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茶马市这么办,必定红火起来,那之后由此就会衍生出粮食、丝绸、药材等等的市场,只千里抽一这一项,每天的进帐少说也上万两银子!

分王烁一半,刨去用人费用他也可以净赚两三千两!再加上他刚才想到的许多在里面盈利的方式,他一天若是弄不到一万两银子他就是笨蛋!

土地,土地值几个钱?老子不要了!

但王烁能在这里统治多久呢?嗳,他统治一天我就赚一天,他干不下去跑了,我的土地还不是一样也回来了?说不定到时候连茶马市带土地都归我了!

想到这里,祁廷谏心情一下开朗起来,多日积聚在心中的阴霾一扫而散,他大声吩咐管家:“摆酒,我要与大将军边喝边谈!”

祁廷谏就这么轻松解决了,至于将来他统一了这个国家,祁廷谏会不会由此暴富,王烁还管不了那么多。

即便将来他当真能够统一这个国家,海西那个地方本来就该属于中国,他当然不会留下什么十台吉,什么固始汗,统统要归于一统,人民自由往来贸易。

那青海这个地方,也就不存在什么茶马市了。

第135章 李大土司

祁廷谏那边通了,就只剩下李天俞了。

王烁约了鲁胤昌,两个人一起去李天俞府上拜访。

这李天俞架子比祁廷谏大多了,连脸都不露,只吩咐管家把他们迎到客厅里,沏茶招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下连鲁胤昌都火了,逮着管家没头没脸的骂一顿,让他赶紧把李天俞叫出来。

官家一脸苦笑道:“二位老爷,不是小的不尽心那,自从鲁老爷您把那个洋神甫弄了来,我们老爷更疯了,这几日整天和那洋神甫憋在屋里,不让下人们进屋啊。”

“噢?”鲁胤昌奇怪道,“他们两个大男人憋在屋里干什么?”

王烁差点就让鲁胤昌这句话给说乐了。

这句话要搁在现代,肯定有毛病,两个大男人憋在屋里,难不成搞基?

只听那管家苦着脸道:“开始,是研究什么竖水车,后来洋神甫说,这个玩意太精密,尺寸差一点也不行,得先让老爷学什么几何学,画图。

学着学着,又改什么数学了,反正小的也弄不懂,反正是两个人就此不出屋了。除了吃饭,不让下人们进去。

您二位大老爷来,小的早就通报了,可老爷说,他这就快弄明白了,等弄明白就来见二位大老爷。小的这都催了三趟了,这最后一趟,是让老爷骂出来的。”

王烁这才记起,鲁胤昌跟他说过这个洋神甫的事,当时还当回事记着,因为十七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比明朝先进了,说不定这洋神甫懂得炼钢或者制造炮弹呢,那可就帮了他大忙了,他就可以制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大炮。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炮,他可就真正天下无敌了。

只是,最近要忙的太多太多,把吴琅西这事彻底忘记了。

对他来说,在青海,每一件事情的推动和进展都是需要花费无数精力的,他每天的时间都是按分秒计算,平均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足四个小时,也幸亏他古代这具身体不是一般的强壮,若换做任何稍微差一些的身体,恐怕早就累趴下了。

也只有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忙碌,他才真正明白,当年的周总理为什么会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为什么会苍老的让全国人民心疼!

挽狂澜于即倒,独立苍穹,支撑将倾之大厦,直到油尽灯枯,鞠躬尽瘁!总理,整个华夏民族对您的爱和尊敬,又岂是语言可以表达的!

又值总理仙去之月份,老余啰嗦两句,权当纪念。

这洋神甫中国名字叫吴琅西,是鲁胤昌从漳县王烁那里回青海时半路遇到的,说是他原本在西安传教,遇到兵乱,一路逃到庄浪的。

鲁胤昌和他交谈,见他知识颇为丰富,知道许多外面的新鲜事,便一直带在身边。

当下王烁对鲁胤昌道:“咱们不如直接去书房看望李大人吧,顺便看看他在研究什么高明机器。”

其实,王烁是想看看,欧洲的十七世纪文明,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有多大的利用价值。

一行人来到后庭的书房门边,鲁胤昌和李天俞熟,也不敲门,直接就推门闯了进去。

王烁这下开眼了。

这哪里是古代读书人的书房啊,简直就是一个工作作坊。

书房足有五十多个平方,几乎被中间摆着的一个大的方台案占满了,案上写着字,画着图的纸扔的到处都是,还有做木工的锯子、刨子、凿子,木料,铁器,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有,跟垃圾场差不多。

一边靠墙还竖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石笔画了许多图形,写了许多字。

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黑板,估计是那洋神甫吴琅西搞的。

一个身材略高,一头金发的洋人,背对着房门,站在黑板边,拿着石笔在黑板上画着。

旁边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洋人画的那些东西,估计这人便是西宁都指挥使,大土司李天俞大人了。

鲁胤昌进门就喊:“李大书呆子!你胆挺肥啊,王大将军亲自登门,你都敢拒而不见,你想干什么,反对大将军吗?”

那站在洋神甫身边的人回过头来,头戴方巾,青色棉袍,一脸文气。

王烁身高足有一米九,这在那个时代是很显眼的,故而那人一下就看到了他,慌忙施礼道:“怠慢大将军了!”就疑惑地看鲁胤昌问道,“不是让你们在客厅饮茶么?我一会换了衣服就去拜见大将军。”

鲁胤昌道:“等你想起我们来,我们早饿死了!”就又看那洋神甫,怪罪道,“你总算遇到知音了是不是?”

第136章 因式分解

吴琅西此时已停止了在黑板上的演算,不好意思的笑一下道:“实在对不起,我也是被李老爷出的这题目难住了,一时竟忘记了向鲁老爷复命,鲁老爷你不要见怪!”

说的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只是带了许多南方江浙一带口音,那个时代应该叫南京官话。

鲁胤昌不满地对吴琅西哼一声,又奇怪的问道:“不是你在教这个书呆子吗,怎么倒叫他难住了?”

吴琅西就感叹道:“其实,你们中国的数学博大精深,只是你们的皇帝不重视,没有人研究罢了。我一开始是在教李老爷,可是,后来从一些古书里发现的数学问题,我也搞不明白,所以,只好和李老爷一起研究了。”

这时候,李天俞一边给王烁赔罪,一边忙着找地方让王烁坐,却是满地垃圾,没有可以坐的地方。

他不好意思的陪着笑,想让王烁他们还是回客厅去坐。

王烁的注意力却放到了那黑板上。

黑板上用中文写着一道题目:一人持杆进门,横杆进则杆余二尺,竖杆进则杆余一尺,斜杆至门对角,杆恰可进门。问杆长几尺?

问题下面,是一堆算式,用阿拉伯数字写的。

看来,欧洲已经意识到文字数字复杂,不利于计算这个问题,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了。

王烁看完,回身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勾三股四玄五,杆长五尺。这还用你们费这么大劲吗?”

听王烁如此问,吴琅西道:“我们也知道杆长是五尺,可是不能靠推算,靠数学方式演算出来,就难了。”

王烁就看黑板上吴琅西的演算,大多是外文,他看不明白,只好按自己的思路来了。

难道欧洲这时候代数还没有发明?

他心下疑惑,因为吴琅西的算法他虽然看不懂,但从算式的排列看,他是走入歧途了,也没用到代数。

牛顿那一批科学天才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他记不清了。

应该,这个时候还没生出来或者是没长大,要不然,牛顿都开始研究微积分了,这吴琅西连个代数和因式分解都不会。

这明明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嘛,中学的知识。王烁是大学毕业,这中学知识,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先在脑子里想一下,王烁拿起石笔,边说边写道:“先假设杆长x尺,门宽就是x减去二尺,门长就是x减去一尺。然后根据勾股定理,门宽的平方加上门长的平方,就等于杆长x的平方。列好等式,解方程。”

王烁写好算式,把方程解出来,杆长就是五尺。

屋里的人,包括鲁胤昌都惊呆了,这王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会阿拉伯数字就让人震惊,还会这妖魔一般的算式,算出来还完全正确!

“mondiue!”(法语:上帝)吴琅西不由自主发出一句外文,然后就顾不得礼仪,跑过去,指着黑板上王烁算式的因式分解部分问道,“你是如何将这平方算式化解掉的?”

王烁也不言语,在黑板上方又写了一个公式:(a+b)(a+b)=a*a+2ab+b*b,然后说道:“这是定理,你可以根据它自由转换算式,当然,也可以利用开平方的方式。”

这下吴琅西完全陷进去了。

他在欧洲学习的数学,刚刚开始知道使用阿拉伯数字,代数还没有普及,也就是刚刚接触了个皮毛,自然是不懂这些。

通过吴琅西的表情,李天俞已经知道,王烁做对了这个题目。

他不由问道:“大将军是如何懂得如此高深的问题的?”

王烁这才想起来自己在哪儿,这是明朝啊!

他寻思一下,打哈哈道:“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罗莎国来的洋人,他教我的。”

这话吴琅西肯定不相信。

文艺复兴的欧洲比农业为主的俄罗斯不知先进多少倍,他都没见过这种算法,俄罗斯怎么会有?但他已经沉浸到那算式中去了,懒得询问或者根本就没听见别人在说什么。

李天俞可不知道罗莎是怎么回事,他刚从吴琅西那里学会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中文数字,各种加减乘除一下子换成了容易明白的样子,多位数乘除也简单起来,这仿佛就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许多难题迎刃而解,怪不得他会如此痴迷。

而王烁的到来,仿佛又让他看到了一个更高境界的世界。

随后,他也顾不上礼仪了,又出题给王烁:83000竹,做成笔和套,笔三套伍为定期,多少笔和套,用完这些竹?

王烁仍旧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只是中间稍动了下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却只能列出一个等式,仔细一想,笔和套是配套相等的,于是问题轻松解决。

然后李天俞就又出题:两鼠对穿五尺墙,大鼠小鼠日一尺,后大鼠倍增小鼠倍减,多久大鼠小鼠相遇,各穿墙多少尺?

二元一次方程,王烁又轻松解答。

李天俞再要提问,鲁胤昌打断他道:“行啦,大将军每日忙的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和你弄这些乱七八糟?今日来找你,是商量大事的!”

王烁却改变了主意。

第137章 吓坏洋人

王烁不由想,这李天俞如此喜好钻研,再加上这吴琅西,若引导他们到正确的路上来,说不定他心里想要制造的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以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玩意会被两个人给鼓捣出来,那可就不得了了。

若是有了钢材,有了无烟炸药,有了雷汞底火,那后膛枪就差不多了。

他凭记忆支招,两个人去研究、实验,没准这事就成了!

想到这里,他叫过还在黑板前痴迷的吴琅西问道:“你是法兰西人?”

吴琅西吃惊道:“你知道法兰西?”

王烁微笑点头。

吴琅西那句“mondieu”他听懂了。

大学的时候接触过法语,一句两句的他还是能听明白的。

于是他问道:“现在法兰西应该是波旁王朝吧,谁是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