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王侯-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升庵,你没做错什么。他们的死,并不是因为信了你,你也没有要他们去死的力量。他们的死,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道,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国朝,有这么多的大员可以为了维护正道而殉身,证明这个朝廷,还是有希望的。如果有一天,没有人愿意为了维护道而死,那么这个天下才真的有危险。”

谈放鹤又倒满了一杯酒,杨廷和道:“你是为父的骄傲,一直都是。并不因为你才高八斗,也不因为少年有成,只因为你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做事想的是非,而不是自己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这样的心态,做事的时候很危险,很可能自己不能全身而退,但是做人的时候,却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为父希望你到了云南,不要因为外物的变化,就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依旧保持本心,好好的做学问,将来为父还要考教你。”

“孩儿记下了。”

“云南那里,为父还有几个好朋友,黔国公那边,为父也派人送去了书信,他们不会为难你。但是路上,你要小心一点,你是个聪明孩子,有些话不用为父多说,自己心里明白。还有照顾好你的娘子,她跟着你往云南去,路上怕是要吃不少苦了。”

张家湾渡口,码头上的茶棚里,一身素衫的黄娥,对杨承祖一福“多谢大都督的安排,本来妾身以为,外子这次发配,万岁是不会让我们见面的。多亏大都督从中周旋,可以让妾身陪他到四川,这份人情,小女子记下了。”

杨承祖抱了抱拳“杨夫人,客气了。升庵兄虽然现在不想见我,但是我还是要说,在东南,我们并肩杀过倭贼,算的上并肩作战的好友,些许小事,就不必挂在嘴上了。此去云南,千山万水,路上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说。厂卫可以办到的,厂卫来办,厂卫办不到的,杨记可以办,千万不要客气。其实我有一些话,是想跟升庵兄面谈的,现在只好跟夫人说了,我这个人名声不大好,夫人跟我说话太多,尊夫不会不高兴吧。升庵兄在左顺门外带了百十条好汉围攻我,若是再有这么一次,我可是招架不起的。”

黄娥粉面一红,“大都督,相公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你我二人光天化日之下,又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有什么话,你只管说,我相信我的相公,也相信大都督。”

“那就好。我想说一句,新都相公之前裁撤锦衣,受牵连者超过二十万数。其中有一部分起复了,另一部分则没有。还有他淘汰的冗吏杂员,也超过几万人。这些人被他砸了饭碗,恨得要杀人的!他们当然没胆子来杀首辅,但是升庵兄这次是千里迢迢去云南,这就不大安全了。所以路上,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有升庵兄的谋略,还有我厂卫扈从,应该是没事。但是夫人毕竟是女流,如果受了惊吓,总是不好。”

他指了指站在船头的两个人“这两人曾经是刑部的捕头,现在是我东厂颗管事,在绿林里威名极重,有他们给你们当护法,多少会好一些。我的一个爱妾,是船上人家,与水路上的人,也有往来。我已经给他写了信,要他尽量给你们保驾,希望不会遇到什么麻烦。杨夫人与升庵兄伉俪清深,在下很是佩服的,也听说你们夫妻聚少离多。这次杨兄到了云南,其实也不是坏事,虽然万岁说过,要严格监管。可是那么远的事,谁又说的好了,到了地方,打个招呼,然后就回家去,也没什么要紧。”

黄娥对此没发表什么评价,只说了一声“多谢。”丫鬟搀着黄娥走上渡船,边走边道:“小姐,你不可以和他说那么多话的,这人是京里有名的花花太岁,当心他对你动了歹念。”

“胡闹,你懂什么,他是拿我当了相公的传话筒,又有什么歹念了。再说,老爷一日为首辅,他就一日不敢有歹念,这还都想不明白,真是笨死了。这次,我们其实要对他说一声谢谢,至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在帮我们。”

船舱里,杨慎满面春风的出来,从丫鬟手里接过夫人,与她步入船舱,几艘大船放开缆绳。如果不看内容,只以为是几艘官眷,哪知是发配充军。杨承祖摇了摇头,心里暗道:大概在这个时代,你就写不出滚滚长江东逝水了。大才子,多多保重吧,这个京师太危险,并不适合你,看在东南一场交情份上,我对你全一份交情,只求今日一别,大家永无再见之期。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太后之死

相对于杨慎,大多数参与左顺门事件的大员,就没有这么幸运的下场,对他们的处置,从一开始就是雷厉风行。先是一些人陆续被打死,后来其他人的家里,就开始找关系,或是送钱疏通。

由于这次被捉进来的人太多,很多人的恩师座主,也一起关了进来,搞的家属想要找人,也比较困难,可能好不容易想到的关系,也在诏狱里关着,最后就只好去求勋贵或是厂卫。

都在京师这个圈子里,平日里,彼此之间多少是有些走动,至少是可以说上话,但是一般来说,文臣人家不大喜欢和武人家往来。大家各有各的圈子,除非是武人主动想挤到文人圈子里,提高一下自身的修养和档次,否则文人是不大待见他们的。

可是这回情势颠倒,左顺门事件里,武将没有几个被牵连的,被打死的人,又基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弹劾过郭勋等勋贵武臣,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打死他们,实际是给这些勋臣撑腰。

一时间,这些勋臣家的门前,就多了不少车马轿子,各种关系也被人挖掘出来,上门讲情送礼。杨承祖家里也不例外,九姐的面子大,就走妾室的门路,送首饰、送绸缎、字画,还有的甚至送来了房子和店面。

即便是大族,要想把一个成员捧成京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就这么被搞掉,同样是个不小的损失。对于其家属来讲,就更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或是儿子,被活活打死,所以代价上也就给的格外多些。

当然,还有一些人送的礼物更贵重,乃至于连田地也肯送出来,买的却不是人活,而是指定某个人死。毕竟被捕者中有许多言官,这些人平日弹劾百官,树敌无数,此时落马,自有人出来追杀落水狗。

除了这些经济上的好处,还有一些人,想到的办法是联姻。待字闺中的美娥,就已经有好几户官宦子弟,要娶她做正室。

美娥出身不过是个锦衣千户,后来还是靠长寿的关系,给李雄追封了一个锦衣指挥使,这种身家实在低的不值一提。像是月娥当初要是嫁给张举人的公子,都得算是高攀,这回来提亲的,却是一位侍郎家的正室,为自己的嫡子娶正妻,并且保证绝对不让儿子纳妾,只求早点定亲。

说实话,这种条件,算是给足了面子,月娥都有些动心了,拉着美娥问道:“这两年姐姐不在家,你没有认识什么不该认识的男人吧?你姐夫身边年轻才俊虽然不少,可是能比侍郎公子的,怕是还没有几个,你可要想清楚一些。家里现在姐姐最大,你的终身,我可得为你想着。”

美娥的脸上看不到什么喜悦,似乎侍郎公子于她而言,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低下头去,半晌之后才道:“我要跟着姐姐,哪都不去。再说,家里是娘说了算,不是姐姐说了算。”

“你!”月娥才要急,却被二妹拉住,见玉娥脸色很有些难看,拉着姐姐到屏风后面小声嘀咕着“当初承祖曾戏言过,要美娥长大了,做他的小媳妇,或许这不是戏言了。”

“那……那也不能姐妹三个,都归了他吧?”月娥虽然性子柔软,但终归还是有些市井气。即使是此时,一门姐妹嫁与一人,总归不好听,何况美娥在这个家里,只能混个不出头的妾,怎么也比不上一个正室的位置,心里还是不怎么高兴。

玉娥冷哼一声“怎么不能?你我怎么跟的他,又不是不知道。难道你想美娥也像我们一样?还不如大家都有一点面子,现在把三妹给了他,还能落个好脸。他这几天,不是住在永寿那,就是被娘娘们分去,再不然,就是住到尼姑庵里。三妹要是愿意过来,其实也是好事,我要是没看错,三妹自己也愿意的。”

想想美娥的神情,月娥也得承认,三妹从本心,或许也是愿意过门的。她还是有点不甘“可是……可是这名声,实在是不好听啊。还有,这可是侍郎的公子啊。”

“监狱里的侍郎而已,再说一句,等他出来时,多半就不是侍郎了。”等晚上回到家里,杨承祖听了玉娥没同意婚姻的事,倒是把她着实夸奖了一番。

“他家现在肯点头,就是为了跟我结成亲家,我冲着亲家的面子,就得保住他的前程,看把他美的。这个侍郎,他是当到头了。这人,做事就是没有脑子,到了这一步,还是不肯交出真正的东西。你们看,这鲁侍郎就比他聪明得多,主动交了几百亩田,我现在要的就是田地,再不然就是铺子,店面。区区一个婚约,算的了什么。再说和我家结亲家,他还差点分量。”

美娥做小的事,暂时还没好说出来,总要先跟柳氏那里打好招呼,再和九姐说一下,接着才好操办。再者现在京师里,处理官员的事堆的多,杨承祖自己也忙的闲不住,能到李家姐妹这里坐坐,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

一下子捉了那么多官,京师的各大衙门里,空出了那么多岗位,就意味着权力出现了巨大真空,需要人来填充。京师里等候补缺者,进京铨叙者,全都使出了周身解数,全力钻营,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契机。

那些曾经和杨记因为经营理念发生分歧的勋贵,现在也都急着修补关系,郭九姐发现自己成了名人,很多所谓的好姐妹连自己都不怎么记得了,也都主动来请她看戏,或是去打猎。显然,是要走她的路线,把自己家的人推出来。

这种局面,也正是嘉靖需要的,用一批自己可以控制的大臣,拿住京师的衙门,进而掌握住朝政,让大势控制在自己手中。接着,就可以推动下一步的新政,实现自己的理念。

在那之前,这场导致明朝官场大震动的礼议风波,先定出了调子,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兴献皇帝称皇考、蒋氏称为章圣圣母皇太后、武宗称皇兄、庄肃皇后夏皇后称皇嫂。

这道圣旨下发时间不久,那位二次发病,浑浑噩噩的张太后,就在一次急病中,一睡不起,与世长辞。随着她的死,也预示着,孝宗时代的烙印,已经被嘉靖彻底抹去。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生变

张氏的死,原本也得算一个大事,可是在现在大礼议之争的环境里,她的死活,就变的无足轻重,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也没多少人真正关心。整个朝局的变化,官场的动荡,远比一个太后的死活,更引人注意。

动荡持续了十几天的光景,被关押的大臣,陆续得到了释放,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开始并没有到衙署内工作,试图通过不工作来表达不满。可等到他们想回到衙署时又发现,自己的岗位,已经被人占据了。京师里传说着杨承祖悬秤卖官,将六部五寺职位明码标价,大发横财的传言,让这些人恨不能食肉寝皮,偏又无可奈何。

通过左顺门这次事件,这帮人也意识到,硬拼多半是拼不过这位宠臣,只能继续送礼,希望把自己的岗位买回来。剩下被放出来的,就都急着回衙门抢印把子,免得自己将来想回也回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