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8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浮继续说道:“眼下非但不要去阻止燕虏封锁渤海口,还要叫燕虏深信他们有能力封锁住渤海口,以促使他们在渤海湾沿岸的兵马调走……要想当年声东击西奔袭浙东之策再奏奇效,必然要将燕虏的视野遮闭住。”

燕胡没有水军,在燕南诸战中,也初步领教到当时的江东左军借海路快速运动并进行后勤补给的厉害之处,故而在燕东、蓟东、辽西、辽东等渤海湾沿海要冲之地都驻以重兵防备淮东兵马从海路奔袭,又同时在鲁东地区建设水军。

没有办法将这些兵马调走,从海路奇袭的效果就会变得有限,从而会演变成近海区域的拉锯战跟消耗战——虽说在燕蓟沿岸进行拉锯跟消耗,形势对淮东极为有利,但也要考虑燕胡人在北地的腹地纵深广阔,会消弱扰骚燕蓟沿海的实际效果。

林缚点点头,说道:“要打,一定要打出个狠的,要是此时就促使燕虏下决心将军政重心往晋南或晋南转移,对以后的形势谈不上特别有利……”

东胡人消化北地也将有三年多的时间,对晋中、燕蓟的梳理跟掌握较好。

当辽西走廊受到海路的威胁日益严重之时,东胡人也可以建立从大同方向迂回的太行山西麓通道,将燕东、燕西诸胡的传统区域,通过晋中,跟中原衔接起来。虽然效率必然远远比不上直接走辽西走廊,但也能叫东胡人支撑住局面不至于立即崩溃。

倘若东胡人能先一步攻陷关陕地区,打通襄樊进犯荆湖的通道,天下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此时,东胡人的根基还在辽东及辽阳地区,燕蓟平原的耕地及丁口资源也要远比太行山西麓的晋中富足得多。虽说近海地区易受来自淮东的海路侵袭,但是辽西走廊衔接辽东与燕蓟地区的便利,是东胡人极难下决心忍痛割弃的。

淮东此时还处于经营根基之时,就不能帮助东胡人下决心割弃近海地区。

宋浮又说道:“我以为,淮东当前在东线,一是要加强沂山之间与燕虏在鲁东兵马的拉锯,一是要加强对高丽海阳郡甄氏的援助——叫燕虏加深淮东欲从山东及高丽半岛打通陆路通道、循序见进而威胁其腹地的印象,迫使其将更多的兵力部署到鲁东及辽西南地区。”

此时,燕虏在河南、山东的正面防线主要由三段构成,河南以陈芝虎为主,所对应的也是淮西、南阳、河中三地;在徐州的北面,北燕以蓟镇叛将袁立山为首,构筑以泰安城为中区的鲁西防线,驻有马步兵四万余人;在鲁东,则以老将那赫雄祁为首,在青州、莱州以及登州等地驻有马步军及水军四万余众——在这三段防线的后方,叶济多镝在济南还有近四万精锐以备不患,形成战略纵深。

以往淮东跟北燕在东线的对峙,主要集中在徐州一侧,徐州守军多达四万众;这也是由于鲁西地势相对平坦,燕虏大股兵马能够快速通过,淮东不得以要在这一侧集中重兵防守。

在徐州东面沂州往北,沂山、蒙山、昆嵛山山势纵横,形成阻隔南北的地理障碍带,不利大军通行,沂州所直接面临的军事压力较小,实际争夺的是对沂蒙等山地的控制权。故而在这一线的兵力部署,以沂山抵抗军为主,才一万兵力而已,远不能跟徐州相比。

以往淮东在徐泗防线是受取守势,才有东轻西重的兵力部署;眼下,燕虏已经彻底放弃从东线直接攻入江淮腹地的打算,转守为攻,那淮东在这边就要变得积极。

在地形开阔的鲁西平地上,徐州四五万兵力还不足以形成对济宁、东平、泰安等城的反攻优势。相比较之下,加强沂州一线的兵力部署,加强对沂山的争夺,更容易威胁到燕虏在山东东部地区的软胁,从而将燕虏在蓟东、燕东的兵力吸引到前面……

林缚此来徐州巡视,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要调整徐泗地区的兵力部署与防御思路。

第10章  淮西

林缚此来徐州巡视防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调整徐州地区的兵力部署跟防御思路。

在徐州的北面,鲁西平地地势开阔,有汴水、泗水沟通,但眼前的形势,北燕放弃从这这里南下打徐州的努力,而淮东短时间里,也没有聚集不了优势兵力反攻北面的济宁、东平、泰安等地。

那接下来,淮东就应该加强对山东中部、东部地区蒙山、沂山、昆嵛山等山系及胶莱河道的争夺跟控制。

林缚对徐州行营所进行的调整,刘妙贞任总管负责防务、李卫主持政事的分工格局不变。

军情司北司迁到徐州,以便能就近搜集、分析北地的军事情报,使徐州兵马能更及时准确的应对局面变化;吴齐调入徐州,以徐州行营副总兼领军情司北司。

孙壮调任禁营马军副指挥使,将随林缚返回江宁,扩大在江宁的骑营编制,徐州的骑兵部队改编为骑营第三旅,以李良为旅将,赵豹以指挥参军出任副将,驻守徐州等地。

马兰头以行营副总管兼知沂州,节制楚铮、柳西林等部,负责东面兵马对沂州与青州之间山区的渗透跟控制。

杨释改任第二水营副指挥使,与葛存信分戍淮口外海域以及内线的淮泗水域,与镇守山阳等地的凤离军,一并接受徐州行营的节制。

此外,孙敬堂卸去工辎营指挥使的职务,改任徐州行营副总管,专司徐州地区后备兵员的招募、编训及辎兵工造、工矿及军械、船场诸工坊等事务。

林缚最初设立工辎营,是容纳当初从淮泗战事期间投附过来的数万流民军降卒,除了承担工造、屯种事务外,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淮东军提供合格的后备兵员。

淮东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兵马规模急剧扩大,都是从工辎营抽调预备兵员,工辎营的扩编速度跟不上来,规模缩小到最鼎盛时间的一半。而与此同时,淮东控制区域不断的扩大,对兵备兵员的招募、整训等管理事务,必然也要分散到各行营里去。

徐州今后是南北争胜的关键区域,淮东欲走东线北伐,必然也要以徐泗地区为桥头堡。徐州行营的后备兵员招募及整训事务,实际要远比其他地区来得重要。工辎营的经费预算,也是将近半数投在徐州。

另外,淮泗民众以及经徐泗南下的北方流难,民风彪悍,历来都是将帅喜募的精兵悍卒,兵员素质要比浙闽等地区要好。

林缚特意叫孙敬堂留在徐州,从淮泗及北方流难之中招募健勇,以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徐州行营经过调整,刘妙贞以下,吴齐、孙敬堂、马兰头、李卫以及第二水营指挥使葛存信、凤离军指挥使宁则臣等人,都是淮东的核心人物,还包括李良、耿泉山、楚铮、柳西林、杨释、赵豹等一干良将,已经初步形成水陆马步兼备的重兵集团框架。

淮东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都部署在这里,除了防范燕军南下,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外,也对西面的淮西形成有力的钳制……

********************

入夏以来,淮河水势就持续上涨,而两岸大堤多年失修,寿州诸人都绷紧了心思,担心脆弱的大堤经不住洪峰的冲击——六月下旬,眼见南岸大堤有松垮的迹象,董原被迫下令,要陶春在北岸掘开大堤泄洪。

北岸涡阳为战事缓冲区,除城垒附近有进行屯种外,大部分地区都荒置,只要洪水过境冲不垮城垒,损失总要比南岸溃堤少得多。

站在硖石山头,能看着茫茫洪水,从掘开的堤口往北侧低洼处流淌,形成大片的湖泊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湖域。

刘庭州走过来,抽了长条凳,一屁股坐下,靴子里浸了水,脱下来,裤脚、袜头直淌水滴在廊檐下。

“刘大人,水位确实退了?”元翰成转过身来问刘庭州。

淮西经不起大的折腾,北岸泄洪,元翰成也特地从寿州城来赶来硖石山观看。他们站在山顶,能看到北岸掘堤后的口子溢洪成湖,但看不出山下淮水的水位起落情况,自然要问刚从山下爬上来的刘庭州。

“降下去有三尺,只要信阳那边这两天不下大雨,南岸大堤应能保住!”刘庭州说道。

北岸泄洪虽说损失少,但渡淮过去衔接涡阳等军塞的道路还要重修,总不可能一点损失都没有;关键还是保南岸。

元翰成听得南岸大堤能保住,心头也是松了一口气,说道:“真是谢天谢地,叫人能松一口气,心都是提交到嗓子眼了——数十万亩屯田都在大堤之下,大堤一垮,一年心血就要泡汤啊!”

刘庭州故作轻松的笑了笑,说道:“楚王爷还真是劳心,等秋后,要下力气修固大堤,总不能明年还这般提心吊胆……”

“就是就是,”元翰成说道,“淮东雇民役工,既然赈济了流难,又修筑了水利,又为将来广开税源,一举多利。该学的还是要学啊!”

淮东只给这边两年的缓冲期,两年之后,淮西兵马的钱粮就主要要从南岸濠州、寿州、信阳三府筹措。

事实上,就算淮东满口答应淮西军的钱粮以后也都由江宁供应,在江宁军政、财政,都给淮东一手掌握的情况下,他们跟董原要真相信淮东的承诺,那才是愚蠢——想要不给淮东控制、牵着鼻子走,是要有本钱跟底气的。

便是岳冷秋被迫只占有秋浦河西岸池州两县,这些日子来,也是大规模的清量田亩、打压豪户,强行在秋浦河西岸收缴了近十万亩官田转为屯种。

要是兵马的吃食都给淮东控制在手里,将来还不是要将淮东捏扁捏圆任着心意玩?

岳冷秋手里总计有五万兵马,控制两县地盘,根本没有必要跟地方势力妥协什么。但对岳冷秋来说,秋浦河以西两县,地盘太狭窄了,秋浦、石城两县的人口加起来,甚至都比不上岳冷秋手里的兵马多,而且这两县山多田少。

岳冷秋想要靠地方吃养是不成的,只能硬着头皮给淮东驱使着往西打江州——淮西这边的情况好一些,除了北岸的涡阳镇外,在淮河以南、洪泽浦以西、淮山东北,还控制着三府之地。淮泗战事过后,濠寿流民逐渐返乡,再加上从河南等地有大量流民渡淮南下,滞留在淮西,如今淮西三府的人口,也有一百二三十万之众。

一般情况下,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所能提供的税赋,是远远不能支撑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庞大军备的,因为这些人口所生产的资源,会有大量给地方上吃地租的士绅官吏所占有。

以土地大规模兼并条件下的佃农种植为例,一亩地的收成,五到六成作为地租给田主得走,一到两成作为税赋收归官府,佃农只得三四成自食。

淮西的情况好就好在,在持续多年的战乱中,地方势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不存在庞大规模的中间食利层。只要淮西能恢复生产,可以直接将农民耕种所得的五到六成收上来养军,那样就能勉强能养十万军马。

奢家据闽东一隅,最多时能养二十余万兵马,道理也就在此——朝廷想要财力充足,抑制中间食利层、抑制豪户、抑制土地兼并,常常是新政的核心思想。

在元翰成、刘庭州、丁知儒等人看来,林缚能据淮东而崛起,也无非是这些手段,董原恰恰也是以治政闻名。

董原进入淮西之后,最紧迫做的一桩事,就是收地屯田。

董原来淮西时,到处都是抛荒的无主之地,屯田倒不怕没有土地。

屯田可养卒,屯田可足用。

淮西屯田,屯卒支领钱粮,屯种所得悉归官有;屯户耕种,则缴半数收成缴官。

永兴帝返回江宁之后,江淮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