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敢这么说。他是平日被这帮土司欺负惯了,也忍气吞声惯了。

当下胡琏器道:“大人不必心焦,少安毋躁,事情总会有结果的。”

咦,说和没说一样!祁廷谏这个气,再懒得理他,猫在炕上自己生闷气去了。

这天这么冷,也不给个火盆,真是拿我们当囚犯了!

一会功夫,院子里又有动静了。

还是那个梁安国,带着两个兵丁,抬着一个箩筐进来,放在院子当中,高喊道:“都出来领馒头!大军刚到,一切都没有准备好,照顾不周,各位大人先吃点馒头垫吧垫吧肚子吧。吃完早睡,明日我家大将军升帐点卯,各位大人不要睡过了头。违反了我家大将军军纪,可是要杀头的!”

嘿!还真拿我们当你部下了,还要点卯!祁廷谏这个气。可生气也没用,人家把话撂下,留下分馒头的士卒,兀自走了。

胡琏器就对他道:“先吃点饭再说吧?”说罢自己出去拿馒头了。

偏房里的小土司也派人出来拿了馒头进去了。

这天夜里,祁廷谏睡不好是一定的了。

第123章 王烁升帐

第二日天刚亮,镇外就传来“咚咚”的战鼓声。甭问,这是王烁聚将升帐呢。

三通鼓响不到,那就是误卯了,最少也得挨二十军棍!这个祁廷谏知道,他知道的还真不少。

于是乎,一帮人忙活着穿衣出门,往鼓响的地方去。其实也不太忙活,这一夜,大多数人都睡不着,没几个没心没肺,脱了衣服睡觉的。

但见平戎驿镇外的空地上,一个占地十余丈的圆形中军大帐已经立起。大帐尖顶上,七只狐狸尾编就的大婺迎风招展。大帐四周,各色军旗顺风飘扬。

中军帐外,一杆大纛旗高高矗立,大红的旗面被风吹的呼啦啦作响,斗大的“明”字时隐时现。一队队士卒盔明甲亮,正跑步聚向大帐两侧。

甭问,这大帐是鲁文彬留下来的。

祁廷谏一行走到中军寨门,就被值守的亲兵拦下来,让他们在寨门外侯着。

这帮人只好等在寨门一侧,看着一个个威猛矫健的军官,或骑马,或跑步赶到,在中军官的调度下,徒步进入寨门,逐渐在大帐外列队等候。

这么多人在跑动,列队,竟然没有人说话,不发出一点声响。王烁军纪严整肃穆,从聚将上便可以看出来。

胡琏器不由感叹,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军队!

他见过的军队里,也就只有当年袁督师可以与之相比,其余就算鲁文彬之流,与之比起来,简直就不象军队,跟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这些土司的土兵,那就提也别提了,跟人家比,只有丢人的份儿。

看来,这王烁果然不同凡响,将来定是大有可为。说不定,就是我大明中兴之臣啊!

三通鼓响过后,中军大帐的门帘挑起。

远远看去,大帐帅位上高坐一人,银盔银甲,头顶血红的三岔帅樱,两侧高搭雪白的狐狸尾,人影高大,不怒自威。

随着中军高唱人名,排列在大帐外的将官一个个高声应到,进入大帐,仍旧是肃穆整齐,没有任何杂音。

祁廷谏看得有点腿软。

明军他见过多了,这般严肃的他可是头一回见到。这王烁果是帅才,什么都有规矩,若是待会召见,一个应答不对,说不定脑袋就得搬家!

约摸有半个时辰功夫,中军官走出大帐,在门口高声呼喝:“传大将军令,西宁卫众土司进账!”

祁廷谏这时候才发现,不是他一个人腿软,好几个听中军官这一嗓子,直接就走不动路了。还有一个更夸张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股臭气冒出来,把大家都熏晕了。

好容易进的中军大帐,但见中间绿色军毯两侧,高爱胖瘦几十员战将手按刀柄,整齐排列,高的威武,矮的精神,一个个对他们怒目而视。

这帮人宛如进了阎罗殿一般,不由浑身汗毛直竖,胆小的几个自动就跪了下去。

一个跪了,剩下的就跟着,呼啦跪倒一片。

祁廷谏这个气,心说你们这是什么毛病,还真把自己当了来投降的了?我们替大明守卫城池,不说有功,难道还有罪了?凭什么向他下跪?

可是大家都跪下了,单独闪下他一个,他跪是不跪呢?不跪,惹怒了对面那位活阎罗,那就死路一条了!

那就别站着啦,跪下吧。祁廷谏心里这个憋屈啊,活了大半辈子,总兵、参将他见过多了,可从来也没跪过。这下好,给一个千总跪下了。

此时,就听军毯尽头,坐在帅案后面的王烁说话了:“众土司免礼吧。诸位为我大明守卫城池,与贼兵苦战半月有余,披肝沥胆,忠心可鉴!西宁卫不失,诸位厥功懋焉!王烁谢过诸位。”

什么意思,你凭什么谢谢大家?啊,这西宁卫是你的,合着我们这是替你守城池来了?嘿,一句话功夫,城池变你的了!

可不是怎么着,你干嘛来了,不就是给人家献城来了么?

在这样肃穆的氛围里,虽然王烁语音柔和,祁廷谏却听出来王烁不怒自威的气势,毕竟城下那一战,王烁威不可挡的印象,在他脑子里扎根了。

得,别等着人家跟你要了,把东西给人家吧。

祁廷谏将一摞账册举过头顶说道:“西宁卫城所有居民户籍,府库账册,均在此处,卑职将之献与将军,请将军过目。”

中军官过来,从祁廷谏手里接过那摞账册,躬身放于王烁的帅案之上。

王烁伸手翻翻那些账册,这才又说话道:“如此,本将军谢过祁大人了。”这才吩咐站在下首的旗牌官道,“与诸位土司大人看座!”

第124章 转眼变脸

王烁得了西宁卫,这才让众土司起来坐着。

还真不错,除了吓得拉一裤子的那位没进来,其余进来的大小土司都给了一张行军马扎(那时候好像叫胡床?不记得了。),当然祁廷谏靠的王烁的帅案最近,其余依次向大帐门口排过去。

接下来,王烁并没有询问什么重要话题,只是拉些家长里短,询问个人姓名,来历,封地内民情,基本都是废话。

虽问的都是不关痛痒的废话,众土司回话却不敢不小心谨慎,被问到的都恭恭敬敬站起身来,施礼答话。

连祁廷谏都觉得,他和王烁坐的位置,完全就是上司与下属说话的位置。虽然心里不服气,他还真不敢发作。就看周围站着的那几十员战将的表情,恐怕他一句话不对,不等说完就给拖出去斩首了。

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祁廷谏虽然心里有不满,也不敢表达出来,还得小心答话,真是别扭到家了。

王烁看看差不多了,突然语气变得严厉,说道:“虽贼将鲁文彬伏诛,然贺锦犹在进攻甘凉,估计不日即将攻陷。贺锦二十余万大军,随时会由甘凉南下,到时西宁更加危急!吾正为此筹划应敌对策。众土司暂且返回西宁城,不得离开,侯我随时调遣。至于,这回没有来护卫西宁的土司,”说到这里,王烁沉吟一下,突然高声喝道,“马元华!”

“末将在!”随着高声应到,只见战将队列右侧昂首阔步走出一位将军,站在大帐中间,向王烁插手施礼。

王烁厉声道:“你带兵五千,分头去各土司封地,传我将令,三天之内,各未到土司,必须悉数带领本部人马,到西宁城下聚齐。胆敢抗令,斩首,灭族!”

那马元华高声答应,从王烁手里接过令牌,领命去了。

不一会,帐外人喊马嘶,大概是那马元华拿着令牌调兵,去抄家去了。

众土司面面相觑,却不敢吱声。

王烁是来真的啊,抗令就斩首,还要灭族,这也忒狠点了吧?娘哎,这不是活阎王嘛!

“施大柱!”王烁又喝一声,吓众人一激灵,又是一个将官应声出列。

王烁道:“你带三千马军,护送诸位土司大人回城,维持城内安宁。胆敢聚众闹事,趁机作乱以及扰乱城内秩序者,格杀勿论!”

施大柱应声领命。

众土司又是一哆嗦。

看来,这位王大将军,除了杀人,别的不会。

王烁缓和了脸色,对土司们道:“各位大人,王烁军务繁忙,就不留诸位了。诸位暂且回城,容王烁日后登门拜访。”

众土司知趣,纷纷起身告辞。

看着众土司渐渐走远,帐内两列战将的队列渐渐松弛,有人忍不住咧嘴笑。

王烁不以为杵,摘掉耳旁狐狸尾,对大家道:“赶紧,组织两千军兵,多收集运载工具,跟着鲁胤昌将军去大通把煤给我运回来!”大家慌忙往外走。

“等等!”王烁又把他们叫住道,“先把各营泥水匠人给我都叫到这里来,我要教他们怎么盘炉子取暖。”

边说边往下扒铠甲,见大家又要全跑出去,就又喊道,“还有!泥水匠人恐怕没那么多,再找些手巧的,机灵的一块跟着学,学会了咱全军就都不挨冻了。”

大家眼巴巴看着他们的大将军,刚才还威震八方,杀气凌人,这一会儿功夫,扒了铠甲,挽胳膊,撸袖子,这就要当泥水匠了,真是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一个军官忍不住笑了,其余就都跟着笑,顷刻大家哄堂大笑。

梁敏从帅案后面的门帘里走出来,脸沉似水,厉声道:“笑什么?”

大家看到她,全不敢笑了。这里面,多半军官都是她的部下。

梁敏沈着脸数落他们道:“看看你们的样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个个现在都是统兵带队的将领了,一点规矩没有。以后就得给我保持刚才见那些土司的样子!若是谁再嬉皮笑脸,我就让他在雪地里站一宿军姿!”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向梁敏插手施礼,高声答道:“谨遵夫人将令!”

在这些人心里,夫人是开不得玩笑的,倒是大将军没那些讲究,随和许多。

王烁在现代懒散惯了,要不是按梁敏的主意震慑那些土司,他才懒得升帐聚将,有什么事坐在一起开个会不就完了?

但他得向着自己老婆说话,当下咳嗽一声,严肃了道:“夫人言之有理。往后咱人多了,大家都是将军,要起个带头示范,不可松弛了军纪。当然了,我会带头严肃军纪。”

大家又齐声应“是”。

看梁敏不说什么,王烁挥挥手,大家如获大赦,全跑了。

梁敏无奈摇摇头道:“大将军哪里都好,就是这严肃军纪不该如此忽视。你整日跟这帮人没正型,他们就会渐渐不怕你,到战场上执行军令也含糊,岂不误了大事?”

王烁对梁敏说的不以为然。

战场上太死板,只知道执行军令,不知道变通的将军,不见得就是好将军。

但严肃军纪对一支军队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伟人也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嘛。

第125章 取暖炉子

王烁小的时候,见过大人们盘炉子。

那时候,城里没暖气,更没有煤气,壁挂取暖炉,太阳能一类的,那是想也不要想。

冬天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各户去煤站买了煤来,在屋里烧炉子。当然,敢用电取暖的特权阶级们另当别论。

一般是在外屋与里屋相连的墙角处,先在地上挖一个一米长,半米宽,深也半米左右的坑,然后再于坑上两侧立着摆上砖,然后于砖上放炉条,大致前高后低,便于炉灰顺利漏下来,到挖的坑里。

然后垒起炉子的主要部分——炉膛。再于炉膛上面垒出一个平面,中间是圆形的炉口,用来往炉子里加煤和在上面炖水、做饭。

有条件的,炉面会用铁板来做,结实一些,不易损坏。没有这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