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朝时空神仙传-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听到这般事情,自刘进陵以下个个都觉着匪夷所思,荒谬绝伦之极。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担待了不小的关系,就这般做了。

五千石粮草,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当时,想想办法,自然还是能够拿出。

却没有想到,那粮食放到水中之后,居然奇迹一般的起了一层大雾,然后逆流而上。

这般奇景,让当日所有参加行动,见到这么一幕的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果然,三日之后。他们按照杨佺期所说,到某处去看,果然有着五千石粮草放置。

这般事情,如此古怪。又牵扯到了已经死去的杨佺期。所有人自然不敢声张。

第011章水镜庄

只是,刘进陵日后做梦。又一次梦到杨佺期,道:“君家族之中有贵人出,日后当显贵!”

想到此处,刘进陵嘴角边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将所受到的乱七八糟的气,尽数给抛到脑后去了。

就在刘进陵大军士气低落,向着襄阳方向赶路的时候,刘胜之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到了襄阳城中。

襄阳城中,死气沉沉,大街上除了来回巡逻的士兵之外,却就根本见不到几个行人。

而且,这城门每天只是开短短的两三个时辰而已。任凭城中百姓出去樵采,种地。不至于让百姓连熟饭都吃不上……

刘胜之施施然的行走在大街之上,穿着一身长袍,却宽衣解带,露出雪白肚皮来。

这般打扮一出,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城中兵丁看到,都是绕道走,有些如避蛇蝎的意思。

穿着这般华贵长袍,显然是富家门阀才穿戴的起。而这般打扮,袒胸露腹的,搞不好就是在行散。

这些不是高门子弟,就是名士。正在发疯行散的时候,简直是神憎鬼厌。偏偏却也没有人敢于招惹。

因此,见到刘胜之这般派头,反倒倒真没有人招惹,如避瘟神了。

刘胜之一笑,在豫章就见过这些人的派头,刘胜之自然装的极像。大摇大摆的走在城中,来到了东门之处的水镜庄。

这处地方,就是三国时代,赫赫有名。刘备马跃檀溪之后,所遇到水镜庄,司马徽向他推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诸多故事。

只是后来,那司马徽一家迁居去了他处。这庄子便空了下来。

不过,据说当年司马徽等大儒名士在此地讲学,名动一时,荆州士子多来听讲游历的。

虽然到了后来,这处地方,依旧藏有当年许多图书典籍。因此,到现在还有一些士子,经常在此地看书,抄经。

那王镇恶正在此处!

这水镜庄看起来年久失修,一片破败。除了一间主建筑看起来有着一些修修补补的痕迹之外,其他建筑尽数倒塌。

因此,一进门就能够看到一个生满杂草的前院。当年布置的也许还算是雅致,现在只能说收拾的还算干净。

不过,却有着十多个士子在这里安静读书,抄写。

刘胜之看了一眼,暗暗都有些吃惊。能够见到这些士子,大多数穿着都是简陋,但是顶上都有着灵光,甚至许多禄命之火都是相当不错。

居然有这么多有气运才气的人聚在此处?莫非三国时代所说的,天下贤才尽聚此处的说法果然不假?

不过接着一想,刘胜之却又释然了。三国时代,是天下动乱,各地名士人物,尽数避难于此,所以人才汇集。好处聚集天下贤才人物……

而这个时候,自然没有这种条件了。但是只要看看这些士子,一个个用功模样。

甚至一个身穿补丁麻衣的士子,跪在一个石头面前抄写,双腿跪的发麻,却只是偶尔抚摸一二,整个注意力,却尽数专注于眼前手中。

刘胜之暗叹一声,缓步走入。却也没有人多关注于他,任凭刘胜之走入那主建筑之中。

就见着木架上整整齐齐的放着数百本书,一个个十分陈旧,却显得极其干净整洁。

刘胜之过去翻看了一眼,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书籍,什么《春秋繁录》《白虎通义》《诗经》之类。

几乎在汉代到这个时候,就相当于后世所谓的四书五经的那种地位,和寻常程度了。

只是,这个时代,书籍全都要靠抄写。知识从两汉官学废颓之后,渐渐都被世家门阀所垄断。

这些贫寒士子,能够在此地找到这些书来看却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后世赵普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记得听人说过。当初建国之前的那许多知识分子,甚至在几十年后,都还能够记得当初所看过的某句话,出自某本书的多少页……”

当年还没有信息大爆炸的时候,那些人读书的专注程度,绝对非是后人所能梦想。

后世人从网络上,一天不知道能够接受多少信息,便是看书也是泛泛而看。

而古人往往穷通典籍,一本书都是要看的透烂才肯罢手。

更不要说,在这般书籍缺少的时代。这些人看书的专注程度,更非是刘胜之这般的后世人可比。

眼前这些人,那是真正的把经书给读到骨子之中去了。

这又后世那科举时代不同,科举时代虽然也是把四书五经的读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但是却大都当成了敲门砖了,很少人再相信其中道理。

而在这般知识贫乏时代,这些士子见到经书,怕是就彷佛干旱许久的土地终于下了一场小雨般饥渴。

刘胜之再次轻轻一叹,就找到一个正在读书的年轻人身边,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个年青人打扮的要比周围人等自然要华丽许多,不是周围那些贫寒识字一般麻衣短褐。但是,那般专注看书的神态,却是一般无二。

虽然刘胜之这一声咳嗽,用了一点力量,震动周边。但是这人显然看书太过入神,根本没有半点反应。

据说,当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手中笔拿的太紧,王羲之猛然夺都没有夺走。

这个时候,刘胜之怀疑自己猛然夺书的话,恐怕也不能从王镇恶的手中把书给抢走。

想着,刘胜之干脆一笑,随手抄起一本白虎通义看了起来。

顺手一眼翻看,就看到了这么一句:社无屋何?达天地气。故《郊特牲》曰:“太社稷,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

心中就是微微一笑,早期的社稷,甚至是神社,都是没有屋顶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了。

这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里面,便是神灵,也是天地之所生,日月所长养。

再随手一翻,又看到:《尚书》曰:“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所以二阳三阴何?土尊,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

第012章白虎通义

刘胜之不由再次一笑,白虎通义这本书出现的颇为有意思。

虽然说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云云,但是其实董仲舒的学问出自公羊学派,又被其自行发展,其中充满了神学内容。

后来谷梁学派跟着崛起,今学古学争斗不休。到了东汉建立之后,光武帝刘秀是国子监出身,大约也是历代开国君王之中学历最高的一位。

生平最爱读书,就算是战争年代也是手不释卷。自然对于这些经学之争十分清楚,一直努力调和。

却是到了汉章帝时候,在白虎观召集经学大儒,互相辩论,揉和双方观点,终于编订了此书。

这本书,在刘胜之看来,几乎是把儒学彻底神学化了。

如果这般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定儒教还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宗教……

只是,可惜后来的魏晋玄学盛起了……让历史的车轮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刘胜之不由想的入神,商代以祖神为上帝,周代取而代之,提出“天”之概念,是为后世昊天之雏形。

汉代建立一边继承了昊天之崇拜,作为最高神明。一边又说自刘邦以下,汉之功臣大多数为楚人,以楚人最高神太一为尊贵。

神道体系为之一变,又有公羊学派董仲舒之流,天人感应。构建天子为神灵,天人相互感应的完美架构,形成神系。

随着天子权威下降,受到挑战。这般神系又被慢慢摧毁。一直到东汉年间,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神权又从皇家朝廷手中,落入民间宗教。再入新的神系。历经几次大的动荡变革。

而到了明代时候,神道开始了最后一次的大变革。

为和尚出身,深知神道内幕。建立天下之后,要兴复唐宋旧规,太祖亲自往“汴梁”,即宋都开封祭祀诸神,同时派遣官员祭祀开封境内的山川。

然而随着后来西学东渐,本土神道不断衰落。佛道原本神道设教,渐渐变成自我超脱的仙道。

各大修行仙门,渐渐隐世。另辟仙府,洞天。渐渐脱离尘世,甚至更是彻底凌驾于神道之上。

一直到最后大劫,西方强大的神系势力和传入中土。双方大战之余,两败俱伤。

这才有着人道势力更盛,几乎统治一切的情形发生。

在这其中,可见历史充满了偶然和变数。

却就在这时候,身边的青年终于有了动静,恭恭敬敬地放下手中书本。那般诚心正意的模样,简直就好像是拿着什么神圣的东西。

这个时候,王镇恶方才注意到了刘胜之,微微“咦”了一声。

刘胜之就轻笑,道:“君就是王镇恶么?在下奉了令叔父之命,有信件送来……”

王镇恶“啊”地一声,看看左右。却警觉的没有多说。

别人不知道,他自然是知道自家叔父前去武当郡了。现在武当郡那边山蛮闹的颇为厉害,这让王镇恶时刻都有些担心。

这人难道是武当郡来的?

想到此,王镇恶恭恭敬敬地把书还了回去。然后拉着刘胜之的衣袖,就出了这水镜庄,方才问道:“家叔情况如何?有什么信送过来?是了,还忘记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刘胜之微微一笑:“在下刘胜之,确实是从武当郡来,受令叔父所托,将书信送来!”

说着,递出一封书信来。

那王镇恶开始觉着刘胜之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彷佛在哪里听过。

但是见刘胜之递信过来,心中一喜,却顾不得多想,欢喜接过,向着刘胜之行礼道谢。

“令叔父在武当情况不错,”刘胜之笑笑:“其实是令叔父写信让你在襄阳关照我一二的……”

王镇恶一呆,迅速拆开书信看了几眼。信中内容简单,只说刘胜之是个朋友,来襄阳有事。让王镇恶援手一二……

王镇恶心中诧异,表面却不动声色。这个时候的襄阳戒严,却不知道这个叫做刘胜之的,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来此又有何事?

不过,却还是笑道:“刘先生既然来了,那么自然让在下一尽地主之宜。请和我来家里说话吧……”

刘胜之点点头,两人安步当车,向着远处宅邸走去。

王家虽然逃难来到襄阳,但是毕竟是前秦宰相之后。

而且刘胜之记得日后王镇恶会做到临澧县县令。家境自然不坏,只是在那水镜庄读书的都是贫寒士子,不愿意惹得人注目,方才没有带着顺从车马。

但是那府邸面积却是不小,虽然算不得奢侈华丽。但是依旧有着相当气派,一路走入,自然有着家人侍女服侍。

许多老家人,都还是当年从前秦时候追随过来的部曲下人。

“惭愧,我这书生无用,家业都是叔父操持。这次叔父为了家中生意,前去武当收购药材,唉……”

刘胜之自然知道,那王曜去武当不单单是拜访朋友,却也是从那乐安义手中收购药材去的。

虽然当年怕是从前秦带出来一些财物,但是这么多年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