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臣-第7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竹溪虽名为“溪”,却是夷洲岛西北部最主要的河流。此时初春,正值枯水季,入海口就近有十里之阔。船从溪口逆流而上,两边山岭起伏不绝,约逆流行二十余里,地势又陡然开阔,在群山之间藏着一片周七十余里的湖荡盆地。

据古籍记载,这群山之间本是一座巨湖,金竹溪等溪河汇入其中,又从西北的山岭口子入海,泥沙沉积,逐渐才在岛山北部群岭之中形成今日的湖荡平原。

夷洲岛夏季风暴狂烈,生存艰难,唯有北部群岭之间的湖荡平原四周皆山,受风暴影响最弱。这里离出海口又近,有大河相通,奢家最初筑夷洲县城,就选在金竹溪北岸,也是夷洲岛最早成片开发的地区。

早年隶属夷洲县的万余户民众及二十余万田,绝大多数分布在金竹溪两岸。

崇观十三年也就是永兴元年,在明州失守后,奢家被迫放弃夷洲岛,大约强迁两万余健勇入闽,金竹溪两岸的屋舍都尽数纵火烧毁,夷洲县城自然也是一片狼籍。

淮东接管夷洲岛才有一年半的时间,虽姐姐说淮东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差不多迁了近十万人上岛,宋博心里仍打了个疑问号。

东闽多山少地,夷洲岛西部有大片的近海平原可以耕作,但近两百年来,仅有北部群岭之间的这片湖荡平原得到开发,不是没有原因的。

夷洲岛气候炎热,森林繁茂,使得垦荒囤田难度极大。

其次岛上瘴疠严重,早年奢家在夷洲岛筑城,也用囚犯,染瘴疠而亡者,十之四五。

如此之高的死亡率,换作寻常百姓,怎么愿意迁过来?

此外夷洲岛溪河源出群山之间,汇流入海,流程相对较短,但夏季雨量充沛,狂/泄而下,十分容易形成洪灾。

夷洲县城曾两度给洪水冲垮,直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县城东南的金竹溪北岸修了一段石塘之后,夷洲县城才免受洪水的直接威胁。但金竹溪两岸,虽说田野肥沃,到夏季却始终处于洪水威胁之下。

除夷洲县城所处的湖荡盆地外,南边的近海平原面积更为广阔,要认真去丈量,千万亩平田都不在话下,但除了难开垦、瘴疠严重、夏季溪河洪水泛滥外,到夏秋时还时常面临严峻的风暴考验。

要不是淮东接手夷洲岛,宋博根本不会相信哪家势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夷洲岛的人口数量激增三倍。

宋博曾去过崇州,虽说那时淮东连运盐河清淤事还没有展开,但西沙岛已经有了规模,宋博对淮东治政的能力就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些年来,浙闽暗桩及密探,最为关注的就是淮东的信息,包括运盐河清淤、修造捍海堤、开垦淮东湖泽等事务,都显示淮东在治政上,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

想想当年林缚未发迹之前,在江宁治狱岛,那种种手段,虽给清流士子所不屑,甚至给污为“猪倌儿”,但真正体现出林缚过人的治政能力来。也是在治狱岛之时,林缚培养出最初一批的得力人手。

其后淮东兴杂学、崇匠术、不拘一格录用人才,都为淮东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泉州数日,宋佳将她在淮东数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悉数相告,便是要宋家人明白,淮东的崛起绝非侥幸,而淮东的崛起模式也绝非别人能够模仿。

与淮东虽然隔得远,但陆山相接,容易潜入,与夷洲离得近,但隔着茫茫大海,反而不容易接近潜入,故而宋家对近邻的夷洲岛在给淮东接手的近况并不是很清楚。

随船进入金竹溪口,看两岸的棚舍,的确比往年要密集得多,进入湖荡平原之后,才发现两岸在原先的旧堤之外,又新筑了一道遥堤,用复堤,将成片的田宅保护在洪水之外

宋佳的身份虽未公开,但在夷洲负责军政事务的赵青山、孙尚望却是明白,何况宋佳南下又携有林缚的密函,命令赵青山、孙尚望配合行事,以招宋氏密附淮东,待时机成熟,淮东就直接从泉州登岸,进占闽东。

淮东第一水营的主驻泊港竹溪河口以南海岸的赤尾岬湾,仅数艘负责岛内防卫的战船停泊在夷洲县城西南的内湖港——除甲板站有兵卒的内卫战船外,内湖港内还驻泊有大小船舶百余艘,其中还有好几艘五桅巨舶的身影。

也只有在两年前奢家从夷洲强撤军民时,这边才一度停泊这么多船只。

“淮东当真是打通了南洋航线!”宋博感慨道,那些五桅巨舶不利行于内河,只能是前往南洋诸岛通商贸的。

“你还怀疑我骗你不曾?”宋佳笑道,“淮东每年只额外拨二十万两现银给夷洲岛,要不是打通南洋航线,这点银子根本不足用……目前南洋航线由夷州负责,也确保前三年的南洋收入悉数投在夷洲岛。去年经夷洲转运南洋诸岛的货物,有生丝千担,茶七船,铁、瓷、棉布及桐油、染料二十余船,从南洋诸岛运回稻米四十万石,弥补夷洲岛最初米粮的不足,此外还运回金银八十余万两——这些都投在夷洲岛!”

海贸的厚利,宋博当然是清楚的,早年宋家也有海船出海。

除了受航海、造船技术的限制外,另外主要也是因为当时的海贸利益分散在各家手里,奢家也不愿独自承当清剿远近海寇的责任,故而使得闽东地区海贸规模一直都受到严重的限制。

宋氏,每年会有数家或十数家族人,将生丝、茶、布等货物凑足两三船,冒险从霞浦离港,经黑水洋,前往海东的九州岛牟求厚利,每船货物获利足够再打造一艘新船。

往南洋的风险则太大,轻易不会派船过去。

照夷洲岛过去一年跟南洋诸岛的贸易规模,自然是开发出稳定的航线,才可能有这么多艘船往来。

夷洲岛开发之难,主要是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限制,但是能狠心投入巨额,恶劣的自然条件也不是无为克服。过去一年,南洋航线盈利包括四十万石米粮及八十万两银都投入到夷洲岛,这么短的时间里,往岛上迁入近十万人,倒不是不可能。

第62章 窥一斑

听得姐姐说南洋航开辟到现在,就将数以十的生丝、茶叶、盐铁等货物运往南洋诸岛,得利除四十万石食粮外,还得近八十万两金银,而且这些都投在夷洲岛的开发上。

“去年永嘉、会稽、徐州战事前后,淮东兵力都很吃紧,既然南洋得利如此之厚,为何不优先用来招兵买马?”宋博疑惑的问道。

徐州战事前后,淮东在徐泗地区部署战卒约五万人左右,相比较当时南涌来的燕虏,势薄兵寡。既然能每年从南洋获得四五十万石粮跟近百万两银,不急于开发夷洲岛,就能在淮泗地区增加五万战卒。

“厚积而薄发,”此时淮东更多细微处的军政都无需再瞒宋家,宋佳说道,“总结到六个字上,‘高筑城、广积粮’也,不到紧迫需要时,淮东都会优先将银子投在治政上,就像当初淮泗战事之后,淮东每年还能从津海粮道里取几十万两银子,也是优先用来修捍海堤。要没有捍海堤,实难想象淮东这两年能安置下这么多的人?”

“淮东修捍海堤,当真是好气魄——也是淮东修捍海堤,父亲才彻底连晋安也不去,一直都托病留在泉州。”宋博说道。

宋佳微蹙着眉头,心想:也许在她回来之前,父亲就看得透彻,就知道要做怎样的选择,但未必能说服族人,才拖到现在的吧?

船泊岸,赵青山、孙尚望亲自到码头来迎接,下船来,宋博向他二人作揖行礼:“宋博见过赵将军、孙大人!”

赵青山出身上林里,早年就是江东左军五将之一,如今统帅靖海第一水营,在南线负责对闽东沿海的袭扰,宋博对赵青山自然不陌生,只是未曾谋过面。

孙尚望长期都留在津海,永兴元年秋季,弃守津海,孙尚望才南下到夷洲任职,这才一年稍多一些时间。就是在一年稍些的时间里,在孙尚望的主持下,淮东硬生生的往夷洲岛迁了近十万人。

宋博只晓得孙尚望是破落的秀才出身,倒没有想到很有治政的才干。孙尚望也恰恰家道中落,迫于生计,四处流离,才较寻堂士子识尽人间疾苦。

“明州失陷后,夷洲不能独守,浙闽大都督府就决定弃岛焚城,要将夷洲变成残土、废土,倘若看到今日的情形,当初就不会费那么力气了。”宋博恭维道。

“奢家还是给我们制造了好些麻烦,不然年前就要置府的条件了。”孙尚望说道。

“置府?”宋博疑惑的问道。

“暂时置府的条件还不成熟,会在东部以及中南部设宜阳、南囤、新营、凤山等四个屯片。”孙尚望说道。

“……”宋博疑惑的看了姐姐一眼,他初来乍到,代表宋氏过来投附,有些话就不宜说得太白。

金竹溪沿岸,位于夷洲岛西北部,是最早的聚集区。奢家前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数十年的囤荒垦种,已经是熟地,即使奢家撤出时,大搞破坏,大量的屋舍给烧毁,但只要将人迁进来,相对来说容易迁适应——但夷洲岛其他地区都是瘴疬横行的生蛮之地,北人迁入,极易患疾,淮东一开始就分散开发四处屯区,多少有些急进了。一旦大片染病,损失必然惨重。

孙尚望看出宋博眼里的疑虑,苦笑道:“夷洲为蛮荒瘴疠之岛,古就有言,生民难居其地,患疾就九死一生,人皆视为畏途。但总体说来,身强体壮者,不易患疾;在南方泽湿之地生存久者,不易患疾;饮水吃食净洁者,不易患疾。夷州城周遭,处群山之中,得四十万亩地已经是十分的不易,还想迁更多的人上岛,就必然要在岛西部、中南部开辟屯区。先派遣过去,是工辎营的辎兵及役营的苦役、流囚等,饮食作息,都有严格控制。半年多时间来,虽不时有患恶疾者,但只要医治、隔离及时,都没有形成大患。即使患恶疾,也是十之八九都能医治……”

虽说徐州确定下来要向淮东钱庄支借三百万两银用于整顿民生、恢复,但由于徐泗地区涌入太多的难民而处于战区,人口就太密集了,将人口南迁是长期要坚持下来的策略。

浙郡能安置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永嘉、台州、明州、会稽等沿海、沿江等地,大体都已经在淮东的手里——富裕的土地也很有限。

将来即使打下浙西,实际上也不能在多山少田的浙西安置太多的丁口。包括环太湖平原、江宁、东阳、维扬等地,人口都相对饱满。唯有面积差不多比海陵、淮安两府加起来还要大的夷洲岛,有上千万亩的平田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林缚怎么可能因为瘴疠横生而放缓夷洲岛的开发呢?

闽东地区的八姓势力格外的庞大,整个闽东地区,几乎有七成丁口追根溯源,都能跟八姓扯上关系。即使将来剿灭奢家,但不可能将上百万人口的八姓势力都连根拔除掉。

夷洲开发起来,从淮泗等地大规模迁入人口,实际是大规模的改变东南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利用淮东将来对闽东地区的统治。

后世以为瘴疬就是疟疾,主要是蚊虫叮咬而传播的污染病。当世只要能将蚊帐推广开,染病率就会大幅下降。早期迁入的人口,加强饮食卫生等作息习惯的管理,都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滋生。

再者瘴疬也非无药方可治,搜索医书,千年以来,治瘴的药方就有十五六种,淮东也往夷洲岛投入大量的医药资源——种种手段用下来,即使远不能彻底的杜绝瘴疬,也能将损失控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一旦夷洲岛形成一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