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后退,大家只能拼死冲锋,没有后路。

十万满清骑军,能冲过火枪和大炮的屠杀,冲进西北军火枪阵的,不足两万人马,其余都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敌军破阵,火枪手不再装填弹药,端着上好刺刀的火枪,和清军进行冷兵器搏杀。

整个河滩上,兵器撞击,呼喝酣战,战马嘶鸣,惨号不断。

火枪军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大批的西北军骑军正在坐船过河,在滩涂上集结,然后便撒马杀向混乱一片的战场。

整个黄河沿岸,许多地方西北军的滩涂阵地再次失守,火枪手被满清骑军屠杀干净。

但还是有经过奋力抗击,守住了滩头阵地的。这些地方,很快就成了西北军的突破口。

由点到面,一点突破,扩展至全面。西北军的军官都经过军校学习,战略战术方面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西北军不断加强保住的滩涂,骑军,火枪手,就通过这些坚守住的地方不断被运过来,然后就凭借着先进武器,将占领的地方不断扩大,最终扩大至整个滩涂,把清军驱离黄河沿岸。

然后,成建制的骑军和火枪军不断过河,大炮也被运了过来,渡河作战第一步,抢占滩涂顺利完成。

然后,就是后续生力军部队越过渡河首批部队,向纵深,向着敌军第二道防线攻击前进。

济尔哈朗坐镇真定,快马不断的给他传来前方的消息。

河北黄河防线,一个个适合渡河的码头先后失守,清军死伤惨重。

他不断的计算着自己部队损失和西北军的损失,基本上是自己死三个人,对方死一个人。

这还是西北军渡河作战,清军有黄河天堑可守的情况下。

现在,黄河已经完全落入王烁手里,下一步的阵地战,估计己方伤亡会更大,自己死五个人,能换取对方死一个人吗?

照这样子打下去,待他的主力退至真定,基本也就没什么人了!

前方来报,敌军抢占黄河沿岸后,停止了攻击。

他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人家是怕黑夜中产生混乱,所以才停止了攻击。

而这时候,远处山东黄河防线失守的消息,才刚刚送来。

不送来他也猜到了。从兵力上看,王烁布兵很分散,不会只在河北这一个地方攻击,他是采取从山西到山东全面的攻击手段。

这种强大的攻击力量,除开王烁,别人也不会有啊。

可这么长的战线上同时动手,他如何协调各军队间的攻击速度呢?

他肯定无法协调。那我就保存住主力,看他哪个部队前进过快,从大队里凸显出来,我就把主力全部用上,彻底消灭他一支主力,把他的进攻阵线打开缺口!

只要打开一个缺口,我的满清八旗,可以在他身前身后纵横驰奔,那就是一个乱局。

到时候前后一片混乱,咱们谁也无法奈何谁!我就不信,当你无法把握战局的时候,你还会蛮干,不和我谈判?

只要再给我个三五年,我也会搞出火枪和大炮,到时候谁灭谁,就难说了。

从多尔衮开始,多尔衮就拿着王烁送给他的那一百条火枪让工部去仿造。

大明留给满清的人才不少,那些原大明工部的工匠,技术水准在当时世界上来说,都是最高的,只是明朝廷不重视他们,使人才白白埋没罢了。

他们拆解王烁的火枪,逐渐就搞明白了火枪的击发原理和火药配比,造是完全能够造出来,关键还是钢材不过硬。

王烁已经达到了高炉吹氧炼钢的水平,而明朝工匠们仍旧使用木炭、坩埚,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汤若望被多尔衮叫去,也没法弄明白王烁造火枪的钢是怎么炼出来的,而且,人家的枪管是无缝的,靠人工锻造,无论如何做不出来。

多尔衮一怒之下,把汤若望给关到大牢里去了,什么时候会造钢了,你什么时候出来!

别说汤若望已经投靠王烁,本就不打算帮多尔衮,他就是真心想帮他,没王烁指点,他也不知道什么是高炉和转炉,什么是拉拔,碳硅锰磷硫五大元素他都整不明白,他也弄不出这材料来。

本来造新火枪是没有希望的事情了,可王烁那边把钢厂私有化了,这就给了济尔哈朗希望。

虽然西北政府不允许向满清出口钢材等任何与军事有关的物资,但西北政府的钢材可以卖到南方,他可以从南面偷偷花高价买过来。

无缝钢管属于军事物资,只有王烁的军事工业基地生产,市面上没有。

但前明留下的工匠,利用套管技术,成功解决了接缝问题。只是造出的火枪过于沉重,射程和火力却一点也不差。

另外,在济尔哈朗高价利诱之下,不断有人出卖一些技术给他,他已经掌握了部分王烁的新炼钢技术,又把汤若望从监狱里放出来,继续主持炼钢。

只要假以时日,他就会生产出新钢材来。现在,先用从江南偷偷花高价买来的钢材造着吧。

只是,满清没有机器设备,生产火枪太慢,到现在也就生产出千余把,保卫皇宫都不够用。

第507章 发展速度不同 拖延也非妙计

济尔哈朗在偷偷学西北的技术造火枪,这个王烁是心知肚明的。

发展经济,根据地需要大量的钢材,钢材生产不私有化是无法提高产量的。但关键技术还保留在军工基地,即便济尔哈朗买到的钢材,也不是用来造火枪的,只适合做水泥建筑的钢筋支撑,或者打锄头铧犁用。

济尔哈朗没有机器设备,王烁不担心他能造出多少能用的火枪来,大炮就更不用说,没无缝管制造技术,没击发底火装置,能死他也造不出来。

再说,他也不可能给他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这个,不等他研究明白了,王烁就打到北京了。

济尔哈朗毕竟是古代人,他脑子里无论如何不会有王烁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知识,他只惦记着拖一天算一天呢。

可你就不想想,人家直接就是现代发展模式,直接向工业化迈进,你仍旧是脑子不开窍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拖的时间愈久,你岂不是愈加落后?

你那边费心劳力能做火枪了,没准儿人家就能造半自动步枪和机关枪了,你那火枪还是落后。

那边有王烁啊,将来的东西他都知道啊,只要条件合适了,他肯定会制造更先进的东西。

凭济尔哈朗古代人的见识,他就是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这些,他斗不过王烁。

此刻,济尔哈朗压根儿就没往那些地方想,他正瞅着西北军的漏洞呢。

人家有电报机了,各部队通过电报机下达指令,有前敌指挥总部,还有后方决策总部,宋献策弄一大帮参谋们,整天围着地图转,哪会那么容易让你找着漏洞?

结果就是,西北军渡过黄河之后,各集团军齐头并进,依靠先进武器,同时发动进攻,使清军各防线同时面临压力,毫无破绽可言。

济尔哈朗就纳闷,要说渡河的时候,王烁统一规定了时间,大家一起开始,这个还说的通。

可渡河之后,各地方地势不一样,防守牢固程度也不一样,西北军有些已经快速突破防线,却突然停止进攻,原地驻扎了。

他们不冒进,而是在等待另一个方向上的军队突破之后,然后他们才统一行动,向下一道防线进攻。

反正武器先进,不怕清军反击,那就跟围猎一般,把清军圈到一起,然后彻底消灭!

绝不能把仗打成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让清军钻了空子。

这是决策常委会反复交代的事情,任何一个兵团主官也不许违背,必须等待前指电报,统一行动。

济尔哈朗哪知道王烁有这么先进的玩艺儿啊,几百里,上千里都能互相立刻联系,通讯,想破脑袋他也想不到这个。

他只看着被西北军占领的一个个城镇犯愁。

人家没有一支部队前突冒进的,都是齐头并进,互相可以支援,缓缓围绕着真定,形成一个半圆,逐渐向着他合拢过来。

照这么打下去,他打人家哪儿都不合适,人家周边部队相距不远,立刻就会赶过来围歼你。

真是一点下手的机会都没有,走又没处走,就给人家活活困死在真定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南边他一筹莫展,眼睁睁看着西北军向前推进毫无办法,北边又出事了。

郑成功集合了自己所有的战船和运输船,载着二十万江南整编了的骑军,在天津卫登陆了。

天津提督骆养性,一枪未放,直接投降了,还和郑成功合兵一处,向着北京杀去!

天津到北京,不到三百里地,骑兵那是眨眼就到啊!

你说这个骆养性,看着忠厚老实,话都不多讲一句的一个人,怎么这么缺德呢?

当初多尔衮可是对他恩宠有加呀,亲授天津提督之职,加封太子少保。你哪怕冲郑成功开两炮,放两枪再投降呢,也算你对得起大清对你的栽培!

人家骆养性早就是王烁的密探啦,你多尔衮对他恩宠有加,那是你多尔衮不识人你怨谁去?

唉,看来这汉人还真是靠不住!你强盛,天下无敌的时候,他们哈巴狗儿一样,跑来冲你摇尾巴讨好,可乖了。

你落难了,像现在这样风雨飘摇了,他立刻就翻脸,冷不丁就反咬你一口,向他的新主子讨好去。

济尔哈朗原本是留了一手的,他还有十万正黄旗精锐,全部由满人组成。他要在找到西北军进攻的薄弱环节之后,集中这十万精锐,一举歼灭西北军一部,以震慑王烁,让他知道大清还有力量,不是软豆腐,他想捏就捏。

这样一来,一是可以扭转战场劣势也说不定,二就是可以逼迫王烁被迫坐到谈判桌上来。

如果那样,他就有时间制造更多的火枪,不怕王烁了。

现在,郑成功把这一切都给打乱了。

绝对不能让郑成功杀到北京去啊,那样,皇上和圣母皇太后有危险不说,他防御大军的后路也给切断了!

就在这时候,山西那边满达海的报告也来了。

满清没电报,只能靠人和马跑,山西又一路高山险关,能在西北军进攻五天之后把消息传过来,就算不错了。

李过和高一功已经突破黄河进入山西,满达海步步为营,一路防御,怎奈武器不如人家,只能退却到太原一带防御。

现在,南边的李达也越过黄河,找准了清军防御弱点,一路攻城略地,过了上党,要和李过合兵一处了。

而高一功则向大同发动了攻击。大同城墙被多尔衮拆毁,已经无险可守。

一旦高一功攻破大同,一路南下就没有障碍了。

到那时候,满达海就会被西北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合围,面对优势兵力的西北军围歼。

太原肯定守不住。满达海觉得,他如果按照济尔哈朗的计划,由固关撤向河北的话,高一功很可能由大同奔宣府,直取北京,那样北京就危险了。

所以,他临时改变策略,放弃太原向大同增兵。一旦大同失守,他就回撤宣府,守卫居庸关,挡住西北军对北京西侧发动的进攻。

满达海还是比较有军事经验的,他如果不去守居庸关,北京还真是危险了。西北军就是这么布置的,李过和高一功就是要出大同,拿下宣府,从西侧包围北京。

第508章 防线岌岌可危 要死先死老的

济尔哈朗预感到自己苦心积虑打造的防线危险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郑成功会出兵帮王烁呢?而且是挥军直取天津卫,这等于是在他后腰上戳一刀啊!

按照他的思维思考,江南和江北应该也是潜在的对手。

如果大清完了,你江南也会很快落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