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1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百年,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就被杀了近百万,她当时的人口也还不到两百万。为的是什么,就是消灭异端。

中国本来不信教,明清都抑制宗教,所以难以发生什么像样的宗教战争,最多也就杀些和尚罢了,而且这也还不需要我们动手……”

“竟成……”王季同忽然站了起来,“你不是疯了吧?!”他也如章太炎那样问。

“我没疯,我很清醒。”杨锐笑,“周礼的建立等于把殷商的宗教全部废除,所以周朝的人殉比商朝少。那也是一场宗教战争,不过那是用礼教代替宗教,而维系政治稳定的宪法就存于礼教之中。但是春秋之后,战争从礼仪变成真刀实枪,更不再是贵族游戏,而是全体国民的生死搏杀。在这种压力下,周礼开始崩坏,商鞅变法虽不是破除周礼的开始,却是周礼的结束。

至此,周礼已经全部被抛弃了,之后的礼教只是无根之木,任由当权者举着当愚昧牌坊,所以周礼这条路——也就是把宪法存于庙堂这条路不可取,因为朝代总有更迭,一旦鼎革,之前的那套东西将全部推到作废,犹如周礼,要想千年不易,只能是寄宪法于宗教。”

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铺垫,许多人都只注意文艺复兴而忽略宗教改革,可杨锐细读西史,却发现西方文明有两个来源,一为古希腊文明,二为古希伯来文明。前者是通过文艺复兴释放,后者则通过宗教改革释放,而之前,两者都深藏于天主教会之中,也只有通过教会,罗马覆灭后的文明典籍才能流传于世。

古希腊文明释放于欧洲,而古希伯来文明释放出来的清教徒,存于德国北部和英国,但在英国清教徒依旧不占优势,是以这些人最终去了美洲,不料几经辗转,居然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正因为如此,欧洲比如法国基本是世俗政权,而美国从建立之初就是宗教政权。

杨锐想出来的办法其实和美国建国一样,最先是要有一套宗教和教义,然后全民信仰之。华夏的礼制,或者更通俗的说,华夏的基本宪法将写入宗教教义。当然,它未必要像基督教写的那么细:比如屋子里不许戴帽子、奶制品不可和羊肉一起烹制、蛤蜊不圣洁等等,但卫生习惯、五S之类还是可以往里面加的。

一旦宗教信仰完全建立,那成王败寇将不复存在,因为任何人都不可逾越宗教教义,这其实也是太平道、太平天国、白莲教之类异教难以在华夏夺取政权的原因——这些东西都是反儒教的,地方士绅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加以剿灭。

办法真是想出来了,但行不行还要看。杨锐回答完王季同的时候,章太炎倒是冷静了下来,他不似王季同那样只重理科,西史他也清楚。待杨锐说完章太炎忽然问道:“那儒生怎么办?也杀了吗?”

“杀儒生不同于杀和尚,一杀就天下大乱了。”杨锐也知道儒教是绕不过去坎,“但是儒教必须要改革,改成先秦的模样,且一不能说工业是奇技淫巧,二不能再回皇权老路。”

“呵呵……”章太炎摇着扇子笑,他道:“我还是小看了竟成了,竟成一出手叫抓住了思想源头,我们弄来弄去抓的只是一些皮毛。”

杨锐听不出章太炎是什么意思,道:“这也不是我的功劳,这是你新任命礼部尚书的功劳,王静安还是有才的,再建礼制的办法就是他想出来的。好了枚叔,办法就在这里,干不干就说一声,反正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你现在只说了宗教,宗族怎么办?”章太炎点头之后再问。

“和宗教一样,将宗族内部管理规条也写成教义,这点可以结合儒教改革来写。写完之后推而广之,只要一个县内的宗族基本可以涵盖大部分乡镇,那么该县县以下的官员就可以撤销,官员提前领退休金,该县以后则交与宗族自治。如果不能,那就不动,但农会要去除官府背景,省得农会干部作威作福。”杨锐道。

“那收税和政令怎么办?”章太炎也遇到杨锐曾经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政令执行。

“收税和政令都要和他们商量着来。”杨锐道。“税收减少是一定的,但我们可以像分封一样设置一个指标,同时国税局还负责该县税收、大理寺督察员也会看着。这其实还是土官那一套,只不过县内官吏是由这些宗族任命,不是封地的领主任命。”

听闻税收要减少,忧心中美之战的章太炎道:“税收少了工业怎么建?难道不该像日本那样,收百分之三十的重税,而后集中力量办大事吗?”

知道章太炎会问这个,杨锐笑道:“那请问枚叔,为何俄国要施行新经济策略,按照布哈林的说法,他可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章太炎嘀咕了一下,道:“因为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策略竭泽而渔,百姓担心机关枪征粮队,所以除了口粮根本就不想多种粮食。现在施行新经济策略,等同养猪,一旦那些勤快的人富起来,布尔什维克就要杀猪了。”

“那我现在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杨锐道。“一旦判断战争不可避免,不要我说,这些宗族自己就会拿出和平时期所积攒的钱财购买国债。这个国不只是复兴会的国,这个国也是他们的国,他们有权力、有地盘,美国人真打进来,按照美国清教徒的那种德行,他们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而工业将在战前转入战时状态,提前三年即可,战争毕竟不是打两年三年就结束的,这场仗真打起来五年也未必结束得了,我们比工业规模更棘手的是资金,所以在这之前我们要充分的养猪放羊,让他们养足膘好打持久仗。只是要注意科研资金不能少,这种提前三年研究是不行的,如果科研实在没钱,可以把日本或者德国拉进来。”

壬卷家与国第四十七章转身4

章太炎和王季同两人一文一理,而这场晚宴其实就是一场事关今后政策走向的辩论,而且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场涉及整个国家制度调整的辩论。之前杨锐的方向是飘忽的、是不确定的,即便嘴上说着要百姓服务,可他从来就没有落实这一点,或者换句话说,他做的那些事情看似落实了,可背后依然留有后手,就像保定那个谁也不知道的总理特别办公室一样。

要想让这样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的人(杨锐要是知道国粹党们对自己的评价是随机应变,估计要笑趴下。他所知道的无非是斯公模式、邓公模式、以及现在走的美国模式,它们都是实现工业化的途径,而外交和内政将决定中国采取那种模式。中华不是麦克思主义国家、列强没有封锁自己、更没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来帮自己建设工业化,所以不走斯公模式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再像之前那样左右游弋,确实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分封法案就是一个定海神针,同时也是一个测试,即便它不代表百姓的利益,可杨锐对此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拒绝,要么接受,而不管拒绝还是接受,他的立场都会显现出来,无法游移。

以王季同的判断,杨锐最可能的选择是断然否定分封法案,而后宣布大中华国的权力属于五万万民众,他很有可能会代表五万万民众和分封集团划清界线。如果是这样,那自己等人就很有可能替代齐清源的角色对其施行苦劝逼宫,因为一旦杨锐离开通化回到北京,他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也许是清洗、也许是下台,反正不管是什么手段,自己这些人是不可能再在政坛上呆下去。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齐清源先跳了出来,然后蔡元培在京城发动政变,杨锐九死一生后居然否定了之前的立场,变得和自己这些人一模一样。开始王季同还不敢相信,但听闻后面的宗教政治和宗族政策,他感觉杨锐说的最少有八成是真的。只是他还要和章太炎不断的与其辩论,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这样想的,还是对自己的缓兵之计,好在以后一网打尽。

听完杨锐税收减少后对于美国威胁的工业策略,王季同断然道:“竟成,如果只是战前三年开始军工建设,时间肯定来不及。”

“军火工业提前三年就可以了,军事相关的工业在神武十八年启动,也就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就开始,投入要看局势。我相信在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任期时,我们就能务实工业基础。虽然规模不会像美国那样庞大,可也是五脏俱全,而且是战备级别。我以前说的东北油田也将在这个时候开发,万一北庭那边发生意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石油来源。”杨锐道。

他说罢见王季同还是一脸严肃模样,只好再道:“真要和美国发生战争,我们的工业不管怎么建设也是拼不过它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现有的工业规模拖个三五年,等混元弹出来了,我们便有胜利的希望。”

“可它能在二十年内出来吗?”王季同问道。对于这种毁灭天地的利器,他之前是畏惧,现在却是巴不得早早研究出来。

王季同知道原子弹威力,章太炎却是不懂这些的,他道:“只要有这个,美国人就会投降?”

“不是美国人投降,而是停止战争、签订合约。”杨锐纠正道。“混元弹原理我们早就有了,真正难的是把理论变成实践,二十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杨锐想着高中课本和众多穿越文提供的资料,感觉最少在理论和路径上自己是完全无误的,二十年都研究不出原子弹,那只能说是人品不好、天灭华夏了。见章太炎和王季同还是担忧,他索性科普道:“以前的战争不去提,从欧战之后,战争便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这有别于之前的铁路战争。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总体战,而且是全天候、全地形作战,比拼的就是国家工业实力。

欧战最后一两年,机械化战争已经露出了雏形,飞机、战车、舰队……,谁的机械更多、更强,那往往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按照这种战争模式,以美国的工业潜力,它可以挑战全世界。但机械战争之后的战争模式却是由混元弹主导的,因为混元弹既然能歼灭一座城市,那自然能歼灭正在集结的美国舰队,战争已经演化成互相扔混元弹了,可大规模投掷这个东西,其结果就是毁灭世界,所以战争在这种模式下反而会得到节制。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占领美国,也不是去抢什么殖民地,我们要做的是夯实内部、建设国家,再有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借此不断发挥我们的科技优势。美国如果不能打烂我们,其结果将不言而喻,下一次工业革命不会再有它什么事情,世界的未来依旧在亚欧大陆上,世界霸主可能还是英国。我们就要这么个结果。”

军事上的理论章、王两人不懂,但外界,包括洋人对杨锐在军事上的评价都是极高的,这得益于复兴军在欧洲的表现,更得益于德国那些将军对杨锐的推崇。此时听闻他说到以后的战争模式,王季同忽然问道:“那美国会不会也研发出混元弹?”

“他们当然会,可情报局很早就开始做安排,以后也还会做安排,会有不少物理学家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美国人只有等我们研究并装备混元弹后,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会有三到四年的先发优势。”杨锐道。“而且混元弹重达数吨,怎么投掷也是一个大问题,它可不是中日战争中那些简陋拼凑起来的鱼雷轰炸机和潜艇,它们是毁灭世界的致命武器,等美国人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了,战争早就结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