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玩鉴定辨伪-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透明至不透明状,星光中心集中的亮点,星线向边部延也愈变愈细。

3、斯里兰卡蓝宝石

斯里兰卡的萨巴拉加穆瓦地区盛产蓝宝石,也分为透明蓝宝石和星光蓝宝石两种。

透明蓝宝石它的颜色较多,有靛蓝色、蓝色、天蓝色、紫色等,但颜色较缅甸蓝宝石淡,色泽明亮,颜色也不均匀,放在装水的瓷盘中,可见平直的条带。内部比较洁净,放大镜下仅可见到少量绢丝状、星点状包裹体。

星光蓝宝石如果蓝宝石内部绢丝状包裹体密集排列,就会形成六射星光蓝宝石。这种星光蓝宝石的颜色较多,有无色、灰色、蓝色等。星线比缅甸星光蓝宝石细而明显,半透明状,在星光蓝宝石的弧面和底面上,均可见到平直或交角排列的绢丝状包裹体和色带,在底面上还可见到小阶梯状裂理的反光面,属优质星光蓝宝石。

(二)玄武岩型蓝宝石

产于玄武岩中的蓝宝石,是由微量的铁元素致色,因此一般颜色较深,除粒径小于3×5毫米以外,稍大的颗粒均呈蓝黑色,一般均需经人工优化改色处理。其主要特征是色带明显,包裹体甚少,没有斯里兰卡等国产的蓝宝石中的绢丝状包裹体。这种类型蓝宝石的主要产地有澳大利亚、中国、泰国、柬埔寨等国。宝石的质量和识别特征基本相同。

1、泰国蓝宝石

产于靠近柬浦寨边境的占他武里(尖竹汶)为中心的地区。呈带黑的靛蓝色和深墨水蓝色,有平直的和60°、120°角相交的条带和双晶纹,用放大镜观察,有时还可见到指纹状气液包裹体和睡莲状包裹体(中心是黑色矿物,边部围绕一圈裂隙)。常见双晶纹裂理。

2、澳大利亚和中国蓝宝石

澳大利亚蓝宝石产于新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是世界蓝宝石生产大国,自1851年在昆士兰州发现蓝宝石而开采至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东部的海南、福建、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等省相继发现了许多蓝宝石矿床。其中以山东蓝宝石的质量最好,它与澳大利亚产的蓝宝石识别特征基本相同。这种蓝宝石通常颜色很深,甚至呈墨黑色,有时还带有人们不喜欢的绿色,因此大部分需要经过改色处理,才能使用。

山东蓝宝石的晶体呈六边形桶状,粒径较大,一般在1厘米以上,最大者可达几千克拉。蓝宝石因含铁较高,多呈近炭黑的蓝黑色、靛蓝色、明亮的绿色、黄色和花色,但以靛蓝色、蓝黑色为主。山东蓝宝石也有透明蓝宝石和星光蓝宝石两种。

透明蓝宝石内部洁净,除能见到60°、120°的色带以外,用放大镜观察也很少见到其它包裹体,聚片观晶不发育,故利用率较高。前几年大量原料流入泰国,在泰国改色后,以泰国产的蓝宝石流通于世界。

星光蓝宝石山东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产有一种古铜色和蓝色不透明星光蓝宝石。其光泽明亮,呈六射、十二射星光,星线纤细而明显,星光中心没有扩散的亮点,很象合成星光蓝宝石,但山东产的星光蓝宝石的生长线呈平直的60°、120°角相交,而合成星光蓝宝石的生长线呈弧形。

中国除山东以外,其它地方产的蓝宝石,它们的颗粒小(宝石级的一般在5毫米左右),颜色浅,不显黑色,因而透明度和反光效果好,不需改色,因颗粒小,只能用作群镶小宝石。

二、热扩散法优化蓝宝石

热扩散法优化蓝宝石是70年代在美国试验成功,90年代初在泰国大批量生产,1993年大量上市,近两年有进入中国市场。亦称为“钛扩散法蓝宝石”、“美国蓝宝石”,因这种宝石主要是来自泰国,故在中国又称为“泰国蓝宝石”,它是把来自斯里兰卡等地的无色、淡蓝色、乳白色蓝宝石,先琢磨成表面不抛光的刻面形或弧面形宝石后,放在加有钛、铁氧化物的三氯化二铝的烧料中,高温(1750℃)加热,使钛、铁等蓝的色素离子,由宝石的表面向内部扩散,呈显鲜艳的靛蓝色,然后打磨、抛光后上市。

热扩散法优化蓝宝石的肉眼识别方法很简单。主要是:一看颜色,二看颜色附着的位置。凡热扩散法优化的蓝宝石,均呈鲜艳的带紫的靛蓝色,这种颜色很不稳定,二、三个月内会有灰色出现。另外,因为热扩散法优化蓝宝石,颜色是附着在宝石的表面,所以在刻面宝石的边部、棱角处、凹坑处颜色较深。当把宝石的合面向下,放在装水的瓷盘里,可见在宝口的边部和棱角处,会呈显深色色边,好像一个撑开的伞形。有裂纹的地方,还可见一条深色的裂面。

三、合成蓝宝石

合成蓝宝石主要用传统的焰熔法生产,即将高纯度的Al2O3和相应的铁、钛色素装入容器中、置于氢—氧火焰的高温(可达2050℃)下熔化后,急速冷却而成,可生成合成透明蓝宝石和合成星光蓝宝石。它们的主要识别特征是颜色鲜艳、均一,内部洁净、缺陷极少,没有天然蓝宝石中那样的矿物包裹体,没有清楚的晶面和晶棱。合成星光蓝宝石多为半透明,带灰的蓝色,星光明显,并显得靠近宝石表面,而天然星光蓝宝石星光常不明显、发散,看上去象在宝石深处。

四、与蓝宝石相似的天然蓝色宝石

自然界中与蓝宝石颜色相似的天然蓝色宝石主要有:堇青石、蓝锥矿、黝帘石及蓝色尖晶石。

堇青石:它与蓝宝石的相似之处是其颜色为微带紫的靛蓝色和淡蓝色,区别之处有三点:一是堇青石在不同方向观察,颜色变化十分明显,如果在垂直宝石台面方向观察是靛蓝色,而在平行台面方向观察就是无色或淡蓝色,而不是象蓝宝石那样从不同方向观察,只是颜色深浅的变化;二是堇青石中常含有尘埃状的包裹体,而见不到蓝宝石中的那种60°、120°角相交的平直色带或绢丝状包裹体;三是硬度为7—7。5,明显比蓝宝石低。

蓝锥旷:蓝锥矿的颜色为略带紫的靛蓝色,与蓝宝石很相似,肉眼与蓝宝石的区别有以下五点:⑴蓝锥矿的色散高,在琢磨好的蓝锥矿戒面上可见到火彩;⑵多色性明显,在垂直蓝锥矿宝石的台面方向观察呈靛蓝色,而在平行台面方向则为无色或很淡的蓝色,这种性质与堇青石相似,但堇青石没有火彩,光泽也较蓝锥矿弱;⑶蓝锥矿的硬度为6—6。5明显低于蓝宝石;⑷粒度小,大于1克拉以上的蓝锥矿很难见到;⑸向蓝锥矿的亭部棱线观察,可见到棱线双影,而蓝宝石和堇青石则不明显。

黝帘召:黝帘石呈鲜艳的蓝色,颜色不均匀,与蓝宝石的区别尾硬度低,为6—6。5,从三个方向观察有三种颜色(紫色、绿色、蓝色),而蓝宝石只有二色性。黝帘石没有交角为60°、120°的绢丝状或针状包裹体。蓝色黝帘石与堇青石的区别是堇青石的多色性变化极大,一个方向为蓝色而另一个方向则为无色,而黝帘石在任何方向都呈蓝色或紫色。黝帘石与蓝锥矿的区别是蓝锥矿显火彩,底棱呈双影,光泽强。

蓝色尖晶石:与蓝宝石的区别在于蓝色尖晶石常见到内部有串珠状八面体的尖品石包裹体,没有多色性,转动宝石的颜色没有变化。

蓝宝石的颜色和产地很多,再加上人工优化产品与其相似的天然宝石也不少,购买的要倍加注意,以免失误。当前市场上曾出现过,以天然蓝宝石为顶,以合成蓝宝石为底的二层石,识别它们的方法是将宝石放在水中观察腰围处,看是否有结合面,颜色与光泽上下是否相同。另外,市场上还出现过一种由小颗粒的蓝色玻璃和其它颜色宝石组合在一起的群镶首饰。识别的方法是,放在水中,蓝色玻璃没有平直的色带,没有二色性,玻璃有温感和圆形气泡。

北京 李兆聪  来自:华夏收藏网

 民国瓷器鉴定点滴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江西景德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用。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世凯,袁世凯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江西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郭世五成为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

“洪宪瓷”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因为袁世凯是在1915年12月12日正式宣布实行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到了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消帝制,洪宪年号随之取消。

“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居仁堂制”款瓷,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这两种款识的瓷器都堪称名贵。“洪宪”瓷多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行瓷器为标本,精心效仿。

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便倒台。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洪宪”款识的瓷器,视为珍品。“居仁堂”、“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到凡署“居仁堂制”款的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象,其余的都很粗糙。

民国瓷器在造型上沿袭前朝,多为生活用品如盘、碗、把杯、鼻烟瓶、帽筒、掸瓶、冬瓜罐等,品种单调,器型丧失了过去浑厚朴素的风格,显得笨拙。制作工艺也相当粗糙,如笔筒口沿处修胎不圆润,摸上去有尖硬感,瓶类器型线条轮廓没有同治、光绪时分明,瓶双耳由前朝双狮耳简化成为回形耳、花耳,耳的装饰性愈来越差。

民国时期青花料很大一部分采用氧化钴含量较高的洋蓝青花料,料质不精细,发色灰暗,层次单一,立体感差。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上,留有爆釉点自釉里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民国时的五彩瓷,其色彩艳丽,大红大绿的品种多见,很容易与前期的品种区分。

民国瓷器上的纹饰画工草率,如天女散花、喜字、龙凤、花鸟等。喜字写得粗大,不规整,龙纹画得软弱无力,龙鳞多呈网格状,五爪龙多了起来。龙是獠牙。光绪时(香炉、碗等)器的足部边饰海水纹还有一点动感,到了民国则是风平浪静。火焰纹、云纹光绪时比较细,有一定的飘浮感,而到了民国似乎凝固,呈条块状。

在瓷器上出现“公司”款,大约时期在清末至民国初。如采用官商合股开办的“江西瓷业公司”(1910年筹办)所烧制出的成品,胎釉精白,彩质纯净,彩色鲜明,绘画工巧,底部落“公司”款。这些器物同雍、乾之珐琅彩器相比,毫不逊色,陶瓷界称之为“中国瓷业史中仅有的一朵复兴之花”。湖南瓷业公司,日用器物也以青花为主,胎质极簿,底多写楷书款“醴陵瓷业公司”6个字。

清末民初,由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富商大贾,自命风雅,大量收藏中国古瓷。古董商们为适应古董市场,牟取暴利,大量仿古,致使仿古器物应运而生。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窑口无所不仿,仿古范围包括瓷质、釉色及彩绘等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