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玩鉴定辨伪-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浦生:唐代的进口钴料仍然具备高铁低锰的特征,但是由于其中含有复合的铜元素,因而有蓝中带绿的特征。唐青花的进口料产于中东叙利亚埃及一带,蓝中泛绿;|Qī…shū…ωǎng|元青花的进口料产于西亚伊朗一带,蓝中闪褐;永宣青花则是选用西亚一带(另一说是东南亚印尼一带)的苏尼勃青(苏麻离青)。你提到的回青料不能算作进口料,据我的一个学生研究结果,明史料上记载回青的具体产地是在新疆吐鲁番,到万历三十五年用完。

马继东:那么有关国产青花料的使用又经历过那几个阶段呢?

张浦生:国产料的产地一般在江浙闽一带以及云南等地区。从明初的石子青(产地浙江、江西)开始,到后来成化的平等青(产地江西)、嘉靖万历的回青(产地新疆)、天启崇祯的珠明料(产地云南)等等,一直到清中晚期借鉴日本的“洋蓝”等等,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代表性。

马继东:您个人最推崇的是哪几朝的青花瓷器,或者说您最喜爱的是哪几朝的青花?

张浦生:我个人喜欢的有元青花、明永宣青花、成化青花和清康熙青花。其中永宣青花是青花发展的高潮期;而成化青花的贡献最大,秀美淡雅,完全采用国产料进行绘画,可以说是真正中国青花瓷器的开始,;而康熙青花则因为有大量山水画技法的加入,并且开创了浓淡相宜的青花五彩的风格,也极具收藏价值。

马继东:请谈谈您特别推崇成化青花的原因。

张浦生:成化青花的四个特点决定了其特有的收藏价值,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青色淡雅、绘画秀丽、布局疏朗、釉面滋润。尤其需要强调是布局疏朗这一点,青花的纹饰不一定要繁密才是好的。

马继东:刚才您谈到绘画对于鉴定时代的重要性,我刊也曾经做了几期明代青花的专题调查,想借这次采访的机会请您谈谈整个明代青花瓷器绘画的特点。

张浦生:首先明代青花瓷器是以写意画为主,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代青花绘画更注重体现一种意境,追求“高洁”,除了典型的高士图,还有婴戏图也能反映出来这一特点。奇Qīsūu。сom书比如明代的婴儿图案往往都是在桂花树下(寓意折桂),或放风筝或下棋,往往都是好学文雅的场景;到了清代,由于追求的是强身健体的社会风气,因而青花上绘制的婴戏图案就多见习武挥拳的场景。

马继东:元明清三朝的民窑青花中都能见到高士图,您能简单说说其中主题的区别吗?

张浦生:元代高士图的主题是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竹、林和靖爱梅、王羲之爱兰等等,显得很高雅。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就逐渐演变为很生活化的苏东坡爱面、郑板桥爱酒等等了。

马继东:瓷器上面绘画题材的变化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因此要理解绘画和依据其内容去断代,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是这样吗?

张浦生:的确是这样,历史知识的掌握与否在瓷器鉴别中显得至关重要,了解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也就会清楚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特征形成的原因。比如明代宣德、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上经常见到寿山福海的题材,其中嘉靖青花甚至小孩子都穿长袍大褂,就跟这几个时期道教盛行有关。而且,具备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青花绘画的命名也就不会显得空洞了,瓷画命名中要尽量避免用“人物故事图”、“植物图”等简单贫乏的词汇。

马继东:您多年以来诲人不倦,将如何通过收集标本去认识和学习瓷器传授给了身边很多渴求知识的人。

张浦生:(苦笑)在我的鼓励下,现在瓷片的价格都上去了,而我自己却买不起了。

马继东:谢谢您。

张浦生:谢谢。

尾记:张浦生先生依据多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很多鉴别上的小窍门和绝招,笔者这里也略摘一二给喜欢青花瓷器的朋友们。

元代青花:龙不见五爪,均为三爪四爪;边饰莲瓣相隔;凤纹有三尾……

明代青花:凤纹有五尾;明代小孩子的特点是矮胖、大头、一撮毛(指头发);永乐和成化真正做到白釉,其他朝都是青白釉;宣德朝开始出现孔雀绿地青花;隆庆朝开始出现猴的题材(雀鹿捧猴);崇祯开始出现大肚弥勒佛的形象;“寿”字为楷书;“喜”字为单喜……

清代青花:“寿”字为篆书;“喜”字为双喜;康熙朝开始出现麒麟送子图案;雍正朝开始有蝙蝠寿桃题材图案;福禄寿三星的图案在雍正朝后期常见……

( 本资料来源于杂志 )

 字画材质辨伪

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辨别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辨伪的常识。

纸绢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

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

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如藤黄、花青、储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薰,日晒。用黄蘖、烟叶、茶叶、桅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草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仍有聚合现象)。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要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

1.直染法 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

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染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辨别方法

了解了一些作旧色的方法,我们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它的真假。

1.看

总的说来,古旧纸,绢的旧色,直观感觉应是自然、平和、〃洁净〃,正反颜色匀透、纹理清晰。新做的旧色看上去火气,颜色不均,纸绢面也欠清洁,纹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纸本旧色一般是褐色、黄褐色及淡灰色较多。绢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黄色较多。新做旧的颜色粗看无别,细看觉其中带有黄绿色。

做旧色又分书画芯(书画前书画后)和裱件作旧。

在书画前作旧色的,书写和绘画以后,字迹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在书写和绘画后作旧色的,细心观察可见有淡淡的一层颜色蒙照在字迹或画意上,有时还可见作旧色时留下的刷痕。

是裱件作旧色的,较易辨别,最容易看出的是颜色不均。因为裱件至少有四层纸合成,所以,颜色不容易将四层纸全部渗透,只要将卷杆上的包纸打开,就可发现里面的纸的颜色不均或呈白黄色,卷杆也受污染(图1)。笔者曾经接触过一横幅山水画,画技较好,做旧的水平也较高,而且做旧以后,又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画面已出现霉迹和油迹: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单从纸色来看,还真叫误认为是真品。当揭开卷杆之后真相大白,里层的包纸呈梅花鹿皮状的斑点颜色,卷杆也受到污染。很明显是裱件通身做的旧色。真品裱件的纸和卷杆颜色自然、洁净(图2)。

2.闻 真品的旧纸绢闻时觉有日灰气、烟气等气味。新做旧色的纸绢闻时觉有刺

鼻的颜料气味及胶气。

3.照

真正的古旧优质纸对光照,透光度好,纸帘也清晰可见。即使某些纸的厚薄有差异,透光度虽有所个同,但纸帘的感觉也是自然的。另外总能发现有细小的砂眼(图3)。新纸做旧,由于染色不均及揉擦纸因此透光度差,纸帘也模糊不清(图4)。

旧绢对光照与纸恰恰相反,由于年久摩擦等原因,绢丝受损散脱导致绢面厚薄不一,对光照时,有的透光度较好,有的透光度则差,但有一点比较好掌握,因绢酥脆失去了机械强度,不能将其随手牵拉,否则就会破裂。新做旧色的绘绢,对光照颜色一股欠均匀,也可随意拉扯,而且经纬线随之歪邪,难以破裂(除极少数将丝绢故意捣制无筋骨状的例外)。

另外,可放在强光处,但不要在太阳光下直照。如靠近窗前,走廊里,是古旧纸绢经数天后,纤维内部结构会受到一定破坏,从而降低机械强度,但对其颜色在短时期内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因为光对它们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

如是新做旧的颜色,几天之后颜色就会由黄变灰至白。笔者曾接触到一副对联,是在书写之后作的旧色,托芯后置于室内窗户处,由于光辐射热的透入对字画的辐射,一个星期后,就由黄变为灰白色了(是自然泛旧与人工做旧色之区别)。

4.洗

旧纸绢经水清洗后,旧色基本上个受影响,只显干净,洗出的水呈棕黄色(茶色),但水质较〃纯〃,放数日后底层仍没有沉淀物(图5)。新作旧的颜色,经水清洗后,纸绢颜色明显变浅且不均,洗出的水色新呈黄绿色,纸本因染色时由于揉擦纸面出现的纸疙瘩,在过水时,不免有纸浆带入水中,所以底层就有沉淀物,并且出现水与沉淀物分离现象(上面的水近似于清水)(图6)。是绢本,只要用湿毛巾稍用力擦拭,被擦拭的某一块就会泛灰白至白色,又因一般都是用新绢做的旧,所以擦时纤维随之倾斜,也无损。

二、做旧污

做污方法

做污是指用各种方法在纸绢上施污。如做霉点、锈点、油迹、水迹、笔迹、苍蝇便迹……故意将画面弄得脏兮兮的,以此骗人,做污多见于画芯。

1.做锈迹的方法 所做锈迹大都以〃红锈〃多见(铁锈)。

用铁钉事先在纸绢上钻眼,然后在眼的边缘涂上高锰酸钾,于后可得较自然的〃锈洞〃。

用回曲针、大头针、图钉等粘上近似于红锈的颜料,然后夹在或钉在纸绢上,数日后取下大头针等物,便可得〃锈迹〃。

用已生锈的铁物直接置于纸绢上,数日弃去铁物,便可得〃铁锈〃印。

总之,做锈的方法很多,不一一例举。

2.做油迹的方法通常在书画上见到的油迹有:植物油、动物油、蜡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