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秋英雄-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初一,这一天,天才蒙蒙亮,江州城便早已经沸腾起来。

侍卫长罗忠率领二百名王宫禁卫,衣甲鲜亮的甲士在民众会堂前的石牌坊内排成两列,中间形成了一个长长的甬道。由于巴国历史上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于是,龙锋就请巫山大祭师担任今日的司礼大臣,巫山根据自己在中原游历时所见周天子大礼,与自己巴国的祭祀大礼想结合,加以改进,安排自己的弟子经过一夜的安排,早就按部就班。

看看卯时已到,巫山来到大门口迎候。太阳刚刚照亮江州箭楼,氏族长老、头领,庶民代表,军中代表,一个个依时来到石坊外按照序次排成两列,就在所有代表全部到齐时,只听担任司仪的巫山朗声高喊:大王驾到!

但见一辆青铜轺车缓缓驶来,六尺车盖下肃然坐着红色袍服的龙锋,等到大王下车,担当司仪大臣的巫山又骤然高唱:巴国第一届全民大会第一项,请大王昭告天地!

龙锋一脸庄重的走到早就准备好的三牲祭案前深深一躬,展开一卷布帛高声念诵:皇天厚土、载物载德、……

巫山高声喊道:大会第二项,奏乐!声音刚落,黄钟、大吕、大雅之声便奏响起来,代表们跟随大王身后,在乐声中一个个鱼贯走入会场。

全部代表进入会场之后,龙锋望着底下的人群,沉声说道:“我宣布,巴国第一全民代表大会,现在开幕!”话音刚落,所有的人们都欢呼起来,会场外锣鼓掀天,全城的人们都在为大王这开天劈地的创举而尽情的欢呼,因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口号,在这几个月中早已深入民心。

望着欢呼的人们的,龙锋眼睛有些湿润,他的心绪走得很远……自己难道真的可以逆天而行;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改变这段历史吗?……

正文第三卷第001章风云变幻

更新时间:2011…9…715:49:25本章字数:6718

公元前三一零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早了一些。

才刚刚霜降,黄河两岸便下了一场十分罕见的大暴雪。天空中沉雷滚滚、朔风怒号。鹅毛大雪从阴沉沉的天空洒落,顷刻间便弥漫了山岭,湮灭了田野。那无边的风声在四野纵横狂啸,宛如有无数冤魂在悲怆呜咽,令人心颤。

黄土高原便陷入了茫茫雪雾之中。渭水、泾水、洛水,竟全部是一马平川、千里冰封。巍巍秦岭,漭漭祁连,也都被无边无际的白色帐幔覆盖。只半日时辰,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天地间一片混沌飞扬的白色,整个世界都被无边的风雪吞没了!

就在这风雪交加的日子,却有一支黑色马队,疾速的驶出咸阳,在茫茫雪雾之中向西南方向快速的行进。狂风呼啸,暴雪压顶扑面!这支马队却依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行进中丝毫不显慌乱。

马队护卫着一辆黑色青铜轺车,在无边雪幕中进入了陈仓山口,此时的峡谷险道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冰雪,但丝毫也没有影响这支队伍的行进。在这崇山峻岭中穿行十几天之后,一座雄伟的主峰在连绵群山中突兀拔起,于苍茫天地间生发出一片巍巍霸气!这便是秦岭主峰,也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由此向南出剑阁,便是进入了巴蜀大地。但眼下的这一段下山道,却也是最险峻的一段。

这支队伍在峰顶停了下来。一个黑色斗篷骑士跳下马,回首了望笼罩在无边雪幕中地混沌秦川,不禁扑地跪倒,对天便是三拜,口中念念有词,又霍然站起,转身对着轺车低声说道:“特使小心坐稳了。前面便是最险的一段,过得这里。便是一马平川。”

“这青铜轺车乃是王权的象征,否则这样的大雪天气,就不用这么麻烦了。”棚车里传出一个中年男子沉稳的声音。

“嘿嘿!这算不得啥!请特使宽心安坐!”黑衣骑士答应一声,立即翻身下马,唰啦一声便扯开自己的斗篷,大喊一声:“来二十个弟兄下马护车,裹住车轮。莫使打滑!”声音一落,后面二十个骑士便翻身下马,立即解开各自的斗篷,开始包裹车轮。

裹扎完毕,那个带队地骑士脸上一抹,甩出一把汗水雪水,嘶哑的喊了一声:“弟兄们,小心了!准备下山!”

“将军放心!准备下山!”骑士们一阵吼声。顿时分做两边齐齐把住了车轮。后边数十名骑士也全部下马,用两根粗大地绳索连环拴住马镫,再拽住车厢,骑士们稳住战马,用来减缓下山的速度。

带队骑士一挥手,喊道:“小心!下坡……!”

“哟呵……哟呵!下坡了哟!莫打滑哟!”随着缓慢嘶吼的号子声。篷车倒退着向山坡慢慢滑下。大约用了一个时辰的工夫,在骑士与马匹的前拉后拽下,轺车终于缓缓的滑下了这长长的山道,湮没在纷纷扬扬地雪雾中。经过一昼夜奔波驰驱,次日将近正午时分,马队终于到达了险峻奇绝的秦岭另一端的出口剑门关。

一出剑阁,巴蜀大地上的气候,与中原竟是迥然不同,这里秋高气爽。沿途的巴蜀农人在田中默默劳作,有的在收割着已经熟透的谷物。有的则悠悠然地在收过完地田里翻地。为冬季作物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

这支负有特殊使命的马队,疾速行走在江边官道上。一面黑色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飞扬,上面书写着“秦王特使甘!”

秦国的上大夫甘茂原本是楚国下蔡人氏,入秦之后,由于秦国人才济济,张仪、公孙衍、魏章、司马错这些魏国客卿的压制,他竟始终没有得到发挥才能地机会,直到去年惠王辞世,武王即位。武王赢荡即位之后,他才开始逐步得到重用。

由于商鞅多年独掌朝政,在孝公时,秦国人才多不得晋用。秦惠王诛杀商鞅后,开始招引各国贤能,秦王朝又出现了穆公时人才济济的局面。在秦惠王重用的大臣中,魏籍大臣占有主要地位。秦惠王早期为了对付魏国打开中原之路,有意识地重用了解魏国情况的魏籍大臣。而张仪、魏章、司马错、公孙衍这些魏籍大臣能力出众,屡建奇功,很快在秦国站住了脚。张仪、魏章还把持了秦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张仪与魏章的私交极好,是魏籍大臣的领袖。张仪不忠于任何人,他追求的是自己名动天下的声誉,可以为此损害任何人,他只服从明君的驾驭。由于秦惠王驭臣手段高明,这些能臣、强臣才不致对秦国有害,而被秦惠王用来危害敌国。

但对于初登王位地武王荡来说,魏籍权臣集团实在是一个极大地威胁。尤其是张仪,文武精通,辩才优秀,是个言能颠倒黑白,行能翻江倒海的政治强人。在秦惠王在世地时候,赢荡就对张仪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做法十分厌恶。秦惠王也知道张仪的危害,但由于秦国全面扩张的需要,秦惠王还是使用了张仪。张仪也曾经收受别国的好处,为别国说秦惠王,但都被秦惠王识破,没有给秦国造成什么损失。

秦惠王去世前,认为秦国的扩张处于创业阶段,张仪等人还大有可用之处,因而没有把他们也带入坟墓。但赢荡即位后,发现自己控制张仪的难度很大,经常被善辩的张仪说动,而武王对自己被如此轻易地张仪摆布很恼火。张仪是秦国的大功臣,伐蜀取陕,打开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在秦国享有很高地声誉。而且得到大批的魏籍大臣的拥护,不象商鞅是孤家寡人。张仪行事谨慎,极少破绽,武王赢荡找不到除掉他的理由。秦国对待能臣的态度向来是不为我用者也不许别人用,采用**消灭的态度。由于张仪没有破绽,而且党羽众多,刚刚即位的武王不能采用简单地杀戮手段。于是。武王决定借刀杀人。

公孙衍是在张仪之前为秦惠王重用的魏籍大臣,后来为张仪取代。公孙衍与张仪在国际舞台上纵横多年。打了无数次地外交战和军事战,结怨很深。武王找了个借口让张仪出使魏国,让公孙衍代替张仪出任秦国的相邦。张仪明白了武王的用意,担心有杀身之祸,便主动提出愿为秦国弱齐、魏而出使魏国,并且愿意劝说武王的另一大心患魏章与他一起离开秦国。武王十分高兴,赠送张仪魏章车马金银。以与魏国结盟的名义,送二人上路。

公孙衍代张仪入相不到一年,就被武王免掉了。司马错在巴蜀之战后,便遭冷遇,此时见武王打击魏籍大臣,更是低调处世,不发一言,由此。至商鞅开始的秦国强大的魏籍权臣集团被武王荡彻底解决了。

甘茂因此也一扫往日地霉气,在三个月间连升六级爵位,成为权重朝野的秦国上大夫。就在他振作精神,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怎料到一个天大的难题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事情的起因,却要从秦惠王前几年得的怪诞病症说起。

秦惠王前两年得了一个疯臆症。经常发作,于是人也变得昏聩起来,竟然改变了游离于中原的乱象之外,不与任何邦国结盟地国策,居然热衷起拉帮结派的游戏来,先是与燕、赵结盟,分别宣告了“修好同盟,永息刀兵”的盟书。

由于变法强国已成列国的共识,几乎所有的战国诸侯,都开始了各种名目的变法。赵国地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骑兵战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他拿北地戎狄练兵。竟是所向披靡,因此赵武灵王的称霸雄心也开始空前膨胀。

与此同时,燕国的新君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引得赵国名士剧辛、魏国名士乐毅入燕,燕昭王看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取得的巨大成功,于是立即发展燕国的骑兵。剧辛、乐毅借鉴了赵国骑兵建设的经验,几年之间很快就建立了一支精锐的骑兵。

为了帮燕国复仇,秦、赵、燕组成四十万三国联军伐齐,取得胜利后,秦国除了得到一个急公好义的名声外,并无其他任何实际利益,而且引火烧身。

两年后,齐国联合韩、魏,组成联军开始进攻秦国。

而此时的赵武灵王对盟国秦国地求救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暗中指使义渠攻击秦国地西部边境,造成秦国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赵武灵王打算在秦国被打败后,赵国趁秦、齐两伤后,以调和地身份压制秦、齐,索取秦国更多的利益,而使齐国空手而归。赵武灵王不介入的中立姿态使齐国更放心地进攻秦国了。齐国的孟尝君对赵武灵王要摘桃子、坐享其成的想法也洞若观火,准备在破秦后再一举破赵,成就齐国的独霸大业。

秦国在支持了两年后,秦惠王感到力不从心,来不及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便撒手人寰。新即位的秦武王赢荡知道赵国已无指望,便向燕昭王求救,希望燕国攻齐以减轻秦国的压力。谁知燕国虽然出兵,但他既不是攻齐,也不是伐魏,居然是偷袭赵国。赵武灵王原想坐山观虎斗,怎料又被自己的盟国偷袭攻打而且丢了几座城池,一气之下,举全国之力与燕国厮杀。

这么一来,齐、魏、韩三国联军顿时放心,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的兵临函谷关,秦国前有狼后有虎,顿时便面临着灭顶之灾。好在此时天降大雪,冬季居然提前来临,大雪封山封道,三国联军寸步难行,为秦国赢得了喘息之机。

赵、燕两国捉对厮杀,秦国对外的援军算是指望不上了,气的新即位的武王赢荡破口大骂,竖子不足与之为谋!由于打击驱逐魏籍大臣,秦国自己的内政也因此不甚稳定。有人向武王建议,重新起用司马错,利用他地能力与威望,振奋民心士气。但年轻而又倔强的赢荡,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度过眼前的难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