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大明帝国-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全部被夷平,估计也没人会给他们修了,过些天盗墓的再挖一下,时间久了也就基本湮没在荒草中了。

繁琐的祭拜仪式慢慢进行,大明帝国和帝国元首的名字也随着那些司仪的唱礼声,如同地震的震波般在古老的民华大地上飞速扩散着。杨丰成功的收获了他想要的,他让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在遥远的南洋,还有一个他们最后的庇护所。

倭国东京赤坂。

“殿下,您已经没有资格再继承高丽王位,毕竟您为倭国人作战过,虽然也是不得已,但身上的污点肯定无法洗清了,元首大人感念李氏对大明的忠诚,愿意存亡继绝重新册立高丽国王,但不能让一个有污点的人登上王位。”

来自大明帝国的特使梁诚说道。

他对面是高丽王室继承人李垠,原本倭国册封的昌德宫李王,当然现在已经变成平民了,但这家伙是倭国陆军中将,担任过宇都宫第五十一师团长,而且参加过在东北作战的,虽然时间很短但也属待罪之身。

“您不行,但您的儿子可以!”

看着李垠失落的表情,梁诚又笑着说道。

“你是说玖儿可以?”

李垠惊喜地说。

“当然,作为高丽王室的合法继承人,他当然可以登上王位。”

梁诚说道。

好吧,杨元首就是要把这些封建余孽全部复活,不但是高丽王室,琉球王室也是要复活的,现在的继承人是尚裕。把这些家伙重新立起来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涉这些国家内政了,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逼迫这些国家重新恢复君主制,大明帝国则依然作为他们的共主。

李垠当然喜出望外,随着倭国战败,他不但昌德宫李王的王位没了,陆军中将的身份没了,原本倭国负责给他的花销也没了,他现在只能靠典当家产混日子。而且他什么本事也没有,现在的的高丽人恐怕也不可能欢迎他回去当国王,北高丽他的财产都被没收了,南高丽他的财产也早就没了动静,估记最后也肯定是没收,他以后生计都困难。

投靠杨丰的话,不说以后当不当高丽国王,首先有人养活了,这是他求之不得的。

“非常感谢元首大人,我李氏一族素来忠于大明,若无大明我李氏早已亡于倭国,虽然其后满清倭国相继逼迫,不得不虚与委蛇,但我李氏依旧未曾缺了对大明的暗中侍奉,如今元首大人存亡继绝我李氏一族感激涕零。”

他一脸诚挚地说。

“好吧,既然你们愿意,那这里有一张支票,你们可以则机南下,到了南洋以后,元首大人自然会公开这个消息,然后同米国人交涉,送你们返回高丽重新登上王位。”

梁诚很满意地说。

当然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北高丽是肯定不会要这个国王的,南高丽正准备成立共和国呢,而且还准备把李垠判为韩奸,肯定也不会要这个国王,他什么时候坐上王位,那只是…

那只是杨元首的一个计划而已。

解决了李垠,紧接着梁诚又跑到了尚裕那里,尚裕此前只是一个侯爵,爵位废除后,同样失去了生计,一听有这样的好事更是喜出望外,当即就表示非常愿意重新投入大明的怀抱,梁诚同样给了他一笔钱,让他找机会南下去投奔杨丰。

离开尚裕家之后,梁诚又拿出份文件来,看着上面的内容,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玛的,这倭国天皇也不是那么纯嘛,居然还有这么多自称天皇的。”

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好吧,天皇也得换个新的,既然裕仁一家已经被大明判处凌迟并夷九族,那也就是说这一系天皇已经彻底废了,但作为大明属国,倭国国王得有啊!这是大明帝国元首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有一个新的倭国国王才行,总不能也搞自治共和国吧!

好在候选人还是很多的,这段时间倭国一气冒出了五个天皇,尤其是熊泽宽道,最初麦克阿瑟还动过他的脑筋,后来感觉太过儿戏才放弃的,不过此君可是认真的,身边还有一部分支持者。裕仁巡视全国,向老百姓展览自己,显示自己跟神毛关系没有的时候,这哥们儿还带着支持者跟在后面,要求裕仁把皇位还给他呢。只不过后来一看米国人不准备放弃裕仁了,他的那些支持者才逐渐散伙,不过熊泽君可是一直很认真的。

但对需要一个新玩具的杨元首来说,他很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熊泽君,您真是南朝天皇后裔。”

梁诚在一户普通民宅内,问这位天皇的竞争者。

“当然,我这里有全部的家谱。”

熊泽宽道傲然说道。

“好吧,作为大明帝国的属国,裕仁谋逆作乱,已经被大明最高法院废除倭国国王之位,并且判处凌迟夷九族之刑,也就是说他和他的家族,已经无权继承国家。如果您真是南朝天皇后裔,那么大明帝国愿意册封您为倭国国王,当然天皇什么的你们自己愿意叫还叫,元首阁下并不介意这种小事,不过在这之前您需要向元首大人提出一份申请,附上您的族谱并且得经过大明专门的考察确认。”

梁诚说道。

熊泽宽道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他。

这种表现很正常,换谁也不可能一下子答应,毕竟这事实在太过于诡异了,他刚睡醒牙还没刷呢,一个人突然跑进来告诉他要封他当天皇,精神病也没这么干的,虽然这也的确是他梦寐以求的。

“阁下,如果你不愿意把握这个机会,那就全当我没说,您不要想些乱七八糟的这种阴谋那种阴谋,就您现在的情况,我们无论有什么目的,对您来说都是天上掉馅饼。”

梁诚抬头看看破旧的房屋,然后略带不屑地笑着说。

(感谢书友为你(?—?)留情,sleepingun,hsbfgnhjx,扑风的汉子001的打赏。)

第九十四章祸水南引

熊泽君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尤其是在杨丰还准备给他一笔活动资金的情况下,不过他是不会像其他两家一样,南下去大明帝国接受庇护的,他得继续留在倭国,为了争取他的合法权利而奋斗。有杨丰在后面罩着,米国人也不会为难他,只要米国人不为难他,倭国政府就不敢动他,然后他就可以像个坚强不屈的战士一样,一直不停地战斗下去,总会有越来越多的倭国人支持他的。

至于其他的,那就得看世界局势的变化了。

就在梁诚完成他的任务,登上一架民航客机离开倭国时,杨元首也终于结束了持续两天的祭拜活动,在返回北平的路上,他从两旁老百姓的目光中,看到的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新奇,而是深深的敬畏。

不过他带来的部下并没有全部撤走,而是留下了一个连的十三陵卫,这是必须的,这些人不但要负责十三座陵墓的日常维护,还包括了一些修复工作,毕竟这么多年过去难免都有损毁之处。

“德公,有空可以到我那里去玩,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不妨直接开口,咱们既然是朋友了,就不要客气,虽然我不会支持你们在国内的战争,但要是你们桂系有兴趣打到国外去,那我是全力支持的,别说军火物资了,就是提供空中掩护海上支援也都不过一句话而已。”

杨丰对李宗仁说道。

“元首是不相信我们能赢?”

李宗仁是什么头脑,一听就明白这家伙隐含的意思。

“民心已失,你们拿什么赢?更何况你们的军队名为一体,实则各存私心,就像德公你,你会全力以赴吗?川系各军会全力以赴吗?就拿这平津来说,黔军会全力以赴吗?晋军会全力以赴吗?原西北军系统的会全力以赴吗?和保卫南京政府打光军队相比,好像和对方谈判合伙更好吧?这可不是打倭国人,就算打倭国人还不是汉奸一堆堆的,现在自己内战你觉得就算池峰城这样的,也还会像在台儿庄一样几乎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吗?”

杨丰端着酒杯,很玩味地看着李宗仁说。

“我一直就很奇怪,我们的人为什么从来都喜欢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家里打生打死,几百几千万人死都不心疼,却从来不想出去搞一下?我们周围那些地方实力都很强吗?我怎么没觉得?

就像你们桂系,现在有多少军队?几十万总有吧?而且是几十万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老兵,为什么非要把他们在内战的战场上变成炮灰呢?几十万精锐啊,恐怕都能直捣河内了,至于没有后勤支持,有我在这个问题不值一提,如果你们再联合一下龙云和黔系甚至川系各军,恐怕寮国,缅北这些地方,都是你们的囊中物。

我可以告诉你,不出五年,不列颠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都会du立,这些地方会接着变成苏联势力和米国势力争夺的焦点,那时候连这里也会变成那边的天下,那时候一个在中间的坚定反苏国家会成为米国的宠儿。为了整个亚洲大陆上亲苏联势力不至于连成一片,他们会给你们所有想要的东西,就像现在的我一样,米国人为了保证我回来给祖宗上坟的安全,甚至可以把整个第七舰队派出来。

那时候我们一南一北,整个东南亚都是我们华人说了算。”

杨丰紧接着说道。

他多拉些盟友才行,毕竟未来他的敌人会很多很多,尤其是还有一个庞大的天竺需要对付,他再怎么移民,未来十年内,也不可能把大明帝国的人口膨胀到超过五千万,估记就算加上内战移民潮,他能把人口增加到超过两千万就不错了,这么点人口想要在数亿人口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呼风唤雨,是肯定不够的,毕竟他还得发展经济。

多养几个打手才是正理,像南方这些军阀们,手中的实力都不弱,与其让他们在内战的战场上当炮灰毫无意义的消耗掉,还不如忽悠出去祸害周围邻国呢!

洪沙瓦底马上就要du立,寮国已经宣布du立,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人能够南下,在对抗苏联势力扩展的大义下,米国会默许他们从这两国抢一块儿地盘的,以帮助高卢人对付阮爱国为交换,高卢人也不会反对,那时候通过暹罗和空中运输可以源源不断为他们提供补给,直到他们牢牢站稳脚跟。

然后他们就像掏开一道水库大坝上的缺口,被困在里面的水会沿着这道缺口,源源不断向着东南亚流淌,曾经历史上的一幕将以更加恐怖的规模上演,那时候阻挡人们的是一片很容易封锁的狭窄水道,但这一次会变成绵延上千公里的深山密林,想封锁?

好像即便现代的边防武警也做不到。

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把东南亚那些原本在米国和苏联之间做墙头草的家伙,彻底逼迫着投入苏联的怀抱,他们肯定不会欢迎这样一个国家存在,也不会欢迎华人大规模涌入,有自己的支持米国人不会帮他们的,那么为了赶走入侵者,这些国家只能选择苏联,一旦他们投入苏联的怀抱,那么米国人就只能全力支持华人,因为他们已经同样别无选择了。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发酵的过程,李宗仁也不可能被他几句话忽悠住,得由形势一步步把他们逼过去,现在只是把道路给他们划出来而已。

返回北平后,杨丰又跑到清华,可以说生拉硬拽地把叶企孙和四名教授拉上了车,然后庞大的队伍离开北平到了天津,在这里又跑到北洋拜会了茅以升和李书田两人,凭借着银弹攻势再加上一通忽悠,另外东南亚富豪们的盛情邀请,终于如愿以偿地把李书田拉上了车,去帮他筹建南洋大学,当然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