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雕之大元国师-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因为他现在的功力已经上去了,再重新开始修炼,意义已经不大,眼下也看不出什么效果,可他却近乎执着地认为,这样重新巩固一遍的话,就算找不出什么问题,也能够查漏补缺,让自己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萧遥练着练着,果然便从平淡之中,慢慢发现了问题。对于为何自己修炼这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要比当年天山童姥那些逍遥派弟子们修炼地更快,他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阴阳内力!

北冥神功其实已是属于天下一流的内功,且为逍遥派独创,当与逍遥派自己的武功配合使用时,威力更是大增,因此当年虚竹在身负北冥真气后,不管修炼天山折梅手还是天山六阳掌,进境都十分迅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这与个人的资质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大,完全是功力支撑。

而这北冥真气最大的特点,便是阴阳兼具,平时可以只修炼阳刚一路,待需要使用阴柔一路时,只要逆运真气即可,正因为这个特点,才能让生死符和天山六阳掌发挥出它们独特的威力。在萧遥之前,天下间除了逍遥派弟子外,再无一人能够修炼逍遥派的武功,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而现在,萧遥以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二者混到一起,合成阴阳内力来代替北冥真气,由于这种真气也是阴阳兼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逍遥派独有的北冥真气完全一样,凭着这一点最为关键的相同之处,萧遥才能毫无障碍地修炼逍遥派武功。

而说到为何同一门功法,在萧遥手中修炼时,进境便快得离谱这个问题时,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北冥真气和阴阳内力的不同之处了。

二者在最为关键的一点上虽然相同,可也只有这么一点相同了,其他的地方,终究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北冥真气虽说取“北冥”之名,意为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可它的阴阳取用之法,却只是单单的一条,平时主要修炼阳刚或是阴柔一路,等需要的时候,再正行或者逆运经脉,体内的北冥真气自然也就由此发生了变化,成为阴气或是阳气。这虽然已是十分高妙的武学知识,可相比于萧遥的阴阳内力,虽然积攒合成的时候麻烦了一些,可一旦储备丰富,那就是取之即用,跟其他那些普通的内功完全一样,根本不用再费事又是正又是反地来回颠倒,却要稍逊一筹了。

再比如说威力方面。北冥神功虽说能够吸人内力,短时间能达到极为强悍的地步,据传说还可以吸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但这些毕竟都是虚无缥缈的传说,是真是假如今谁也不知道,抛开耳闻不谈,北冥真气的真正实力,最高也就大概与九阳神功相当,顶多二者不分伯仲,这已是最为乐观的估测,至于犹有胜之,那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了。可是现在,萧遥以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相融合,虽然失了九阳真气那自生奇速,内力无穷无尽的特点,可这个特点对于九阳真气本身的威力来说,其实并无任何的影响之处,也就是说,就算是失了持续性,九阳真气也依然能稳稳与北冥真气相抗衡,甚至力压一头,而此时一旦再加入九阴真气,那威力就绝对要比北冥真气强出太多了。

九阴真气虽说相较之下,显得有些籍籍无名,甚至很多人都还误以为九阴真经乃是邪派武功,血腥无比,不练也罢,可之前已经练过易筋锻骨篇的萧遥,却对这九阴真经的好处深铭于心。所谓的九阴内功,其实便是易筋锻骨篇,名字听起来并不是如何响亮,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初萧遥为了重塑筋骨,吃尽了苦头,差点被李莫愁折腾死,效果却也并非达到最好,可是后来,在修炼了这九阴内功后,他的功力便如穿云之上,猛地拔高了好大一截。而且,萧遥此时并没有意识到的是,他若没有修炼九阴真经在前,那么后面他得到了九阳神功后,就算付出比现在还要多一百倍的努力,怕是也还达不到如今这只用了数年时间,便已勉强可以修炼第四卷,能够与当初刚走出昆仑山惊神峰的张无忌相比的程度,更别说现在还能修炼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了。这一切,其实,都是有九阴真经铺垫在前的结果。

这样的内力与九阳神功融合一处新生成的阴阳内力,较之九阴九阳其中任何一个,其威力恐怕都是呈几何往上增加的。而在这般近乎于恐怖的增幅下,便是北冥神功曾经的锋芒再盛,一比之下,那也是萤火之于日月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人

下了山后,萧遥便从最近的集市上买了一匹骏马,怀揣着绝世武学,风尘仆仆地就向伊犁河盆地赶去。然而途中,他脑海里灵光一闪,思及自己经月未归,这么长的时间里,忽必烈那边要是在蒙哥的控制下,万一出了什么差池,那自己此去,不就等于是自投罗网了吗?想到这里,萧遥顿时浑身打了一个激灵,心中暗道:“还是先打探一下忽必烈的行踪为好,否则冒冒失失地赶去,一旦出什么意外,那可就是一窝端了。”思及此处,他路上便十分谨慎,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都十分关注,简直有些风声鹤唳。

而就是在这般小心的打探下,萧遥也终于知道了他想要知道的事情。果然,早在两个月前,忽必烈便已将自己的一干亲属家眷统统留在了蒙哥的汗庭后,便率众启程,回到了所属的漠南封地。

得此讯息,萧遥心中原本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原本他最怕的,便是蒙哥将忽必烈扣为人质,然后羁押在汗庭之中,另外指派一名王公贵族或者是封疆大吏之类的,令忽必烈的臣属们统统回去,然后听从那名代权者的号令,继续治理所属封地。因为如此一来,忽必烈便等于说是彻底成了一个傀儡,而且他手下的所有力量,也都要被蒙哥收编,若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也就等于说,忽必烈一系其实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从今往后,上至忽必烈,下至普通的一兵一卒,什么建功立业,什么荣华富贵,统统都要变成水中花,雾中月了。而作为忽必烈麾下最为重要的一个臂助,萧遥的结果自然是只有更惨,没有最惨。面对这样的结果,萧遥那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他绝不允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了那么久,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反而落个乱臣贼子的恶名。现在知道了忽必烈没什么事后,他自然也安下了心来。

既然忽必烈顺利回到了封地,那么萧遥也没什么再顾忌的了。他一路上快马加鞭,径直朝着大兴城而去。在那里,不仅有即将开始大展拳脚的忽必烈,更有萧遥日思夜想,无时或忘的小龙女。

半月之后,萧遥终于赶到了大兴城。由于担心军务大事,也是急于知晓忽必烈此时的处境,尽快制定对策,因此他一进城,便直奔忽必烈的王府而去。忽必烈早得了萧遥的通报,知他回来后,亲自在门口相迎,刘秉忠、金轮法王、潇湘子等人均随同在侧。不过在迎接的人群中,萧遥还见到了一张陌生的脸庞,只见那人相貌清秀,约莫只有一二十岁的样子,长身玉立、英挺秀拔、彬彬有礼,气度清贵不俗,沉稳中却不失锐气,且衣着华贵,一看便知乃是人中龙凤,绝非泛泛之辈可比。见此情景,萧遥不着痕迹地微一皱眉后,眨眼间便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迎了上去,而在众人的簇拥下,他也与忽必烈相携共往,一齐来到了议事的主殿之中。

按官职高低分了座次后,萧遥坐在忽必烈的右手边,而让他有些没有想到的是,那陌生的华贵青年,居然坐在了忽必烈的左手边,与他面对而坐,这样的情况,可真是有些出乎萧遥的意料之外。他赶忙在脑海中搜索,希冀能够认出来这青年的身份,正自寻思间,却听忽必烈朗声说道:“诸位,此行西域,本王有三事庆贺,一是与蒙哥可汗相谈甚欢,兄弟间把酒言欢,前嫌尽释,此为一喜;耶律楚材丞相的次子耶律齐心怀报国,如今愿意辅佐本王处理中原事务,此为二喜;现在萧大人平安归来,此乃三喜。这三件喜事,着实令本王高兴啊,哈哈。”

下面一众人群相竞贺,都道:“王爷福星高照,这是上天在保佑王爷。”“耶律公子大仁大义,高风亮节令我等钦佩。”“萧大人吉人自有天相……”

对于这些恭维之词,萧遥根本无心去听,此时,他的神情都已放在了对面正笑吟吟地和其他官员打招呼的耶律齐身上。他是万万没想到,郭芙未来的丈夫耶律齐此时竟会来到忽必烈的军中,而且刚才听忽必烈的意思,好像耶律齐现在还投靠在了他的麾下,开始替他办事了?想到这里,萧遥顿时急思了起来:按说蒙哥虽然放了忽必烈回来,可也不至于提防之心便就此尽去,毫不设防地允许他再扩充自己的实力,尤其招揽的还是已经故去的蒙古帝国丞相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齐,如此一来,不就等于是放虎归山了吗?而且,忽必烈现在虽然暂时打消了蒙哥的疑虑,保住了一时的平安,可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他仍是众矢之的,稍有闪失,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耶律齐就算要投军,应该也不会选择忽必烈吧?思及此处,萧遥一时间弄不明白他此行前来的目的。

忽必烈或许是看出了萧遥的疑惑,但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其他,只是介绍耶律齐与萧遥认识一下。萧遥心中虽有疑虑,但表面上却是装作不胜之喜,夸赞耶律齐道:“久闻不如一见,早就听说耶律公子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今日一见,才知所言非虚,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耶律齐颌首一笑,道:“萧大人谬赞了。对于萧大人之名,晚辈是早有耳闻。大人胸怀天下,辅佐王爷将治下封地打理地井井有条,所提的那些改革建议以及颁行的政策,也都是当世良策。此等见识,晚辈自叹弗如。”说着躬身一拜,极是有礼。

萧遥知道耶律齐并非什么邪恶之辈,刚才只是因为对他的突然到来感到有些不习惯罢了,而耶律齐也早从忽必烈处听到过萧遥的名字,知他乃是忽必烈的拜把兄弟,同时也是帐下第一谋士,还是第一勇士,也是神往已久,因此此时甫一交谈,二人均被对方的谈吐气度所折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第三百七十章 我儿子?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萧遥也渐渐了解了耶律齐为何会在此时投入了忽必烈麾下,此事说来,还有一番曲折。原来,当年蒙古国大汗成吉思汗逝世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做了十三年大汗逝世,他的儿子贵由继位。这个贵由汗胡涂酗酒,纵情于声色之间,结果只做了三年大汗便短命而死。此时是窝阔台的皇妃脱列哥那,也就是当初将“皇太弟玺”授予塔察儿,任命他继任斡赤斤兀鲁思汗的乃马真皇后垂帘听政,她虽是贵由汗的母亲,但却信任群小,排挤先朝的大将大臣,导致朝政甚是混乱。

时任宰相的耶律楚材是三朝元老,又是开国功臣,遇到皇后颁行的措施有什么不对之处时,尝尝忠言直谏。脱列哥那见他对自己的谕旨常加阻挠,自然甚是恼怒,但因他位高望重,所说的又都是正理,轻易动摇不得,双方表面上相安无事,可背地里实则是暗流涌动。耶律楚材自知得罪皇后,全家百口的性命直是危如累卵,思及再三后,便上了一道奏本,说道河南地方不靖,须派大臣宣抚,自己愿请旨前往。乃马真皇后闻之大喜,心想这可正妙,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