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埃协定》为英国加紧对埃及的侵略大开方便之门。
1851年英国取得修建亚历山大至开罗铁路的特权,1856年法国取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权。经过10年施工,以12万埃及民工的生命为代价,运河于1869年开通。英国为控制运河,于1875年买下了埃及的全部股票,获得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取得了运河的控制权。1876年,埃及政府宣布财政破产,英法趁机掌握埃及的财政大权,对埃及实行“双重监督”,英国管理埃及的收入,法国管理支出,英法资本随之拥入,在埃及开银行、办工厂、经营公共事业和航运,从而控制了埃及的经济命脉。1878年8月,在英法策划下,埃及成立“欧洲内阁”,英法成为埃及太上皇,埃及总督成为他们的傀儡。
1879年,埃及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成立“祖国党”,以陆军中校穆罕默德·阿拉比一帕沙为领袖。祖国党提出埃及独立、反对“欧洲内阁”等主张,利用人民群众斗争的威力迫使总督伊斯迈尔改组政府,辞退外国官员,通过宪法,加强议会权力。英国怂恿土耳其废黜伊斯迈尔,任命他的儿子杜菲克为新总督。杜菲克听从英国摆布,组成反动政府,解散议会,逮捕祖国党人。
1881年9月,阿拉比率陆军起义,包围王宫,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杜菲克被迫召开国会。1882年祖国党组阁,阿拉比任陆军部长,取消“双重监督”制度,通过1879年宪法,英国眼看无法通过总督和内阁控制埃及,便决定进行武装干涉,以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侵占苏伊士运河和整个埃及的野心。
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
1882年7月11日,英国分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这支分舰队由8艘装甲舰、5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装备有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中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约兹”炮,有舰员5700人。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埃及守备部队有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工事阵地简陋。经激烈交战,埃及伤亡2000人。英军2.5万人登陆,占领海港,并大肆洗劫。
面对英军的侵略,祖国党立即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埃及民族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战争”,允诺农民废除所欠外国人的债务。广大农民响应号召,踊跃参军,开罗等市举行反侵略示威游行。埃及军民在阿拉比的领导下,重点加强了开罗的北部阵线。7月28日,埃及军队在道瓦尔村交战中使英军受挫。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埃军接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使英军无法从北部进攻开罗。
但是,阿拉比等人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只加强了开罗北部的防线,而对东线防御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他们轻信了资本主义国家会遵守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结果,英军把进军开罗的突破口定在苏伊士运河方面。8月,英军大量兵力在运河区登陆,20日占领运河区塞得港等要地,接着向开罗进犯,9月,在通往开罗的接近地泰勒凯比尔附近,双方进行了一场决战。埃及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坚守阵地达两个星期。英军改变策略,收买了游牧部落的封建贵族,特别是收买了参加抗战的贝都因族酋长。结果,英军于9月13日突破东部防线,埃及军队被迫退守开罗。
阿拉比力图利用正在泛滥的尼罗河天险抵御敌人,并决定发动开罗十万军民进行首都保卫战。但是,开罗城内的官僚地主和部分军官动摇叛变,乘阿拉比指挥军民在城郊修筑防线之机,开门引敌入城。9月15日首都陷落。阿拉比等爱国将领被俘,大量军民遭屠杀。英军攻陷开罗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战争以埃及的失败而告终。
英埃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埃及从半殖民地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占领埃及后,担心法、俄效尤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他领地,损害自己在中近东的殖民利益,于是一方面宣称对埃及的占领是“暂时的”,一旦秩序恢复,英军即行撤退;另一方面派遣其代理人以总领事的名义进行谈判。实际上,英国驻埃及总领事贝林是埃及的独裁者、英国殖民统治的代言人。他统治埃及25年(1883—1907年),恣意摧毁埃及的民族工业,奖励外国主要是英国投资,推行单一作物种植制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埃及成为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原料产地。埃及的国民经济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埃及成为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
英埃战争中埃及的失敌,原因是十分明显的。阿拉比虽然是陆军中校军官,但他代表软弱的埃及资产阶级,对英国侵略的危险不做任何准备。英军发动战争后,他又没能制定出一套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策略。在战略战术上毫无创造性,也没能发动全民族力量,对英军进行以袭扰、伏击、游击为主的积极抗战。当然,在军事力量对比上,英军占有明显优势。但是,作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巨大潜力在阿拉比所领导的这次抗战中毫无显现,以致仅仅进行了两个月的交战就遭到失败,这不能不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66 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非洲之角反殖民斗争的成功范例
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殖民主义统治的战争,是以埃塞俄比亚的胜利,意大利殖民者的失败而告结束的。它对西欧殖民主义势力是一次有力反击,为整个非洲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树起了一面旗帜。
1870年,意大利国家刚统一,就加入了西欧殖民主义对非洲的殖民掠夺狂潮。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扼地中海—红海—印度洋航线咽喉的非洲之角,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成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的对象。80年代中,埃塞俄比亚为英、法、意的殖民地所包围,三国的势力相继侵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在瓜分非洲的争夺中,因分赃不满意,在取得厄立特里亚和索马利兰一部分以后,一心想吞并埃塞俄比亚。1885年,意大利军队在英国支持下,在马萨瓦至贝卢尔沿岸一带(达纳基尔部族的领土)站住脚后,遂向埃塞俄比亚北部腹地推进,迫使埃塞俄比亚于1889年5月2日签订了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条约规定,埃塞俄比亚北部领土割让给意大利。根据补充协定,埃塞俄比亚从意大利得到200万里拉的赔偿。意大利随心所欲地解释条约的第十七条(阿姆哈拉文本为:皇帝“可以求援于”意大利;意大利文本用“同意”一词代替了“可以”,而该词在罗马则被解释为“必须”)。
埃与意签订条约的同年(1889年),意大利宣布将埃塞俄比亚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的北部领土(阿斯马拉)。1890年,意大利把在红海沿岸占领的全部领土合并为它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埃塞俄比亚人民以极大的愤怒反对意大利这一欺诈行为。麦纳利克皇帝提出抗议,宣布废止《乌西亚利条约》,同时和法国订立协定,向法国购买军火,用法国军官训练军队。与此同时,埃塞俄比亚人民要求停止一切内讧,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麦纳利克的统治适应了这一要求,平息了国内各种分裂活动,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93年2月12日,麦纳利克向意政府宣布:
从1894年5月2日起,埃塞俄比亚将不再履行《乌西亚利条约》所规定的一切义务。为了进行武装干涉,意政府组建了一支1.4万人的军团,由巴拉蒂埃里将军指挥。1894年7月17日,意军进入卡萨拉并对埃军展开战斗行动。
麦纳利克在1895年9月17日发布的“告全国人民书”中说:“……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全体战士都团结在我的周围。”埃塞俄比亚人民万众一心,纷纷响应麦纳利克的号召,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人民在短期内捐款了大量衣物和粮食,全国各地的战士几乎都来参加抗战。麦纳利克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其中有1万名骑兵。埃塞俄比亚的各大封建主同时也是他们所辖各省的司令官,麦纳利克的嫡系部队是埃军的核心力量。1895年12月,意大利远征军连续8次打败埃塞俄比亚的一些封建主,这是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序幕。
意军的全面进攻在3月展开,他们很快就占领了阿迪格腊特。意大利的侵略促进了埃塞俄比亚各族人民的团结,到这年年底,麦纳利克二世已动员了一支12万人的军队。1895年12月7日,在安巴—阿垃吉附近的战斗中,埃塞俄比亚的马科涅诺公爵指挥的埃军首次大败意军。1896年3月1日,在阿杜瓦附近的会战中,1.8万人的意军被击溃。战前,埃军很好地组织了侦察,获得了敌人的作战计划,因此,埃军得以各个重创彼此相隔很远的意军纵队。在一系列战斗中,埃军指挥部巧妙地把对敌的正面冲击与翼侧的纵深包围结合起来,主要突击目标是意军阿利别尔通将军的纵队。尽管意军炮兵进行了有效反射击,但这个纵队仍被击溃,险遭全歼,其余意军纵队也被击败。在阿杜瓦附近的会战中,尽管敌人的技术装备占优势,但是,当地武装力量终于第一次战胜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1.7万名侵略军,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埃军亡4000—5000人,伤6000—1    人。俄国站在埃塞俄比亚一边,竭力阻止英、法、意在东北非扩张势力。
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的胜利,迫使意大利于1896年10月26日在亚的斯亚巴缔结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的胜利,是非洲军队第一次彻底击败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军队。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使埃塞俄比亚成了唯一以胜利的民族战争抵抗外国侵略、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它为非洲人民树立了英勇斗争的榜样和旗帜。
受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胜利的影响,埃及、苏丹人民曾举行过大规模起义。在西非爆发了若干次反对法国的殖民扩张。东非的乌干达和肯尼亚人民以各种形式反抗英国的侵略,最大规模的有坦噶尼喀反对德国的武装斗争。1905年,坦桑尼亚人民举行了著名的马及马及起义,斗争烈火燃遍了从达累斯萨拉姆到基洛萨以南,从基洛萨至马拉维湖以东的整个地区。1904—1908年间,西南非洲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德起义,与马及马及起义遥相呼应,汇成了非洲民族解放的巨大洪流。

67 菲律宾独立战争
“不战胜毋宁死”
菲律宾独立战争是1896—1902年菲律宾人民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反抗美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是亚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菲律宾人民通过自己顽强不屈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历时300多年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然而,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和约》,西班牙把菲律宾转让给美国,对于菲律宾人民来说,独立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但是,通过这场战争,大大唤起了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它揭开了20世纪初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自1565年菲律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以来,坚韧不屈的菲律宾人民不断地进行各种反抗斗争,在西班牙入侵以来的30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5次起义,规模较大的起义有102次之多。1873年爆发的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