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啊。王烁道,大军压境,那些弹丸之地的欧洲小国,还敢不服从老子?还跟我争什么海上霸权?惹老子不高兴,老子直接就去他们的国家教训他们的君主,不行我就给他们换国君,再不行老子就直接灭了他!我看哪个还敢不服我!

李天俞忍不住打个冷颤。娘啊,这大将军这是要干当年成吉思汗干的事情啊!

成吉思汗算什么,老子要在这整个地球上说了算!

地球?地球啥玩意儿啊?

好了,说多了你也不懂,老实回去干你该干的吧。

不光李天俞不懂,王烁把他这主意在决策常委会上一说,那四位常委也傻了。

宋献策看半天汤若望在王烁指导下画的世界全图,沉吟许久说道:“大将军果然高瞻远瞩,我等不如也。这是要开创前古未有之帝,哦不,之大业呀!我等跟随大将军,必定千古留名!我支持你了!”

“嘿,你这假……哦不,大参谋长,大军师,这会儿怎么这么痛快?”王烁也差点说走嘴。

这年四月,西北政府决定迁都北京新城。

迁都之后,西北政府就是国家政府了,王烁和大家共同商议,开始重新改组总部管理机构。

政务上,仍旧以梁敏为主,成立政府总部,梁敏仍旧是政府总执政,设行政决策委员会,常委会。

常委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制度,领导行政决策委员会。

行政决策委员会由省部级代表组成,审核国家政策、规划、律法,制定国家发展计划。

军事上做了较大调整。取消原有兵团建制,采用军区制,各军区设政治、军事负责人。

由各军区代表组成军事决策委员会,归军事决策常委会领导。

在军、政决策常委会之上设最高决策常委会,协调两个常委会。

最高决策常委会由原来的五个人增加到九个人。王平年纪大了,不再参与最高决策,只留在军事常委会中,负责部队后勤。另外补选李定国、郑成功、马绣花(马守应夫人,一直是梁敏的左膀右臂)、李道中(后勤部长)、李天俞和刘文秀为最高决策常委。

第579章 机构重组王烁出兵 无人可用鳌拜掌权

迁都北京新城之后,政务委员会开始按照王烁的意见,议论国家的名称。

不过大将军说了,国名简称中国这两个字是不能动的。

以大将军现在的威望,他说了不能动那自然就不能动了。不过改朝换代,总得有一个朝代名称吧?

大将军又说了,以后没有帝王了,还要朝代名干吗?这又不是一人一家之天下,这是全体国民之天下。

得,那还议个什么大劲儿啊?就叫中国得了。那用什么纪年呢?

好多人就提议,不管怎么说,这国家是大将军一手缔造的,用大将军纪年总不错吧?

大将军还说了,他不搞个人崇拜那一套。让汤若望计算制定太阳历,做为过去农历的补充,互相参照,两历并行。

至于纪年嘛,就用大中华纪年。公元1658年称作大中华元年,自此之后,中华万年流传,不再有朝代。这片土地,永远属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不再属于任何个人皇帝!

哎,大将军英明!您都定了,我们就省劲了,有功夫还是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国家给建设好吧。

大中华元年九月,军事决策委员会,通过了出兵关外,消灭满清的最高决策常委会决议。

以王烁、李岩、李定国、宋献策、王平组成军事指挥总部,王烁任书记,统一指挥部署灭清战争。

以李过任司令员的北京军区为主,抽调全国各军区精锐,组成第一集团军。洪雪任总政委,李过任总司令,高一功、党守素任副总司令。第一集团军步骑军五十万,自山海关出兵关外,沿广宁前屯卫、宁远中右所,攻击宁远卫,完成第一阶段西部战役。

以白文选的南京军区为主,抽调各军区精锐,组成第二集团军。王建国任总政委,白文选任总司令,马宝、马惟兴任副总司令。第二集团军由梁安国任总政委,郑成功任总司令的国家海军,派出运输船和战舰,运往营口登陆,占领营口小城之后,在战舰大口径火炮掩护之下,南下攻占敌南面兵力集结地盖州卫,肃清周围残敌,完成第一阶段战役。

待两个集团军合力肃清辽河套以南地区之后,第一集团军向北攻击广宁卫,第二集团军攻击定辽诸卫,完成第二阶段战役。

待广宁、定辽诸卫逐步攻克之后,两集团军分别从左右两侧,对满清都城沈阳做钳形攻势,争取一战消灭满清残敌。

王烁这边厉兵秣马,满清那边也没闲着。

从中原到河北再到北京,几场败仗下来,范文程、索尼、李永芳、刚直这般大臣年纪都渐渐大了,失了锐气。

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也渐渐感觉到,济尔哈郎遇难北京之后,这些个大臣里,就没有一个能拿准注意的了。

她就和索尼商量,咱还得和过去一样,得有个总揽全局的摄政王才行啊?

索尼苦苦一笑,大清都这样儿了,还要的什么王不王的啊?真要和王烁对抗,还得有个像当年睿亲王一样,有霸气的人来承担起这朝廷的重担才成啊!

大玉儿就道:“要不您就承担起来吧?除了您,咱也没别人了。”

索尼苦笑道:“不是奴才不愿意承担啊,奴才也老了,跟范文程他们也没啥区别,做事喜欢前思后想,越想越糊涂,实在没那个精力了。”

那可怎么办呢?听说王烁正在筹划北伐呢,咱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索尼琢磨半天,说要不这么办吧,我给您推荐一个人。这人是咱们满洲第一勇士,虽然不是皇族,但对大清可谓忠心耿耿啊。

前段时间,阿济格造反,要是没有他,后果不堪设想!

还用问吗?索尼说的就是鳌拜。他和鳌拜都是两黄旗的人,关系还凑合。

要说鳌拜这人勇猛善战,也是自王烁进攻以来唯一打过胜仗的满洲将军,大玉儿岂能不注意到他?

可此人为人傲慢无礼,骄横跋扈也是众人皆知的。大玉儿怕再出一个多尔衮,是以一直不肯提拔重用他。

可满清现在除却鳌拜,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人来了。

大玉儿思考几日,最后还是不得不启用鳌拜。

启用鳌拜的同时,她一并启用了索尼和苏克萨哈。

索尼为人老成持重,又是鳌拜尊重的长者,相信在鳌拜目中无人犯混的时候,索尼还可以及时管住他。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正白旗和两黄旗由于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先后权力争夺,素来有些矛盾。

启用苏克萨哈,目的就是用他来制衡一下鳌拜。

索尼其实也知道鳌拜的毛病,不是面临着王烁大军的进攻,他也不愿意鳌拜得势。现在不是无人可用嘛。

他完全理解大玉儿如此布置的用意,也完全赞成这个主意。

于是,大玉儿召集满朝文武,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下旨,封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同为忠勇辅国公,共同辅佐朝政。索尼主要负责国家政务,鳌拜和苏克萨哈主要负责军事。

鳌拜上位之后,果然和以往不同。

原先大玉儿比较听从范文程的,善待被驱赶到关外的汉人,给他们建住房,分土地,主张满汉一家亲。

鳌拜首先反对的就是这个。汉人的政权都要打到咱们家门口上了,你就是对他们再好,他们骨子里仍旧是汉人,能跟你一条心吗?这就是一文人的蠢主意!

现在,咱们是准备和王烁打残酷的战争,不是要治理内政!王烁也不可能给你时间,让你有功夫感化这些个汉人,让他们长出满人的心肠来。

你这个样子,把汉人都放到城外去种地,还给他们建造房屋,弄得里外看着一团和气。看着挺好,王烁打过来你拿什么防御?

那些城外的汉人肯定会立刻投降王烁,甚至会领着王烁的大军来打我们,把我们满人孤立起来。那样,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大家经鳌拜一提醒,顿时觉得如此确实有些不妥,那怎么办呢?

鳌拜冷冷一笑道:“我要让跟着我们的汉人不敢投降王烁。而且,平时他们要种地养活我们,打仗的时候,他们还得是士卒,和王烁的大军拼命!”

第580章 丧心病狂守坚城 一筹莫展论偷袭

鳌拜的主意是十分狠毒的。

他把城外种地养活满清的所有汉人,都按照满清的军队形式编制了起来。

满清退回关外的时候,把黄河以北所有的汉人都驱赶到关外,为的就是继续剥削他们,让这些可怜的百姓养活他们。

他们把前明当初阻击他们的时候,留下的几十座卫城都利用起来。

这些卫城从满清都城一直分布到山海关前方。每一座卫城,满清都留下部分军队和部分汉人。汉人平日里到城外种地,满清军队则负责监视这些汉人,防止他们逃跑。

范文程主政对汉人还是比较宽松的,给汉人家庭建造居住的房屋,给他们的妻儿老小分配粮食,除了派军队防止他们跑回关内,其余都和满人一样。

鳌拜不这么干了。在他心里,汉人就是汉人,这辈子也不会和满人一条心。

他把所有卫城的汉人都造册登记,把强壮的劳动力实行军事化管理,把这些劳动力的妻儿老小都驱赶进卫城,再不许这些人分家别户的居住。

劳动力编成军队,在城外设立营帐居住,平时在满洲士卒看管下种地生产粮食,打仗的时候,拿起武器就是士卒。

这些人如果逃跑或者投靠王烁的军队,满洲的看守士卒就把他们在卫城里面的妻儿老小全部杀掉。

为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能够活命,这些汉人不得不去种地养活满人,打仗的时候也不敢不去和王烁的大军对敌。

在得知王烁急于部署出兵关外的消息之后,鳌拜又逼迫这些汉人劳力加固所在卫城的城墙,让这些城墙可以抗住对方大炮的轰击。

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满清军队也配置了火枪,但这些火枪无论是制造原材料还是制造精度,都远远不及王烁制造的火枪,射程和射击精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再说他们到现在为止,也没造出王烁那样的大炮来,还是无法和人家在一个档次上打仗。

所以,鳌拜根本就不打算和王烁野战。

只要发现王烁的大军,他立刻就会让城外的士卒和汉人劳动力进卫城,仿照济尔哈朗守御北京的模式,把城门洞用黄土填死,不死完最后一个人,王烁的军队休想踏入卫城一步!

战争时期,鳌拜令每个卫城最忠于满清的统领率兵,将汉人的妻儿老小集中在一起看管,在其周围布满浇了火油的柴草。

一旦城破,那统领就会点燃周边的柴草,将这些老弱妇孺统统烧死!

所以,汉人劳力如果要保全自己妻儿老小的性命,就得拼死守城,不让王烁的军队攻进来。

为防止像守御北京时那样,让王烁放热气球把粮食烧掉,鳌拜还命令将各卫城将粮食挖地窖存放,这样就不怕敌人的火攻了。

看着骆养性的密探弄回来的满清防御地图,王烁知道了鳌拜的这些毒辣招数之后,也是十分头疼。

从地图上看,仅仅从山海关到广宁卫,前明的卫所就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这些卫所都变成坚城,不说士兵伤亡,光攻破这些卫所,就不知要消耗掉多少炮弹,他发行国债搞到的这点钱,恐怕打到广宁卫就差不多消耗光了。

宁远卫仅仅是第一个大卫所,从宁远到广宁,再从广宁到沈阳,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卫所呢!

你说这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