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新贵-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这些事情我都了解了,你先回去吧,河水的治理工作可以先暂停一下,不然这样边污染边治理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本来治理的资金就不是十分宽裕,这种没有成效的工作我们不做。”黄安国淡淡的说了一句。

“市长,这怎么可。”听黄安国如此一说,邱元峰大急,以为黄安国这次碰到来自市政府和地方上的联合压力,是想妥协了,不由得有点失态,想辩解一下,一句话最终还是没能完整的说出口,就被黄安国静静的看了他一眼后给吓回去了,虽然黄安国的眼神看起来不是多么的狰狞恐怖,但是那种平静到让人深入到骨髓的眼神,却愣是让他不敢再多说半句话。

“好的,市长,那我先离开了,有什么指示您随时找我。”

看着办公室的门一点点的关上,黄安国脸上平静的表情也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一股阴沉。工商,卫生这两个部门目前是分别是由副市长耿靖分管,除了这两个还有建委,税务等几个实权部门都是由耿靖在分管,这也是耿靖成为常委后,相应的调整了他手上的分管的工作,耿靖手上的实权才大大的增加,不然耿靖之前主管科教文卫那一块,大都是比较清贫的部门,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分工调整后,除了卫生局这个衙门还依旧处在其职权范围内,其他都被剥离出去,但是其他剥离出去的部门对比起目前耿靖目前分管的部门的来说无疑都是些鸡肘,也只有卫生这一个还有点油水的部门被保留下来。

毫无疑问,耿靖现在能这么风光是因为背后有市委书记周志明的支持,不然光常务副市长朱新礼就容不下他,但不管怎么说,从耿靖入常,到他手上分管部门的调整,这些都是在周志明的支持下才有的,耿靖,等于就是周志明嵌在市政府的一枚钉子,也是其触角深入市政府的利器。

目前,市政府内部因为常务副市长朱新礼并不是很配合黄安国的工作,导致了市政府内部并不团结,这也才给了周志明插手市政府的机会,不然市政府内部如果是铁桶一块,周志明想插进来也没见得会那么容易,而且,耿靖入常同黄安国到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基本上就没相差太多时间,这等于是周志明利用黄安国刚到来对一切都是两眼一抹黑的时候给黄安国打了一个时间差,成功的将自己的人嵌入了市政府的核心,不然也不至于弄得市政府现在像一盘散沙。

这一次工商,卫生两部门不配合环保局的工作,虽然说不见得是有耿靖的暗中授意,但这已经完全暴露出了市政府的权威不够,市政府下各个衙门大有形成各自山头,只听主管领导招呼的迹象,不然这次市政府下令组建的联合检查组也不至于成了这个样子,这完全是对市政府权威的挑衅,尤其是对他这个市长的严重挑衅。

至于公安那一块,更不必说,目前是仅仅的掌握在公安局长,政法委书记张明方的手上,也基本上只听他一个人招呼,黄安国毫不怀疑,要是碰到什么重大事件,张明方会比他更指挥得动公安这一块,想到这些,黄安国的眉头就仅仅的纠结在一起,必须尽快的结束这种现象,市政府的核心权力若是没法集中体现出来,那还要他这个市长有什么用,他这个市长还能干什么事情?

想到政法委书记张明方,黄安国又是摇头不已,这个张明方现在是铁了心独自一人要成中间派了,他都还没做出要对方投靠过来的任何暗示,张明方就已经借着上次让贺军来向他汇报工作,将他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一清二楚,对他和朱新礼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是两不相帮,只就事论事,做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其实就张明方的这种态度,黄安国之前心里虽说或多或少会有点芥蒂,但也没有什么大意见,只要张明方公正做事就行,公安这一块关系着社会治安,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衙门,张明方只要能做到秉公办事,黄安国也没啥话可说。

但是照如今看来,他的想法有些天真了,市政府若是不能对下属各行局握有绝对的话语权,市政府的威信将会丧失殆尽,这次的事情就是个凭证,张明方本人是绝对不会授意手下的人对市政府的这次安排不予配合的,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参与检查组的人对市政府的这个命令不以为然,没有从根本上去服从,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市政府的威信已经在逐渐丧失,恐怕继续这样下去,后果会日益严重。

黄安国紧紧拧在一起的眉头就一直没放松下来过,他必须尽快的改变这一局面,市政府这边只有尽快的拧成一股绳,才能逐渐的改变现状,但是要如何下手呢?黄安国默默的思考着,这才是困扰着他的最大问题。其他副市长基本上都是会听招呼,就只有朱新礼和耿靖两个人比较难解决,耿靖是周志明那边的人,想要让耿靖靠过来,无疑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解决朱新礼了,只要朱新礼乖乖配合他的工作,市政府这边就基本上能形成合力了,市政府的一二把手都联合起来了,耿靖一个人也蹦跶不起来,何况到时想要架空耿靖也不是很难,只要来个杀鸡儆猴,就不怕他手下管的那些部门不听招呼。

“市长,汪秘书长来见您。”钟涛的声音打断了黄安国的沉思,抬头已恢复了往日自信的表情,“让他进来吧。”

“市长,来得有点晚了。”汪耀辉和邱元峰毕竟不同,他不仅是市政府秘书长,还挂着市长助理,在黄安国面前也没显得那么拘束,何况他相信他现在刚靠过来黄安国这边,黄安国要倚仗他的事情还很多,对他是一定会礼遇有加的,当然,前提是他不能做出什么两面三刀的事情。

“呵呵,被朱副市长叫过去训话了?”黄安国半开玩笑道,听汪耀辉说话的语气,他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何况今天早上的联合检查组还是他牵头的,朱新礼训完邱元峰不找汪耀辉才怪。

“训话倒是没有,倒是被委婉的批评了一下。”汪耀辉笑了一下,也没有隐瞒。

“你毕竟是和邱局长不同,朱副市长想要训你,也得顾忌一下你的身份,刚才邱局长过来我这边可是大吐苦水,听说是被朱副市长训惨了。”黄安国笑道,说话也不避忌汪耀辉。

“确实是难为邱局长了,今天上午联合检查组的事情,他就已经被气得半死了,下午回来还得被朱副市长训,当下属的确实是不好做事啊,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汪耀辉摇头无奈的笑了一下,笑容中多少有点苦涩,想来也是想到他的处境何尝不是和邱元峰一样,以前朱新礼对他还是比较客气的,毕竟他挂了市长助理,手上也分管了一些工作,多少有点权力,说难听点,也就是有点利用价值,所以朱新礼对他会客气一点,最近听到他找黄安国汇报工作的次数频繁了,心里就对他有点意见了,再加上今天早上的调查组实际上还是他带头的,朱新礼心里就更加的不爽了,刚才找他过去,虽然不至于像训邱元峰那样训他,但说了一些话也不太好听,只不过像他这种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久的人,无疑已经练就了一副强悍的脸皮,也不至于对朱新礼说的话恼羞成怒,但是心里总有那么一点不舒服就是了。

“邱局长是不容易,不过汪秘书长你也一样是不容易啊,上午的事情着实是辛苦你了,这次搞这个联合检查组虽然结果不是很好,但你在其中做出的努力也是不能抹杀的。”

汪耀辉笑了笑,对黄安国表彰的话并没有多大的激动,等哪一天黄安国真的对市政府握有绝对的话语权,或许那时他才会真正的激动,现在黄安国就是想表彰他,也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想到这个检查组的事情,汪耀辉觉得还是有必要给黄安国提醒一下。

“市长,虽然说这个河水的治理工作是在常委会上表决通过的,但是真要执行下去恐怕就有难度了,特别是市区五条支河两岸的企业多不胜数,其中会造成污染的企业亦不在少数,涉及到了这么多企业,很多都是区里的纳税大户,不仅对区里财政很重要,对市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怎么说这些企业也为海江市每年的GDP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恐怕真要按照目前这样搞下去的话,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的,不仅有地方的阻力,市政府这边也会有阻力,周书记那边也不见得会同意你这样做的,我在市政府也工作不少年头了,对周书记的为人也了解一些,他对GDP的数据增长是十分看重的,至于这个数据是如何增长的,他就没那么重视了,他要的是结果,说难听点,他这种想法,其实以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增长的观点是没多大的区别的。”

汪耀辉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让黄安国陷入沉思当中,他忽略了市委书记周志明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今汪耀辉的提醒,无疑让他更感到压力重重。

第315章 裂痕

黄安国考虑到了众多因素,唯独就是没有考虑到市委书记周志明这个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啊,假若周志明反对,以他现在在海江市的处境,是决计不能也没办法与其正面硬碰的,而目前治理河水的这件事情也只能暂时搁浅,至少没取得周志明的明确态度之前是没法继续下去的。

“市长,周书记问您现在有没有时间,想找您过去。”钟涛走进来说道,如今已取得黄安国一定信任的他,倒也不用每次进来都必须敲门,只需视情况而定。

“来了,这么快。”黄安国有点意外,周志明这个时候找他不出意外肯定也是为了今天的这件事情,估计是也有人告状告到周志明那边去了,转头对汪耀辉笑道,“汪秘书长,看来我们是没办法继续谈下去了,我先到周书记那边去一下。”

“市长,您有事就先忙去吧,我随时可以找您汇报工作。”

黄安国到达周志明的办公室之前,路上想了很多,对于这次的事情是否会对他和周志明目前较为融洽的局面产生什么影响也考虑进去了,到头来唯一得到的答案就是两个字:无解。

如果汪耀辉所说的话确实是属实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唯一的矛盾根源就是他和周志明的执政理念有所冲突,周志明过于追求GDP数据的单纯增长,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甚至会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的短期增长,不得不说目前这种执政理念仍旧在国内占有很大的市场,很多地方上的领导依旧在坚定不移的贯彻着这一思想,对中央三令五申的保护环境的文件不置一顾,对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们要的是短期内的政绩,为个人政治上的升迁博得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那就是GDP的增长。

而反过来造成这一种现象的却又与国家考核干部的体制有关,在一个干部的提拔升迁的考核过程当中,其任内GDP的数据的增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因素,甚至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其他考核因素都是可有可无,只要GDP上去了,那么说明你这个干部有能力,发展经济有一套,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提拔一个干部的最有力的说服力,也正是目前的这种干部考核体制,才会使得‘先发展,后治理’这种执政思想大有市场。

有的干部会说,他先把经济发展起来了,自然会再去治理环境,但没等他去治理环境,他就已经高升到别处去了,因为按照目前国家的政策,一个领导干部在任完一届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