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清军的表现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华军这边的射击十分精准,而且是距离越近士兵们打的就越准,因此清军的阵地上不断的有士兵中弹,而他们自己的火枪兵则几乎没有对中华军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因此除了有限的几门火炮给中华军造成了一些伤亡之外,清军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打击手段。

纳吉格急的满头大汗,在这么下去敌人马上就要攻上来了,用不了半个时辰他的军队就会被四面包围。并且极有可能在此处被全歼,一想到这里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纳吉格立刻下令大军向西边突围,这边是他们原先大营的方向,也是通向官道的方向,从这里突围能够最快的摆脱敌军的追击。

清军这个时候还剩下大约两千出头的军队,这些士兵这个时候在为了保命都跟随着主将向山下冲来,而西边也正是中华军进攻人数比较少的地方,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个时候迂回到了西方来进攻,因此清军的突围看上去是很有可能会成功的。

不过清军很快就被中华军的猛烈打击打懵了。中华军士兵并不和他们正面接触,而是边打边撤。并且逐渐向两边退出去,在中间留出一条通路,看上去像是专门为清军预备的一样,但是这一条路却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四面的中华军迅速的向这边增援了过来,山脚下的中华军这个时候已经摆好了阵型,显然是不准备继续的放纵他们突围了。

“兄弟们,前面就是宁波府的援军了,冲出去,冲不出去的话我们大家今天都会死在这!”纳吉格这个时候红着眼睛大声喊道,有的时候,死亡对一个人产生威胁的时候,人们才有可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而这个时候清军显然是需要这种能量的!

清军士兵自然知道自己这个时候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得险境,于是士兵们发出了一阵阵低沉的怒吼,挥动着手中的兵刃,气势汹汹的向中华军的阵地上面扑了过去,毫不顾忌两边不停射过来的弹雨。

一红一黑,两股力量轰然撞击到了一起,这也是中华军首次和清军发生大规模的白刃战,清军的武器大多是长枪、长矛、刀剑等,而中华军的士兵则使用的是火枪上面加装了刺刀,从长度上来说相对于清军的兵器,中华军这边是要吃亏一些的,但是这个时候中华军却有清军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手榴弹。

中华军的士兵在清军即将冲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掏出了自己的手榴弹,奋力的将他投掷到了清军的阵型中去,数百枚手榴弹在清军的冲锋阵型之中炸开了花,一下子就将清军的阵型彻底的打乱,除了全面的一两百人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之外,剩余的士兵这个时候都被炸的东倒西歪,整个阵型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清军的冲击变得软绵无力,而其主将纳吉格则在最后时刻倒霉的被一发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流弹击中了头颅,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清军的前面一百多名士兵在失去了后面士兵的支持之下,和是他们人数十数倍的中华军撞在一起,就算是他们再勇猛,再能打,也很快就会陷入以一敌十的不利境地,因此不到一刻钟,他们就被中华军干净利落的消灭干净了,而后面缓过劲来的清军再向前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最猛的那一股冲劲,因此根本就不足以撼动中华军的阵型,只能像是飞蛾扑火一样送了性命。

后面的清军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而且这个时候主将已经阵亡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带领他们统一作战,加上他们也被刚才中华军的那一通手榴弹打的有点找不着北,于是只好向中华军投降了,剩余一百多名八旗士兵这个时候还想负隅顽抗,但是却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很快就被中华军全部消灭。

中华军随即开始迅速的打扫战场,主要是清点自己这边的伤亡情况,将受伤的士兵送向滩头阵地去营救,而清军受伤和战死的士兵则有中华军押着这些俘虏来清点,将重伤员和战死的士兵都清理到一边去,轻伤员也和中华军一样送到滩头阵地去,再然后就是将这些俘虏们也都带到滩头阵地去,这里马上就会迎来宁波府的清军的反扑,因此必须要做一番准备才行。

第两百八十七章再歼援军

从宁波出来的清军沿着陆路紧赶慢赶,终于快要抵达镇海了,他们耗时三个时辰完成了接近五十里的行军,这个速度看上去不快,但是实际上对于清军来说这个速度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宁波到镇海一带山路崎岖,加上在城中集结整备,这些都花去了很多时间,因此他们的速度并不算慢。

不过可惜的是清兵还是稍慢一筹,等到他们赶到的时候中华军已经完成了对于镇海守军的围歼,清军只想着尽快赶来,却没有预料到中华军的动作会这么迅速,因此毫无防备之下一头钻进了中华军布置下来的口袋阵中。

从发宁波城出来的清兵赶到了镇海炮台的下面,但是这个时候炮台已经易手了,清军将领见势不对,立刻就想要撤兵,但是这个时候哪里还来得及,中华军已经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从四面八方一下子就围了上来,将他们这四千人压缩到了一个狭小的区域里面,接着便发动了猛攻。

宁波城出来的军队这个时候没有像之前镇海守军那样的地利优势,而且大军一路赶来这个时候已经是疲惫不堪,因此遭到了中华军的围攻之后哪里还抵挡得了,一下子就被中华军给打散了,士兵们乱成一锅粥四散奔逃,根本就阻止不住,整个战斗很快就解决了,四千军队在路上就已经跑散了上百人,来到镇海下面不到两个小时就被中华军全歼了,阵亡的人数倒是不多,只有七百余人,但是被俘的士兵多达两千七百余人,只有四百余人成功的逃出去了。

中华军在登陆之后接连进行了两场战斗,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因此士兵们的士气很高因此赵开决定暂缓休整,趁着这个时候宁波府中军队外出防御空虚的时候出兵进攻,必定会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以免他们得到消息之后加强防御。

当即,中华军这边兵分三路,一路向西沿着甫江直扑宁波。这条水系比运河要稍微宽一点,可以行驶三百到五百吨的船只,中华军舰队之中的很多运兵船都符合这个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两路军队分别向南和向北进攻昆亭寨、松浦镇,拿下这两个地点则能够确保在镇海之外中华军的两翼的安全。

这三路大军进攻宁波府的是主力,出兵五千人,南边进攻昆亭寨所需面对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只有一千人,北边进攻松浦镇的军队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有四千军队,剩余一千多人则在镇海一带坐镇,等待进攻宁波府的军队拿下宁波城之后,就会立即展开人口的转移工作,这些军队便负责他们的接送和安置,中华军原本计划是要在镇海坚持五天以上,至少要转移三十万人口才会撤退。

为此,从台南和基隆方向征集的大量商船北临时充当了运送船只。这个时候正在组织船队,预计在明天下午就能抵达。到时候就能组织第一批的移民走海路离开了。

中华军大举进攻的消息最早通过镇海炮台的烽火传递到了各地的清军那里,而这一过程要进过沿途的烽火堡的不断传递,预计只要三个时辰的时间,驻守子啊杭州城的清军就能够接受到这一消息。

杭州城的清军人数众多,城内拥有两万名驻军,这支军队一旦出动将会给中华军很大的压力。虽然中华军不一定抵挡不住,但是势必会因为清军的威胁而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这对付这一支清军上面去,这样一来人口的转移和沿途的护送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不仅会降低接受到的人口数量,而且还会大大延长这一进展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的清军的源源不断的增援,只会造成中华军这边的压力的持续放大,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在中华军的计划之中还部署有一支疑兵。

这支疑兵其实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一支疑兵,因为他的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以至于让人很难相信他是用作牵制作用的,而非战役的主力。

这是一支由一百八十余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的水面舰队,其中包括一百一十余艘战船,四艘铁甲舰和超过四十艘吨位超过六百吨的大型战舰,除了战船之外,还有很多的商船这个时候也被按照海军舰船的样式被涂装一新,上面插满了各种旗帜,营造出一种满载兵员的样子,为了增加可信度,这些船只上面都装载了很多的粮食和物资,因此显得吃水很深,行动迟缓,饱胀的风帆连成一片,舰船从东方背对着太阳向西驶来。

为了掩护陆军的这一次行动,海军可算是出了老本了,整个台湾内部几乎所有能够动弹的舰船全都出动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民兵这个时候也被拉来凑数,他么船上中华军正规士兵的装束,拿着新换上的武器装备,看着停泊在港口的这么一大片的战船,一个个内心是激动万分的,可是等到战船出海之后不久,他们的心情就奔溃了,海上的风浪太大,舰船不停的摇晃,很多人都趴在船舷边上交公粮,一连吐上了一个早晨,直到肚子里面的苦水都吐出来了还抑制不住那种胃里面翻江倒海的感觉,海军士兵则充满同情的看着这群倒霉蛋,心里却暗爽:你们以为海军的这碗饭是好吃的啊!

舰队先向北行驶,和进攻镇海的编队保持一个方向,然后转向向东,在黄星岛一带和进攻镇海的编队分开了,按照陆军的速度和消息的传递计算,中华军进攻镇海的消息要等到四个时辰之后才会传到杭州城,而这个时候杭州城是不会出兵的,他们会等宁波府发来的第二份敌情报告之后才会出兵,第二份报告是用信鸽传递的,因此中华军这边也很难阻止,所以只能利用这里面的一个时间差来尽可能的为地面进攻部队拖延时间,而李权自己是绝不会甘心将海军摆在一个配角的位置的,他回首望了一眼金色阳光下面的舰队,嘴角微微扯起一个弧度。

第两百八十八章兵分两路

正当杭州城的清军因为镇海再起战事而准备出兵赶赴援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有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正向杭州城逼近,这主要是因为清军在海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据点以供他们打探到情报了。

清军的主将是汉军镶红旗的赵国祚,这人算是中华军的老对手了,虽然他和中华军交战的不多,但是在这之前,赵国祚和郑成功的军队曾经多次交战,几次都挫败了郑成功的进攻,因此被顺治任命为浙江总督,兼管房屋和政事,在原本的时空里面他本来应该在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的时候调到山东去的,但是因为项玉的出现,导致郑成功的军队提前进攻台湾,所以他这一调动却最终没有到来。

赵国祚今年五十五岁,虽然年龄很大了,不过精神矍铄,能开两石弓,一顿能吃三碗饭,常常自比廉颇,清廷目前的海防局势十分不利,因此赵国祚在浙江的位置就一直动不了,浙江就是康乾盛世的时候所说的江南一带,这里商业发达物产丰富,加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一直是清廷的重要税收和粮食的主产地,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清军这边刚刚大军出城不到两个时辰,还没有走多远,杭州城内就冒出了告警的烽火,这可把赵国祚吓了一大跳,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差一点中计,中华军一定是使用的声东击西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