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一愣,没想到李元庆今天能把话说得这么明白。

片刻,段喜亮率先反应了过来,他猛的抽出自己的钢刀,狠狠插在脚下,“大人之仁义,喜亮千古未闻。我段喜亮愿在此立下军令状,第一千总队若不能在十天内达到一刻钟列阵的规格,我段喜亮愿自绝与儿郎们身前。”

众人谁都没想到,段喜亮这厮,居然放出了这种狠话。

底下的士兵们,也完全被震住了。

距离相距太远,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听到高台上这边说的什么,但人群是有效应的,从前方士兵们的反应,后方的士兵们已经察觉到出了大事儿。

官沧海愣了片刻,也反应过来,他也感受到了李元庆和段喜亮的决心,单膝跪地道:“我官沧海,也愿立下军令状。与段兄弟一样,十天之内,第二千总队,必见分晓。”

许黑子从京师回来没多久,还不太适应这种严格的氛围,但段喜亮和官沧海都表了态,他也不能落后了,当即也跪地道:“我许黑子也愿立下军令状。”

李元庆点了点头,用力握了握他们的手,“好。很好。很好。不愧是我李元庆的生死弟兄。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成的。传我军令。”

“是。”所有人都跪在地上。

李元庆依次扫视过这些熟悉的身影,冷厉道:“全军操练从现在开始,昼夜不歇。什么时候练成,我们什么时候出兵。”

“是。”

军官们纷纷去底下忙碌,段喜亮更是身先士卒,提着皮鞭,就冲到了第一千总队的阵势里。

官沧海要沉稳一些,但看他的脚步,就能感觉到他的心情。

许黑子更是一路小跑,边跑着边跟顺子和杨小船商议着什么。

高台上,只剩下并不实际领军的商老六、黄国山和刘达斗。

黄国山见到这般,也已经忍不住了,忙对李元庆请示道:“将军,亲兵营也想参加此次操练。”

李元庆点了点头,“所有人,一视同仁。”

黄国山大喜,“卑职遵命。”

看着这一个个风风火火的军官,商老六笑着摇了摇头,元庆比以前更加老练了。

刘达斗也是神色复杂。

他终于明白,李元庆为何能生擒扈尔汉这种大鞑子了,整个长生营,自李元庆开始,不管军官还是士兵,完全就是疯子啊。简直疯了。

不过,气氛已经起来,刘达斗虽然断了一臂,却不想落在他人之后,忙也道:“将军,卑职,卑职这边,也想参加操练。”

李元庆不由一笑,“怎么?达斗。你也忍不住了?”

刘达斗不由苦笑,“将军,儿郎们都这么热火朝天,我们在这里闲着,这叫什么事儿?我们斥候队这边的儿郎,也想要立功,分田地,娶媳妇啊。”

李元庆一笑,“达斗,你们的任务,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事实上,你们比他们,要更早出动……”

李元庆说的很详细,刘达斗不断点头,最后,他眼睛里精光四射,单膝跪地,独臂撑着,用力给李元庆磕了几个响头,“将军,您放心。我刘达斗就算是死,也必定会完成将军交代的任务。”

说完,他头也不回,大步流星的迈下高台,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他必须要让他的儿郎们抓紧时间准备,尽快出发。

看着刘达斗远去,商老六不由失笑着摇了摇头,“元庆,你啊你。哎。该说你什么好呢?”

李元庆一笑,“商大哥,我分明看到你眼睛里,好像也不甘寂寞啊。”

商老六不由大笑,“你说的这么振奋,我也是男人,怎么可能没有触动?哎。要是我再年轻十岁,那该多好啊。”

李元庆一笑,重重握了握商老六的大手,“商大哥,我能在前方安心对敌,你才是我最大的功臣。”

商老六也一笑,却赶忙摇头,“元庆,你少拍我马匹。我就知道,我的活比他们轻快不了。这日夜操练,饭食便得要多准备几顿了。”

李元庆哈哈大笑,“知我者,商大哥也。儿郎们士气很重要,但最关键,我们还是要做好后勤保障,总不能让儿郎们饿着肚子操练。商大哥,你尽快问问登莱那边,能不能多搞点猪羊鸡鸭之类的来。除了要儿郎们吃的,尽量搞点母猪和幼崽,长生岛这边地方不小,咱们还是要尽力自己养一些。”

商老六点点头,“这方面,我也想到了。老弱们开荒不行,但养些猪羊鸡鸭,应该没有问题。她们也算是劳力嘛。总不能光吃不干,浪费力气。这件事,我尽快去办。”

两人又就一些细节,商议了大半个时辰,商老六这才离去忙活。

李元庆舒展了一下疲惫的手脚,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此时,军心是振奋起来了,但后勤保障方面,却更是重中之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确保这支军队,牢牢掌控在他的手里,形成战力。

刚准备要下去指导下儿郎们的队列操练,这时,不远处却有传令兵急匆匆朝这边奔过来。

****************************************************************

这几天天气变化太大,小船身体有些不适,除了码子,很少在电脑跟前。

不过兄弟们的留言很多小船都看过了。

不得不说,明末大家都太熟了,基本就没有死角。

很多东西,甚至比小船想的还要超前。

但东江是猪脚的平台,就像在公司打工,想离职不难,想做出成绩却很难。

想在这个平台混下去,就得遵守这个平台的规矩……

关于猪脚的行为方式,想必已经有大能看出来了,

这也是小船比较推崇的一个古代帝王。

但不要说出来啊。保持一点神秘感,呵呵。

第157章盛夏攻势开幕

~~~~~~~

传令兵带来的是毛文龙的亲笔信,毛文龙在信中指出,他已经决定,在七日后出兵镇江城,要求李元庆、陈忠、张盘这辽南三部,尽快做出反应,吸引辽西、辽南方向的后金军留守兵力,为本部拉扯空间,争取时间。

同时,毛文龙指出,朝廷方面的粮饷物资,已经有了眉目,不出意外,8月末或是9月初,便能到达本部,届时,盛夏攻势打完,各部都能得到有效的补充。

李元庆仔细将信看了两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这个时代,由于小冰河气候的影响,麦熟的时节,要比正常年景推迟一个多月,此时,只是七月初,再过七天,还不到七月上旬,麦子还没有熟透,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要等到麦熟,要接近七月末,这一来,中间这十几天的时间,难保不会发生变数。

但换位思考,李元庆也能理解毛文龙的苦衷。

此时这种状态,毛文龙惦记着这些麦子,镇江城的这些真奴们,恐怕更是如火烧心。

后金军围困镇江时,没有将毛文龙打趴下,已经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而龙川的激进,也并没有完全刺痛毛文龙主力,这便在辽东区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如果要保证麦收顺利进行,很有可能,镇江方面的后金军,会进行抢收,哪怕麦子还没有熟透。

毛文龙应该就是基于这一点,不敢继续拖下去,要保证东江本部的先机。

从军事层面上来考虑,这也确实是最好的出兵时机。

哪怕不带粮草,只要能保证东江本部的主动性,绝不会缺少粮食吃。

不过,这个时代,大自然才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小冰河的反复无常,冬天极冷,此时却是极热,白天极热,晚上却是分外清凉,东江本部设施更不算健全,万一发生瘟疫或是流行疾病……

但毛文龙已经做了决定,即便是刀山火海,东江本部必然也会一往无前,李元庆的长生营,自然也不能拖了后腿。

仔细想了一下,李元庆给毛文龙回了一封信,阐述了他的担忧,在夏天出兵,一定要保证卫生。

不过,对繁体字并不擅长,李元庆也不善毛笔,这封信,由他口述,由渠敏秋来完成。

李元庆也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想要提升士兵们的纪律性和整体性,识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只有有了知识,人才会心生敬畏,才会更理解什么是团体。

但这时,显然没有这么多时间了。

想了一下,李元庆又让渠敏秋分别给张盘和陈忠写了一封信,询问两人对此次盛夏攻势的想法。

此时,三人都升了游击,各部兵力,都在2000出头,已经有了可以单独作战的能力。

三部合力的确势大,只不过,协调工作也是相当繁琐,对于李元庆这种‘漂浮不定’的战术而言,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但这个面子,李元庆却必须给他们两个。

写完信,交给传令兵送走,李元庆并没有时间躲在渠敏秋这里凉快,而是迅速返回了大校场,亲自指导士兵们操练。

队列练习,其实并没有什么巧处,就是一个准则,多练,拼命练,让军官们的命令,在士兵们的身上形成本能。

此时,长生营的大架子已经搭建起来,各基层军官,基本都是由老兵担任,虽不够完善,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挥系统。

2000人的战兵,看似很多,其实并不多,用旗语指挥,只需几分钟,李元庆的命令,便能迅速传达到基层军官这里,再由这些基层军官,传达到士兵。

而剩下的时间,便是奔跑,列阵。

即便烈日炎炎,但李元庆身先士卒,各部军官,也都是奋勇争先,加之后勤方面,商老六也加大了供应力度,战兵每日四餐,中餐、晚餐都有肉,而且每天还提供大量的绿豆汤。

这一来,即便操练极为辛苦,但儿郎们士气都很高涨,也很少发生中暑现象。

慢慢的,士兵们渐渐开始走上正轨,虽然还是有些左右不分,但起码他们已经知道跟着自己的军官跑,即便列出的阵势不那么美观,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防御能力,也让李元庆大为欣慰。

三天之后,陈忠这边率先有了回信。

他在信中表示,他愿意配合李元庆的攻势,只是,他本部新兵还没有成型,此次出战,他能拿得出手的兵力,还是之前那不足千人的老兵。同时,陈忠也提出他自己的想法,他想在辽南东海岸这边,打打游击,不指望有多少收获,但希望能锻炼下新兵。

陈忠虽然说的很含蓄,但李元庆却明白他的意思。

辽南三部是一体,两人一伙,凉下一人,这叫个什么事儿?

再者,此次盛夏攻势,辽南本就是辅助,本部才是核心,陈忠恐怕也是想效仿毛文龙,从辽南东岸沿线,抢收些麦子,补充些给养。

对于此,李元庆当即给陈忠回了信,支持陈忠的想法,同时建议他,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尽量不要与守军发生正面接触,以获得实际的好处为主。

而张盘这边,又过了一天,才来了回信。

他表示,他也准备在辽南区域打游击,抢收麦子,不会再跟金州死磕。

这也让李元庆稍稍松了一口气,到了这个程度,想必,张盘也意识到,实际的好处,才是最重要。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便到了毛文龙出兵的日子。

李元庆长生营这边的阵势练习,也看到了一些成效,虽然达不到李元庆要求的一刻钟,但在20分钟内,行军的2000人,迅速列阵,基本已经能完成。

这一来,长生营这边,已经具备了同后金野战的最基本条件。

当夜,没有举行誓师大会,几乎是悄无声息,李元庆携带长生营三部所有战兵2000余人,辅兵、海盗近千人,悄悄上了船,驶向了辽南西海岸。

…………

七月里海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