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朝时空神仙传-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中王不过只是汉中之王而已,而那汉王之号,却要超出地域,放眼天下了。

这鼎器差距,起码十倍以上。当初刘胜之若是自立为汉中王的话,这个时候鼎器起码已经满了大半。

不过,当初那刘备就自立为汉中王。结果最后却被困死在了蜀地。

汉中王号鼎器虽然容易稳固,但是格局太小,却就容易困龙。

因此,刘胜之宁可取汉王之号,徐徐以积累气运。

如今这汉王鼎器之中,虽然只有着十分之二的气运。但是再想增长却就极其困难了。

要知道,天下之事,得人而兴,失人而败。

刘胜之手下有着那么多的大才。有着刘裕这位能够开基做祖,战无不胜的名将帝王。

有着刘穆之这位能够全面主持政务的王佐之才。

再有着王镇恶这种级数的名将,有着谯纵这位能够割据蜀地的一方霸主。

有着汉中,襄阳两处天下名郡,有着超过两百万的人口。

再有着背后的鬼神相助……

还有着步鹏鹏和顾欣两个人所掌握的超时代的知识技术,有着青铜火炮,有着高炉炼钢,有着火药……

便是如此,也不过积累起了两成的气运。若是单单汉中本地气运,能够积累半成就已经不错了。

可以想见,这气运积聚起来,该有如何的困难?

刘胜之估计着,大约如果把蜀地全部拿下来,能够在增长一成到一成半。然后再过几年,等到地方全部稳定,民心都尽数归附,大约可以到两成左右。

如此,这汉王的鼎器,差不多就已经达到一半……

却也可见这汉王的鼎器器量该有多么巨大了!

只是,他这才忽然发现,自家气运积累的速度,要比想象之中的要快的多了。

“却是蜀地之中的气运,纷纷都汇聚而来,不只是这汉中一地啊……”

刘胜之眼前半空之中,就悬浮着一座宝镜,细细查看着。

天下气运各自有主,那就稳固。很难直接吸取而来。

偏偏这蜀地郭铨太弱,掌控不得气运。便有着丝丝缕缕的蜀地气运纷纷归入自家鼎器之中。

一时间在鼎器之中沉浮激荡,这却是一时间新归附的气运,还没有安定下来的缘故。

不过,这么多的气运归附。恐怕也有那条蛟龙的原因在里面吧?

想到此处,刘胜之不免露出一丝微笑来。

看来,这些天,却要多多勤勉一些,接见这些蜀地来人了。

却才正在如此想着,一颗星辰陡然射来,落入鼎器之中。

“轰然”一声,鼎器发出巨响,龙吟虎啸之中,气运不断狂涨。生生的居然又涨了一分。

“蜀地什么时候有这般大才?”刘胜之豁然站起,眼中升起了一丝不可思议来。

想着,就在静室之中站起,来回踱步,走了两圈,方才平下心气。

这才不骄不躁的走出静室之中,微微笑道:“既然已经来投,如何能够让其就从指间溜走?”

一连三日,刘胜之接见各地派来的代表使者。其中不乏俊才,但是却没有刘胜之想象之中的那个人物。

刘胜之却也不急,越是大鱼,越是难以上钩。想要钓上来,自然更要有着耐心和技巧了。

恐怕这三天来,这大鱼却早已经到了。只是却不肯轻易来见自己,正在汉中内外查看。恐怕来见自己的时候,就是已经下定决心的时候了。

想到此处,微微一笑。别人找不到你。本真人可有着秘法寻之!

原本,刘胜之虽然颇有信心。但是这人毕竟太过重要。

这人恐怕是不会下于刘穆之和王镇恶的大才,而且背后恐怕还有着巨大的潜势力支持。

所以来投,方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如此巨大的气运。

这般人物,刘胜之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不过那人是在北地,最后会为拓跋鲜卑所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到此处来投靠自己。

但是这蜀地,刘胜之对于这时代历史可是详细研究过一番。却是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时代的蜀地,还会有哪位大才?

“算了,算了。既然星辰已经落入鼎器之中,大鱼本就心甘落网,我又何必多事?有时候,反而会画蛇添足啊……”

这般说着,刘胜之却很少见的,当真有着一种患得患失的之心来。

却在这个时候,又是一道星辰飞来,投入鼎器之中,让那鼎器更是震荡起来。

“又有大鱼来了?这次好像来自秦地……蹊跷啊!”

刘胜之并不知道,自己思来想去,也想不到历史上这个时间段,蜀中什么时候出过这样的大才。

而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那李封却根本也都没有出世。

此刻,这李封果然如同刘胜之所探查到的天机那般,早已经来到汉中城已经三日了。

第029章古今兴亡天下成败

见着民生安堵,百姓不说生活富足,起码一切都已经井然有序。

“这汉王手下,人才济济啊……”

李封微微想着,前些日子路过剑阁。就见过那位剑阁守将,以区区数百兵马,硬生生把毛璩逼死降服两万军队,拿下剑阁天险的王镇恶。

再看汉王麾下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就知道刘胜之手下有着将才。

如今看着民生情况,这说明吏才也有。既然文武都有,这就说明,其势已成。

最起码,那郭铨庸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守得住蜀地的。那蜀地定然会落到这位汉王手中。

这就是能够成事的基业!

秦地如今虽然强盛,不过那种夷狄之邦,不懂治国之道。强也不过一时而已,因人成事。姚兴一死,便不知道后来如何……

这不是李封小看后秦,而是历史经验。从匈奴刘渊起兵建立匈奴汉国以来,那么多胡族建立之国,一直到北魏为止二十多个。

关于制度建设方面都是一塌糊涂,便是维持统治近百年的后来北魏。制度上也是一笔烂账……

这般家国,如何能够维持久远?更不要说一统天下了。

要就是找不到长治久安之策,自认为不能拯救天下。原本的李封,并没有打算出世。

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汉王名号之后。心中就有着动荡,似乎灵觉告诉自己。这汉王就是自己所找之人,所以他就来了。

上次万安和寇玄之等人所在的那处小酒馆之中,如今规模扩大了不少。

这地方位置不错,靠近汉王宫。刘穆之性喜热闹,爱好交友。

更是有意为刘胜之接纳才俊,因此常在此地宴请。

便是那各地有意前来拜见汉王刘胜之的,也通常会在此处,先来见见刘穆之。

这刻,李封自家在这酒馆之中慢慢喝酒。就听到一片喧哗热闹之声,就见着一群人走了进来,还穿着黑衣吏袍。

簇拥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李封心道,这人就应该是那传说之中的汉王宫下尚书台的尚书令刘穆之了。

那刘穆之一眼也看见了坐在角落之中喝酒的李封,呵呵一笑,大步走了过来,当先势力,笑道:“在下汉王麾下小臣刘穆之,不知道先生是何方人士,在此喝酒?”

能够在此地喝酒的,现在可没有普通的酒客了。几乎都是打算要自荐于汉王的。

当然了,以庶族,或者贫寒士子为主。那些大族子弟,拿出信物,昂然直入汉王宫就成。就不必如此手脚。

李封站起来还礼,风度翩翩。这就能够看出一个人气度涵养,甚至家族出身。

让刘穆之眼前一亮,便知道此人风采不凡。却不是他最初所想的那般小族子弟。

“久闻尚书令博学多才,在下李封。却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诗云:夙兴夜寐。以言为治者不易。

太祖入关之前,所好者唯醇酒妇人。而入关之后,尽数不用,示之以简。

而古来欲成大事者,未曾不以简朴而兴,以奢而亡。

如今汉王所治不过汉中一地而已,而闻尚书令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如此可乎?”

刘穆之听了,脸上笑容微微一僵。再拜顿首,道:“多谢先生提点,在下感激不尽。

此事在下也知之,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但是在下幼时家贫,受尽冻饿。如今便是想改,却也改之不了。

好在在下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之外,再无一豪有负汉王者!

此事汉王也曾劝之……”

“哦,不知道汉王如何说?”

“槟榔恶物,多食至疾。酒亦要节制,为我爱惜身体,天下不定,还要赖汝之力也!”刘穆之微微带着自豪说道。

却还有半句没说,酂侯之位以待君也!

酂侯说的就是萧何,却是期待刘穆之看做是功臣之首了。

想到这里,刘穆之心中刚刚生出的不快顿时消去。汉王功业,就是自家事业。

此人有才,对于大业有利,就要用。不能因为忤逆,言语而些不尊敬,就发作此人。如此,是把天下人才往外推了!

因此,刘穆之笑道:“来来,喝酒。”

那李封也笑了起来:“是在下莽撞了……”

却是试探出这位尚书令的度量如何,能不能做上司,做同事。

“天下自汉家崩亡已经二百余年,再无能够如汉家那般一统天下,长治久安者。却不知道汉王欲要再兴汉室,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李封落座,酒过三巡,方才缓缓发问。

这一问之下,忽然在刘穆之身边,有着一个一直不怎么起眼,也未曾说话的年轻人眼睛亮了。

轻轻抬手虚按,整个闹哄哄的酒宴,就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

李封吃了一惊,莫非此人便是汉王不成。

却见那年轻人当真年轻的过分,不过弱冠之年而已。

但是却自然有着一种沉稳的气度,微微笑道:“在下顾欣,尚书台左仆射。”

原来不是汉王,这李封不知道为何轻轻松了口气。

但是见着顾欣一说话,所有人都自觉安静了下来。便是刘穆之却也一样,看起来这个顾欣很不一般了!

“我和汉王曾经数次商讨过这个问题,汉王有言。若要天下长治久安者,一在于道,而在于法。”

“道,法?”诸人听了,都细细咀嚼这些话。

“所谓道者,董仲舒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也。天下人心纷扰,各种思潮迭起,虽然为思想之幸事,却为天下苍生之大劫。

西汉末儒术不行,禅位之思一出,方才有王莽之篡位。

东汉末经学不行,而有玄学兴起。误国殃民,人浮于事,方才有着衣冠南渡,五胡乱华。

因此,天下若要长治久安者,首先在于道!”

顾欣缓缓的说出这一番话来,他和刘穆之不同。刘穆之最擅长的是做事,能够处理各种纷繁杂事,是政务人才。

但是,他却擅长各种团队运作,组织建设。

第030章礼贤下士人才济济

刘穆之目览词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这般的做派,却又哪里有心思去考虑那些关于组织架构之类的事情……

因此,顾欣方才是尚书台之中,负责这一块的人物。

“所谓法者,法度是也。朝廷规章,礼仪典籍。符合如今之时事,就要留下。不符合者,就要改变。”

汉家继承秦代,以军功封爵之制。此长治之法也,然而如今崩溃,却又要如何。诸君无事可以熟思之……”

这番话说出来,诸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来。

能够在尚书台为吏的,自然都是一方人杰。不会把这一些话给等闲视之!

那李封更是眼睛一亮,心头欢喜起来,天命之主生矣!吾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