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要种田,总不能跑到几十里之外吧?

就算早上出门,这一来一回间,天怕都要黑了,还干什么活儿呢?

马管家道:“将军,诸位同僚,依照卑职的意思,咱们最好还是原定计划来实施。将移民中的士绅豪商集团,并向城池附近区域,百姓们,则还是按照原定规划,将他们将有土地的地方分散迁徙。这样做,短时间来看确实有些困难,但长远来看,却是省时省力。咱们不用再费第二遍力气。”

段喜亮点了点头,“马爷所言不错。只不过,若是这般,必定要花费不少时日。很可能,因此会耽误今年的春耕啊。”

辽地因为气候寒冷,作物多半都是一年一熟,远不能与江南相比,更不要提海南了。

这一来,春耕便尤为重要。

一旦错过,那这些百姓们未来一年的吃喝拉撒,只能由李元庆来掏腰包了。

这是李元庆很难承受的沉重。

但若不这般,能耕种的田地只能在附近区域,也是寥寥,加之农民们无法切实分得田地,很容易滋生不好的隐患。

官沧海这时道:“难,总是要难的。我也建议走之前的原定计划。咱们长生岛渔业发达,就算不种庄稼,种些各种菜,却没有多大问题。今年难一年,明年,却是一个好开端。”

许黑子也道:“将军,卑职也赞成马爷的意见。一路走过来,什么苦咱们弟兄们没受过,又怎的可能怕了这一时?”

李元庆缓缓点了点头,“既然大家没意见,那咱们就按照原定计划来实施。诸位兄弟,事务虽是繁杂,但只要诸位兄弟同心协力,一定能顺利度过难关!”

“是!”

…………

早会散了场,各人纷纷去忙活。

李元庆却是留下了官沧海和许黑子。

来到官厅门外的‘停车场’,李元庆道:“官兄弟,许兄弟,你们有没有听过番薯这种东西?”

“番薯?这是什么?”许黑子疑惑的看向了李元庆。

他是北地人,显然有些一头雾水。

官沧海却是一愣,“将军,您可是说的一种圆乎乎、眼色有些暗、像是萝卜一样的东西?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口感很不错?”

李元庆不由大喜,“沧海,你见到过这东西?”

官沧海忙道:“将军,卑职一时也有些吃不准。早年,卑职在南面混时,在福建和江南一带,都曾见过这东西,也吃过。听闻,这些东西,是徐阁老从几个福建商人手里弄来,在南京一带推广了一段时间,曾经有不少人种植。但现在形势怎样,卑职也说不好。”

李元庆简直大喜。

番薯就是地瓜。

这种东西,好吃还好养活,关键是产量极高,也不用怎么精心呵护。⑧☆⑧☆。$。

在记忆里,李元庆模糊的记得,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将这种作物推广,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其力度远远不够,并没有成为明末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地瓜这东西,若是能在山西、陕西,包括河南、湖广一带推广开来,明末的流民造反,或许就不会这么严重。

“沧海,黑子,此事可真是救命啊!这样,沧海,黑子,你们现在便即刻启程,前往南京,去寻购这些番薯的种子。越快越好,多多益善。只要此事做成,我必定给你们记上一大功!”

官沧海和许黑子顿时一怔。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将军居然会对这样一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农作物,花费这么多心思。

但李元庆发了话,两人也不敢怠慢,赶忙招呼亲兵收拾利索,直奔码头而去。

**************************************************************

第497章 千头万绪

跪求正版订阅支持!小船多谢!兄弟们天天中彩~票。

~~~~~~

在明末,徐光启可是一条‘粗大腿’。

想要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老徐显然是一个最好的帮手。

只不过,在天启初的这段时间,李元庆位卑职低,又是武人,很难与这种大佬级的人物说上话。

徐光启对农事、杂事虽是精通,却毕竟是文人,这就像是一个绕不过去鸿沟。

而随着魏忠贤事起之后,魏公公曾用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兼协理詹事府的高官,笼络徐光启。

可惜,老徐跟魏公公尿不到一个壶里,并没有接受,遭到了阉党的群起而攻。

天启小皇帝虽对老徐感官不错,但难敌幽幽众人之口,便令他‘冠带闲住’,返回了南京松江府的老家修养。

如果李元庆没有记错的话,老徐的老家,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魔都大上海。

此时,不出意外,他应该正在上海老家里修养。

先贤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老徐是文人,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从他不肯向魏公公的高官厚禄低头,便可得知个七八成。

但就这样赋闲在家,李元庆相信,这也绝不是他的本意。

记忆里,好像在崇祯爷登基之后,剿灭了魏公公、阉党倒台后,崇祯爷又将徐光启招到了朝廷效命。

按照他这种性子,想必,不可能不关注辽地的战事。

这一来,那便不可能没有听过他李元庆的大名。

李元庆也要划归到阉党的范畴里,承受魏公公的庇护,但他毕竟是武人,在朝堂方面,并没有参与很多,更不要提劣迹了。

反而,李元庆在辽地的功绩,却是实打实的。

如此来推算,李元庆与徐光启见个面,合作~~~,甚至是拉拢的时机,已经接近成熟了。

“看来,抽个时间,的确是要去上海一趟啊。即便老徐不能过来帮忙,但他必定是要东山再起的。与老徐搞好了关系,到了崇祯爷时,起码也能在朝中有个臂助……”

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心情不由一下子明朗起来。

眼前,困难的确不小,但却并非不可解决。

罗马绝非是一日建成的。

长生岛,就是他李元庆的本土,大本营。自然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建设到最好。

…………

收拾完了心思,李元庆带着牛根升和百多名亲兵,策马直奔南部海滩营地。

此时,原本平整的土地和海滩,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难民营’。

虽说长生营是天下间最注重工兵的部队,在规划方面,也一直做得不错,但此时,站在这边的小土坡上远远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纷杂,还是显得很凌乱。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先天条件的缺失,不可能指望一上来,家家都是洋房别墅。

商老六和马管家早就赶到了这边,亲自坐镇指挥忙活,李元庆过来,他们也没有发觉。

李元庆也没有去打扰他们,而是策马绕着营地转了一圈。

整个营地占地差不多五六十亩,不算小了,但安顿这么多人,还是显得密密麻麻,很是纷杂。

从这里,到南信口的城区,大概五六里的路程。

只不过,摄于地势的限制,平原地带很少,多半都是山区。

李元庆原本的规划,是想将这些移民中士绅、富户们,迁徙到城区,进一步促进城区的繁华,而多数的百姓,则是朝着岛上四面分流,形成一个个小村子、定居点,方面他们耕种,解放他们的生产力。

但现在来看,这边的土地,还是远远不够用啊。

尤其是李元庆答应了像是任家、齐家这些豪绅们划地建立府宅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别墅洋房盖在山头上,那叫景致。

在此时,府宅绝大多数,都要盖在平原上。

这一来,这些府宅,只能是顺着城区向南面、北面延伸。

长生岛还是要出现李元庆不愿看到的情况,那便是‘头重脚轻’,大部分人口,都聚集在南信口这一侧。

但此时,除了这般,也没有太多好办法了。

这时,在这里被折腾了几天的豪绅、富户们,也发现了李元庆的存在,忙一窝蜂一般涌上来,将李元庆团团围住。

“李帅,您可是来了啊。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这里,这里简直不是住人的地方啊。老朽这把老骨头,可是经不住这般折腾了哟。”

“李帅,我老张可是把命都卖给您了哟。您可不能抛下我老张不管啊。”

“李帅……”

虽然任家父子、齐明伟一众大豪商还能沉得住气,不敢直面李元庆的眉头,但这些中型、小型富户们,可没有这么多顾忌了,一见到李元庆,便开始大倒苦水。

李元庆忙笑着摆手道:“诸位,诸位且稍安勿躁。此事,元庆早有计较。对诸位的承诺,也绝不会作废。我已经与商管事和马管事商议过此事。从现在开始,诸位即可自行去划定府宅。每亩土地,长生岛官方只收取一两银子。当然,摄于岛上的地势条件限制,每府的总面积,不能超过20亩。诸位现在即可排好顺序,以此去找商管事和马管事具体实施此事。”

“李帅英明啊。老朽就知道,李帅绝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

“对对对。李帅,我们马上就去排队。”

好不容易把这些豪绅们打发了,李元庆不由长舒了一口气,举目看向辽阔的营地,久久凝神不语。

牛根升忽然道:“将军,您可是在为岛上的土地发愁?”

李元庆一怔,不由笑道:“根升,你有什么好想法?”

牛根升忙笑着摸了摸后脑勺,“将军,好想法卑职倒没有。不过,卑职在想,将军,南信口这边虽是土地不多,但中岛、西岛那边,却有的是土地,为何不让这些老爷们去那边呢?”

李元庆不由一笑,“你这个想法倒不错。但想要实施起来,却是很难啊。我在长生岛,他们就会尽力想向我靠拢,自然不会把宅子安在那么远的地方。田地倒是可以。”

“呃?”牛根升不由笑着挠了挠头,“将军,卑职的眼光还是短浅了。”

李元庆一笑,“根升,这倒不是你眼光短浅。是因为这种事情,你没有经历过,也不会朝这方面想,自然想不到这些方面。不过,这个苗头很好。以后,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对我说。知道么?”

牛根升不由大喜,赶忙单膝跪地道:“卑职谢将军提点!”

李元庆一笑,“走,咱们去几个军营看看。”

“是。”

…………

政务方面繁琐复杂,李元庆并不愿被这些琐事,牵扯太多的精力。

凡事,都有商老六和马管家在前面顶着,李元庆只负责接受效果,指明方向,也算是人尽其才。

但在军务方面,李元庆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这些将士们,才是他最坚实的保障。

一个下午的时间,李元庆接连视察了几个千总队的驻地,亲热的与基层士兵聊天,关怀他们的生活,开解他们的心情,为他们指明方向。

晚上,又在第五千总队,跟黄国山他们‘大战’一场,快到11点了,这才得以疲惫的返回官厅。

不过,人虽是疲惫,但李元庆的精神头却是极好。

不出意外,划地的事情又闹的纷纷扬扬。

财大气粗的,自然想划好地,越靠近城区越好,财力小的,也不想落后,毕竟,若是划的远了,长生岛城区又没有城墙,远无法给他们安全感。

好在李元庆早有准备,把同等规模的宅子划好之后,抓阄决定归属。

这一来,就算有人划到了不好的地,也只能怪自己手气臭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抱怨没有城墙,不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对于此,李元庆也有了好办法。

一直以来,倒不是他不想盖城墙。

毕竟,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