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王烁斗嘴斗不过宋献策,但哄陈圆圆还是绰绰有余嘛。加之陈圆圆太崇拜和信任她这位夫君了,很快就被他哄的五迷三道,献出自己身体的同时,高兴而激动的接受了大将军府大管家这个职位。

至于当时在被窝里,是不是为得到这个职位才高兴和激动,就无从考证了。

就在王烁于兰州做这些乱七八糟的时候,满清却没有停止向南方进军的步伐。

西线,阿济格消灭李自成主力之后,只留小部兵力继续追踪李自成残部,自己则带满清主力回北京。

清军咬着已经彻底失败的李自成的屁股,一路追击,由武昌而九江,最后追至通山县境内,失去了李自成的踪迹。

原来,李过虽然不相信王烁说的,李自成逢九有大难的偈语,但王烁还指出了李自成失败后大致所在的方位,这让他和他的部队行军有了目标性,行军速度就加快了许多。

李过到达湖北,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说了李自成在九江大败,几户全军覆没的消息,不由大吃一惊,九江有九,果然被王烁言中了!

其实,这仅仅是个巧合。王烁根本不知道李自成会失败于九江,他只知道李自成会死于九宫山。

但李过却因为九江也有九字而相信了王烁。他立刻按照王烁所言,带领部队直奔通山县九宫山。

这样,因为他走的都是直线距离,就比历史上早了五天赶到九宫山。

他立刻下令封锁周围道路,设伏兵于峡谷两侧,准备伏击追着李自成而来的清军。

没有等来清军,他等来了李自成和他的残军。发现李自成身后没有追兵之后,正要下山和他相见,就见一干山民,手拿锄头、镰耙等农具,鬼鬼祟祟跟踪李自成。

李自成只带了二十个亲兵,向另一个山头土地庙方向去,那帮农民也偷偷跟过去了。

李过急忙带领一百亲军,也向那山头赶去。

待他赶至那土地庙,李自成的亲兵在土地庙外都睡着了。被清军没白没黑的追赶着,他们太累了。

李过叫醒亲军,问李自成去向。亲军告诉他,陛下太累了,正在土地庙里休息,他们在外放哨,想不到睡过去了。

李过顿感不妙,急忙带人冲进土地庙。

土地庙里,就见李自成四仰八叉睡在供案上,鼾声如雷。

一个三十多岁的农人,正高高举起手中的锄头,向毫无防备的李自成头上轮去。

这下轮上,非脑浆崩裂不可!

李过大吼一声,来不及拔刀,将手中的腰刀连带着刀鞘一齐扔向那举着锄头的农人。

刀和刀鞘正打在那农人背上。李过是武将,本身就力大。那农人被打的“嗷”的叫了一声,口吐鲜血,向前扑倒,手中的锄头也落下来。

“嘭”一声响,锄头正打在李自成头边,打的神案上尘土飞扬。

第356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潞王唐王继弘光

锄头“嘭”一声落在神案上,李自成被猛然惊醒,从神案上坐起来。看看眼前情景,方知若不是李过及时赶来,自己定无侥幸,要丧命于此了。

他不由大怒,抽出身边宝剑,就要杀被李过打倒在地的农人。

李过急忙拦下李自成,命亲兵将那农人扶着坐起来,问他道:“汝何人,为何要加害我家陛下?”

那农人听的“陛下”二字,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甭问,在这荒山野岭里,称陛下的,自然是逃到附近的李自成无疑了,这几日官府已经多次下令民团通缉此人了。

自己刚才要杀的居然是他,还以为是个流寇小头目呢。这下落在他手里,恐怕凶多吉少了。

那农人吓得慌忙冲已经坐在神案上的李自成跪倒,战战兢兢说道:“小人名程九伯,是这山下村民。进来村寨周边多有土匪袭扰,我等众民深受其害,故自组乡团以防盗也。

今日见大王衣衫褴褛,误认做盗匪,实不敢有心伤大王也。求大王饶命!”

李自成冷“哼”一声道:“吾于尔眼里即盗匪也,休以为吾不知。今当率军下山,屠戮尔等干净,方解吾胸中恶气!”说罢跳下神案,擎剑上前,欲亲手宰杀程九伯,又被李过拦下。

李自成怒目瞪视李过道:“汝拦我作甚?”

李过道:“今日之事,千钧一发,叔父可知命险险丧掉?”

李自成道:“正因为如此,吾才杀此刁民,以报此仇!”

李过摇头道:“此命也,与这乡民无干。”

李自成疑惑的看着李过问道:“此话怎讲?”

李过道:“吾能及时赶来救下叔父,实非侥幸,乃是有人指点。那人言道,叔父不可过长江,否则逢九必有杀身之祸。今叔父九江大败,有九也。此地九宫山,此人名叫程九伯,都有九也!

我若不得此人指点,直奔这有九之地而来,又如何能救得叔父?故侄儿言道,此叔父命也,于这程九伯无干。若不是此高人泄露天机,叔父当薨于此矣!”

李自成皱眉问道:“此话当真?”

李过点头严肃道:“断无半句虚言。若非此人指点我一路直奔此地,又哪能救得叔父?”

李自成冷声问道:“你见到军师了?”随即“哼”一声道,“即便是他要你来救我,我也不感激他!他若不离开我,我怎会有此惨败?!”

李过道:“叔父,你若肯听军师的,军师非薄情寡义之人,又如何肯舍得离开叔父?”

一句话堵的李自成没了话语。此时他又一无所有了,又变作了那个能听的进别人话的,谦虚谨慎的李闯王。

李过接着说道:“军师我见到了,还见到了李公子。他们都担心你的安危,才催着我来找你。”话锋一转又道,“不过,算出你逢九有祸的那位高人,却不是军师。”

李自成满脸疑惑,看着李过问道:“那是何人?”

李过一字一顿说道:“西北守土大将军,王烁。”

接着,李过就将自己和高一功的部属脱困和在宁夏安家的经过,对李自成详细讲述一遍,将王烁写给他的书信给李自成看,李自成方才相信了。

李过然后说道:

“叔啊,咱们只知道傻拼,只知道和官府做对,不行啊。要推倒这个旧世界,建一个平民百姓当家做主的新世界,可不简单咧!和王大将军比起来,咱们的见识差的远哩!

当初舅爷爷把小姨姨托付你,做了我婶婶,也是指望你带着婶婶过好日子,舅爷爷最疼的就是婶婶。”

李过说的婶婶,就是老闯王高迎祥的小女,高桂英了。

李自成当初和李过杀了兰州千总,就是投奔舅舅高迎祥的义军,从此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只听李过继续说道:“舅爷爷已经死了十几年了,他若是知道,这天下有穷人存活的地方,而你却不去投奔,仍旧带着婶婶东奔西走,四处流浪,让婶婶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受尽辛苦,舅爷爷会怎么想?”

李自成没有回答李过的问话,也没有坚持要去杀那个跪在地上哆嗦的程九伯。他紧了紧披在身上的黑色斗篷,大步走出土地庙门,向着山下去了。

此时正是1645年的夏天,九宫山山上山下郁郁葱葱,正是一年当中最具有活力的季节。

这个时候,南明的弘光帝朱由崧已经被满清擒获,南京政权灭亡了。

南京政权灭亡之后,明太祖留下的子孙却没有死绝。

接着潞王朱常芳在杭州宣布“监国”,继续反清复明大业。

只可惜,这位王爷也不咋地,清军逼近杭州,潞王爷一看人家玩真的,直接带着文武大臣投降了。

收拾了朱常芳,清军一路南下,到达福建时受阻了。

福建那位闻名海内外的,当时中国最大海盗头子,郑成功的亲爹,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这就是南明隆武帝。

郑芝龙可不比史可法、马仕英这般废物,他是海盗出身,手下中国人、日本人、马来菲律宾一带的海岛人,还有非洲的黑人,不下二十万,全都是骁勇能打的海盗。

郑芝龙也不是一般人,而是从一个普通百姓,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步爬到海盗头子这位置上的,绝对不会白给。

因为后面要讲到郑成功,老余不得不盐从哪咸,醋从哪酸的多啰嗦两句,列位看官莫怪。

郑芝龙,原名一官,字飞黄,祖籍河南固始县,福建泉州安平镇人,他爹在镇上做个小吏,日子过的也算可以。

但郑芝龙平日不喜读书,好结交一般地痞舞刀弄枪的地痞,就跟当年刘邦一般,有点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就不务正业吧,他爹管不了也懒得管他。关键是他也太不务正业了,十八岁那年,他和自己的小妈搞到一块去了。

这下他爹脸上实在挂不住了,人丢大了!

自己的亲生儿子,又不能为这个就宰了他。没了办法,就把他送广东香山澳,也就是现在的澳门,他舅舅黄程那里,学着做生意。

黄程是做海上贸易的,从内陆弄些白糖、瓷器、奇楠、毛皮一类货物,通过海船,贩运到南海诸岛和台湾(那时称琉球)、日本诸岛一带,再换些当地的特产,从中渔利。

大凡不务正业的人,脑子都好使。因为这种人能够看出“正业”太艰难,不如瞅机会搞歪门邪道省时省力还发达的快。

平日里没机会,就凑合着活,一旦发现机会,让他抓住就不得了。

刘邦是这种人,郑一官也是这种人。

第357章 聪明伶俐郑一官 结交权贵成大器

到了香山澳,郑一官一眼就看出海洋贸易这个事业,正是他梦寐以求,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对此表现的出了浓厚的兴趣,人也一改往日的懒散,变得聪明和勤奋起来。

黄程见郑一官聪明能干,对他格外器重。

明天启三年(1623年),黄程让郑一官跟着日本平户华侨李旦(也是泉州人)的大海船,押送一批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

从此,郑一官离开他舅舅,侨居日本长崎,长期居住下来。

他又看到了更好的机会。

那郑一官跟随来日本的大海船,是属于日本平户华侨李旦的。

李旦可不是一般华侨,他是当时在日本华侨的总头领,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

这是说的好听的。不好听的,就是李旦是当时海盗的大头目。

正常贸易,需要占用资金,没钱干不了,哪比得上做海盗来的快?郑一官从此准备刻意结交巴结李旦,开始他的海盗生涯了。

刚到日本,他并不认识李旦,不能直接跑人家门上去呀,人家知道你是干啥的?

郑一官人地生疏,得先想法活命啊。开始,他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

看来这位未来的大海盗会的还真不少,多才多艺,连做鞋缝补都会,这也间接证明了他的聪明。

再后来,卖鞋缝补弄了点小钱,他开始经商,和李旦的部下们打交道。

终于有一天,他的聪明伶俐被李旦发现,收留他在门下,帮助他做生意。

为巴结李旦,郑一官“以父事之”。李旦也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柬埔寨一带做生意。

机会来了就得抓住。没用几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

居日华侨,“咸推重之”,成了在日本的那些兼职海盗的华侨们的,除却李旦之外的另一位领袖之一。

混到这一步,已经出人头地,彻底发达了,一般人也就满足了,可是郑一官没有。

他又看到了更大的机会,那就是结交当时日本的当权家族,德川幕府。只有官匪勾结,利益才会最大化。

郑一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