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完全有可能!”雷奥固执的摇头,“你的军队里,最优秀枪手的射程可以达到八百码。这个距离完全可以超越德皇卫队的警界距离。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刺杀成功。”

雷奥去了德国两年半,他本是带着任务去的——让德国军队接受复兴会的实习生,这个计划虽然没有由他达成,但是在他老师戈尔兹男爵的帮助下,借助其对土耳其陆军的影响力,复兴军的军官都可以到奥斯曼帝国去实习。只是,奥斯曼的陆军杨锐看不上眼,又让雷奥去活动奥斯曼的海军,甚至还想在将来以奥斯曼的名义订购军舰,只是这个计划进展并不顺利。

杨锐见他在欧洲呆那么久,一直借故不回,却不想这个家伙是一心在刺杀德皇,杨锐沉默半响才道:“我可以下令最好的狙击手跟你去欧洲,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的就是,即使德皇死了,德国的现状也无法改变。”

“不,一切的缘由都在于威廉这个比猪更蠢的皇帝!”雷奥单臂握着拳头挥舞着,只感觉他要把德皇的脑袋打破一般。

“你错了!雷奥。”看着他的样子,杨锐有些无可奈何,“德皇只是顺应了整个社会的思潮,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德国的殖民地大小和他的国力并不相对等,即便连美国都有菲律宾。每一个德国人都想要‘日光下的地盘’,这才是战争的本因,即使你杀了德皇,那一定会有第二个德皇出现的,一个人无法抵抗整个整个国家。也许只有战争才能让所有人看到,大家其实都错了,整个世界并不是完全是弱肉强食,而单凭武力并不足以获得更多的权益……”

杨锐之言只让雷奥变得神情恍惚,他只觉得杨锐说的很对,又感觉他说的不对,“但是即便是战争,那没有威廉这只蠢猪……”他说到这里却是说不下去了。如果战争不能避免,那么威廉是生是死并不重要。

杨锐见他如此没有劝解,还是顺着自己的话道:“欧洲的崛起,在于理性和人性的复苏,不过现在是欧洲为之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他们所尊崇的理性无非是航海者用的指南针,看上去一直在向东方航行,但是最终他们会发现,按照理性的指引,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地,同样,他们认为武力和科技会让自己获得更多地盘,可最后得到的将会是战争之后的废墟。雷奥,即便是德国不发动战争,那么奥匈,还有法国难道就不想开战?现在战争在即,最关键的不是避免战争,而是让德国尽量的成为一个胜利者,而不是失败者。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最容易实现的方略,即便没有选择最佳的方略,那也可以在战术上提高作战效率,让那不恰当的战略得当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杨锐饱含着歉意忽悠着雷奥,他心里已经决定,德国战败之后,他一定会发动中国人民给德国人民捐款捐物的。而雷奥在被杨锐劝解之后,则一心一意的研究复兴军的炮兵指挥系统了,这是复兴军的最新式武器。而按照杨锐道说法,在适当的时候,这些研究成果会全部转让给德国陆军。

杨锐把雷奥打发了,自己也没有闲着,而是直接出了租界,和以前辽东帽儿山的董老道混在了一起,他此来山东,就是要看看这边的农会筹备工作,或者说农民讲习所办的怎么样。而之所以第一站就选择山东,则因为在关内山东是复兴会基层工作做的最好的地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董老道那边的义和团成员作为带路党帮忙,再有则是辽东移民基本来自山东。

“大当家的,”一处僻静的院落,董老道一副地道的商贩打扮,对着杨锐深深一礼。而又在看着杨锐身边的程莐,又行了一礼道:“见过夫人。”

四年前帽儿山一醉,杨锐很久没有见到董老道杨老太太了,此时相见,甚感亲戚,见他行礼,杨锐便上前抓着他的双手道:“董大哥多年不见,何必如此客气。”

杨锐客气,董老道可是不敢受,虽说他年长,杨锐喊一声大哥也不要紧,但是他眼见到陈广寿等人在场,忙的挣脱道:“大当家的不可如此,会中、军中自有规程,坏了规矩可不好。”

董老道也算是老一辈的人了,见他如此在意规矩,杨锐也不拦着,只得让他一揖到地才道:“山上最近可好?”

“山上都好。小崽子们都参军了,只留下俺们一干老人在看守山寨。大当家的,第五镇调走,这山东是不是要举事?”屏退旁人之后,董老道这才看着杨锐问了这个牵肠挂肚的问题。这几年他在关外和关内四处奔波,联络各地的义和团以加入复兴会,早就知大当家是准备做一番大事业的,现在严州大胜,常驻山东的第五镇调走,如此良机,这就不得不让他猜测大当家是不是要谋夺山东了。

看着董老道昏眼放光,杨锐笑道:“这第五镇调走,那还剩多少兵?”

董老道不知道杨锐只是开玩笑,很当真的说道,“癸卯年的时候,巡抚张人骏整肃过全省军马,那时候共有马、步、炮共三十二营,虽有三十二营,但空饷吃的极多,算下来最多万人,便是这万人,也是老旧的很,根本不能和我军相比;这是旧军,还有就是山东本省练的新军,虽说要练一镇,但现在只是练了一个标,唯有一千余人。大当家的,只要有个两三千人,那山东可尽归我有。”

趁这满清满蒙新军没有编练完成举义确实有可行性,但是想到国际环境,还有人才储备,杨锐在心里又是否决了这样的方法。不好怎么跟董老道解释,杨锐只轻叹一口气道:“现在举事还不是时候啊。我来山东只是想去农村里走走的。”

“农村里走走?大当家的这是要去农会看看吗?”董老道眼中的热切暗了下去,很是失望。

“是啊。就是要去农会看看。”杨锐很是轻松的道。其实他这次深入基层是早有想法的。沪上的农民讲习所办到现在,已经办了六期,培养了近两千名农村干部。按照参谋部以及政治部的安排,这些干部都带着若干名同学回到原籍,在县里申办了农会,并开设了县镇级的农民讲习所。按照沪上所教的原则,农会开始物色一些社会边缘分子,只把他们训练了之后,日后好作为革命的骨干。从沪上第一起毕业生开始,这项工作已经开办了一年了,培养了县镇级讲习所毕业生五千余人,山东是农会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地方,按照最新的统计,本省的县镇级毕业生有一千六百余人。杨锐就是想来看看这边的农村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了。

四五月的时节春耕已毕,地里种的玉米高粱已经有小人高了。杨锐一行人出了青岛,便伪装成商贩行走在鲁东南大地,此行的目的是沂州府。沂州府其实就是后世的沂蒙山,此时辖莒州、兰山、费县、沂州、蒙阴、日照、郯城等州县,人口大约两百四十余万,田亩为七万五百多顷。和整个扩大了的严州根据地比起来,人口略多,但是田亩却多了一倍。杨锐记得严州的田亩只有两万七千多顷的,粮食紧张,现在根据地扩大,算是暂时解决了粮食问题。

“先生,前面就是莒州了。”陈广寿骑着马过来回报。从青岛过来,诸人一路上都是灰头土脸的,路上还遇上了几股土匪,不过这些都是村庄附近的零散小匪,看见好捞就捞一把,不好捞就假装路人,杨锐等人出了青岛就把长枪亮了出来,待到了州县再收起来,如此便没人敢惹了。

“好。加快!早一点进城。”杨锐点头道。莒州其实就是目的地之一,它是一个大县,按照地图,这里就靠着沂水县,已经算是沂山了。

下午四点多钟,杨锐这几十个人便到了城南一处准备好的客栈。他这边一下马,当地的复兴会的负责人李光仪便过来了,同来的还有李二虎,前者就是这沂蒙人,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为复兴会东京分会通讯科科长;后者则是东北山地军二旅的一个营长。李光仪是负责农运的,李二虎则是来探查匪情和保卫农运的,两人算是一文一武。

“竟成先生!”李光仪留洋久了,只拉着杨锐的手握手。而另一边李二虎身子一挺,利落的敬礼边喊道:“司令!”

杨锐握过李光仪的手后,也是对着他郑重回礼,而后看着他们道:“在这边如何,都习惯吗?”

“习惯!很习惯!”两人齐声道,对望一眼也是笑了。政治部参谋部搞得这一文一武的搭配是请示过杨锐的。按照李光仪这边的报告,沂蒙之地土匪众多,这些土匪并完全是过不下去被迫为匪的农民,很多就是当地的富绅,不知道是不是养壮丁看家护院太贵了,是以要出去捞点油水过来以补损失。鉴于此,东北便抽调一个连的部队先到沂蒙,而后站住脚跟之后再行增加部队。李二虎是一个营长,本来不在选择的范围之内,但是考虑到他本身是个胡子,对土匪的各种套路都很熟悉,所以才把他抽调了过来。

看到他们配和的好,杨锐也就放心了,道:“还没有开饭,就趁着这个功夫,你们介绍下这边的情况吧,简短一些就好了,我这一次是准备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的。”

听闻杨锐是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两人都是一喜。李光仪道:“先生,沂蒙之地,民风素来勇悍,但是因为地处山区,耕作又很是粗放,所以佃户地主之间矛盾虽没有鲁西南那边视如仇寇,但也极为不睦。加上这几年天时不好,前年苏北那边大灾,也殃及沂蒙。现在官府为了加税,都在清查户口田亩,农会这边落脚很是容易,要发动百姓也是不难。现在整个沂蒙,有沪上毕业的干部一百三十余人,本地讲习所培训出来的人也有近千人,若是等到了明年,怕是有上万人。先生,我们能不能今年年末就举义?”

“沪上的干部是干部,但是本地讲习所出来的人有多少干部?”杨锐见他说的这么乐观,不由得的要泼点冷水了。现在严州大胜,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明年就可以革命成功,这种盲目的乐观很是让杨锐头疼。

“这,大概只在五分之一吧。”李光仪答道。县镇讲习所出来的不可能全是顶用的干部,其中还是很多是有田可种的农民,农会打着助农增产的旗号,上课又不收钱,把一些脑筋活络的庄稼人引了过来,这些即便是来了,毕业了,他们也未必算是革命者。

“五分之一算是高了。”杨锐叹道。“农会没有深入每一个镇之前,举义还是太早。你们千万不要盲目乐观。早举义晚举义只是形式问题,即便革命成功,农会工作还是要做下去的。复兴会的根是在农村、乡镇,这些地方占领了,管理好了,那么革命成功,国家富强就是水到渠成了。小岩啊,你不要舍本求末啊。”

杨锐此话说得语重心长,其实他是担心下面的人一些想着革命成功,然后急功近利的去做农会工作,到最后汇报可以举义了,然后一声炮响,把满清推翻。至于农村工作,谁记得啊,大家都进城当官享福去了。

李光仪早前只在日本收到过一次杨锐的电报,这是第一次见杨锐,本以为自己积极的筹划革命能得到竟成先生的表扬,谁知道先生却不喜反忧,脸色发红之下,反思之下他顿时也觉得自己似乎太急功近利了。当下站起鞠躬道:“先生批评的是。光仪看着严州那边的成绩,只想着沂蒙也可以成为那样的根据地。”

杨锐见他如此,心中赞许,宽言道:“不要去看别人的成绩,应该看别人的做法,革命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