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之中国崛起-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上将的意料之外,可是,这种政治层面上的事情,却不是温特上将所能解决的。没办法,温特上将只能把事情上报,让各国的元首自己解决去。

这一解决,就解决了好几天的时间。政治上的事情,。可不是三句两句就可以办完的。英法俄日等国元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费尽了口舌,最终也没有办法改变德美意奥四国的决定。当他们不得不向中华共和国宣战的时候,德美意奥四国已经开始了撤军行动,并且,进行得非常迅速。等政治解决无效、开始准备重夺天津的战役时,温特上将才发现,好象有点儿晚了。

首先,他没有考虑到义和团的威胁。进入北京后,。温特上将联合清军,对义和团进行了血腥镇压,死在其屠刀下的义和团成员不计其数,其中还包括不少的无辜老百姓。可是,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前一段时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朝廷的承认,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参加义和团的人相当的多。而且,朝廷的一纸命令,使得从别处进京的义和团成员也相当多,有不少进入了北京城,可是,更多的却是呆在北京附近的其它地方。

清政府一纸联。合洋人彻底剿灭义和团的命令,一下子把义和团卖了个精光。这些被出卖的汉子们一个个义愤填膺,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与朝廷和洋人对抗。而且,有不少对清廷已经极度失望的清军,也加入了反抗洋人的行列中。这些清军不但带来了旧式步枪,也带来了较规范的战术,很多还成为义和团一些小部队的头,他们的出现,使得义和团的战斗力明显地提高了一些档次。虽然跟洋人的部队比起来,还差了很多,可是,起码不会象以前那样,高呼着“刀枪不入”的口号,不管不顾地往枪口上撞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四国联军不得不多派部队加以剿灭,从而影响了其战略部署。如果出北京城的话,义和团毫无疑问要沿路骚扰,到时候,他们行军的速度就会慢了很多,很可能还会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在是否回防天津的问题上,四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俄罗斯的三十万部队已经进入了东北地区,以他们的想法,自然是不用去管什么天津了,先在北京城外跟共和军好好地打上一仗,如果打不过的话,就往东北方向退。以联军部队的数量,真要全力后撤的话,共和军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然后,坚守锦州一线,控制整个东北地区,等待有机会的时候,再行出关与共和军决战。更重要的是,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俄罗斯帝国早就觉察到了来自南方的威胁,为了加快对清廷的渗透,尼古拉二世力排众议,倾全国之力来加快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到现在为止,西伯利亚大铁路虽然还没有全线贯通,可是,其末端离清朝的东北地区也只不过两三百公里而已,只要再给他们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全线贯通了。而且,就算没有贯通,真要派援兵以及提供物质的话,两三百公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就是说,只要退回到东北,欧洲的大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赶到支援,总比死盯着海路强吧。还有一点,现在派到清朝作战的部队,所带的重武器并不是很多,弹药也不可能很充分,而一旦进入东北,并在短时间内开辟出一条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通的临时公路来,那么,联军的战斗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取得胜利的把握性也就更大了。

第两百零七章分歧(下)

第两百零七章分歧

同样的道理,日本也不想着去夺回天津。现在,日本已经从朝鲜半岛调来了约十万的正规军,并且已经占领了辽东半岛,还跟俄罗斯一起控制了奉天,两大强盗,大有合作吞并整个东北地区的势头。对于如此的收获,日本已经心满意足,而且,从内心深处讲,他们的确不想着跟共和军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他们的目的挺简单,与四国联军一起,利用燕山的险峻来拦住共和军的进攻,从而保住自己的即得利益,迫使中华共和国与四国达成协议。当然,如果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话,那么,他们那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朝鲜半岛也就能保住,这对野心被连着打击了好几回的日本人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因此,他可不想着在好象无关紧要的天津那儿,浪费太多的兵力。

可是,英法两国就没有这样想了。对英法两国来说,天津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但可以确保他们与本土的海路相通,而且,还可以跟海军一起,构成相对坚固得多的防线,来抵抗共和军那不断增强的实力,最起码,也可以为以后的谈判桌上的战争争取到更多的筹码。还有一点,在大沽口驻扎的,基本上都是英法两国的海军陆战部队,天津一旦落入共和军手中,这些部队唯一的下场就是洗干净屁股,把战俘营坐穿。以刘一飞的性格,说不定他们得拿出一大笔钱来赎回战俘。所以,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天津都不能轻易丢给中国人。

只是,对温特上将来说,还有一个相当矛盾的问题。温特上将是一个相对来说要小心谨慎得多的将领,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带兵经验了。他即不象俄罗斯人那样,根本就没有把共和军放在眼里,也不象日本人那样,见到共和军就两条腿发软。实事求是地说,他对共和军的实力,还是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共和军的战斗力,远超过他们四国联军,四国联军唯一可以抗衡的,就是他们那比共和军要多得多的兵力了。

温特上将也曾经细细盘算过,他认为,如果把六十四万四国联军联成一股力量的话,就可以在野战中与共和军打成平手,取胜也在五五之间。可是,联军由四个国家军队组成,不但训练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而且,彼此之间的默契还远没有达成,再加上各国都怀着鬼胎,想要如共和军那样指挥起来如临臂使,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真要打起野战来,双方的胜负在三七之间,联军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当然,如果单纯防守的话,事情就不一样了。凭着北京城的高墙,再加上二三十万清军那可有可无的帮助,基本上就可以跟共和军斗个旗鼓相当了。

可是,一旦分兵天津府的话,不但存在着被共和军各各击破的危险,而且,北京的防守力量也将大大削弱。虽然身为直隶总督的驻地,清政府在天津也经营了很多年,可是,天津的城墙跟北京的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如果想守住天津府,那么,所需要的军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以联军现在的兵力,是不够分配的。当然,如果能够在天津府那儿跟共和军好好地打上一仗,大大消耗一下共和军的实力,马马虎虎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退到东北地区一事,温。特上将压根儿就没有去想过。东北地区已经被两大强盗给瓜分了,英法两个强盗就算是再强一些,脸皮再厚一些,也不好意思从两个还算是盟友的家伙口中把食物给夺回来,至少在战争结束以前,他们英法两国别想着打东北地区的主意。而且,东北地区一向在俄日两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想打主意也没那么容易。

也就是说,如果英法两军撤回东。北的话,他们将一无所获。一来,以清军的实力,他们根本就挡不住共和军,到时候伟大的老佛爷一下台,英法等国好不容易逼清廷签订的条约就全不算数,而且,还惹上了中华共和国这个有仇必报的难缠分子。二来么,就算撤回到东北地区,并且,拼尽了全力,挡住了中华共和国的机械化大军,到头来,还不是为俄罗斯和日本做嫁衣?

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上讲,守。住北京,都是温特上将唯一的选择。而想守住北京,天津这个后勤供应基地就不能白白送给中国人。但是,派去守天津的兵,即不能多到影响北京防御的程度,也不能少到送猪入屠宰场的程度,对温特上将来说,这可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啊。

自九月十八号英法俄三国向中华共和国宣战后,。直到九月二十八号,在经历多无数次的幕后交易以及内部施压后,温特上将总算是做出了决定,派兵前往天津守城。而且,由于俄罗斯军队和日本军队对此毫无兴趣,想了老半天之后,温特上将只能让英法各派了五万军队,凑成十万大军,启程前往天津。

在离北京的时候,共和军才刚刚合围济南,而且,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表面上看,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渡过黄河。而且,这个时候离开北京,其形势已经跟半个多月前直杀向北京不大一样了。当时,义和团几乎全部集中在北京一带,跟清政府还处于蜜月期,一个个信心爆满,根本就没有想到北京也会陷落。所以,联军北犯的时候,一路上极少受到义和团的阻拦。再说了,当时有六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气势汹汹北上,义和团以及清军也根本无力阻拦。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义和团一部分在北京城内。战死或者被洋人搜出处死,一部分逃出了北京城。逃出北京城的义和团义士们一个个义愤填膺,而且,也知道了所谓的刀枪不入,根本就是吓人的把戏。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受洋人和清政府唬弄,与一些溃散的清军合作,展开了对列强部队的骚扰攻击。改变了一种战法之后,义和团的战斗力倒是大增,用不着冒着列强那如雨点般的机枪子弹往前冲,只是在各个地方设置障碍,这对于对地形相当熟悉的义和团成员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现在的义和团成员中,有了一些装备着旧式毛瑟枪的清军,战斗力也无形中增强了一些。更重要的是,义和团中现在多了不少来自南方的江湖人士们,而这些南方江湖人士,显然是经受过一定训练的,对打游击这一套在行。而且,这些南方江湖人士挺明显的是带着使命提前来的,一到这里就与义和团的各个组织取得了联系,把义和团整个儿组织了起来,拧成一股绳,对列强部队发动了攻击。

所以,当英法的。十万部队出北京城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简直步步维艰。那些义和团成员根本就不和你硬对硬打,他们只是把桥炸断,把路挖断,在井里面投毒,并且在列强部队所经过的地方进行坚壁清野,替代了当地政府,组织老百姓有序撤退。

出京两天,才不过前进了不到二十公里,却损失了约几百人。得到消息的温特上将勃然大怒,在得到共和军无法找到渡船的消息后,索性命令十万大军放慢进军速度,清剿沿途的义和团组织。虽说战果不错,也消灭了不少义和团组织,可是,其速度却自然而然地降了下来。当得知共和军得到大量的渡船、开始大规模过河的时候,他们离天津还有一百七八十公里呢。

温特上将情知不妙,立刻命令十万大军不管沿途的义和团组织,加快进军速度。可是,为时已晚。他们得到共和军开始渡河的消息时已经是十月二号的晚上,林宗正中将带着六个装甲团登陆齐河已经有一天时间了。

十月二号晚上等到共和军渡河的消息,等把消息传到几十公里外的南下英法联军指挥部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三号的凌晨左右。此时的十万大军,还在大兴一带追剿义和团,连廊坊都还没有到呢。等接到命令、把四散的十万大军组织起来后,已经是三号的黄昏了。南下联军总司令、法国陆军中将蒙哥不敢怠慢,带着部队连夜赶往天津。

此时的英法联军,离天津约有一百七八十公里,就算不管不顾赶路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