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整个明军,尽管很多将领对此不屑一顾,还窃以为是项玉自己搞的什么幺蛾子,但是普通的明军士兵对此则更多的是欣羡,因为战场上谁都可能会有受伤的可能,受伤之后士兵们肯定希望被这些年轻貌美,动作温柔的女子照顾,谁愿意整天面对大老爷们。

从伤兵营里面出来之后,项玉很快便调来一批士兵担负起伤兵营的保护工作,说是保护,其实就是防止士兵们没事的时候进去骚扰这些女护士,不过这种情况倒是项玉多想了,明军士兵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基本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不过有备无患嘛。

项玉这边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自己的训练,而明军的高层这个时候已经乱了锅,荷兰人和清廷的水师已经攻下了澎湖,刘国轩不敢与联军正面接站,带着台湾岛的水军退回了台湾城,这样一来整个西面的台湾岛就都暴露在了清军和荷兰人的坚船利炮之下,联军可能从其中任何一个地方登陆,然后从陆海两边同时向明军发起进攻,许多将领大骂刘国轩,骂他畏敌如虎,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有的说他包藏祸心,自己将明军水军主力带到了台湾城,却将承天府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恐怕是想自立门户。

这些传言在明军大军中传得沸沸扬扬,郑成功却在这个时候病势加重了,台湾的湿热加上水土不服使得郑成功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右腿和左肩的伤势这个时候也复发了,明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台湾岛的时候郑成功还能强撑住,他要主持明军的大局,将权力交接进行到底,但是这个时候的两个消息直接将他击倒了。

第一个消息就是吴三桂将抓获的永历帝交给了清廷,清廷为了分化吴三桂和南方的汉人,又将昭宗交给吴三桂处理,吴三桂在六月十五日时在昆明将昭宗绞死,明朝这个时候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死去了,郑成功兴中大悲,紧接着又传来他的长子郑经和家中的奶娘私通,被唐显悦告发的消息,这个消息明军高层本想压住不让郑成功知道,以免他受到刺激身体进一步恶化,不料郑成功不知道从何处得知了这一消息,当场气的吐血昏迷,郑成功身边的将领和军医好不容易才将他唤醒,他却下令让吴豪带兵前去捉拿郑经,如若反抗则格杀勿论,吴豪这个人接到军令之后带着士兵出了天兴县,却并没有去捉拿郑经,吴豪已经看出了郑成功即将油尽灯枯,郑经有很大的可能接位,这个时候自己参合了进去实在是很不明智,而且他对于明军的未来形势并不看好,于是带兵洗劫了万年县将城中的商家劫掠一番,然后带着劫掠来的粮食和钱财向东北潜逃,跑进了台湾中部的群山中去了。

万年县被劫掠的消息很快又传到了郑成功这里,郑成功终于撑不下去了,怒急攻心一下子又一次昏迷过去了,这一次军医们想尽一切办法最终没能挽救这个明末抗清的中流砥柱。

郑成功的死讯没能够及时封琐住,天兴县中的明军这个时候本来军心不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陷入了混乱之中,军中将领本来分为两派,但是由于刘国轩这个时候率军在外,所以另一派的主将冯信很快就掌握了城中的大局,冯信以郑经私通奶娘伤风败俗,加上在金门弃军逃亡的理由拒不承认郑经的领导,实际上形成了割据分立,并且将郑成功的死说成是郑经派人谋害,为了自己能够尽快掌权,冯信打出为郑成功复仇的旗帜率军西进要讨伐郑经。

郑经刚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十分惊讶,冯信之前跟他交往密切,可以说是自己的支持者,怎么突然说翻脸就翻脸了,这个时候还要带兵前来攻打自己,郑经怎么能不着急,他手下的士兵都是金门之战的残兵败将,军心不稳,人数不到两千人,军中甚至连像样的大将也没有,黄庭在金门岛向清军投降了,郑经手下只有一个陈永华,没人统兵,士兵们听到消息纷纷逃亡,之前他们就被郑经抛弃过一次了,这一次终于轮到他们抛弃郑经了。

士兵的逃亡使得郑经不敢留在原地,带着剩下几百名亲兵慌忙向北逃窜,冯信见到郑经逃走了,一面收拢残兵,一面派出士兵前去追击,眼下他还有至少两个劲敌,一个是东面的清廷和荷兰人的联军,一个是南边盘踞在台湾城的死敌刘国轩,冯信不敢离开承天府,但是也不想和清军作战,于是派人送了一封请降信给施琅,表示愿意向清廷投降,并且愿意协同清军一起攻打台湾城的刘国轩。

第五十九章明军内乱

此时的联军内部也变得微妙起来,冯信派来请降的消息传到了荷兰人那里,荷兰人欣喜若狂,明军的内乱对于他们进军台湾岛,重新夺回台湾岛这个殖民地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好消息,他们一边积极准备进军台湾,一面催促清军加快动作。

但是这个时候的施琅却又不愿意进兵了,施琅他虽然是跟荷兰人联手打败了明军的水军,但是他并没有料到郑成功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去世,这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很多计划和部署,施琅虽然是一名清军将领,他同时也是一名出生于南方的汉人,他明白清廷并不是真的看重他们这些汉人,尤其是他还是一个降将,一旦他将明军彻底荡平,那么他对于大清王朝对于满清贵族来说,他施琅的使命算是完成了,他们可以随便的将他一脚踢开,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施琅就像那良弓和走狗一样变得毫无用处最后被无情抛弃。

在这之前清廷将郑芝龙一家上下全部斩杀,这件事情对于施琅的触动很大,郑芝龙不仅是他的老上司,带着他混南洋当霸主,还给了他施琅出人头地的机会,郑芝龙尚且能够被清廷处死,更何况是他这个反复投降辗转不定的人呢?

因此施琅明白要给自己留一个对手,好让清廷不敢轻易的弃用自己,这个对手不能太强,对手太强了局势难以把控,他施琅也身上的压力也会变得极大,对手也不能太弱小,太弱小的话清军可以找到另外一个人替代自己,比如说明军的很多水师降将,就像之前在金门岛投降清军的明军水军主将黄庭,这个人投降的当晚就被施琅派人秘密毒死了,原因很简单,这个人的能力已经强到可以部分代替他施琅的角色了,这是他绝不容许的。

同样的,台湾岛这个时候也不能真的攻打下来,打下来不仅对自己不利,而且会白白便宜了荷兰人,荷兰人的舰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金门海战中的表现却令打了一辈子海战的施琅感到十分震惊,这支军队的战术素养,战术执行能力实在是出众,黄庭的十几艘战船被他们轻松的击溃,荷兰人的船坚炮利使得施琅对他们的警惕性变得十分强烈,他以清军在之前水战中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为由驻兵在澎湖,拒不前进,不愿意协同荷兰人一起进攻台湾。

荷兰人发现清军突然变卦,游说施琅半天,施琅只是不理,荷兰人气的只能破口大骂清军失信,没有别的什么办法,然后气急之下带着军队自己去进攻台湾岛。

他们经过侦查后发现岛上的明军水军主力都在西南方向的台湾城里面,而台湾城的这支水军实力比较强劲,加上周围的地形对于荷兰人不利,因此他们没有打算直接去进攻这支明军,转而将目光瞄准了驻扎在赤嵌城一带的另一支明军,这支明军人数不算多,而且没有海军,没有海军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荷兰人自己的手中,他们可以从多个地点登陆,可以选择和明军作战的时间、地点甚至是战斗的规模,而明军完全只能被动的防御,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将数量有限的部队分散开去防守荷兰人的进攻。

这就跟1840年第一次**战争的形势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清军换成了这个时候的明军,荷兰人先后试探性的登陆了两次,明军很快就发现了登陆部队,紧接着大队的明军便赶了过来,荷兰人的陆军还不到一千人,不可能在登陆场跟明军硬拼,于是很快就撤走了。

很快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弱点,明军发现荷兰人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攻,自己都不去理会,荷兰人最后还是要来进攻承天府,自己虽然没有海军,但是陆军人数远远超过荷兰人,在地面上打起来自己怎么都不会吃亏,因此干脆就不作理会了。

荷兰人发现,自己由于陆军人数有限,即使登陆成功也很难威胁到岛上的明军部队,这个时候要是清军的部队还在的话那就好办了,用清军的兵力优势可以直接威胁城中的明军,荷兰人哪怕是跟在清军后面打仗,这一仗也不会太难,但是由于这个条件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只能另想办法,荷兰人发现明军的弱点就在于,即使明军在兵力上面有优势,但是由于不敢分散兵力,害怕遭到己方优势兵力的伏击,所以明军几乎都放弃了外围的据点,这就意味着荷兰人可以出兵到岛上去,在不被明军发觉或者在明军大军赶来之前,在登陆地点洗劫一番,然后快速撤走,通过这种手段不停的袭扰明军,而且可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荷兰人的这个办法果然起到了效果,在承天府周围的村庄部落很多都遭到了荷兰人的洗劫,明军每一次都派遣了军队,但是没有一次能够跟上荷兰人的节奏,总是一副姗姗来迟的样子,时间一长,老百姓再也难以忍受,他们不相信明军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他们,纷纷拖家带口向北迁徙,人口的转移对于明军来说是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明军的兵源受到威胁,连带着税收,粮食供给,生产品的生产都会慢慢发生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明军内部又陷入了一场动乱,明军将领林凤指责冯信畏惧洋人,不敢出兵与之交战,却只顾着对明军内部进行清洗,表示不再服从冯信的领导,带着龙冠营离开承天府,向东迁徙。

冯信哪敢放他走,一旦他走了底下的将领个个效仿,那他的统制就崩溃了,于是立即出兵阻拦,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冲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屠杀,一千余名明军被杀死,其中九百名龙冠营的士兵全部遇难,林凤也被冯信下令处死,这场兵变发生于万年县东面的屏东,史称“屏东事件”,屏东事件进一步分化了明军内部的将领,表面上众将领皆服从冯信的领导,其实每人都各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心思,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是到了后来冯信除了自己的亲属军队三千人之外,其他任何人的军队调动起来都几乎是不可能。

明军这个时候的混乱更加加剧了荷兰人的袭扰,他们如同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一般,变得十分难缠,百姓们深受其害,却没有能力自保,只能向北向东向岛内迁徙。

荷兰人劫掠到最后,终于将目标对准了项玉驻守的这个渔村,而项玉对此有没有防备呢?

第六十章激战荷兰人

岛上的变故项玉这个时候多多少少也都有耳闻,他的驻地距离天兴县不是很远,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会被牵扯进这场漩涡中去,由于他的军队数量少,而且是新兵多,起初冯信和刘国轩谁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但是随着“屏东事件”的发生,冯信身边的可以调动的军队越来越少,他便打起了项玉的这支军队的主意,三番两次派人给他传达军令,让他将军队带进天兴县,项玉哪里会不明白他想夺取自己的军权,当然不会同意。

他对于这一段历史并不是怎么了解,好像历史里面也没有讲解郑成功死后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