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钟观光在这和杨锐商量味精的附带项目,一个呢是为了得到面筋而溶解在水里的占六成的淀粉如何处理,还有就是最后一次析出结晶谷氨酸钠之后,余料是可以做酱油的,后世很多酱油很多就是这样生产的,这两个附带工程如果做好,那么成本就可以大为下降。

忙起来的时间总是很快的,一周又过去了。上课、写书、构思味精项目的整个细节,这些占据了杨锐的整个生活空间,闲暇的时候则是在中午溜溜那只麻花狗——那只流浪狗的名字是住处徐太太的大女儿甜甜取的。其他什么的都很顺利,就是化学工程师的事情最为头疼,自从上次收到那个美国人的简历之后就没有简历来了,账房的简历倒是多,杨锐把那些不错的都约在下礼拜二上午面试。正愁着,却见邮差过来派信,杨锐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账房的,钟观光却拿起来翻看,忽然“咦”了一声,抽出其中一封递给杨锐,杨锐接过一看,上面写的却是德文,连忙拆开,里面却不是什么简历,而是一封信。

写信者是一位德国人,而且看名字还是个贵族,叫弗赖海尔·冯·吕特,是德国领事馆人员,他在信上说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能从报纸上看见仪器馆的招聘广告,估计是一直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员,作为柏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他对化学一直很有兴趣,他希望仪器馆可以把具体的要解决的问题告诉他,如果合适——其实就是如果他感兴趣,那么他很乐于做仪器馆的化学顾问。

第十三章吕特先生下

杨锐德语不是很好,但大意还是基本看懂了,看来对方也是个化学发烧友啊,都从政了还不忘爱好,他却不知道在租界里的外国人有多无聊,这时代来中国的外国人基本是单身为主,只有少数人才有妻子陪同。在租界里除了一年两次的赛马、重复已到厌烦的戏剧,还有舞伴稀少的舞会,以及深入中国内陆却常常遭遇土匪的狩猎,就再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了。当然,如果不在意外界评价,可以找一个来自旧金山、奥地利或者罗马尼亚的妓。女做临时伴侣,日子应该会过的很美满——前提是你不缺钱——可这对一位有贵族和外交官身份的吕特先生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他在远东的苦闷日子里重拾自己的爱好,这几天看报见到招聘化学工程师就留意了,过了一个礼拜还看见招聘广告,他就好奇的写了封信寄了过来。

人家洋人写信来求职,而且希望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找不到全职工程师的情况下,这个化学专业的兼职人员也是可以考虑的。杨锐决定马上回信,但是要写信把那些化学问题说清楚,还是有难度的,于是他就在四马路的书店里找到一本德语词典,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信写好,实在写不出来的化学名字要么用英语,要么就直接用化学式表达了。

信寄出隔了一天吕特先生就回信了,他对仪器馆发明一种全新的调味品非常吃惊——或者是非常不相信,对于酸解和析出的工艺流程他很熟悉,并且能有非常良好的建议,甚至可以推荐一些设备供应商,他在信里面扯了很多和化学有关的东西,像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知音一般的要把自己的压抑许久的意念都表达出来,在信的最后,他表示很乐意在后天下午两点钟在领事馆与发明者会面。

杨锐看完信,把大意解释给大家听,大家都沉思起来,虞辉祖年龄大些,做事情毕竟老成,说道:“这个洋人还是个领事,领事不就是洋人的官吗,请他作为顾问,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会哄我们吧?”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担忧,洋大人的作为大家都是很了解的,要是哄我们一次也未必可知啊。见大家有这样的判断,杨锐也感觉这样好像很不安全——这世界不是法治社会来着,就是法治社会,诈骗什么的也不少见,怎么办呢,技术上隐瞒他,按照他信里表现的化学水平来说,是难以办到的,专利吗,现在就中国的搞定了,钟观光前几日拿到了盛宣怀那边转来的专利文书,而虞自勋去了日本好些日子了,估计已注册好了会社,正在申请专利,只有欧美还没有启动。

杨锐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德国人那里,去我们还是去的,不过今天我们去律师事务所,找一个律师,专利申请的事情,还有和德国人的事情都让他出面去做。这样我们能最大的降低风险。”

虞辉祖和钟观光对律师的了解不深,以为律师就是打官司的,他们是以大清国的讼师来理解律师的,杨锐就只好解释说这洋人律师不止打官司,还有一些是专门给别人处理事务的,叫做事务律师,比如拍卖啊,做买卖啊,分家产啊,反正业务很多,我们现在的有些事情可以委托他来做,这比我们自己出面要好很多。

下午的时候,杨锐给吕特先生回信,告诉他自己将准时赴约。寄完信又找了一家高易律师行,里面的英国人对一个黄种人的到来也没什么奇怪的,开始以为他是日本人,后来听杨锐解释自己的华人也没有不良反应,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一个助理接待他并且介绍所里的事务律师。租界里的律师所都是英国人开的,里面自然全是英国人了,早期事务所就一到两个律师,而现在随着租界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事务所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

高易事务所里有十四个律师,其中出庭律师只有三个,其他的都是事务律师,为个人、或类似杨锐这样公司性质的客户服务,有名气的兼职事务律师每年的律师费是三百英镑到五百英镑,如果是一般性的律师,那么一百多英镑就可以了,这个价格算成银元是一千块了。杨锐没得选择,在众多律师里挑了一个叫布朗的年轻律师,因为他的简历里有过为一家英国国内工业公司服务三年的经历,正是杨锐所需要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签署聘用合同,然后就是布朗先生交流工作上的事情了。布朗先生是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络腮胡子配着金丝眼镜的扮相让人感觉很不协调,但他的专业性让杨锐感到很满意,虽然隔了一百多年,但是律师还是律师,变的只不过是法律而已。

其实布朗先生是被一位朋友忽悠来远东发财的——在1880年之前,沪上投机盛行,来这里的外国人很容易就发大财,而这十几年,市场越来越正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外国人频频破产,而布朗先生和他的朋友明显就在此列。公司破产之后那个朋友就回去了,而布朗先生却留下了,不是他有多么的喜欢沪上,又或者他想卷土重来,而真实的情况是他来远东之前借了不少钱,现在破产变成穷光蛋,回去之后如果还不了钱就要名誉扫地了,所以他只能呆在沪上,拿着事务所的微薄补贴过日。

布朗先生当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就根据杨锐提供的资料准备好了申请专利需要的所有文件,然后在晚上他又写了封家信给他在英国的家人——这样家信就能和专利的邮件一起寄出,他可以免以支付高昂的邮费了——他在信中和妻子说自己接到第一份委托,是一个先进的化学品公司,公司很有前途,他相信后面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十四章会面上

12月19日,也就是杨锐穿越过来两个月,这天下午一点三刻的时候,杨锐和钟观光到了邻近沪上滩的黄埔路,整个黄浦路就是领事馆一条街,来往都是洋人,而且还不时有租界的巡捕巡逻,钟观光的黄包车在杨锐的前面,只见他不时用手调整着头上的帽子——这个时代的男人们都习惯戴着帽子出门,洋人是有檐的飞碟帽子,中国人一般是瓜皮小帽,而帽子最大的作用就是见礼,杨锐是没有戴帽子的习惯,钟观光就一实验室的技术狂,也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可在这时代正式场合没帽子意味着不礼貌,所以上午杨锐花了四块大洋买了两顶礼帽——钟观光是有点紧张,他又何尝不是呢。

到了德国领事馆门口下了车,就往里走去,这时站岗的卫兵上前正要询问,杨锐把帽子摘下,微微行了个礼道:“Tag。”镇定了一下又说:“IchundHerrLvTeetwazweiUhrnachmittagszutreffen(我和吕特先生约在下午两点钟见面)”说完拿出了吕特给他的信。

卫兵只看了信笺行了个礼就让开道了,他们进了领事馆之后很快就见到了吕特,他和杨锐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吕特更像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化学家,虽然年龄似乎有五十岁了,但还是有点倜傥的味道。杨锐正要一本正经的问候的时候,就听见他说道:“Oh;wirklichzweijungeChemiker(哦,真是两个年轻的化学家)”。

杨锐不明白吕特是开玩笑还是讽刺,回答道:“我也是第一次见化学家这么风趣。”钟观光听不明白杨锐和洋人说什么,只好发愣。

吕特请他们坐下,在互相认识了之后,向杨锐问道:“我对你能发明谷氨酸钠表示祝贺,从你给我的信中描述里说这种物质是一种美妙的调味剂,我能尝尝吗?”

杨锐让钟观光拿了张白纸,倒了一些在上面,吕特用手蘸了点放入嘴中,杨锐和钟观光微笑的看着他的脸,果然一会他就赞叹了一声:“哦,真是美好的发明!”品尝完毕他说道:“你们真的是上帝的宠儿。那么,先生们,现在就剩下大规模制造的问题了吧?”

杨锐其实很怕他品尝之后会谈购买发明的问题,见他直接把话题转到技术上来,顿时就放心下来,说道:“是的,目前的问题就在这里,虽然可以用比较原始的办法制造,但是我们还是觉得用专业的设备制造会更有利,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污染。”

吕特很赞同杨锐的想法,他认为化学是专业的事情,是上帝不该让凡人知道的秘密,而且他也很不赞成商人们为了节省成本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他点点头说道:“是的,你的担忧是正确的,现在整个欧洲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他翻出准备好的资料继续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里豪森也用曾经用酸解法生产过氨基酸,他用到的一些流程和设备对我们很有帮助。”说着,他打开一张大的图纸,上面画着原料罐、加热罐、结晶器、冷凝器等设备和由此构成的整个工艺流程,制图很是严谨,而且整个工艺巧妙的只用了一个结晶器。因为信件上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吕特又根据钟观光本子上的数据做了实际的调整,以让整个流程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工业不像其他行业,他是流动的,不是像生产汽车一样,拉闸就可以中断生产,而且必须均衡,一旦失衡不但产品报废,连设备都要报废,更严重些的还有出现事故。

三个人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继续完善流程图,完成之后已经天已经擦黑了。吕特拍拍手:“先生们,我们把设计完成了,明天白天我能重新绘制新图,怎么样,你们觉得我能胜任工厂顾问的工作吧?”

杨锐听了之后把这句话翻译给钟观光,钟观光听完和杨锐对视一笑,钟观光说:“这洋大人日子过的这么享福,还做这个干什么?”杨锐把话告诉吕特。

吕特听了手摆了摆说:“先生们,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立志做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