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怀鬼胎  美苏首脑会谈戴维营

唇枪舌剑  中苏首脑舌战颐年堂

话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连施挫其锐气及物质和文化引诱两计之后,1959年9月25日陪赫鲁晓夫从他的马里兰州农场,回到戴维营,进行美苏首脑正式会谈,使赫鲁晓夫访美达到高潮。

举世闻名的戴维营距美国首都华盛顿约100多公里,在马里兰州的一座海拔400多米的秀丽山上,原名卡托克廷山庄,  1939年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避暑山庄,取世外桃园之意,改为香格里拉,艾森豪威尔人主白宫后用他孙子的名字将别墅改为戴维营。

艾森豪威尔竭力把戴维营会谈的气氛搞得轻松随便,首先故作软弱之态,说自己已近70岁,年老体衰,再有16个月就要离职了,叹口气,以羡慕的口气说:

“我可以说机会不多了,而你的机会却要久远得多。如果赫鲁晓夫先生能够建设性地使用你的权力,你将可能作为一位伟大的国务活动家而留芳史册。”

这番话说得赫鲁晓夫神采飞扬,他竭力要给美国总统留下深刻印象,滔滔不绝他讲起苏联的军事和安全态势。他绘声绘色他讲苏联正在建造比美国潜艇威力更大的核潜艇,声称苏联拥有所需要的一切炸弹,并将很快拥有它所需要的全部导弹。

赫鲁晓夫因为前不久在苏联举办美国展览会期间与尼克松进行过“厨房辩论”,又让人假扮苏联“公民”给尼克松出过难题,便认为尼克松反对他访问美国,因而在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中,见有尼克松在场,就想把矛头对准他。

怎样“教训”尼克松呢?碍于外交礼节,赫鲁晓夫不便直接攻击,就灵机一动,采取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计谋,若无其事地对艾森豪威尔说:

“美国政府中,有许多人非常希望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人总是想坚持对抗立场,这些人是拙劣和愚蠢之极的。”

赫鲁晓夫眉飞色舞大讲此话,但一双小眼却紧盯着坐在一旁的尼克松不放,苏美两国参加会谈的人员都明白赫鲁晓夫的意图所在。尼克松也心知肚明,但因为赫鲁晓夫没有明确指谁,他也不便把“臭帽子”拾过来往自己头上戴,尽管尼克松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

艾森豪威尔老奸巨滑,他不像赫鲁晓夫那样锋芒毕露,虽急于与苏联达成一项裁军协议,但他外表上却显得不急不忙。他说:

“赫鲁晓夫先生,我是一个军人,而且我一生都是一个士兵。我曾打过不止一次的仗,但我不怕难为情地告诉你,现在我非常怕战争,我愿竭尽一切力量使我们避免战争。首要的是,我希望和你达成一项协议。”

赫鲁晓夫用那双胖手摸着扁平的鼻子说:“总统先生,如果我们能达成协议的话,那么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感到高兴的了,但问题是怎样达成协议呢?”

赫鲁晓夫抢先提出条件:从其他国家撤走外国军队,撤除在外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

艾森豪威尔暗笑赫鲁晓夫不知深浅,竟然提出要美国放弃在西欧的既得利益问题,便以盟国反对而予以拒绝,又针锋相对提出美苏不再继续试验核武器,并为此建立国际监督。

赫鲁晓夫脑门上急出了汗珠,赶快掏出白手绢擦去,暗想你们美国人的算盘打得太精,因为美国当时在核武器数量、运载工具、远程轰炸机、远距离探测仪方面都超过苏联,艾森豪威尔企图把双方的核武器差距冻结起来,使苏联永远无法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苏联当然不会接受。

但是使赫鲁晓夫着急的是这些理由都讲不出口。他锐利的小眼睛连眨几下,便想出个极为轻松的拒绝之词:

“总统阁下,按照外交平等的原则,总统拒绝了我的一个建议,我也得拒绝你一个建议,我们才能平等。”

艾森豪威尔以他多年的“谨慎、理智作风”,转变话题说:“赫鲁晓夫先生,请告诉我,你们是怎样决定军事开支经费的?”

赫鲁晓夫顿时紧张起来,暗想这是高级军事秘密,告诉你,我岂不成了叛徒?

艾森豪威尔见状,明白苏联人紧张的理由,就装作大方的样子说:“或许,我应该把美国的情况告诉你。”

赫鲁晓夫自然求之不得,一晃斯达汉诺夫式的肩膀说:“好啊,先讲一下你们的情况吧。”

艾森豪威尔故作神秘之态道:“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军事将领们来见我时总是说:‘总统先生,我们的某项计划需要多少多少钱,如果我们不能得到所需要的经费,我们就会要落在苏联的后面了’,我就只好照办。他们就是这样向我逼钱的,他们还不断地想多要一些,而我也总是如数拨给他们。现在你告诉我,你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赫鲁晓夫暗骂艾森豪威尔果然奸诈狡猾,这一套我也会,便编造生动故事,律津有味他讲了起来:

“情况完全一样。我们军事部门的一些人常来说:‘赫鲁晓夫同志,瞧,美国人正在发展某某军事系统,我们也同样能发展,可是需要多少多少钱’。我告诉他们说现在没有钱,钱都已经分配完了。他们说:‘如果我们得不到所需要的钱,万一发生战争,那么

敌人将会占上风’,于是我们就继续讨论下去;我琢磨着他们提出的要求,末了,我得出的结论是军队说需要多少经费,我们都应该支持,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提交给政府,结果我们便采纳了军人们所提出的意见。”

艾森豪威尔窃笑赫鲁晓夫鹦鹉学舌,但却逢场作戏:“对,我想就是这样。我们确实应该达成一项协议,以便结束这种毫无结果和实实在在是浪费的竞争。”

赫鲁晓夫也以假对假:“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为了同你们在限制军备竞赛方面达成一项协议,我们已经竭尽了一切力量。我到美国来的部分原因就是想要了解一下,我们的会晤和会谈是否有可能达成某种谅解,但问题是如何达成?在什么基础上达成?”

两人在这里又顶上了牛,便把话题转到问题最严重的柏林危机上。艾森豪威尔声称美国不反对在适当的条件下召开苏联建议的美英法苏四大国首脑会议,但如果苏联不收回关于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他就永远不参加这种会议。

赫鲁晓夫欺软怕硬,解释说西柏林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刺激物,非得早日解决不可。对此,艾森豪威尔硬着头皮顶着不后退。

美苏首脑政治会谈即将结束,但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甚至连公报写些什么也无从下手。艾、赫两人都心烦意乱,年迈体衰的艾森豪威尔泄气了,看起来就像被人从河里捞上来一般,浑身湿淋淋的;体格强壮的赫鲁晓夫觉得午餐不像婚礼宴会而像是葬礼,或像在一个重病人的床边吃饭。

这时,一心想同美国搞缓和的赫鲁晓夫态度软了下来,他撇开苏联代表团,只带译员去见艾森豪威尔说:“我决定采取公开步骤,取消我将在一定期限内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缔结和约的建议。”

艾森豪威尔得意地笑了,庆幸他终于以强硬的姿态,迫使赫鲁晓夫在柏林问题上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赫鲁晓夫在美国的戏剧般游历即将结束,他举行记者招待会炫耀他的访美成果说:“我已增加了对世界和平的希望,我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发现我们关于柏林问题的看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召开另一次最高级会谈的时机业已到来。”

艾森豪威尔也在记者招待会上,以胜利者姿态向世界宣告:

“美苏关系的某些方面正在解冻,戴维营会晤消除了我在此前关于召开另一次大国最高级会谈的许多障碍。”

1959年9月27日,美苏同时发表了关于赫鲁晓夫访美的联合公报,举世注目的公报宣称:

“双方一致认为,全面裁军问题是世界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两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来使这个问题得到建设性的解决。两国首脑认为,一切没有解决的国际问题都不应当通过运用武力的办法来解决,而应当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艾森豪威尔总统将于第二年春天访问苏联。”

赫鲁晓大自诩为“从美国凯旋归来的和平战士”,并且在莫斯科机场一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在黑暗中向欢迎他的人们纵情用英文高呼:“OK!”

在赫鲁晓夫事先安排下,约有10万苏联人夹道欢迎他这个搞美苏缓和的“有功之臣”,赫鲁晓夫接着驱车前往列宁体育馆,向聚集在那里的莫斯科市民倾泻心中的无限喜悦之情: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刚从华盛顿直抵莫斯科的飞机上下来!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向莫斯科人、我国所有的人民、政府和党报告,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估价当前的国际形势中,表现出聪明的政治家的才能,他显示出了勇气和顽强精神!”

赫鲁晓夫的这几句话一下子把人们讲愣了,苏联的头号公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怎么一下变成了伟大人物,再抬头看一看赫

鲁晓夫那副立下汗马功劳的神态,人们才突然醒悟过来,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赫鲁晓夫此时显得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他讲起他在美国各地的见闻,然后特别卖力地吹捧艾森豪威尔说:

“当然,我们同美国总统不可能一下子就清除掉多年积累起来的整个冷战的碎砖破瓦……但我可以担率地告诉你们,亲爱的同志们,我得到这样的印象:美国总统是真诚地希望消除冷战和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美国总统很客气地邀请我去他的农场,带我参观了他的玉米田。当然,我不会错过看看美国总统的玉米的机会!”

莫斯科人被赫鲁晓夫风趣的话逗得笑了起来,赫鲁晓夫洋洋自得地炫耀说:

“我同美国总统的孙子们交上了朋友,我问他们是否愿意来苏联,他们异口同声说,很想去苏联看看莫斯科……我认为他最好在5月底或6月初来这里。我不怀疑,美国总统将为我们两国之间达成协议而尽他所有的努力……我们坚信,卓越的政治家风度和人类的天才终将获胜!正如普希金说过的,‘呼吁理智!打倒阴暗’!”

赫鲁晓夫越说越激动,突然走到出席欢迎大会的美国驻苏大使馆官员爱德华。弗里尔斯面前,抓起他的手,猛地高高举起狂呼:“美苏友谊万岁!”“全世界人民友谊万岁!”“戴维营精神万岁!”

赫鲁晓夫像个超级魔术师一般,刹那间把近两万人弄得为“戴维营精神万岁”狂呼不已。

这声音通过电波传遍苏联,传到华盛顿和北京。艾森豪威尔、毛泽东听了都啼笑皆非,因而对中美苏关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有人写诗讥笑道:

赫鲁晓夫愚又顽,戴维精神一头愿。

缓和不成笑四海,遭受斥责臭万年。

艾森豪威尔看赫鲁晓夫这样卖力地吹捧“戴维营精神”,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把副总统尼克松、国务卿赫脱请来,商量对付赫鲁晓夫的下一步方策,尼克松摸着尖下巴摇摇头说:

“从我和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的交锋看,此公对美国物质文明奉若神明,顶礼膜拜,他是乌克兰矿工之子,是真诚地想与美国搞缓和的!这对美国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良机,可不能辜负了赫鲁晓大的一番感情,不然的话,他说不定会怎么难过呢!”

赫脱、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大笑不止,都觉得赫鲁晓夫愚不可及,但对美国来说又“天真可爱”,艾森豪威尔突然拍着光秃的前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