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最好归宿,还是从北京城里突围出去,返回辽东,继续当他的“剥削者”。

那些不想投降的满清军官,大多是高级将领,他们和遏必隆的想法大致差不多。

愿意投降的,当然是出身“劳苦大众”的下级军官,虽然他们占多数,但迫于上官的压力,还是有不少人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最后,反对投降,设法突围的意见占了上风。

突围可没那么容易,没听见李岩下的命令吗?一个城门就十万火枪手,你从哪个城门出去都是送死!

净瞎鸡巴扯,他哪儿有那么多火枪军?那是他吹牛吓唬咱们呢!

大家吵吵嚷嚷,会开了整整一天,仍旧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突围方案。

天快黑的时候,外边包衣奴才进来了,回禀遏必隆道:“老爷,您这会还开呢,算了吧?”

遏必隆这个气,大胆!老爷们开会有你什么事儿?怎么说话呢这是?

包衣奴才嘿嘿干笑道:“您再在这儿待下去,外边儿城门就让士卒们挖开了,王烁就进城了!”

“什么?”遏必隆大吃一惊问道,“外边出什么事了?”

包衣奴才皮笑肉不笑道:“打今儿上午开始,好多汉军士卒就开始互相串通了。他们把好多不服的满人都给杀了。

这会儿功夫,蒙古人,朝鲜人都已经站他们一边儿去了,连大多数满人都和他们合到一块儿了。承天门都给他们包围了,您还不知道呢?”

遏必隆急忙跑到城楼大厅的门口往外瞧,果然,门外城墙两侧,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士卒。

遏必隆惊的说不出话来,回头训斥包衣奴才道:“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

包衣奴才嘿嘿笑道:“您早有话呀,不让我们进来打扰您。其他人早跑了,我这是觉得您对我不错才没跑,实在憋不住了,才开门进来跟您通报一声。刚才他们还在墙下边呢,这一会儿功夫,您瞧,这都上来了。”

遏必隆这个气,这,这都新鲜了。我这儿卫队守卫严密,怎么我在里面议事,外面出这么大的事我竟然啥也不知道!

哎,我外面的卫队呢?

包衣奴才干笑道:“您卫队今儿上午就反了,把着门封锁消息,要不您什么也不知道呢?”

嘿嘿,这倒好,你最信任的人就是最容易出卖你的人!这话谁说的来着?

现在顾不上琢磨这个啦,遏必隆回身看着他的文臣武将们,怒道:“告诉你们来之前安排得力人手看住自己的部属,你们都干什么吃的你们?”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两手一摊,大眼瞪小眼。

您连自己卫队都管不住,我们就更不行啦。他们答应我们好好的,我们前脚一走,后脚没准儿他们也反了。

不反没活路,到这时候了,谁还听咱的?

第538章 遏必隆俯首就擒 北京城完璧归赵

一众满族高官,正在承天门城楼大厅里互相埋怨呢,全身铠甲披挂的士卒们就从两侧城墙和甬道涌过来了。

来至近前,一个参领一摆手,但听的兵刃“呛啷”抽动,弓弦“吱呀呀”响成一片,上百副硬弓拉动,箭尖齐齐指向了承天门大厅的入口。

嘿,看着还十分整齐划一,甭问,这是有组织的。

这步军硬弓的威力,可比鸟铳厉害多了,不亚于王烁的火枪。

刚才那个参领,正是遏必隆的卫队管带,瓜尔佳·满都尔海。

遏必隆瞪大眼睛看着满都尔海问道:“你可是我一族的满洲人,怎么也跟着他们造反呢?”

满都尔海一脸严肃,郑重回答道:“王烁大将军已经说了,满汉平等,他不会歧视我们的。”

然后冲着所有大厅里的官员们喊道:“你们这群废物!明摆着不投降就是死的局,你们吵闹一天,外面都打起来了,你们还不识时务,商量什么突围!

现在,老子不用你们商量了,每个人过来领根绳子,让我的士卒把你们捆上。胆敢抗拒,一律射杀!”

遏必隆不傻,他知道满都尔海这是玩真的。

突围不成,以他的小心眼儿,当然是主动投降,争取王烁能宽大他了。

他嘿嘿干笑两声,冲满都尔海道:“不用绑我,我跟着你一起投降,这总成了吧?”

满都尔海冷冷一笑道:“晚了。早上的时候我以为你召集大家,是为了商量投降的事儿,谁知道你这么不识时务!你过来吧,我先把你绑了再说!”

早上我是想着商量投降来着,这不大家伙儿不同意嘛,这个不能怪我呀!

无论遏必隆说什么,满都尔海都不听了,非要先绑了他再说。

对了,我相信你,还跟着你去准备投降?

你一肚子弯弯绕儿,谁知道你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万一你糊弄我,从这儿出去变卦了呢?我倒霉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就擒吧!

遏必隆知道反抗必死,这小子怕死,才不会平白无故的送死。他乖乖过去,让士卒把他捆了。

遏必隆都认栽了,其余人也就认了。这儿没有鳌拜、苏克萨哈一般死硬分子,那些大清忠臣都让济尔哈朗弄辽东去做最后抵抗去了,剩下的大都是无关紧要的废柴,这时候没有愿意出来充愣的,自然乖乖就擒。

造反的士卒已经跟城外的西北军联系上了,他们投降,不打了。这会儿正在挖城门里的黄土,挖开就放西北军进城。

这么容易北京城就给拿下来了?西北军所有将领都不敢相信。

李岩命令,所有投降士卒在西北军监视之下,放下武器出永定门接受整编。在清军出城之后,西北军进城接收北京城。

果然,第二天天一亮,永定门开了,首先出来的,是遏必隆和他的高级军官们,一个个给五花大绑着押出来了。

接着,清军排成长队,一批批的空着手出来了。

这下大家伙儿才真正相信,清军是真的投降了。

他们大将军简直牛逼到家了,二十几万清军,让他弄四个热气球和一个大喇叭,愣是给稀里糊涂弄投降了!

照这样下去,没咱们什么事儿了,大将军自己去辽东,弄大喇叭喊一嗓子,估计满清那小皇帝和皇太后就得吓尿裤子,乖乖献降书递顺表了。

放屁!王烁这个气。没有几十万大军的实力在这镇着,老子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

想干什么你们?把我一个人坑辽东去,让我也给鞑子捉了去,给济尔哈朗报仇怎么着?

这阵儿他顾不上和部下们打嘴仗了,二十多万清军,得吃得喝,还得甄别,安排他们不同的去处。

罪大恶极的,当然得接受审判。虽然他已经答应保留他们性命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你得接受改造的同时,给我挖矿劳动去,我不能拿着老百姓一个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儿,累死累活种出来的粮食白养活你们,你们得给我创造价值赎罪去!

一般士卒官兵,没什么大罪恶,得让教导大队把他们教导成他王烁的忠诚战士。

教导大队现在已经扩大到两万人了,施大柱成中将总队长了。

这么多人,原本是给李定国和郑成功的江南军准备的,现在先抽出一万人来教导这帮清军吧。

施大柱那是王烁的铁杆粉丝,教导出来的士卒也绝对忠诚。

王烁也没料到清军会这么快投降。原本是打算困上他们一个多月,或者他们强行突围,打一场恶仗,才能解决北京问题。

一场恶仗下来,清军能剩十万人就不错。就是他们不突围,在里面饿着,估计也不会剩下二十几万人。

这下好,他的大军变接收大队了。

北京城里也让清军给祸祸的不象话了,南城房屋基本给拆没了,砖瓦木头都变守城工具了。

繁华的前门大街,大牌楼,廊坊一条、二条、三条,棋盘街,都变成空地了。

王烁这个心疼啊!这是北京真正的京文化集散地啊,必须原样修复!

还好内城完整的保留下来了,紫禁城好好的。东西天坛、地坛也保持着原样,钟鼓楼,喇嘛庙,都还在。

可偌大的北京城,没有百姓啊,这可怎么整?

这边他还没想出对策,那边大军进城了,号房子,拆木头,生火造饭,一通大乱!

干什么你们这是?谁叫你们进来的,啊?我费这么大劲才保留下来这点宝贝,你们打算给我一把火烧了是怎么着?

把李岩给我叫来,让他赶紧下令,把部队都给我撤出去!

李岩知道王烁稀罕古董玩艺儿,只好命令部队原地驻扎,不许进城。只各集团军主帅带卫队进城,但也不许进紫禁城,不许破坏任何建筑。

李定国不明白了,王烁这是干什么?他保留皇家的宫殿,他这不是要当皇帝吧?他不说自己不当皇帝吗?

不成,我得问问他去!

结果王烁看着自己军队破坏的建筑正一肚子火呢,李定国撞枪口上了。

放屁!老子那么愿意当皇帝吗?老子才不住这闹鬼的破宫殿!

那你既然不住,士卒们住怎么就不行呢?

这是古董,文化!中华民族的精华!不但我们不许住,将来谁也不许住!这里要搞成博物馆,让百姓们来参观。

什么是博物馆,参观什么意思?

切,你跟大老张惯了,除了知道搞破坏你任嘛不懂,一会儿打完仗你还得给我学习去!

第539章 定下决策下江南 先说名士倒黑白

李定国挨一顿剋,灰溜溜出来了。

不管怎么地,王烁不当皇帝就成,那些个破宫殿,他爱怎么办怎么办吧。

回过头来他就问李岩,什么叫博物馆啊,让百姓参观这个有什么用?再说谁吃饱了撑的没事跑紫禁城里转圈儿去?

这地方大的,一天你累死都转不过来!

放着这么大一块平整地儿,不拆了盖水泥高楼,这不白瞎了吗?

李岩幽幽说道:“大将军行事,往往乖笃而匪夷所思,但往往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不明白的,你就慢慢琢磨,早晚会明白地。”

切,感情你也不明白!

王烁顾不上大家明白不明白了,他得赶紧解决目前的问题。

这北京城除了军人什么也没有。军人最不靠谱,没准儿他前脚一走,后脚他们就进来捣乱。

他给西安发电报,让教导大队赶紧派部队过来接收清军,同时,最高决策层立刻研究对策,如何恢复中原的生机?

你想恢复生机,你得有人啊。人都让满清给弄关外去了,总不能把西北的人都迁到中原来吧,那西北不要了?西北现在也是空地多人少啊!

这时候,梁敏提出一个建议,先放一放关外的满清问题,立刻着手解决江南问题。

江南人多啊,而且土地更加集中。解决了江南,把人迁移一部分,进入没人的中原和四川,没人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而且这有利于合理压制江南的大地主。你不觉得你有地了不起吗?我把人口给你减少,让你有地也没人种,减少佃户间的竞争,看你还怎么剥削百姓!

地主雇不着足够的佃户,根据西北政府的土地法,无故撂荒土地,土地就得没收归国有。这就减小了土地国有化的难度。

土地国有化实现了,才有利于国家工业化。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可放着满清不管,它哪天发展壮大了,再打回来祸祸怎么办?

可以加快迁移百姓的速度,尽量争取在一年内大体完成。一年以后,在后方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有能力出兵关外。

一年的功夫,能死满清它也发展不到哪里去!

西安和北京之间电报往来频繁,几经研究讨论,最后最高决策层达成一致意见。

同意梁敏的提议,在确定详细施行计划之后,由梁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