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王烁总不能老待在这里不走吧?就算你待在这里不走,顺军也会来找你,那时候,你顾前顾不了后,看你还如何猖狂。

接着,王烁进城了。

宣传队到城里的大街小巷宣传新法令,号召居民参加里,甲、保长选举,墙上到处贴着大明新法,还有大字的宣传口号,还配上专门的宣传人员讲解。

街中心有军队唱歌,喊口号,还搭戏台唱秦腔,不唱杨家将,包龙图,唱新戏,都是号召老百姓起来造自己主人反的戏。

这下热闹了。

开始老百姓不敢掺和,后来总有胆大的跟着凑热闹,再后来,跟着掺和的就越来越多。

很快,那些欺行霸市,地方恶霸,朝廷任命,没来得及逃跑的贪官污吏就被煽动起来的平民给供出来,被军队抓起来。

接着,就是斗争大会,诉苦大会,杀恶霸,除贪官,一天比一天热闹。然后,民选的官员就开始上任了。

王烁的所谓民主选举,也是只搞到县、乡一级,更高层的领导当然还是由梁敏直接任命。

战争时期,完全的民主化是不合适的,这一点他十分清楚。

即便这样,平民百姓也对此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差点就把个西宁卫闹翻了天,周边乡村热情就更加高涨。

老百姓要自己当家做主,自己选择自己的父母官,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没有过的事情。

大家只是听着,不参与的时候,感觉不出来,真正参与进来,一下就会被这制度吸引,迸发出所有的热情。

这也是当年伟人能够迅速取得民心,击败强大自己几十倍的敌人的致胜法宝。

百姓高兴,祁廷谏就不高兴了。

官不官,民不民,简直一塌糊涂!

祁廷谏躺在家里的炕上哀叹,这王烁搞得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哪里是大明的天下,分明就是和李自成一样,造反嘛。而且,比李自成还乱!

真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第128章 左右为难

王烁一边整军整民,一边考虑如何打开青海的局面。

开始,还是考虑如何利用土司稳定住局面,以利于尽快招募新兵。毕竟,贺锦在北面的战事顺利,不会给他太多的时间来搞他的改革。

想不到,梁敏和鲁胤昌都不同意他的这个想法。

鲁胤昌就是土司出身,对各地土司的情况自是十分了解。

他做土司当然要从土司的出发点考虑问题,不同意彻底的土改。他如今不做土司了,成了王烁的副手,号称将军,出发点就不一样了。

土司不是漳县的地主,他和农奴之间不是雇农与地主的关系。

领地里的农奴,在土司看来,就是他可以任意处置的财产,不可能让王烁去他的领地招募他的农奴当兵,这等于是王烁把属于他的财产拿走了。

他指望着这些农奴供养他,把人给了王烁,他的实力就会受到损害,这等于与虎谋皮。所以,有土司在,你去他领地里招兵,根本就行不通。

梁敏同意鲁胤昌的见解。

从她在漳县发动农民的经验里,她体会到,只有军队给穷苦百姓撑腰,让他们翻身做主人,他们才会支持军队,才会自愿起来保卫真正属于了他们自己的家园。

土司领地里的农奴不是漳县的农民,是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的。

所以,象在漳县一样,搞减租减息,施行新土地法,针对的对象不一样,是无法施行的。

在青海,必须施行新的办法,彻底消灭土司制度,还农奴自由,农奴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才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才有权利决定自己当兵与否。

同时,梁敏提出,还农奴自由,势必取消土司特权,土司就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敌人。

对真正的敌人,绝对不能手软!

给他们留下活路,就等于是在自己身边埋伏下一个杀手,只要时机成熟,这个杀手就会跳出来向你疯狂报复,变为最可怕的敌人!

梁敏的论调,暗中符合了伟人的思想。

伟人在好多文章里,多次批评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革命,没有中间派。

王烁总觉得伟人的想法过于严厉了,致使许多好人被冤枉甚至被疯狂了的群众迫害致死。

对这一点,他是不认可的,甚至幻想,如果当时再温和一些,可能国家会发展的更好,更符合儒家中庸的真谛。

他因此提出来,给土司留一条后路。

比如,可以让他们在新成立的政府里担任一些虚职,以挣俸禄的形式独立生活。或者,在即将成立的许多生产武器的作坊、矿山里,以失去封地的多少为依据,给他们一些股份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这个想法又遭到了梁敏的激烈反对。

梁敏为了让他明白斗争的残酷性,将漳县土改时发生的恶霸地主反扑,牺牲了许多当时培养的宣抚队员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向他说明,地主只不过是减少了本就不该拥有的收入,都可以以性命相搏,何况是被彻底剥夺了权利的土司!

所以,对待土司,绝对不可以手软,必须彻底消灭,不可以一时心慈,留下他们的性命,必将造成十分可怕的后果!

听了梁敏讲的实例,王烁不由想,伟人是对的,一味对自己的敌人抱有幻想,才会有“四·一二”上海事变、“七·一五”马日事变那样对革命党人的屠杀!

能和许多年以后的伟人想到一块去,看来梁敏是个天生的政治家。王烁彻底消灭土司的意志开始坚定。

然而,鲁胤昌却不同意梁敏的看法。

首先是西宁的大土司,情况各自不同。象祁廷谏,从本质上讲,这人并不坏,对属地的农奴也不错。

前一阵子,听鲁胤昌从王烁那里回来,讲他的新法令,他也觉得好,也想了一套改革自己统治的办法,让手底下那帮大户和小土司对农奴好一些,只是鲁文彬进攻过来,才没来得及施行。

如果象这样的人也要杀掉,鲁胤昌不同意。

但没收了祁廷谏的土地,再想着让他和和鲁胤昌一样跟随王烁打天下,这对什么事都要算计仔细的祁廷谏来说,恐怕行不通。

还有一点,祁家是世袭的本地大户,远可以追朔到汉唐,势力遍及青海。

直属于祁家和祁家的亲戚,许多都是非同小可的地方大势力和小土司,祁廷谏只不过是他们当中的代表,家长而已。

祁家和海西蒙古,四周藏人都有来往,关系非同一般,历代都名人辈出,不容小窥。

如果安顿不好这个大土司,以祁家的势力,逼急了给王烁整出点什么让他穷于应付的事来,那都是小意思。

再有,象李天俞李家,他们是外来户,明朝开国时立功的将领,后明朝封其为土司,世袭住在这里的,也是西宁土司中唯一的外来户。

虽是外来户,但李家已经在西宁居住二百余年,势力和祁廷谏也差不到哪里去。

李家也是名将辈出,只是到了李天俞当家长的这一代,李天俞不喜好舞枪弄棒,却喜欢搞农田七窍工具这一套,象是水车,风磨,榨油机器,纺车,甚至播种机一类,开始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很快他自己就入了迷,整天呆在家里研究,连门都不出了。

鲁文彬进攻青海,鲁胤昌一路抵抗来到西宁卫,同时跟来的还有一个洋人,叫吴琅西的神甫,这吴琅西对西方物理学比较有研究。

鲁胤昌去李天俞家,带着吴琅西。

李天俞和这吴琅西攀谈起来,越谈越有瘾,非逼着吴琅西教他什么几何学,物理学,直接把鲁文彬打过来的事给忽略了,只派手底下的小土司跟着祁廷谏去城上防守,其余一概不管不问,和吴琅西钻在家里不出门。

是以,王烁在会见青海土司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李天俞。

象李天俞这样的土司,难道也要杀掉?

王烁犯了难,连梁敏也觉得,这土司看来也得区别对待了。

可是时间不等人,贺锦不会给他们犹豫不决的空闲,随时都会结束甘凉的战事,向西宁杀过来!

第129章 解放农奴

王烁综合大家的意见,思虑许久,不能等下去,只有边改革边想应对之策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新的运动,在这明末青海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展开了。

王烁很快派兵接管了边防四个卫所。

戍卒守边,只是尽自己的戍守职责,大明都风雨飘摇了,戍卒们到底在为谁戍边,他们自己都不十分钟清楚了。

既然有来接替他们的,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戍所的千户,一般也是这班戍卒的长辈或者村子的村长,也没把朝廷认命的这个世代相袭的官职真正当回事过,尽义务而已。

接管十分顺利。

接着,各戍户形成的自然村里,就来了官府的官员和宣传队。

官员宣布,国家拥有的卫所土地,从王烁执政青海开始,归戍户私有,施行新的土地法,征兵法,选举法。

所有戍卒与戍户变为拥有土地的农民。

至于现在土地划分是否合理,待新选举出来的,新的村民委员会来决断,不合理由新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协商,重新划分。

土地产出什税二,当兵直系亲属三年免税。开垦新土地归个人所有,同样什税二。

各村开始施行民众选举。同时,宣传队宣传新法令,指导选举,鼓励民众自己做主。

王烁的青海省政府到底是多大的衙门,是不是真的是朝廷认命的,发的土地证是不是真的有用,戍户们不敢确定。

王烁在陇中的名声却早就传到了这里,大家羡慕陇中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最大的理想,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洒一辈子汗水的,这块脚下的土地,真正属于自己!

这些戍卒,从本质上讲,就是农民,早已失去了做为士兵的天性和技能。

既然陇中的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归顺王烁,他们当然也可以,管他是不是朝廷的意思。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和朝廷做对的草头王,还怕多他王烁一个?

四个戍所,十几个自然村,象漳县一样,很快活跃起来,积极支持新的政府。

为守卫住自己分得的真正属于了自己的土地,也为了多一份收入,享受免税的待遇,许多户都出人参军。

解散了四千戍卒,王烁却从这些自然村里招募了一万新兵。

至于各土司的领地,王烁的兵打死打跑了不顺服的土司,顺服的土司都被王烁软禁在西宁城里了。

没有了土司势力,农奴们反倒更容易发动,同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第一块土地的界桩打进黄土地里,多少农奴流下了欢欣的泪水,这是多少人盼了一生都没有盼到的事情啊!

分到了土地,从此不再做奴隶,还有了农奴自己选举出来的当家人,农奴们对王烁和他的军队,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听说要参军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多少农奴争相报名,王烁一下就聚起了十五万士卒,远超他的想象。

要保住青海这块根据地,稳定住新的体制和新的政策,防止逃跑的土司勾结外来势力卷土重来,各重要地点就得驻军,防止复辟。

他分出五万人,交给梁敏,在各镇成立保安队,随时防御敌对势力反扑,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和村寨成立治安所和民兵组织,维护当地秩序和保卫新产生的政权。

选举出来的官员看到有军队驻扎在附近,还有修建的报警烽火台,身边有民兵和治安所,随时可以保护他们,底气就上来了,放心大胆的开展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