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你们这帮东西,怎么猫在家里就不学好呢?老祁家脸都让你们丢光了!我真该把你们一个个都交给大将军,砍头,斩首!”

底下坐着的小土司们一个个把头都低了下去。

有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错误的,那是心里羞愧。

也有心中暗暗不服的,心说你当老太爷当然不用干坏事,还能装善人。坏事都我们替你干了。

你前年娶的那个八太太,人家不愿意。你说你都往六十上走了,还娶十六七的大姑娘,你咋不嫌丢人了?

人家不愿意,还不是我派人打折了她爹的腿,逼着他进了你的门的?这个你咋不说了?噢,现在可好,坏事都安到我们脑袋上,你装起好人来了?神马玩意!

心里这么想,脸上可不敢表现出来。

有王烁坐在那里,身后还有如狼似虎的士卒,谁敢没事找事?

闷声发大财吧,反正现在的官府说了,不追究以往的罪恶。

第142章 青海变天

祁廷谏意犹未尽,话题一转道:“你们得感谢大将军的政府,叫……对,叫青海执政府,感谢政府,不追究你们过去的罪恶,给你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我把话撂在这儿,以后大家跟着我干,我只管你们吃喝拉撒,律法的事,还是政府管。

你们要是再干违法乱纪的事儿,那就说不着了,该蹲大狱就得蹲大狱,该杀头一样要杀头!”

得,还得听那个大将军的,回领地是回不去了。

没这大将军,我们活的好好的,这下好,都变奴隶娃子了!

话说回来,奴隶娃子翻了身,谁还敢回领地去?那还不把爷爷辈积压的仇也翻出来,回去就是一个字:死!

接着就是李天俞。

他吭叽半天,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李家虽是武将出身,然祖辈遗训,耕读传家,崇尚儒道。讲礼爱民,友临善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俞驽钝,全靠领地子民抬爱,方撑起李家二百余年家业。不曾想,我痴迷旁道,竟致上下失察。纵容族类,做出这许多,令人发指,目瞪口呆之事。竟令荼毒一方,祸害无穷!

天俞实在愧对祖宗,愧对长辈!

尔等自今往后,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不要做那令祖宗蒙羞的事了。

倘若从这里出去以后,尔等再有作奸犯科及违反政府法令的事,休怪李某无情,不认你是李家的人。死后,也不得埋入我李家祖坟,以辱没祖宗英名!”

李家人实际没有几个大奸大恶。

有的小土司在土改后,领地农奴还是愿意他们回来当家。

但大多数还是或多或少得罪了农奴,不能再为领地农奴接受,李家就算不错的了。

剩下的一些没有家主的土司,此刻有些脑袋上已经冒汗,估计是平日里坏事没少干。

这些人就只有鲁胤昌教训了。

鲁胤昌接着道:“我领地不在附近,手下跟着我来西宁的,也基本战死了。但也不能说他们没干坏事,就是我,强占民女的事也干过。

但大将军说了,过去,是旧观念旧思想在作怪,我们不拿奴隶娃子当人看,这是不对的。

奴隶娃子和我们一样,有手有脚有头脑,谁天生也不是奴隶。现在大将军来了,要建立新社会,人人平等!

不但要在青海建立这个社会,我们要把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建到天下去!

你们必须适应这个社会,因为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天下大同!

你们过去干的那些事,大将军说了,也不能完全怪你们,是那个,黑暗的奴隶制度,在作怪。

但是,你们也应该深刻反省,摸着你们的良心反省,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我也一样。

只有认识到自己过去是在作恶,才能在新社会重新做人!”

王烁听着差点乐了。

这鲁胤昌,自己只不过是每天和他在一起,顺便谈谈心,没想到竟触动了他灵魂深处的良心。

看来,他是真正意识到奴隶制度的黑暗了。

确实,明末的中国,已经在萌生资本主义的幼芽,谁能想到,在这西北,却完全是拿着罪恶当时尚的奴隶统治。

大小土司们,不管真正口服心服,还是装腔作势糊弄,表面上还是服了。

他们在祁廷谏和李天俞的安排下,把家眷接到西宁城里,开始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新生活。

青海的天就这样变了,变得多数人欢天喜地,也有少数人心怀不满,暗中恨得咬牙。

等一切逐渐有了头绪,开始向正常的轨道发展之后,王烁才腾出时间,去看看李天俞和吴琅西干的如何了。

这两个人的进度,关系到他军队何时配置上先进武器,他不能不上心。

明朝庭早就在青海开发各种矿山,王烁占领青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占领所有矿山和朝廷经营的武器作坊,派部队驻守,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

他仍旧是借鉴伟人的部队占领城市企业的办法,派出管理者和政工干部,让旧管理者成为技术副手,让工人有说话的权力,提高他们的待遇。

所以,矿山和作坊的改革反而是最早进行的。

李天俞接手这些,只不过是在技术上协调,让各单位的生产更有目标性。

吴琅西是个实干家,短短时间里已经垒好了玻璃熔炼炉子,运来了原材料,一个简易的玻璃作坊已经成形。

这与王烁的无条件支持分不开,除了不许传教耽误时间,要什么给什么。

炼铁的第一个高炉在王烁指导下也迅速建起来,那边炼焦的第一窑焦炭已经熄火,准备出焦。

高炉的概念,来源于大炼钢铁的电视剧,鼓风机变成需要四个人拉的大风箱。

其实,也不能叫做高炉,只能称其为土高炉,但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了。

没日没夜,反复改进,第一炉生铁就诞生了,高兴的吴琅西又跳又叫,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神父,他这神父忙的觉都睡不上,哪儿还有时间传教。

王烁嘱咐李天俞,先将这些生铁做成开花弹,因为做其他的来不及,贺锦随时都会发动对青海的进攻。

就在大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新的一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第143章 新年大事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西安城里,李自成正式称帝,改西安为西京,以西夏党项李继迁为太祖。

关于国号的选择,牛金星、宋献策诸人也是颇费脑筋,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闯王一锤定音。

闯王道:“当年孤在老家县城米脂,曾住马号土地祠,其东下百步之余即为文庙。文庙庑廊内有一碑记,乃米脂进士艾希醇老先生所书。其中有一句朕还记得:予邑永唯兹赖,天朝赐之名曰大顺城可也。朕即起于米脂,艾老先生名米脂曰大顺城,则孤之国号,亦曰大顺。”

宋献策思之良久道:“大顺暗合六六之数,预示陛下自此之后事事顺利。且艾老先生为米脂第一位进士,距今八十余年。八十年前艾老先生就已为陛下定下国号,可见我大顺顺应天意,当代明而立国!”

牛金星亦道:“此国号大吉也。可于陛下家乡大修宫阙,以宣吾大顺之德,亦示陛下未忘家乡之意。”

闯王道:“准奏!”

众将齐声称颂道:“陛下英明!”

如此,一个新的帝国就此产生。

早在襄阳称王之时,大顺军就今后动向,定下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牛金星提出来的,占领关中,寻机北上,一举攻陷京师,开国定鼎。

宋献策的建议则被李自成当做中策,是不往北,而是乘胜南下,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学朱元璋,先稳固南方,再北上灭明。

李岩则提出,北上攻克关中,凭险固守,治理渭南粮仓,缓称王,广积粮。关中稳固之后,以此为根本,逐渐向四周扩展。这个计策李自成根本看不上,称为下策。

他采用了牛金星的计策。

当然,从今天后人的角度看,李岩的策略恰恰是最好的,因为江南虽然富庶,但李自成的流寇行为并不适合江南的情况,无法取得民心。牛金星的所谓上策,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但即便是牛金星的策略,李自成也没有完全执行。打下西安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建立自己的帝国,称孤道寡了。

至于这帝国还能走多远,放下暂且不提。

此时另一位农军首领,那位杀人魔王张献忠,正在率部向四川进发。

去年五月,他已占领武昌,自称“大西王”。

这位老兄一向做事匪夷所思,神鬼莫测,致于为何称“大西王”,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献忠和李自成同岁,陕西定边人。

据说小时候还读过书,后来做延安府捕快,没做几天就因为野蛮捣乱被开除了。

后来又跑到延绥从军,很快又犯了死罪。

延绥主将陈洪范见他生的不俗,留了他一条性命,打一百军棍把他给轰出来了。

就他干的这些事情,这哪儿像是读过书的人干的?

这陈洪范也是,你宰了他就完了,这得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啊,等于造多少级浮屠啊?干嘛不该发善心的时候发善心,留这么个祸害?

到天启末年,天下大乱。

甭问,张献忠这样的肯定是积极响应,拉起队伍来造反了。

他在家乡鼓动饥民,拉起队伍,自号“八大王”,投了当时的“紫金梁”王自用。

致于为什么叫“八大王”,同样的理由,无从考证。

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骠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果然没错,是只吃人老虎。

崇祯七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攻陷夔州,被那位明末闻名的女将秦良玉带着白杆兵给打了出来。

张献忠干的最光彩的一件事,就是他把老朱家的老家凤阳给打下来了,把当官的和当地富户杀了个一干二净,砍光了老朱家祖坟上的几十万株松柏,逼得崇祯又是下罪己诏,又是穿丧服,连早就被革职在家的五省督师都给拉出来杀了。

两个神经病凑在一起斗法,可怜那位督师大人跟着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张献忠攻克凤阳,是跟着老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一块去的。他把老朱家的好东西一股脑搬自己军营里去了,李自成啥也没捞着。

李自成当然不愿意,为这个,两个人差点动了刀子,从此反目成仇。

后来,大概是崇祯十四年,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带着几十人去投李自成。

李自成还算仗义,告诉他,来投我可以,必须承认我是老大,你得给我做小弟。

张献忠哪里肯答应?李自成就打算宰了他。

这个时候,“曹操”罗汝才已经早先投靠李自成了。他和张献忠合作过,虽然后来不欢而散,但总算有点交情。

罗汝才这人挺讲义气,就在李自成面前替张献忠求情。李自成总算给他面子,没有马上把张献忠杀了。

后来,罗汝才背着李自成,偷偷给了张献忠五百骑兵,把张献忠给放跑了。

李自成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有了要除掉罗汝才的念头。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一次做大,攻占武昌,自封“大西王”,还正儿八经的开科取士,搞出来三十名进士,四十八名廪膳生,授予州县官职。

这时候,李自成已经在襄阳建号称王,看着张献忠在他身边不远折腾,心里不舒服,就派人对他言道,曹革左已死,老回回已降,别急,这就轮到你了。

这时候,张献忠的兵马远远没有李自成多。李自成这人是什么脾气秉性,他太明白了。一琢磨,打不过你,我跑吧。

张献忠舍了武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