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多人七嘴八舌,难免拖延时间。但效果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可以充分集思广益,把所有人的智慧凝结到一起。

同时,在不断争论和解释中产生出来的决议,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彻,以后执行起来更加准确。

最后,宋献策做总结报告。

他和李岩来这里比较晚,王烁怕他们不能适应根据地的工作方法,原本是没有打算让他们发言的。

这位原来的大顺军师,现在王烁西北军的总参谋长,却因这次会议而激动的面红耳赤,非要讲两句不可。

他跟随李自成多年,太明白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了。

李自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独断专行,不能听取和执行正确的意见。

如何避免将来王烁也走到李自成的老路上去?宋献策还没想出对策,人家王烁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决策委员会制度。

第332章 大会闭幕群情振奋 财力有限心急不得

就在跟随王烁来西北的路上,宋献策还在担心,王烁将来打出西北,实力壮大了,会不会骄傲,像李自成一样独断专行起来?

须知,李自成在没成气候之前,也是像王烁一样,谦以待人,从善如流的。

可是,当他真正成了气候,就完全变为了另一个人,直到把自己作死,葬送了大顺军的大好前途。

将来王烁如果也犯李自成的错误,他和李岩岂不是又白白辛苦一场?

不料,当他和李岩从高级军校里培训回来,王烁和他们谈的第一件事,就是这集思广益的决策委员会制度。

特别是这个常务委员会,完全限制了王烁的独断专行。

五个常务委员,少数服从多数。王烁如果错了,只要其他人保持清醒,不同意他的决定,他的决定就不会被执行。

其实,在现代,许多非股份制私营企业,依旧在施行着伟人的这个制度。

单数的常委组成,总会产生一个多数的意见,避免了企业拥有者的率意决策,从而也避免了企业走向没落。

不仅如此,通过学习,宋献策看到了一个法制化社会的雏形,正在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

在法制化条件下,王烁基本就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律法高于一切。

从这些方面看,王烁和他的西北政权,已经完全找到了避免走李自成老路的办法。

这样下去,这个政府最终击败所有敌人,开元一代新朝,只是时间问题。

坎坷半生,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如何会不高兴、不激动?

宋献策执意要发言,大家商量半天,只好把原来会议结束时,应该由王烁做的总结发言让给了宋献策。

在一百多决策委员的热烈掌声中,西北军总参谋长宋献策,一扫过去的一脸阴霾,满面春风走上讲台。

他原本身材矮小,还瘸了一只脚,走路一跛一跛。今天却走的飞快,基本看不出跛来。手上还拿了把鹅毛扇,大有诸葛孔明之风,形象也显得高大了不少。

别人讲话,都是拿了稿件照本宣科,他却不要稿件,只带着鹅毛扇走上了讲台。

他开口言道:

宋某漂泊了半生,蹉跎了岁月,直至今日,始得心情舒畅,畅所欲言。

咱们军队,地方,都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大家都奔这个目标,奔这个方向努力,空前团结融洽,这是宋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只有在大将军统帅之下,才有这大好局面。

这回开这个大会,大家聚在一起,各展所长,各抒己见。事无巨细,明摆于桌面,优劣短长,详加议论。

虽见不同,纳其优者;虽思各异,采其长者。使优劣得所,而无不宾者。

这个办法好啊,大家都把心中所想说出来,虽然争执,虽然吵嚷,却是为一个目的。越争彼此感情反而越近,越吵反而越熟识,越是兄弟。

围绕着这个大会,咱们形成了统一的意见,统一的目标,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去当官,为什么去打仗。

当官不为发财,不为自己,而是为天下百姓讨公平,谋幸福,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谓前无古人。

可是,我,这里在坐的许多将军,高级官吏,当初跟随闯王,就是为这个目的呀!

付出了辛勤,付出了汗水,还付出了血泪,最终,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今天,咱们终于可以为这个目的坐在一起,共同奋斗了!

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团结在一起,为这个目的舍生忘死?

有这样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是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的,我们也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天下,统一欧夏!

咱们现在力量还小,地盘不大,缺粮食,缺补给,缺弹药。

咱们怎么走出去?那就是这次大会定下的调子,稳扎稳打,不能心急,一步步来。

咱们的军队,从兵员素质到武器,都比敌人强的多,战胜敌人没有问题。

可是,咱们不能跟满清一样,一下就打到中原去。

为什么?因为粮食。

外面让闯王闹的遍地荒芜,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咱们到那里怎么办?

也和闯王,和满清一样,从百姓嘴里抢粮食吗?甚至也去吃人?

不能,咱们是人民军队,咱们得救济老百姓,得让黎庶吃上粮食,得让他们有力气种地,打出粮食。

在没有打出粮食之前,咱们就得拿根据地的粮食来消耗。占的地方多了,根据地承受不起。

还有弹药,武器、马匹消耗,同样不允许咱们像满清一样去打仗。

还有咱们的官员培养,军队补充,发展,都限制着咱们快速去取得天下。

所以,这次会议制定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咱们只能一步步来。

占领一个地方,巩固一个地方,派出官员把这个地方的百姓发动起来,让它变成我们的另一块新的,牢不可破的根据地。

等这新根据地可以像老根据地一样,缓过劲来,可以生产,为军队提供补给了,咱们才能再去占领另一个地方。

由于增加了根据地,供应产出相对增加,咱们占领的另一个根据地就允许相应增大一些。

比如第一次咱们占领一个行省,待这行省巩固了,有了产出,咱们有了更大的能力,第二次就可以占领两个行省或者一个半行省。

如此滚雪球一般发展,咱们也不会太慢,十年之后,这天下,一定会是咱们的!

有先进的制度,有英明的领导,有高高在上的律法,宋某已经看到了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天下精英,必定会齐聚西北;天下黎庶,必定会箪食壶浆,赢粮而景从。

让我们高举大将军为我们建立的这面民主法制的大旗,为天下百姓,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开元新朝,建立殊勋!将这大旗,插到北京的承天门上去,插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民主法制万岁!大将军万岁!

……

王烁的第一届第一次决策委员会议,在一片掌声和欢欣鼓舞中胜利闭幕。

从此,决策常委会成为王烁军事和民政的指挥核心。

内部的生产、经济、教育、政治环境在迅速发展,一天快似一天,一天好似一天。合格的干部在迅速增长,备用干部体制也在王烁的建议下开始建立。

下一步,就是要集中所有力量,对付外部的多尔衮,驱逐鞑掳,复我华夏!

第333章 闯王骄横不合作 作茧自缚捆手脚

就在西北众人群情振奋,摩拳擦掌时候,在西北根据地的东面,李自成正在向着他的末路一步步走去。

山西被唐通带着一帮汉奸搅了个乱七八糟。李自成自讨已经无力守御山西,只能把所有部队收拢回陕西。

回到陕西之后,李自成再也不提当年颁布的所谓“三年不征”的承诺了,派出部队大肆搜刮百姓剩余钱粮,几乎到了寸草不留的地步。

他也没有办法。在北京搜刮的财物,由于李岩、宋献策的反叛,让他判断失误,认为整个后军都造反了,匆匆逃离京师,连原本计划的登基祭天仪式都没来得及办。辎重落在后面,便宜了多尔衮。

到了陕西,二十多万军队得吃饭,富户早让他杀没了,不抢百姓已经没人可抢了。

陕西百姓活不下去,拖家带口,纷纷向西北王烁的地盘上逃跑,李自成也不拦阻。

只要不带走粮食,跑就跑吧,跑一个我就少一分负担,只是青壮不许跑,得给我当兵打仗去。

你王烁不是能吗?还把我不少人都骗去你那里了,这回我连百姓也都送给你,这么多老弱饥民,我就看你怎么办!

王烁能怎么办?只能收留这些难民,建立临时营所,暂时让他们住下,给顿饱饭吃,然后设法向根据地内的村庄、堡寨里安插。

这无疑增加了根据地的困难。好在根据地经过发展,已经有了部分积蓄,百姓经过长时间的教育,思想觉悟都很高,主动帮助政府承担了不少的困难。

这个没有难倒王烁,常委会做出决定,民政部门就具体解决了。

困难在于,王烁知道满清占领中原之后,特别是占领扬州之后的残酷杀戮,他还想着制止这场杀戮,不让满清占领中原。

想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让李自成失败。只有这样,才能依靠李自成拖住满清南下的步伐。

他派出使者去见李自成,想和他合作,替他挡住北面清军的进攻,而李自成单独对付东面潼关防线的清军,胜率就会大一些,至少可以拖住清军,不让它南下去杀戮江南百姓。

李自成搜刮到了大量的粮食,抓了大量壮丁补充军队,又变得财大气粗起来,根本不理会王烁的善意。

他告诉王烁的使者,让王烁不要着急,等他收拾了鞑子,回过头来就会和他算账。

在李自成看来,鞑子就那么十几万人,而他现在经过招募,已经拥兵三十万。

只要他坚持一下,打几个胜仗,鞑子不可能把兵力都在关内消耗掉。只要觉得关内不是他们的地盘,站不住了,自然就会重新退到辽东去。

那时候,中原还是他的。

他却不知道,多尔衮根本就不想回老家了,正把顺治皇帝从沈阳接到北京,准备定鼎北京了。

那个汉奸洪承畴还是蛮懂得收买人心的,他向多尔衮建议,任命汉人为地方大员,比如提督,镇抚,如此,汉人就会真心为满洲人卖命了。

果然,好多前明降将见自己仍旧可以当大官,除了留辫子,和明朝没有什么不同,自此安心为满清效力,拼死进攻大顺政权。

洪承畴这个建议,迅速帮助多尔衮取得了各方汉人豪强的支持。

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仅死心塌地为满清效力的汉人军队,就是满清兵力的数倍!

这些军队,以前是明军,后来投了李自成,是顺军。如今,都变作清军了,真是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

李自成打算一战把鞑子赶到关外,简直就是利令智昏,糊涂透顶了。

王烁听了李自成的回话,哭笑不得。

就他这副熊样子,怎么就能当农民领袖呢!简直是榆木疙瘩一块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连年的征战和不断的对大局的思考,又有伟人思想武装,王烁的进步连他自己都察觉不到,他已经不是现代那个屌丝股民了。

他考虑出兵强行占领宁夏,然后巩固宁夏的同时,带领机动兵团横扫山西,在山西把清军主力挡住,给李自成形成一个屏障,让他专心潼关一线的作战。

这个建议没有被常委会通过,连梁敏都持反对意见。

出兵宁夏可以,正好可以将被李自成赶出陕西的饥民安置到宁夏开荒种地,符合大的策略。

但是,宁夏现在是李自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