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烁也希望李自成可以守住北京,不让多尔衮进关。

不管李自成的军队多么没有纪律,总比还带着野蛮气息的满清进来,烧杀掳掠要好的多。

他尽量把就他所知的历史上,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说出来,让李岩知道去提醒李自成,以防患于未然。

但现代的历史,与他来到这个世界所经历的,大有不同,谁又知道这样做管不管用呢?

管他呢,防范总比什么也不做强。反正李岩要回李自成那里去接他夫人。

再说,从为人看,李岩是个要求完美,做事喜欢善始善终的人,这边的事情没有做完,他是不会立刻就跟王烁回西北的。

他对李岩说道:“大凡成功帝王首立,得人心,稳大局是必须的。只要闯王能善待京师百姓,不随意打乱现有吏治,让现有官吏能各尽其职,待坐稳京城再图变革,天下大局就应该可以稳定。至于以后发生什么事,谁也无法预料。但只要闯王稳定住京师,无论以后发生何事,他都能有机会腾出手来解决。否则,万一京师不稳,以后各种危险都会存在。”

王烁说这些,是因为历史上说,李自成进京后烤掠官员和商户,造成了京师内乱,才导致吴三桂降而复叛,最终与李自成自相残杀,给了满清进关的机会。

不料李岩闻听王烁如此说,脸色黯然道:“这个我和宋献策宋军师都想到了,宋军师还提出进京十策,就包括官各复其职,大军不进内城,百姓各司其业。

可是,闯王根本听不进去。他道,大家跟他辛苦来到京师,不让士卒进城享受京师繁华,如何对诸位头领交代?

军纪自攻破潼关就已经开始败坏,各部均不得约束,至今已不可收拾!

如此士卒进得京师,这百年古都,必将面临一场劫难!由此引发之动荡,实难预料!

是以,我才多次劝说闯王,与崇祯言和,以免这大乱之局呀!”

王烁已经多次见识了闯王军队的混乱,将心比心,知道李岩此刻已经黔驴技穷,无力回天,才会出这与崇祯议和的下策。

看来,北京这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想到这里,不禁摇头叹息。

李岩这时却问王烁道:“不知大将军进京,要拜会何人?”

王烁一下想起来,在兰州时,胡琏器给他列出的那个京官表,当下从怀里寻出来交与李岩道:“西北人才稀缺,我只是想招揽些有用之才。”

李岩接了那表去看,边看边笑道:“这些人,庸才而已。这个兵部尚书张晋彦,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乃一蠢材!

国仗周奎是个吝啬鬼。崇祯令其带头捐款以纾国难,他竟以无余财对之。其女周皇后给他五千两银子,让其交与国库,他竟昧了三千两,只交两千两。

这个陈演,原是首辅,已被崇祯罢官。此人专事奉承,结交中官,事先探得皇帝所问之题,然后请人答好,应付皇帝,实在是无耻之徒!

魏藻德,无才无德,趋炎附势之徒,徒有虚名耳!

倒是这位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还算个人物。他承袭其父骆思恭之爵,他们父子当指挥使这几年,锦衣卫很少象以前一般,滥用职权,乱捕乱杀。其余人等,实在不值一看。”

李岩一一批驳表中京官,竟无一可用之才。最后他叹息一声道,“朝廷腐败,贤士敬而远之。崇祯一朝,有贤名者往往不得善终,令人寒心呀!”

王烁原本就怀疑自己进京寻找人才是个愚蠢主意,听李岩如此说,更加兴味索然。

而且,他得到李岩这么个人才,京师就算没白来,此刻进不进京,也就无所谓了。

王烁正琢磨着怎么劝动李岩,现在就和自己回西北,却听李岩说道:

“岩追随闯王日久了,从其初始兴盛到而今拥兵百万,岩都经历过了。期间详细,岩亦一一记在心里。哪怕闯王日后由兴而衰,岩不看也知道了。

今日时日尚早,岩欲与大将军说说闯王之得失,兴许对大将军将来有些用处,不知大将军肯听岩啰嗦否?”

王烁脸色严肃起来。他知道,李岩最近在闯王那里,看着闯王一步步在向失败迈进,心里一定不好受。

同时,他要讲出这些,无疑也是担心王烁将来会和闯王一样,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走上和闯王一样的失败之路。

王烁能够理解李岩现在的心情,一脸肃然对李岩说道:“公子愿讲,烁求之不得,愿洗耳恭听。”

第228章 说沉浮感慨无限 借酒意李岩献策

当下李岩说道:“昔日闯王出商洛,进河南,再次兴起,岩往投效。其时义军四面受敌,犹未脱险。

然那时之闯王,谦虚温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当日与岩纵谈天下直至天亮。岩每出一策,必由衷抚掌而赞,并命笔贴士记录,以待日后祥参实施之,不失一代英主之范。

其后稍见起色。宛城对决于孙传庭,部下皆恐惧,其豪言道,吾决胜之,不胜,诸位献自成首级与传庭可也!果然大胜。

其从善如流,虚心以学,不耻下问。破孙传庭于郏县,再破之于潼关原。大势已成,威不可挡。已而兵进渭南,攻破西安,建制称王,此其兵盛之顶峰也。

自此之后,独断渐显,惟听奉承之语,不纳逆耳之言。招降纳叛,不禁士卒,率性而为,此再次由峰而下之兆也。

至于今日,大军连破太原、宁武,大同姜瓖、宣府王承胤不战而降,兵临居庸关下,其自矜之性愈显,败乱之兆已露。

以岩观之,闯王身处困境反而更象一代英主,一旦得势却又换做另外一人,沉溺于小胜,自矜其才,此为其衰败之根也。

岩曾屡次进言,其困顿时尚虚心以纳,稍有起色,便忘乎所以,置岩之语于耳后。

其历次由盛而衰,皆因得意之时近小人远贤臣,不纳忠言所致,今次恐亦不例外。

其战而胜者,盖大明无人,亦伿ぶ埔病5銮康校杂写煺郏厝缙淝胺О芤话悖缓宥ⅲ豢墒帐埃 

王烁听到这里,不由点头。李自成进占北京,正是因为遇到了满清这个劲敌才导致失败。

但山海关失利,仅仅是一场战役上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到李自成全军的实力,他兵力上仍旧占有绝对优势。

但接下来,却是如李岩所讲,兵败如山倒。一败真定,二败潼关,再败襄阳,再没有打过一场胜仗。由此看来,李岩看问题即透彻又有远见,果然是个人物。

李岩之所以讲这些,当然是怕将来王烁强盛了也会如李自成一般,这个王烁明白。

他微微一笑,对李岩道:“公子今日所言,烁已牢记于心。公子放心,我等既然看到了闯王失败之处,自然不会再犯闯王之过。”

李岩讲述在闯王军中的情形,却触发了自己心中沉闷已久的情感,又喝了些酒,不由借着酒意感叹道:

“惜哉!闯王攻占京师之时,恰是其兵骄将惰,危机四伏,隐忧渐显之日!‘易’曰,极阳而阴。

‘广积粮,缓称王’,此大明立国之道也,闯王却反其道而行之。

极阳而阴之际,攻占京师,震动天下,众矢之的,焉有不败之理哉?”

说到这里,忽然声音小下来,轻轻对王烁道:

“闯王进占京师,天下无主,必定大乱。而后诸侯自立,互不归统,宛如三国董卓之乱也。岩有一计,可使大将军成为最终平乱之主,不知大将军肯纳否?”

王烁心中一动,看来人才就是人才,刚认识,人家就有高明策略来帮助自己了。

当下严肃说道:“公子请讲,烁愿洗耳恭听!”

李岩诡异一笑,依旧轻声道:“与崇祯谋和,闯王并无多少诚意,故而不加重视,只交我酌情办理。

是以,我来涿州,原本是想托前朝重臣冯铨说动天子,以免大乱。今我随便找一崇祯熟悉之人前去,谋和定无希望。但大将军可扮做此人副使,一同进京,面见天子。”

说到这里,看着王烁解释道:“我知大将军在西北,仍立大明旗号。只要大将军向天子言明拥戴之意,将其弄出城来,则大事可成!”

李岩的意思,是让王烁挟天子以令诸侯,王烁如何不懂得?但他却无论如何想不到李岩会出如此大胆的主意。

在李自成百万大军包围之下,在紫禁城十几万禁卫军眼皮底下,把崇祯弄出来,弄到西北去,这个王烁万万不能想到。

他不由惊问道:“公子的意思,是让我把崇祯弄到西北,象曹孟德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岩点头道:“正是!曹孟德亦是一代枭雄,效仿其法,有何不可?

天下若无天子,南方诸王必定自立,甚或不知几人称帝!若天子在,则诸王不敢有异动。

此事若成,大将军那时登高一呼,号召天下勤王,谁敢不尊?不尊者天下共讨之!而当今天下本无主之郡,亦非将军莫属!

如此,大将军定可兵精粮足,不怕鞑掳进犯。大将军只要坚持西北治理之法,则可免天下大乱,功在当代!统一欧夏,解黎庶倒悬之灾,亦可翘足而待!”

不愧是李岩,这主意绝对是一条最短的捷径!

李岩之所以啰嗦一大堆李自成的缺点,无非是希望王烁不要象李自成一样,再犯骄傲自满的错误。

看王烁在他讲时感同身受,一副十分痛心的真诚样子,才最终把自己的计策说出来。

细想今天李岩和他谈话的每一个细节,王烁不由心中一动。原来,人家每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

先问自己的治国之策,就是要弄明白自己值不值得人家跟随他。这个没有问题之后,再看你能不能始终如一的,谦虚谨慎的坚持下去,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李自成。

看来,刚才一路之上,李岩已经在思考这许多问题了。以后,自己要和这样睿智的人打交道,可要谨慎一些,再不能象在西北时和那帮武将们在一起一般,率意胡说了。

但如何在大军层层包围之中,把崇祯弄出来呢?

按照李岩的主意,王烁扮作议和的副使,一定有机会见到崇祯。只要见到崇祯,机会就很大。

李岩道:“崇祯被闯王几十万大军困于中间,真正是孤家寡人了。此时便如落水待毙,有根稻草也会紧紧抓住。

我想,这个时候,大将军只要承诺将其救出重围,他一定会跟你走的。但大将军先不要说把他弄到西北的话,只一味表示对其忠心耿耿,说他要去哪里便和他去哪里。

他只要肯跟大将军出北京城,就一切都好办了。大将军与崇祯扮做我的属下,持我信物一路返回西北,沿途定无人敢拦阻。

到得西北,天子傀儡而已,大将军想怎样对他,岂是他可以做主的?”

听着毫无破绽,王烁点头,然后问道,“我走之后,公子怎么办?”

李岩微微一笑道:“我自有脱身之计,大将军不必担心。”想一下又道,“我还想把宋军师给大将军带去。此人熟读周易,精通阴阳八卦,对用兵,民政均有独到之处,原先也是深得闯王信赖。”脸色黯淡下来道,“如今已被牛金星取代,不甚得意。我想,我还是可以劝的他跟我一起前去投效大将军的。”

历史上,李岩正是因为和宋献策走的太近,才引起了闯王的警觉,继而被杀。这一点王烁知道,好容易得个人才,他可不想历史再一次重演。

第229章 唯恐历史重演 顺军合围京师

听李岩不跟他一起回西北,王烁便担心历史再一次重演。

最终,他还是决定,先保住李岩再说,管他宋献策是不是人才。总比最后李岩让李自成杀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