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佞臣与皇后-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宪心里也清楚,这样的事,在世人眼里算是丑闻,足以令刚登皇位的他声名大损。只是终究不甘心,他们等了这么多年,可到如今,连得到一个像样的名分都不可以吗?口气不由地冲了起来,“那怎么办呢?你叫我怎么办?总不能让她没名没分地跟着我吧?”

郭璜没好气地道,“你凶什么?当上皇帝,口气这么横。我可没让你那么干——天下只不过不想见你娶前朝的太后谢氏。她不姓谢,这不就行了吗?”

他想不到郭璜帮忙出的主意这么幼稚,失望地说,“这样能行吗?啊?”

郭璜慢悠悠地道,“说不行,也不行,只是掩耳盗铃罢了。她的面容,亲贵们都见过,谁还不知道?但要说行,也行。那些大臣们坚持的,不过就是面子上的礼节罢了。你这样退了一步,再多施恩德,他们也未必好意思再揪着你。”

他听的豁然开朗,道,“那就让她挂着郭氏女的身份好了。”

郭璜嘿嘿地笑,自然也知道,这对他家大有好处,迅速地想着理由,“就说,是家里一直不怎么出来的五姑娘。因为体弱多病,自生下来就养在江南。”

窦宪欣然应允。

郭璜见着,有些难以启齿地说,“有一件事,现在说,也许晦气了。但。。。。。。”

窦宪问,“什么事?”

“涅阳大长公主。。。投水自尽了。”

窦宪的心抽了一下,“怎么会这样?”

郭璜叹了口气,“还记得你登基那天吗,她死也不肯跪。后来我又听说,她自打回府,始终神神叨叨的,说要组建军队推你下台。鄂邑大长公主听说,去看她,也被她骂的狗血淋头。后来鄂邑怕她出来搅事,下令把她关在了公主府里。结果不到三天,就听说她投水自尽了。”

窦宪听的默默婚前婚后,大龄剩女。

刘氏皇族对他登基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有鄂邑、刘长这样闻风投靠的,也有刘庆那样被迫帮忙的。但像涅阳这种坚持气节的,很少很少。

没想到到最后,竟是这个从前最爱弄权的公主,坚持了刘姓王朝最后的风骨。

他喟叹着,“厚葬吧。”

郭璜不由地想到黄朗,又问了一声。

这次窦宪沉默许久,才转过了脸,说,“黄家上下,流放远方。”

郭璜叹了口气,“我本以为黄朗和你是至交,你会从轻处置他的家人的。”

“抛开这一层不谈,他的品行也让我敬佩。可是到如今,我又能做什么呢?命人为他发哀,护送他的丧事,厚待他的儿女?不可以,都不可以。那会让人怀疑我的用心,把现在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王朝,再度推翻。”他这样说着,想起那个脾气总是很急的主簿。

二十二岁入仕,十七年来坚守敦煌,以一届文臣之身统领武事,甚至亲自上阵杀敌。这样的一个人,死在了未满四十上。身后声名恶劣,被冠上协同废帝刺杀重臣的污名。

他心里一阵的悲哀。成王败寇、成王败寇。。。。。。

小时候,在书里读到这个词语,其实没有太多的感触。可是这些年,经历了一件件的事,一个又一个人的离去,忽然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变的异常明晰。

他又想起那位先帝了。感慨地说,“原来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会随着时事迁移而变动的。你知道的,过去我一直很厌恶刘炟。可到今天,却渐渐明白了他作为皇帝的种种不易。枉然是天下至尊,但很多时候我们都还是不得不做一些,我们明明知道是错的、并且令人厌恶的决定。”

郭璜了然地道,“权利带来的,原本就不止是荣耀。”

“是啊。”窦宪闭着眼说,“只能但愿今后,在我的王朝,这样的事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

过了几日,窦宪下旨:“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惇典。咨尔郭氏,乃阳安侯郭况之女也。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兹册宝立尔为皇后,敬襄宗祀,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钦哉。”

又在郭璜的强烈坚持下,不甘不愿地加上一句“新朝初立,诸事未定,因此不设典称庆。”又赐了八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美酒一壶。

那些大臣看的瞠目结舌,想不到他这样傻。他同表妹谢氏的关系人尽皆知,如今,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给她换了一个姓氏,就打量着别人都不知道了吗?打算含混过去?

之后接过酒壶,却又发现它竟异常沉重,里头隐隐有碰撞声响。这绝不是装了酒水的缘故。大惊下打开酒盖,原来里头是满满的一壶硕大珍珠。

那些人见了,嘴角不由地抽动。这位皇帝果然是佞臣出身,行事与一般君主截然不同。

而此刻的窦宪,心里正大大地后悔,在寿康宫内不断地踱着步。

履霜自然也知道他在为什么事而烦恼,心里好笑,道,“好了,你坐下来吧,走来走去的,看的我眼睛都花了。”

他觉得丢脸,道,“我怎么当时就傻了呢?听了郭璜的话。这下子,那些大臣不知道在怎么说我、看不起我呢。皇帝贿赂大臣,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事。”

但她摇头,道,“这话可不是这样说。皇帝恩赐,这是你对底下人的赏识薛家小媳妇。”

他心里也知道,作为新君的他继位,一直以来都还没有同朝臣们示好,这难免会让有些人心里发慌。而这次的举措,也许恰恰就会让那些人心里大大地松一口气。

见他的神态平和了下来,她道,“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嘛。你不知道,前朝有位皇帝,初继位时想要登泰山封禅,大臣们也是坚不肯从。结果那位皇帝请了他的臣子们喝酒宴饮,在宴席上,借口这些年国库丰盈,皆是诸君之力,当庭赐下珍宝无数。那些大臣们,有聪明的,也有贪的,不约而同的都不提异议,结果皇帝的泰山之行就这样开启了。”

窦武正好从外面进来,听到这段话,摇头说,“那些人不是因为贪,所以答应的,娘。”

窦宪和履霜都觉得此言新颖,颇感兴趣地看着他。

他道,“他们是太聪明。那位皇帝,年轻继位,本就信心不足,自身又缺乏前代皇帝的才干。那么,只能通过封禅,企求上天为他降福。而大臣们深知,一力阻止,会挫伤他的自尊,何况于他们本身也无好处。所以不如答应,既让皇帝得到自信,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不致失衡。”

父母两人都听的刮目相看。想不到他刚刚过了十二岁,就有这样的心智。履霜抚着他的头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娘老了,又终日里闭门不出的,根本想不到这样深。”

窦武忙摇着头说,“不,不,娘一点都不老。娘别说这样的话。”

但她有些苦涩地微笑着,“还不老么,已经快三十了。再过几年,阿武就要及冠,离开我,自己做父亲了。”

“不会,不会。”窦武握着她的手说,“我才不着急呢,我要多陪娘一阵子。”

她欣慰,却又微微叹息着笑,“傻话。”

窦武见她这样说,明显是不信,连声地说,“真的,真的。”

于是她答应着好,转了话题,“早上跟着师傅去读书,适应不适应?”

窦武点着头,“温师傅讲课,比郭府里的师傅更深入浅析。”他说完这一句,就问,“那娘呢?娘今天好不好?小宝宝吵不吵你?”

她说好,“和阿武小时候一样听话。”

窦武有些害羞地露出了笑容。

窦宪见儿子一来,履霜就像是完全忘了他一样,甚至连一个插嘴的机会都不留给他,顿觉心里很不是滋味,道,“好了,窦武,你回去再温温书吧,娘和你说了这么久的话,也累了,待会儿她要睡了。”

窦武不怎么甘愿的“哦”了一声,走了。

履霜挽留不得,抱怨着说,“你总是这样,你就见不得我们俩说会儿话。”

他假装没听到这一句,道,“对了,我有话要同你说。”

“什么?”

“搬过去同我一起住吧。”

她听的愣住。

汉朝旧制,即便是帝后,也没有通宵留宿的,一向是预幸方召。之后,由黄门前后执火炬,拥皇后回。甚至宫中给这件事取了个名字,叫做“避寒气”。

其实这件事在她心里,已盘了许久了。她知道,一旦正式立后,那就有许多双眼睛看着,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含混过去,说不得要遵守这项旧制。但她不愿那样。总觉得从此后,会和窦宪隔开许多。然后慢慢地,他们也变成历朝历代中情感淡漠的皇家夫妻。

第190章 终章

光阴如流水,浮华似行云。不知不觉; 便是四年多过去。

新建的燕朝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地安定了下来; 步上正轨。而深宫中的履霜; 也陆续添了一儿一女。

这一天; 窦宪下了朝,回福宁宫。刚走近殿门,还没来得及打开; 就听里头传来数个孩子的吵嚷声、欢喜大笑声。他听的头痛; 转头问,“里面有几个?”

“回陛下; 六个。”守宫门的蔡伦掰着手指头数,“太子、连昌公主、二殿下、含山公主、江都郡主、郭四公子。陛下要进去吗?”

窦宪听的头更痛; 摇着头说,“算了; 让他们玩吧,等会我再过来。一会儿他们走了,你记得去叫我。”

蔡伦点头应下; 打算送他离开。但殿门忽然地打开了; 两个孩子打打闹闹地跑了出来。

在后面的七八岁左右的男孩,一眼望见了窦宪,有些慌,忙停了追赶,过来行礼,“臣郭芹,参见陛下。”

在他身后的五六岁女孩子却浑然不怕,脸上挂着笑,很响亮地喊,“爹!”一下子扑了过来。

她的力气颇大,窦宪被撞的小小后退了几步。他唉声叹气地将女儿抄了起来,“石榴,你的怎么力气又大了?早上是不是爹不在,你又贪吃了,嗯?”

她嘻嘻笑着,说没有。

但郭芹忍不住嘟囔,“有的。皇后说,连昌公主早上吃了三个流沙包,还有一大碗粳米粥。”

石榴像被踩到尾巴的小猫一样,一下子炸了,“我没有,没有!”

“好,没有就没有吧。”窦宪笑着拍她,扛着她往里走,又叫郭芹也跟上。

殿内不出所料,已是一片狼藉,孩子们都在玩闹尖叫,尤其以他的二儿子窦帆声音最响。

见皇帝皱起了眉,蔡伦咳嗽了一声。那几个孩子眼见窦宪进来,忙都收住了,来他跟前请安。

他一眼看见江都郡主,窦宗的女儿脑门上都是汗,招手把她叫了过来,拿帕子给她擦。

窦帆在旁边看的有点嫉妒,撇着嘴。

窦宪耳朵里刮到一句什么,转过脸没好气地说,“瞎嘟囔什么呢?”

窦帆呛他,“我根本没说话!”一转身,跑到里面去找他母亲了。

窦宪也没在意,和颜地问江都郡主,“你爹爹近来好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叮嘱,“回去,代我向你爹问好。再带一件白狐裘走。”

江都郡主窦婉今年快四岁,已经晓事了,闻言摇着头说,“谢谢陛下。但是爹爹说了,不许我再拿您的赏赐的。”

他欸了声,“一家子骨肉,这叫什么话?”

石榴在旁边伶牙俐齿地接口,“那是我爹送给你爹的。就像我送你扇子、你给我手帕一样,怎么叫赏赐呢?”

窦婉年纪小,分不清楚赏赐和送,听她这么说,好像挺有道理,糊里糊涂地就点头了。

窦宪又依样对郭芹说了类似的话,稍后招手让窦武过来。窦武今年已有十六岁了,抽节似的猛长,身量几乎要赶上父亲。窦宪看的很感慨,拍着儿子的背说,“衣服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