大的杨树枝叶光秃秃的,长长的官道一眼望不到尽头。

此处距离洛阳太近,衙役们还不敢给陶商解去枷锁,流放的犯人也不能享受囚车的权力,只能徒步而行。

秋风卷着枯叶,刮起一阵阵尘土,寒鸦落入枯草之中,头顶上,一行大雁向南飞去,即将入冬,这或许是最后的一群迁徙者了。

第240章 揭盖头

离城三十里,洛阳城已遥不可望,衙役为陶商解去枷锁和锁链,只等过了洛水,走出洛阳境内,便有徐晃他们接应,也有了马匹代步。

转过一片树林,忽然见到不远处的路上听着一顶大红色的花轿,四个轿夫静静地站在旁边,在轿子前面,?站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

看到这一幕,陶商脚步一顿,下意识地便猜到等在这里的是杨蓉,刚才送别,?杨彪并未提起杨蓉,陶商也没敢问,怕自己会失望,却没想到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