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被逼无奈只能在距离乌兰巴托不远的地方和中华军展开了决战,乌兰巴托对于蒙古人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二十万骑兵进攻十万步兵,单从纸面实力上来说,双方可谓是不分上下的,可是实际上的情况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蒙古人的骑兵想要使用蒙古人射箭法来消耗中华军,他们都是轻骑兵,冲击力没那么强。

只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装备的步枪无论是在射程上还是精准度上面,都要远远的超过蒙古人的弓箭的,所以当蒙古人施展开他们最擅长的取胜方法的时候,却被中华军的火枪打的灰土土脸,再加上中华军的火炮的攻击,给蒙古人的骑兵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二十万人的骑兵直接被打死了接近两万人,超过五万人受伤逃走,而其他的军队几乎全被打散了,而最关键的是,中华军在这一战之后十分轻松的就拿下了乌拉巴托。

蒙古人这个时候联军被打散了,于是各自率军回到了自己的部落,但是他们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十分厉害了,向北是气势汹汹的俄国人的地盘,向南直面中华军的进攻,向西是中华军控制的新疆地区,向东则是清廷,本来蒙古人是可以选择撤往清廷方向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在清廷退回关外的时候,就已经和清廷离心离德了,这个时候即便是退到了辽东去,对于他们而言依旧是一盘死棋。

蒙古人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向中华军投降了,只要有一个部落带了头,其他部落也就相继效仿,最后就连一直支持清廷的科尔沁部也倒向了中华军。

蒙古的收回对于中华军而言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这不仅解除掉了北边的这个巨大的威胁,历朝历代,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中原朝廷的最大隐患,这一局面到了这一天终于得到了改变。

而另外的一个好处那就是给中华军提供了一片养马场,尽管在占领了新疆西藏等地之后,中华军手中已经得到了一批马,但是其数量显然还不足以建立一支骑兵部队,而这个时候随着蒙古的拿下,整个蒙古草原都是中华军的养马场,而且还能就地招募到大量的善于骑射的士兵,再给他们装备上先进的马枪,这支部队势必将会比成吉思汗时代横扫欧亚大陆的那个骑兵军团更加可怕。

第四百一十三章锦州之困

在中华军占领了蒙古之后,形势对于清廷而言已经是越发的危急了,在拿下了蒙古之后,清廷西边的屏障也就失去了,而且中华军还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养马场,能够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即便是中华军的骑兵部队成军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中华军可以将军队调到蒙古草原靠近清廷的这边,绕过太行山脉和其他山势的阻隔,也绕过了辽东这一条狭长的走廊,不必花时间去一点一点的攻破清军的堡垒,就能够直接威胁到盛京的安全。

更加糟糕的是,由于中华军的海军实力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其军队还有可能通过海上线路,乘船在辽东半岛甚至是锦州东边的这一带直接登陆,因此清军实际上是面临着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的。

清廷经过一年的扩军之后,这个时候是终于从朝鲜战争之中恢复了过来,其军队的总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五万人,不过要防备三个方向的威胁的话,这一点军队还是远远不够看的。

康熙皇帝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尽管他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无奈对方的实力要远超过自己,而且双方手中可以调动的资源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这个时候中华的兵力四少于清廷的,但是其国内的人口数量庞大,军队的扩招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反观清军这边,除了目前的这二十五万军队之外,族内的几乎所有的成年男性具有作战力的壮年劳动力加在一起还不到十万人,这一仗如果消耗下去的,就算是拖,清廷也会被拖死,甚至满族也会被这场战争拖到男丁锐减。甚至有灭族的危险。

在结束了蒙古战役的两个月之后,中华军就发动了对清廷的作战,中华军这一次调集了十五万大军,其中山海关方向只有五万人,而北边则集中了八万军队,还有两万人准备乘船在辽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发动攻击。

清军的应对措施比较被动过。面对来自山海关的中华军,清军还是选择层层抵抗的方式延缓其推进速度,而在面对来自北边的八万大军的时候,清军在锦州集中了六万人,在盛京集中了五万人,在辽东半岛也布置了五万人,还有三万的骑兵部队作为机动力量伺机赶往各处去支援。

而中华军的北边的这八万大军的正面几乎没有什么阻挡,因此很快就向前推进了一百多里,这个时候来到了锦州城和盛京之间。只是这个时候选择进攻哪个地方都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遭到另外一个地方敌军的袭击,清军的机动兵力加上驻守在两处城内的守军,能够瞬间集中十四万的军队对付中华军的这八万人。

不过清军的这个部署比较不利的一点就是,一旦中华军从山海关突破的话,其部署就将非常被动,锦州城内的六万大军就被限制死了,不可能北上支援。只能南下抵挡中华军的推进。

在看穿了这点之后,负责北线进攻的中华军也丝毫不着急。就驻守在锦州和盛京的中间,即便是两个城池的守军加上清军的机动部队全部出动前来进攻他们,也不会讨到丝毫的便宜,而他们这样的话等于是阻断了清军部队南下支援锦州以南的路线。

尽管中华军北边的部队没有南下夹击锦州的守军,但是从南边北上的中华军和从东面海上登陆的中华军对锦州城形成了一个包夹,使得城内的清军难以脱逃。

在这种情况下。驻守在盛京城内的清军显然就十分着急了,康熙再也坐不住了,立即亲帅着五万大军和三万外围军队,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部队开始南下驰援锦州。

不过中华军这个时候已经在通往锦州城的必经之路上布置好了防御阵线,因此面对着清军的进攻一点也不慌。而锦州城内的清军六万军队刚想移动就被从海上登陆的两万中华军给堵住城内了。

双方的军队布置的犬牙交错局势看上去一片混乱,清廷尽管拥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却被分割成了三段,并且这三段军队都处于不利的被动位置,而中华军在南边由于阻挡住了锦州城的清军南下,所以南边的清军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之下只能疲于应付,因此自然是很难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很快就被拿下了五座堡垒。

清军这个时候连忙将部署在靠近朝鲜一边的五万军队调过来,加强对北边的中华军的进攻,意图尽快的打通这一条连同锦州城的交通线。

只是赵登明不慌不忙,中华军在锦州城的北边建立了三层防线,依靠着自己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牢牢的掌握着自己的阵地,尽管清军这边的攻势十分犀利,但是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并且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之外,根本就没能取得丝毫的效果。

七月底,锦州城以南的所有堡垒已经全都被中华军拿下了,尽管消耗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清廷的援军依旧迟迟不能抵达增援,因此这个时候南边的五万中华军和早就抵达锦州城的两万军队一起包围了这座镇守着北国之门的坚城。

中华军发动了锦州战役,北边的清军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更加的着急了,一旦锦州失陷,中华军三个方向的军队就能够合兵一处,这样一来剩下的清军将万难抵抗了。

康熙此时正在军中指挥作战,眼下时间紧迫情势危急,他只能不断的催动着军队向中华军的防御阵地上进攻,但是这个时候清军的锐气早已丧失殆尽了,而且他们在之前的攻击之中已经付出了将近三万人阵亡四万人受伤的代价了,这个时候手中的军队已经折损过半,自然不会对中华军造成太大的压力。

锦州城是一座原本就是一座坚城,在加上明军在这之前不断地对其进行维修和加固,使得其的城防设施齐全,防御能力极强。

中华军调集七万大军对锦州城展开围攻,锦州城墙十分坚固,都是大块的大青石堆砌而成,中华军的炮弹打在上面直接就被弹了回来,而锦州城的城墙很高,搭云梯强攻的话对中华军是极为不利的,也会造成极大的伤亡,而城内的清军这个时候兵精粮足,因此龟缩在城内不主动出战,而一旦中华军强攻的话势必就会落入到他们的陷阱之中。

情势似乎没有张聪预料之中的那么顺利,因此,在一连猛攻的五天之后,中华军终于暂时停止了进攻,部队开始轮番休整,而张聪这个时候则在想一个破城的良计,之前时间对于清军而言十分不利的,但是现在,时间对于中华军而言同样是十分不利的,负责北边阻击的八万中华军这个时候尽管部队的损失不大,但是其粮草弹药已经接近告罄了,而清军的两万骑兵卡在了蒙古进入辽东的入口,因此中华军的后勤部队是没有办法向战场上运输各类物资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破城

而这个时候在收到了锦州城的守军发来的飞鸽传信之后,盛京这边的清军的心也就稍稍的放松下来了,尽管清军还不知道对面的中华军这个时候面临着弹尽粮绝的情况,因此没有继续发动强攻,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对靠近蒙古那一侧的封锁。

张聪想了很久,最终决定采用挖地道的方式炸城,锦州城的城墙实在是太坚固了,像这样毫无意义的炮击下去的话还不知道要拖多久,中华军根本就拖不起,为了尽快打通北上的通道,他的军队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拿下锦州城。

中华军士兵选择在距离城墙三百多米的地方挖建战壕,摆出一副长期作战并且打算困死锦州城的姿态,而实际上,在这些战壕里面,就有中华军偷偷挖掘的地道,因为这个时候战壕挖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土,使得城头上的清军根本就不知道中华军实际上在偷偷的挖掘地道。

但是战壕远比地道要浅,也要好挖的多,一条三百多米的地道至少需要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还是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昼夜不停的轮替作业才能达到。

因此,在战壕率先完工之后,中华军将自己的火炮对准城内的守军,开始定时的开炮攻击,以干扰城内的守军并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发现中华军在底下的作业。

锦州城的清军果然被中华军的一系列动作所骗了,在这之前,他早就听说了中华军的火炮犀利,本以为自己的锦州城可能也会不保,谁想到锦州城的城防竟然这么坚固,对方的火炮虽然犀利。但是拿这道坚固的城墙丝毫没有办法,而他们之前试图突袭城墙,堆放炸药炸毁城墙也是被守军给挫败,因此这个时候应该是已经黔驴技穷了吧,所以才会摆出一副打算长期围困的样子,只不过自己手中粮草充足。军备齐全,根本就不怕敌军的围困,你想要围困你就围困好了,看看谁先坚持不下去。

清军主将这边的警惕性一松懈下来,张聪的最大一个担忧就解决了。

很快,底下的通道已经挖到了锦州城的城脚下,中华军的士兵沿着地道进行了横向拓展,在城墙边上挖出了一个大洞,然后将大量的炸药都堆积在下面。为了防止威力不足,这些炸药的重量加起来足足有两千公斤,运了半个小时才全部运完。

两千公斤的烈性炸药,其威力可想而知,就算是钢铁也会被炸的粉碎,更别说只是普通的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