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办法就是····”项玉伸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吓得松下美惠子失手打翻了矮塌上面的茶杯,茶水顺着案面流到了地上的软席上面。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打翻将军你的茶杯的。”她慌忙掏出手绢擦拭案上的水渍,项玉这时已经走到了她的跟前,伸手握住她的手腕,不让她继续擦拭下去,手绢上面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没关系的,洒了就让它洒了,又有什么关系,就让它过去好了。”项玉这句话里面含有深意,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听懂。

“项将军您千万不要这样做,那些士兵是无辜的,我不反对您让他们去出工就是了!”松下美惠子被项玉一吓再也不提什么反对,和不满了。

“呵呵,你早这样想就好了,这个时候战船还没有打造好,他们也走不了,让他们出去修路也好,就当是锻炼身体了,等到船只一旦造好了,我马上就让他们回日本去救好了,公主殿下你也不必过于担心。”项玉这叫恩威并施,再次给你一些希望使你对未来充满希望。

派人送走了松下美惠子,项玉动身去了一趟船厂,说起来是个船厂,其实还没有开始动工,只是在海边选了个大致的位置,在面上做好记号,准备破土动工,船厂的位置就在之前日军的营地哪里,这里的片海湾位置比较好,而且离基隆城也很近。

在这之前,早有人手将海面上的一些漂浮物和日军的死尸都清理掉了,这里和基隆只见隔了一道山,明军未来打算在山上建造一处炮台,这样就可以兼顾两处地方了,之所以不再基隆城外面建造,是因为基隆城外的海湾有一点点狭窄,未来发展商业和船运,狭窄的水道会削弱明军海军的防护力,加上位置有限,很容易伤及无辜。

不过一旦明军有条件了,项玉自然会派人将航道拓宽和疏通。

船厂项玉交给了李权负责管理,李权这段时间一直跟着之前的渔民们学习海航的知识,尽管渔民们知道的也非常少,但是毕竟比完全不知道的强,现在明军俘虏了一批日军的水手和海员,航海方面的教员是有了,但是由于语言不通互相之间没办法沟通,因此互相之间只能用手比划和文字交流,日本人的文字其中有一部分的汉字,日本船员写出来李权自然不可能全部看懂,因此每天着急上脑,却毫无办法。

项玉见到这样的场景突然间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松下美惠子她为什么会说汉语,而且听上去十分纯正,字正腔圆,十分顺耳,能不能请她来叫日军学汉语,或者明军学日语,让她来客串几天的翻译官也不错啊,不然她一个人呆在府中肯定十分烦闷。

项玉自从那日送她去将军府之后就一直再没回去过,明明是自己反而府邸,搞的自己都很陌生的样子,军营倒成了自己正真的家了。

第七十九章承天府军议(求收藏!)

三月份的承天府已经有一点点炎热了,正午的气温往往让人叫苦不迭,天兴县里面显得比往常更加冷清一些,街上看不见来往的商贩,连行人也都见不到几个,人人脸上都是一副神色匆匆的样子。

在东面的官署外面守备这层层重兵,里面正在进行一场会议,官署的大堂内坐满了大大小小数十名将领,正首的位置目前还空着在,座位的上方挂着一个写着“公正严明”四个大字的牌匾,这里原来是一个县衙,这个时候县太爷正搬了个平凳坐在一边,当起了文书记载。

下面的众将这个时候已经议论开了,大堂显得十分嘈杂,县太爷显得十分沉寂,甚至有几分无奈,之前的县太爷撂了蹶子跑了,他被这些个当兵的强行推上了这个位置,恰逢敌军压境,他这个县太爷便成了一个专门的文书,天天记载这些个没营养的会议。

“大将军到!”大堂外面跑来一群士兵,不只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众人听后都停下了话题,向外面望去。

门外走近一名身材高大,面色凝重的中年将领,他径直走到主座上面坐了下来,回首环顾了一下到场的将军,发现又少了几人,心里顿时烦恶起来了,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坐下。

这人自是冯信无疑了,自从去年七月份他和刘国轩交恶之后,两人之间一连爆发了三四次的大战,头两次都是冯信胜了,但是在今年二月初的一次交战中,他却被刘国轩和吴豪的联军大的大败,损兵折将达四千余人,剩余的士兵人数还不到八千人,为了补充兵员,他下令在天兴县和万年县中施行征兵,虽说是征兵,其实完全就是抓壮丁一般,只要是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内的男子全部被他抓进军中,这样做才将他的军队数量重新拉回到一万五千人,但是这里面至少有八千人都是没有经过训练,武器装备都参差不齐的新兵,而且还是随时都有可能逃跑的新兵。

冯信的征兵举动使得承天府的百姓大为惊恐,他们害怕遭到强制性的征兵,于是纷纷拖家带口向北迁徙,东面是吴豪的地盘,据说那边也在进行征兵,他们同样不敢去。

承天府的人口数量由此骤然下降,人口的流失使得附近大批农田里面的小麦无人收割,冯信担心军粮不足,又害怕麦田遭到刘吴联军的破坏焚毁,因此出动军队强迫城中剩余的百姓出去抢收小麦,老百姓再一次怨声载道,不满的情绪十分强烈。

但是由于之前荷兰人的汉人不准持有武器的禁令,因此城中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反抗之力,所以冯信并不担心这些小老百姓会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他担心的是刘国轩和吴豪两人的下一步的动作。

两人自从合兵以来,就给了冯信巨大的压力,吴豪手中拥有近三千名士兵,这些都是之前郑成功的亲卫部队,装备精良而且进过严格训练,战斗力跟他手底下的这些士兵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在这次的交战之中,吴豪只派出两千人的部队就迅速击溃了他三千人的的东线防御,并且率军攻入了万年县,使得他不得不撤兵回援,这才致使刘国轩的部队在西线海岸成功登陆并且站稳了脚。

目前这两人形成了对他的包夹之势,使得冯信大为被动,完全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诸将有何良策击退敌军?”冯信已经不知道问了几遍了,之所以一而再的将众将召集起来,并不是真的想从他们口中听到破敌良策,而是为了防止他们率军投敌或者逃跑,他在各军中都安插了许多眼线,用以监视和控制各军将领,“屏东事件”对冯信的影响太大,他可不想再出现另一个屏东事件。

“启禀大将军,末将以为刘国轩与吴豪此二人之间的盟友关系并不十分牢靠,甚至算不上是盟友,只是基于彼此之间的利益作出的暂时合作而已,只要化解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则敌军自然不战自退。”就在冯信以为没人会出声的时候,底下一人开了口。

冯信向着人望去,只见他身长七尺,身披甲胄,年若二十,剑眉星目,端端是一副少年将军的形象,不过这人瞧起来十分眼生,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军中有这么以为年轻的将领。

“你姓甚名谁,是哪一军的将领,本将军怎么之前从没见过你?”冯信动也没动,语气听起来也是冷冰冰的感觉,就算是他对这少年将军真的看重,这个时候也要先杀杀他的锐气,在座的这么多将领,冯信不想让他在这时大出风头,免得成为众人嫉恨的对象。

“回大将军的话,末将李云聪,是西军的主将,上个月才刚刚接任的,还是大将军您亲自任命的。”李云聪并没有察觉出冯信的良苦用心,对于诸将的不善的眼神也置若罔闻,不屑一顾。

西军主将?冯信想起来了,之前西军被吴豪的玄甲军打残了,连主将也被射死在战场上,他便下令让西军副将接任主将一职,难道就是此人?

冯信这时才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将领,他点了点头,看不出在思考些什么。

“西军是支老部队了,也算是跟着我出生入死好多年,当年国姓爷也曾说过我冯信手底下的西军那是一支劲旅,目前西军虽然有一点点小问题,但是将它交到你这样年轻有为的将领手上,我很放心呐!”眼看着李云聪的锐气打压不了,冯信干脆替他在添一把火,表示自己十分看重李云聪,使得驻军将领对他更加戒备和嫉妒,他也只好完全倒向自己。

果然,冯信的话一说完,下面的将领都议论了起来,大多是相互打听这李云聪是何许人也,怎么突然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

一人道:“西军这个时候不是被打残了吗?他一个西军的将领拽什么拽,别看他在这里意气风发,说不定一到了战场上就吓得尿了裤子!”这人的话引得堂下诸将皆一齐哄笑,冯信半眯着眼睛,暗暗观察这李云聪的反应,只见众人嘲笑和议论他的时候,他也只是笑笑,并没有表现的拘束或者大怒,冯信暗赞一声,此人不简单,是个可塑之才。

冯信轻咳一声,打断了诸将的议论和嘲笑,他盯着李云聪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李云聪,本将军问你,你果真有办法破解眼下的这般困局么?”

李云聪并不回避冯信的眼睛,他显得十分从容淡定:“末将确实有把握,只是要大将军给予末将一定的权限!”

冯信冲他招招手,示意他靠近些,李云聪会意,走上前去在他的耳边一阵细语,冯信听完脸上闪着红光,右手重重的拍在身前的卓案上面,大声道:“好计策!”

ps:这是今天的第三章,点击接近一万了,不知道能不能破,如果破不了的话,我会在22:30再补上一章,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我不知道怎么看是谁给我投的推荐票,真的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第八十章刘吴联合

承天府的西边三十余里有一处平坦的海滩,之前这里曾建有一处浅水港,后来无人使用以至于渐渐荒废,而这个时候海面附近停满了大批战船,他们悬挂着明军的黄底龙旗,显然是明军的水军。

而这个时候明军有如此规模水军的人显然只有刘国轩一人了,他在金门之战后就撤到了台湾城,在清廷和荷兰人的联军意图进攻承天府的时候选择了撤走,直接将明军的腹部暴露在联军的兵锋之下,因此在明军的内部被人唾弃,郑成功病发身亡之后刘国轩错过了正合明军的大好机会,白白给了老对手冯信一个收纳部队的良机,他对此自然感到十分不满,不过好在自己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水军,因此刘国轩心中并不着急。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明军在拿下热兰遮城之后将城中的大量物资全部搬到了承天府中,台湾城中物资储备极少,不仅是弹药盔甲武器稀缺,就连粮食也所剩不多,明军水军一共有超过八千名士兵,按照每人每天三斤粮食计算,城中的存粮只够他支撑三个月,因此他才急于进攻冯信,意图在岛上找到一处落脚之处,再行征粮以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但是冯信将他的这些问题全部看在眼里,就是不跟刘国轩在海岸线附近交战,以免因为没有水军而吃亏,这样一来就将刘国轩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每当他派军要对台湾岛进行登陆,冯信就会派军队到登陆场后方驻守,刘国轩部队缺乏陆军,水兵在岸上的战斗力自然大大不如正规陆军,因此他也没敢深入内陆,但是不深入内陆就没办法得到粮食补给,因此局势一天天对刘国轩不利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